文章吧手机版
《1988年的妮可》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9-11-05 2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1988年的妮可》经典观后感10篇

  《1988年的妮可》是一部由苏珊娜·尼基亚雷利执导,崔娜·蒂虹 / 安娜玛丽亚·玛琳卡 / 卡瑞娜·费尔南德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音乐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1988年的妮可》观后感(一):49岁 不老也不无聊 刚刚好

  :Young people is boring

  :But the world belongs young people

  :Do you really think of that?

  :No.

  生命定格于1988—49岁 不老也不无聊 刚刚好

  没有地下丝绒没有安迪·沃霍尔没有鲍勃·迪伦没有菲利普·加瑞尔没有阿兰·德龙没有Nico

  只有Christa

  《1988年的妮可》观后感(二):写影评是为了放这张照片

  一个远没那么疯狂神经质和尖锐冲突的Nico。这个长着家庭主妇的脸和蓝眼睛的Nico简直可以说和蔼可亲了。但是也没有不可接受,这个Nico可能更讨人喜欢吧。一个在乎观众,和儿子共度时光好人,所以当儿子在医院里,演员唱起那首my only child的时候都差点哭了。而这张图才是是真正的47岁的Nico。

  《1988年的妮可》观后感(三):Nico’s only child

  看女性导演拍的传记片,很容易被片中细腻镜头代入到剧情之中。

  风格化的开场:自字幕便开始色彩律动,到结尾处女人背对观众打开那一扇花园大门

  所有的颜色无一不在呼应那句:“柏林在燃烧”。

  当所有人听到Nico唱歌时都无一不在赞叹“她真有魅力”。那个时候的Nico抽烟、吸毒、每次上场前都会产生幻觉

  闪回镜头中年轻时妮可的面庞是那般姣好。她拒绝与“地下丝绒”有更多的关联。与过去的决裂从容颜开始。当年轻时姣好的面庞不再,我便要做一个丑陋优雅的老女人

  (1986年)我那时候太年轻了,还不能担负起抚养他的能力

  与犹太籍的钢琴师说。我的父亲反抗者。他在纳粹期间救国很多犹太人

  (1987年)布拉格的演出,把Nico逼到绝处,而那次短暂的亮相确是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次。唱到忘我处时被手中的烟灰烫到,浑身战栗。镜头从Nico的身后向台下的听众打下。对于歌手最好的呈现便是再现出现场。声音喉咙中蹦出时与配乐交融时的时刻。如此这般仪式化,仿佛是众人教堂中齐颂圣歌。

  (1988年)我那时候太年轻了,还不能担负起抚养他的能力。

  与犹太籍的钢琴师说。我欺骗了你,我的父亲不是反抗者。他在那次战争中死去。

  导演在87年的结尾处安排了互文了德国民间“尼伯龙根之歌”仿佛是宿命般的预言了Nico

  而这三年的句点,用Nico的《My Only Child》,意义更加悠远。

  “The morning small, The evening tall”或许便是与过去和解,与儿子和解,与音乐和解,与自己和解吧。

The evening tall

  《1988年的妮可》观后感(四):第一次写豆瓣影评,不为电影,只为我最爱的缪斯女神.

  1988,NICO。2018年上影节最大的遗憾,终于在苦等一年后等来了。人的命运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88年,50岁的美女经历人生大起大落,懂得了享受平凡生活积极通过骑车来戒毒,却突然死在了骑自行车的路上。

  导演没有为我们展现世纪60年代最具魅力的缪斯女神苦难童年伤痛少年辉煌绚烂青年,而偏偏带给我们一个平淡如水的美女迟暮。我想对于真爱,即使肥胖不再优雅也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爱慕吧。

  分享几段电影里好玩情节吧,nico喜欢拿sound recorder到处采样,她想寻找一种声音,sound of defeat,Berlin been bombed,但其实柏林大轰炸时,她两岁,和妈妈一起躲在柏林郊区的森林避难

  Don't call me nico.电影的开篇,导演就为本片定下基调,为观众呈现一个nico不被认知一面.接着讲到她父亲为了救犹太人而被纳粹杀害,但在电影结束时又说其实这是骗人的,她父亲只是一个死于战场普通士兵。而有趣的是,nico被大家所共知有纳粹情节,雅利安种族主义思想,这和她德裔血统无法割舍。在音乐中也毫不掩饰,在西柏林的一次伟大演出中,当他唱起Deutschlandlued,song of Germany这首禁歌,观众们开始骚乱,而nico却屹立不动,用大理石冰冷的声音和Brian Eno,John Cale制造出的轰鸣噪音一起镇压暴乱。

  影片有在一场随性的即兴演出让人动容,让我们见识nico爵士的一面,她音乐的多元性。其实她最早的作品就是偏冷爵士,还是bill evans的专辑moon beams的封面女郎

  还有个有趣的地方是电影里一直未提到她儿子爸爸名字。法国最帅的影星阿兰德龙,虽然阿兰德龙从没承认,却由于小孩和父亲长得太像,而被阿兰德龙的父母认可并抚养长大。当然在她无数非常有才华帅气男友(brian jones,bob dylan...)中,最让人嫉妒的还是jim morrison,她的灵魂伴侣精神导师

  最后谈谈他的音乐成就吧,电影里nico的音乐也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就像地下丝绒里的她只是个局外人。其实nico对于做音乐她从来都是最认真的,超过了做模特和演员。那冰冷生硬,略带德国口音唱腔独一无二的。丹麦天后崔娜蒂虹在电影中用尽心力亲自演绎了nico的歌曲,却仍无法完美演绎出nico那份沧桑坚毅冷若冰霜和遍布的棱角。请绝对不要忽视Nico音乐的能量,她是哥特和后朋克启蒙鼻祖,the cure,the smiths,joy division,Siouxsie and Banshees,Bjork等很多乐队主脑都对其推崇备至。电影中的高潮部分必须是她在布拉格,su东巨变前夜的演出,其魔力无穷的音乐能量足以撼SH主义腐朽危墙。

  最后分享给大家这句回荡于脑中挥之不去台词

  ico: Am I ugly?

  Richard: Yes. Really.

  ico: Good. I wasn't happy when I was beautiful.

  美貌稍纵即逝,而音乐的魅力永留人心

  《1988年的妮可》观后感(五):被困于命运中

  对于没听过、也不了解那张划时代的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的观众来说,想感悟这部电影会有点困难。那个被Andy Warhol插入到乐队里的德国模特不是花瓶,也不是来玩票的。那段经历给了她光环,也让她痛苦不堪。她要切割,她不叫Nico,她叫Christa。

  电影展现了她去世前两年的生活。她落魄暴躁,辗转于阴暗的演出场所,她的音乐阴郁,又充满爆发力。丹麦演员崔娜蒂虹好到无懈可击,她的眼睛里有所有难以言说的过去。她在舞台上也充满了魅力,她就是Nico,她和角色已经融为一体,令人惊诧的是,电影里的所有歌曲都是她本人演唱的,唱得太棒了。

  电影对Nico是充满爱和感情的。她被困在命运中,在毒品中煎熬,但在舞台上的绽放那么惊心动魄。她是儿子口中的明星,她也是糟糕母亲。她爱这个几度自杀的儿子,她夸赞儿子漂亮朋友说因为母亲漂亮,她却说不,因为他的父亲漂亮。了解背景的人,便知道此处影射阿兰德龙了。

  ico想要换一种新生活,她要重新做一个优雅的女人。然而,她的命运也就此结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988年的妮可》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