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一部由菲利普·马丁执导,海伦·米伦 / 杰森·克拉克 / 安东尼娅·克拉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一):美国人特有的小家子气价值输出
俄版珠玉在前,美版看的真的是纠结又难受,尤其是一个本身没有什么历史底蕴的国家,强行去拍摄俄罗斯这种文化深厚的宫廷历史戏。
首先从选角上,叶卡捷琳娜大帝登基时32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年纪,尤其是她并非继承王位而是干掉自己老公登基,必然有昂扬的气质。海伦米伦的《女王》演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年纪贴近,她1945年出生,现在都70多了,强行演一个32岁的青年女子....刘晓庆扮嫩好歹还做个整容,她出场那一刻我还以为演的是叶卡捷琳娜她婆婆伊丽莎白。
其次比较扯淡的就是女皇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标榜开明专制,把俄罗斯农奴制发扬到黄金阶段的女王,跑去发表公开演讲扯淡“一个人不应该是另一个人的奴隶”这种美国政治正确也不看看时代背景。大帝可是公开说过【 治理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能用专制君主制,舍此皆为下策 】的,哪来的美国皿煮跖疣。
第三点可能是我鸡蛋里挑骨头,就是这剧小家子气,首先场地采景打光都偏暗,与俄版的光亮形成鲜明对比,也可能是导演为了突出俄罗斯那个时代的黑暗。再者叶卡捷琳娜对于自己的侍从和佣人以宽容著称,对待官员则是奖惩兼备宽容纳谏,这也是她被称为大帝受到拥护的一个原因,而在剧中她那篇宣传废奴的演讲稿被手下人提示“过于自由”并给出修改意见的时候,女王来了一段美国真人秀式的小脾气顺便把递上来的稿子甩到地上。你要是直接甩他脸上怒斥我都可以理解为君主的言行不该受到下属的指示,而女王来个绿茶甩手包的方式,就很无语。至于女王穷兮兮的在一个家庭小餐桌吃饭(课桌大小,连个八仙桌都比不上)、女王的情人丑的跟黑瞎子成精一样,我实在槽多无口了。
总体来说,本来就4集的戏,估计也就是为了输出一下好莱坞价值观的东西,但是俄版珠玉在前,美版都显得粗糙且强行输出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二):别看了,还是去看俄版的吧
特别查了一下历史 叶卡捷琳娜是 1729年出生,1744年到俄国当未婚妻,篡位是在1762年,那么问题来了,篡位既然是33岁,HBO播的这个剧在儿子18岁成年礼的年份就算大34岁吧,你随便周围找个34岁的甭管当妈的还是单身的还是离异的女性,都特么还看着还算年轻的吧,,,,HBO整个这么张老脸来是要干啥?反应俄罗斯艰苦还是日耳曼人种不好?真的可惜了除了这张老脸以外的所有资源了。。。以及我也明白了到了第二集最后,HBO这剧为啥不露点了?下垂的XX干涩的XX有啥可露的。。。。。后来我八了一下,,主演海伦·米伦。。。。要不要这么搞笑的,
海伦·米伦(Helen Mirren),女爵士,1945年7月26日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密德萨斯大学,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
解放前出生的,今年算来也是74的高龄了吧,,,那么请问你来演34+的角色,梁静茹都不敢给你这个勇气吧。。。。你说4集你换2个演员演我都认同,这个74的奶奶演老了的 叶卡捷琳娜都好啊。。。。HBO没演员了么?还是HBO也是洗钱的地方。。。。辣眼睛不带这么辣的好吧。
不要和我杠。第一集给儿子过成人礼,反正 叶卡捷琳娜的年龄绝对是低于40的。。。。72岁的。。。。演员来演,HBO这么砸自己的牌子么?
当然如果有些特殊喜好的人群比如喜欢 母子.avi 的大哥。。。。。。请无视我的评论,这个剧能让你看到你喜欢的东西。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三):好多皇親國戚的點評,我說兩句,這劇挺好
如果一個電視劇要一五一十根據“史實”來拍,要電視劇來幹嘛?你直接拍紀錄片嘛。一些bug難道劇組不懂嗎?用得著你們來說三道四。就一個4集的限定劇,又是跟俄版比,又是跟歷史比?有毛病嗎?你為什麼不念三一學院,是飯菜不好吃,還是嫌上學太遠了?看不慣可以不看啊,槓什麼精啊?
服化道沒說的,景別和構圖沒說的,我沒資格評價就是覺得好,覺得屌,可以嗎?
還有一點,說什麼美國人拍的blabla,美國的價值觀blabla,美國人是一種人群的整體?美國人只有一種價值觀???麻煩噴子能不能精準一點,是白左,還是自由主義?還是某黨派?什麼階層?
還有說電視劇台詞是英語什麼的,我真的怕了這些母語原教旨主義者。你們就他媽應該追溯一下自己的祖宗來源,然後他媽用祖宗的語言跟人交流和交往,我很期待,你是哪個屯就用哪個屯的語言,別他媽用普通話,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選擇使用並推廣給全世界華人使用的一種低等語言,不配給你們皇室家族使用。
當然,這個劇有一些時髦的東西,有點不可名狀的「女權色彩」,這個可以討論啊,這個更值得討論,帝王權利大過天的愛情,被禁止的愛情和兩性關係和原生家庭問題,皇家愛情的虛偽和真實,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劇本是很時尚的,怎麼沒看到有人討論這個。
另外我記得Sky是主創,HBO只是輔助吧,有人反正看到HBO就噴,是看到右派了嗎?這麼激動?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四):论一代女沙皇的开放式婚姻
没想到HBO能把一代传奇女皇拍得如此平庸。
叶卡捷琳娜大帝生于普鲁士,是一位德国公主。虽然这么说,但当时德国还没有建国,所以剧中俄国占领土耳其的一个城市后,大英和德国的外交官来抗议,这里犯了历史错误,当时还应该是普鲁士。
剧中同样的历史错误还有一处提到Istanbul,其实直到1923年之前,那个城市一直叫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叶大帝刚到俄国时,努力融入这个国家,除了不遗余力地讨好未来婆婆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皇及其宠臣和俄罗斯人民外,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四集迷你剧的话拍这段蛮励志的。
嫁给未来的彼得三世后,饱受冷落和家庭暴力。在这段时间,她自学政治哲学,阅读了德国史、哲学史和大量的俄文书籍。假如HBO选择这段作为拍摄题材,一个自强不息的独立女性呼之欲出。可惜。
彼得三世登基不到一年,就被叶大帝发动政变罢黜。当时的叶大帝仅32岁。整个行动当然离不开当时已经是她的情人的Orlov和Potemkin等的帮助。
剧中女主角不仅年老,而且与Potemkin在登基后相识。也是违背史实的。为了迎合美国人的价值观,还在剧中弄了一个秘密婚礼,无语了。。。
如果两人真的结婚了,那么剧中就是妥妥的开放式婚姻?Eli和Taylor也没玩得这样疯。。。
其实大帝宠幸贵族,大多是出于政治目的,不像剧里那样为肉欲而肉欲。
叶大帝本人热衷于赞助艺术,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有深交。资助伏尔泰更是长达十五年,直到伏尔泰去世。还不如把这段演绎出来,拍个绝世爱情呢。
叶大帝本人是专制统治的拥护者,不会像剧中那样发表解放农奴的自由宣言。这里又是美国价值观。
叶大帝去世时,她的长孙,未来的亚历山大一世,已经18岁了。不像剧中是个小孩子,不然的话5年以后就要推翻自己的粑粑保罗一世,来不及嘛。
居然还有Make Russia great这样的台词。确定不用加again么?
服装,场景,音乐,加起来给个三星,不能再多了。
哪天闲了看俄版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去。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五):铸就俄罗斯辉煌的德国公主
历史上的帝王千千万,以文治武功扭转乾坤、改变历史进程、获得举世公认的“大帝”称号的寥寥无几,李毅大帝属于例外:)
亚历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等一代天骄之外,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位女性赢得大帝称号:叶卡捷琳娜大帝。
1729年5月2日,索菲亚生于普鲁士的一个王室家庭,她有两位表弟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尔十三世。童年按照王室传统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的启蒙,索菲亚觉得很无趣。
1744年6月28日,俄罗斯东正教为索菲亚公主施洗礼,授予她新的教名叶卡捷琳娜。
1745年8月21日,叶卡捷琳娜与她的远房表兄、彼得大帝的外孙、沙俄皇储彼得结婚。
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继位为彼得三世。彼得三世自幼在德国长大,连俄语都不会说,他崇拜德意志、鄙视俄罗斯。
7月,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废黜彼得三世;9月22日,31岁的叶卡捷琳娜正式加冕为叶卡捷琳娜二世。
1780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欧洲列强普遍希望借此削弱大英帝国,叶卡捷琳娜组建武装中立同盟,保护中立国的船只不受英国海军的掠夺,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帝与有荣焉。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学生与崇拜者,叶卡捷琳娜致信伏尔泰:“从17岁起,我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
叶卡捷琳娜热衷艺术、文化、教育,兴办女子大学,削弱教权,开创了世俗化的沙俄及其贵族的黄金时代,被认为是开明专制的样板,已然是不朽的传奇。
1934年,《放荡的女皇》玛琳·黛德丽塑造的叶卡捷琳娜神秘、高贵,千军万马裙下称臣:
19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原样复制加冕大礼服,泽塔·琼斯演绎的女皇气场一万八,倾国倾城:
2019年10月,HBO最新推出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由海伦·米伦领衔主演:
叶卡捷琳娜声称对东正教之美、俄罗斯的勇气和力量的了解甚少,但她深爱俄罗斯,爱它的精神、激情、灵魂。
何为俄罗斯的灵魂?
这个一闪而过的细节意味深长:叶卡捷琳娜大力鼓励自己的德国老乡移民俄罗斯,带来工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沙俄的农业得以近代化。但她废除了一项彼得三世解放教会农奴的法令,天灾人祸,类似普加乔夫起义的农奴暴动此起彼伏。
压力之下,深受启蒙运动熏陶的叶卡捷琳娜考虑废除不道德、阻碍社会进步的农奴制。
1775年3月17日,叶卡捷琳娜发表宣言,规定已经获得自由的农奴不得再度沦为农奴;1795年8月18日,叶卡捷琳娜一天就解放了自己的10万名农奴。
然而,要解放教会、贵族、地主的农奴,唯有革命!
为了俄罗斯,为了爱情,波将金将军南征北战、勇冠三军,拿下俄罗斯梦寐以求的出海口,饮马黑海,深受部下爱戴。
波将金崇拜、热爱叶卡捷琳娜,俩人心心相印,但无法公开结婚。
叶卡捷琳娜非常喜爱自己的孙子亚历山大,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亚历山大天赋异禀,在祖母的精心抚养下,四岁就开始学习多国外语。
1812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遇到了俄罗斯这块硬骨头,亚历山大任命库图佐夫为总司令,打得法军落花流水。
1814年,叶卡捷琳娜给予厚望的孙子、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欧洲的救世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高卢雄鸡被迫低下高傲的头颅,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这是俄罗斯空前绝后、无法复制的荣耀。
亚历山大一世做梦也没想到,他最精锐的青年近卫军目睹巴黎的繁华和自由人的精神面貌,痛感农奴制的反动、落后,埋下了推翻专制的火种,后来发动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叶卡捷琳娜大帝》影评(六):铸就俄罗斯辉煌的德国公主
帝王千千万,以文治武功扭转乾坤、获得举世公认的“大帝”称号的却寥寥无几,李毅大帝属于例外:)
亚历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等一代天骄之外,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位女性赢得大帝称号:叶卡捷琳娜大帝。
1729年5月2日,索菲亚生于普鲁士的一个王室家庭,她有两位表弟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尔十三世。童年按照王室传统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的启蒙,索菲亚觉得很无趣。
这位土生土长的德国女孩,何德何能成为普京的偶像,以致于普京的掌上明珠都取名叶卡捷琳娜?
1744年6月28日,俄罗斯东正教为索菲亚公主施洗礼,授予她新的教名叶卡捷琳娜。
1745年8月21日,叶卡捷琳娜与她的远房表兄、彼得大帝的外孙、沙俄皇储彼得结婚。
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继位为彼得三世。彼得三世自幼在德国长大,连俄语都不会说,他崇拜德意志、鄙视俄罗斯。7月,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废黜彼得三世;9月22日,31岁的叶卡捷琳娜正式加冕为叶卡捷琳娜二世。
1780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欧洲列强普遍希望借此削弱大英帝国,叶卡捷琳娜组建武装中立同盟,保护中立国的船只不受英国海军的掠夺,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帝与有荣焉。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学生与崇拜者,叶卡捷琳娜致信伏尔泰:“从17岁起,我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
叶卡捷琳娜在皇家美术学院开幕式叶卡捷琳娜热衷艺术、文化、教育,兴办女子大学,削弱教权,开创了世俗化的沙俄及其贵族的黄金时代,被认为是开明专制的样板,已然是不朽的传奇。
1934年,《放荡的女皇》玛琳·黛德丽塑造的叶卡捷琳娜神秘、高贵,千军万马裙下称臣:
19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原样复制加冕大礼服,泽塔·琼斯演绎的女皇气场一万八,倾国倾城:
HBO最新推出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由海伦·米伦领衔主演:
叶卡捷琳娜声称对东正教之美、俄罗斯的勇气和力量的了解甚少,但她深爱俄罗斯,爱它的精神、激情、灵魂。
2014年10月俄罗斯民调显示,俄罗斯人最在乎的是“国家的强大”;2018年更多的人看重个人幸福,但仍有49%的俄罗斯人希望国家强大。
这个一闪而过的细节意味深长:叶卡捷琳娜大力鼓励自己的德国老乡移民俄罗斯,带来工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沙俄的农业得以近代化。但她废除了一项彼得三世解放教会农奴的法令,天灾人祸,类似普加乔夫起义的农奴暴动此起彼伏。
压力之下,深受启蒙运动熏陶的叶卡捷琳娜考虑废除阻碍社会进步的农奴制。
1775年3月17日,叶卡捷琳娜发表宣言,规定已经获得自由的农奴不得再度沦为农奴;1795年8月18日,叶卡捷琳娜一天就解放了自己的10万名农奴。
然而,要解放教会、贵族、地主的农奴,谈何容易!
波将金南征北战、勇冠三军,拿下俄罗斯梦寐以求的出海口,饮马黑海,深受全军将士的爱戴。他崇拜、热爱叶卡捷琳娜,将黑海舰队、出海口、所有的胜利和荣耀献给俄罗斯和叶卡捷琳娜,让我亲吻俄罗斯最精巧、高贵的鞋子,让我为您和俄罗斯抛洒每一滴热血。
俩人心心相印,但无法公开结婚。
叶卡捷琳娜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亚历山大,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亚历山大天赋异禀,在祖母的精心抚养下,四岁就开始学习多国外语。
1812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遇到了俄罗斯这块硬骨头,亚历山大任命库图佐夫为总司令,打得法军落花流水。
1814年,叶卡捷琳娜给予厚望的孙子、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欧洲的救世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高卢雄鸡被迫低下高傲的头颅,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这是俄罗斯空前绝后、无法复制的荣耀。
亚历山大一世进入巴黎亚历山大一世做梦也没想到,他最精锐的青年近卫军目睹巴黎的繁华和自由人的精神面貌,痛感农奴制的反动、落后,埋下了推翻专制的火种,后来发动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