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日期:2019-10-14 11:32:02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馆 阅读:

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人生

  世人赞他是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比他晚一个时代书画大家郑板桥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一生都是传奇的齐白石甚至作诗:“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就连汤显祖,也来了句,此牛有千人之力。

  他的一生,名号很多,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徐文长每一次名号的变化,都表示艺术上的无敌。

  无论他的名号怎么变,但有一件事似乎是永远变不了。

  他的才情所谓文无第一,但在他却能,据不完全统计,他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除此之外,他的谋略很高,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海盗汪直、徐海等人被捕,都是出在他的手笔

  这份才情,历史都不曾否认。

  慷慨吝啬的给了一个名号——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他叫徐渭。

  公元1521年,地点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随着一声啼哭,徐渭宣告自己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谁都觉得这个小孩命运不错

  徐家虽然开始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老爹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同知,家底不算太差。

  只可惜,这一切都是表象

  真正的残酷从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局中人很难体会到那份残酷。

  仅过了百日,徐鏓便去世了。

  厄运似乎没有就此放过还一无所知的徐渭。

  十年后,因生母是一个婢女身份低微,在10岁前后又被正房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人世间无奈,似乎注入了他的骨髓

  十四岁那年,一直抚养他的养母夫人去世。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不得不跟着兄嫂生活

  徐渭——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兄弟二人相差三十多岁,年龄上的差距感情上的冷淡,让仅剩的那点情分也变成了敷衍

  情感上得不到寄托情绪上得不到释放,似乎给了他另外一种才能。

  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

  这句话在徐渭的身上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另一种才华

  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有人甚至把他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

  过高的才华让他很难有朋友

  人站在高处,必然是孤独的。

  对一个孩子而言,孤独是残酷的。

  但这样也不全是坏事孤傲个性郁郁寡欢气质,让他很吃香,配上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的容貌,让他很快找了一门亲事

  二十一岁的生日蜡烛刚吹过,他就成亲了。

  妻子是绍兴富户,岳父还是官场人物,却对他还算不错,夫妻相敬如宾。

  这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三年。

  此后的人生,他无比的怀念,在妻子逝世10周年,他含泪写下诗一首: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折犹存举案痕。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这是后话幸福的生活,让他找到了久未的亲情为此,他决定守护

  他选择科举

  如果前二十一年,他的生活不算顺的话,那接下的人生才告诉他,和前面的二十一年相比,那都不是事儿

  二十三岁开始着手开始,到四十一岁,前后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

  人生的那道坎始终过不去。

  在这期间,他长兄病逝,田产豪绅无赖霸占,所属房产田园荡然无存

  仅过了一年,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一切似乎看起来都了无生趣

  但他活下来了。

  为了谋生,他开始教书。

  徐渭——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秀才的身份给了他最后的一道护身符,他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以糊口。

  并且不顾世俗偏见,寻回了他的生母。

  人生似乎可以从新来过,我还年轻

  为此,他开始关心时局,碰上不忍之事,藏在骨子里的那股怒气依旧不减当年。

  “庚戌之变”。的消息传来,他义愤填膺,挥笔创作《今日歌》、《二马诗》,痛斥权臣严嵩误国。

  你们不敢说的话,我来说,你们怕严嵩,我不怕。

  应该说,这份胆气帮了他一个大忙

  此后的人生,难得的好时光,便是从这一刻开始。

  正是这份大无畏的胆色,让一个人开始留意了他。

  这个人叫胡宗宪。

  这是一个有魄力,敢做,想做大事的人。

  胡宗宪一路从刑部见习生,县令,边疆巡按,东南巡按走来,到如今的督抚,官场的打磨,让他很早就明白人才重要天大的事,没有人辅佐,都是徒劳的。

  他需要一个能帮自己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徐渭。

  我们很佩服胡宗宪的眼光,也很高兴这一刻历史给了徐渭一次难得机会

  这一刻历史的是温柔的。

  两个互相渴望遇见能人,在这一刻相遇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没有别的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你好,我叫胡宗宪。”

  “你好,我叫徐渭。”

  一切的厄运也该到头了。

  1558年冬,浙闽总督胡宗宪欣赏徐渭,邀请他做幕僚,他的主要工作协助胡宗宪平倭,胡宗宪对他非常欣赏,应该说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没有非凡的才能根本就做不来。

  幸运的是,徐渭就是那个非常人

  他很给胡宗宪长脸,刚入府就为胡宗宪创作了《进白鹿表》,当年报告文学第一名。

  就连喜怒无常报告要求极高的嘉靖都对这一篇报告文学赞不绝口。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

  此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外挂。

  追随胡宗宪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献奇谋,多年荡不平的海盗头目,就连小日本也给平了。

  这是徐渭最辉煌的几年,一直穷困潦倒的他过上从未有过潇洒生活。打猎、醉酒、逛青楼,听曲,一切的不甘落魄在这一刻全都得到了释放。

  如果一切都不曾改变

  徐渭的人生也许要完美得多,但那样的徐渭是我们要看的徐渭么?

  答案否定的。

  历史在四年后给出了答案。

  公元(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这个大明最滑头的官僚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与严嵩沾边的敌人

  不幸的是胡宗宪恰好就是名单上的人。

  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胡宗宪被捕。

  突如其来变故,让徐渭有些措手不及,多年底层生活彻底打击了他的信心,他开始害怕了。

  这种极度不稳定的情绪很快蔓延,他的精神开始失常

  在各种幻觉之中,他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精神上的恍惚彻底摧毁了他的后半生。

  一年后,一直延续病情愈演愈烈,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徐家的一个未成年的男仆人太冷了,妻子张氏看他可怜,把自己的衣服借给仆人,这对精神失常的徐渭是致命的,他将妻子杀了。

  他被关入监牢,服刑七年。

  七年里,他似乎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他参佛了。

  佛家的雍容与宽厚让他精神得到了满足,在正常的那些日子里,他开始打磨心中的艺术。

  多年的沉淀,加上天赋

  他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水墨画卷。

  在他的笔下,墨竹可以是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

  花鸟可以是随意,可以是写意的。

  他当然不知道,他的笔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审美天地

  他当然也不知道,他笔画的旋转为后世开创了大写意画派的先河,四百年后,追随他门下的弟子成千上万

  他更不知道,他气势磅礴的狂草,一举打破了"台阁体"统治的数百年江山

  他不知道,他那狂放,对权势妩媚的个性一直成为后世艺术家典范

  他还不知道,从他笔下游走出来的画卷一举打破了多少拍卖纪录

  他不知道……

  徐渭——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公元(1573年)万历大赦天下,得朋友相助,他出狱了。

  这一年,他五十三岁,回望自己的半生,除了一身伤痕,一无所得

  昔日的理想抱负,此刻仿佛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被风一吹,走得干干净净。

  他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期间,他接受朋友吴兑邀请去了宣府做了个文书,只不过一年,他就离开了。

  此后,他找到了昔日的同僚民族英雄戚继光,几经辗转,他去了东北找了李成梁。

  六十岁那年,他应好友张元忭之招去北京,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他根本适应不了那一切,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

  天地之大,除胡宗宪之外,竟无一人真正懂得他。

  巨大失落感,个性的束缚,让他迅速逃离京城,再也没离开过浙江绍兴。

  剩下的日子,他以卖画为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有人来访,他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

  这种狷傲的个性,让他晚年的生活越发困苦,很多时候只能卖书度日,可即便是如此,他依旧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生活的苦楚,精神的落寞,很快摧毁了他的生命

  公元1593年,这个“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天才,在一个黎明的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