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武陵山上的星光》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2-04-09 03:31: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武陵山上的星光》经典观后感集

  《武陵山上的星光》是一部由张塞君执导,范浩军 / 姜琳 / 王树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一位税务战线的老领导讲:施星灿老人的事迹非常感人!他生前多次在千人面前作事迹报告会,各地群众干部都是非常认真的聆听,有时候一讲就是二个小时,听众连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生怕少听漏听了一句;许多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希望这部作品能再现当年感人的画面,引导更多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二):武陵山上的星光

  您是百姓心间一颗星。您是最小气的人:一件衣裳穿了60年,一条裤子穿了47年;您是最慷慨的人:把省下的10万块钱捐给了洪水灾区、地震灾区,把一屋子的藏书送给了贫困子弟;您是最通透的人: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付出是给予;您是最幸福的人:您走后3000多名百姓自发来送您。此时,我在夜幕低垂的江汉平原写着这些话语。透过窗口仰望,我愈发明白:您要点亮的是整片星空呀!用一棵树摇动一片森林,一朵云推动一片云,一颗星星唤醒满天星斗。和您一样,我曾在那面红色旗帜前举起右拳,奋斗着您“一个人”与“一群人”的精神相遇。相信终有一天,武陵山上,武当山上,大别山上,西塞山上,鹿门山上,桃花山上……我们的天空,百姓的天空,星光璀璨,繁星点点。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三):星星之光,足以温暖夜空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纪录片,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去电影院看的,作为积极分子的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接受精神洗礼的机会,其实还不是想让我写学习心得,切!

  电影院的画质比投影仪好多了,故事非常简单,一个从抗美援朝战争转业的税务干部施星灿勤俭朴素、爱岗敬业的一生,用他的努力维护了一方税收的稳定,给百姓带来了致富希望,改变了很多山里娃的未来。施星灿的伟大一生很难用这几个微缩的小故事完全呈现出来,感动的同时,也深深的被那个年代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震撼。

  随着时代发展,初心的内涵不变,外延却截然不同。放到当下,我肯定不会苟同自我牺牲式的奉献,这对家人不公平。“革儿保重,一切从俭”的八字遗言,既心酸又无奈。

  如果说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说,它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有了教育意义的加成,就另当别论了。期待更多讴歌税收事业的作品横空出世。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四):武陵山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五):平凡中的伟大更打动人——观《武陵山上的星光》有感

  看完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我对主人公施星灿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他的一生不仅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严于自律的一生,充满柔情的一生。通过查询,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伟大的平凡人形象在我心中树立起来,观影时对施老的一些不解情绪也随之消散。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光伟正”形象: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了一块五毛的税款可以一天之内在寒冬大雪中来回奔波四次八十里山路,数年不回老家,连父亲去世都没有去看最后一眼;对回报“推三阻四”,哪怕是单位按规定发放的工资补助,他也对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一部分拒绝接受,甚至十年都自愿不涨工资;对纳税人极尽热情,宁愿委屈家中的妻儿,也要精打细算从入不敷出的家中拿出唯一积蓄,帮助村民发展烟草等产业;对人民群众充满关怀,为帮助受灾群众、贫困地区等群体多次捐钱捐物;对党真心热爱,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下的点点滴滴来缴纳特殊党费庆祝党的生日……但是,一味的“只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刻画,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组织同志的反应等背后的故事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使人物未免失之单薄,脸谱化的描述也降低了故事的可信度,削弱了感染力。电影的张力很大程度来源于悬念和冲突,若不是上网查询,我不会知道施星灿的系列做法曾多次引发家人的情绪,但最终都赢得了理解和支持。这其中的冲突转折如果在影片中能得到较为典型的刻画,无疑将大大增强影片的可看性和事实的说服力。可惜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影片主人公仅仅靠嘴上的两句大道理就哄得妻子破泣为笑,成功将唯一一次因自己只顾大家不顾小家造成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而观众都知道,这在真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故事与现实的割裂,不仅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还会起到“高级黑”的反作用,为真正的施老造成负面影响。

  在我看来,全片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恰恰在于影片的后半段,即电影主角从征管一线工作退出后发生的情节。此刻起,他不再是那个随时都只讲奉献不要回报的飘在天上的先进典型,身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开始得到体现,尤其是老伴去世后施老深夜痛哭的一幕,令观众纷纷动容。无论在外表现多么坚强的人,和谐的家庭始终都是心灵的港湾。当相伴一生的人离你而去,才发现亏欠她的再也无法弥补,这种感觉令人不敢去想,不忍去想。一次痛哭,足以使影片主人公从飘天上变为踩在地上,让观众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和你我一样的凡人。之后,老曾来访、故地重游、再见来弟等情节,也直观展现了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观众更加懂得影片主人公奋斗一生的税收事业的意义,令观众和影片主人公一样感受到欣慰和鼓舞。不过硒的广告植入确实有点硬。影片最后,主人公在他“争”来住了三十几年的小居室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仅留下八字遗言“革儿保重,一切从简”,噩耗传来,利川人民自发停止了三天的娱乐活动,更将全片堆积的情绪推向顶峰,令观众发自内心感到感动和震撼。片尾字幕时一幕幕展现的真实影像资料,让观众再次热泪盈眶。一个人做出多大的成绩,不在于他是否位高权重,而在于他是否不忘初心。尽管有瑕疵,但影片还是较好刻画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伟人,也难怪能在第八届迈阿密美洲电影节上夺得金灯塔最佳影片金奖。

  另外令人称道的是,影片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客观写实的手法,触碰了不少国内文艺作品都避之不及的文革时期,以一个小小的片段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荒唐和其中的反思。这也与***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坚持改革开放相合,时刻提醒我们以史为鉴,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相信,武陵山上的星光不会孤单,还有这座山上的星光、那座山上的星光等千千万万道星光,终将与它一起,汇聚成目不暇接的漫天繁星,集结为光辉夺目的璀璨星河!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六):感人至深,让我们透过人物看到人性的光辉

  看过的主旋律电影很多,但喜欢的很少,故事简单、人物脸谱化、说教意味太浓是这一类型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看到《武陵山上的星光》的剧情简介时,第一反应是抵触的。但是被朋友按在影院里看到最后,意外的收获了非常多的共鸣和感动,这是一部出色、接地气的电影,并且用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范浩军饰演的施星灿部队转业后扎根鄂西山区数十年,坚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电影开场,步入老年的施星灿脸上爬满皱纹,浑浊的双眼透着坚定,他在演讲台上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个老人在漫长岁月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说出让当下年轻人不理解,并觉得些许“煽情”的话?我承认,看到这里就被吸引住了。

  63年结婚,66年转业,40之后和故交聂开奉重逢,再到201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施星灿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用自己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为自己的人生勾勒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电影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编剧。施星灿经历过祖国最困难的那段时期,见证了改革开放、国家一步步富强,50多年的时光中有太多值得记述的事情,电影细节非常丰富,能看出编剧和导演做了很多功课、收集了很多资料,在106分钟的电影里很难尽数,只能不断的做减法,留下塑造人物、彰显人性光辉最重要的部分。电影做到了,走出影院,几乎发生在施星灿身上的每一幕都历历在目,他在战友的环绕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为了能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执拗的站在雪中等待领导批准,到了武陵山腹地的文斗,为了一块五毛钱的屠宰税他在风雪中单程80里路往返多次,为了工作他多年没回家,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奔丧……电影没有说教的意味,只是用冷静的镜头展现施星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一个个小故事太有力道了,看到最后,我理解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为什么施星灿要说共产党员的称号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践行这句话。

  另外必须要赞的,电影用编年体但没有记流水账,也不是假大空的歌颂角色,相反,施星灿每一个遇到的困难都很写实、很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他工作后第一个奋斗的阵地文斗,到了才知道,这个地方是“手捧一只碗,装满一碗汤,白天喝太阳,晚上喝月亮。”从利川到文斗坐牛车要十几个小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老百姓缺少经济来源,税收任务完不成,施星灿面对很多困难,去聂开奉家收屠宰税、去没要收税等段落呈现出了工作的艰难,施星灿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财税所其他同志的工作积极性,终于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调到城关后的部分同样生动,精准扶贫也碰到很多阻力,当地村民不敢尝试种烟烤烟,施星灿把自己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村民买种子,为此和周秀兰的矛盾也没有回避。

  电影虽然不是大制作,但置景、服装、美术都非常到位,细节上也很用心,比如走完80里山路的施星灿能看到裤腿上的泥巴,聂开奉家的那场戏拍的特别好,房间里没有电灯,摄影借助炉火和蜡烛完成了人物自然又生动的刻画,他和施星灿喝酒炖的那锅肉也非常写实。而剧情上的前后呼应也让人心生感动,比如施星灿和聂开奉喝完酒,把他的钢笔送给了来弟,这支钢笔对来弟是莫大的鼓励,终于她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恩施民族学院当了教授;还有施继革的家里,墙上贴着廉政奉公四个字,显然施星灿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女儿也承袭了他的优良传统。

  看过电影之后,我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更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他在14年的基层财税工作中步行里程超过了6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但当单位分房时,却坚持把三室一厅换成两室一厅,一住就是34年,去世的遗书只有“革儿保重,一切从简”八个字,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钱和书都捐了出去,留给女儿的只有自己的一身正气和永不磨灭的甘于奉献的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当下年轻人缺失的,说到这里,要感谢导演,在充斥着各种商业片的大环境下,拍出这样一部真诚质朴、感人至深的电影,希望上映后能有出色的票房成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武陵山上的星光》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