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与钢琴版本的《桃花源》是2014年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崔晓彤委约作曲家李博的作品,经过一年的积累和构思,于2015年3月份创作完成。作品一经问世,就颇受好评。在近几年的舞台上,也成为了许多演奏家展演的首选。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作品?
作曲家又为我们搭建了怎样的“桃花源”?
李博:旅美作曲家,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作曲博士,师从陈怡、周龙教授。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徐之彤)及本科,2012年保送至本院硕士研究生部并获得宝钢国家奖学金,师从唐建平教授。2017年起,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近年来,他与国内外专业乐团、学院,及音乐家合作频繁,接受并创作了各类题材的音乐会委约作品近百首。
对话李博
Topic
李博:
“每个人听《桃花源》这个作品,可能感觉不一样。我希望写这个作品呢,是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2018年4月8日,中央民族乐团“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之“青年演奏家缪青——筝独奏音乐会”于北京音乐厅成功举行。音乐会上,作曲家李博创作的筝协奏曲《桃花源》的精彩呈现,即完成了“桃花源”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版本的世界首演。
李博:
“直到2018年才有这样的机缘,一个是我的创作时间,再一个来讲乐团。这个是一些现实上的问题。然后,缪青(青年古筝演奏家)有中央民族乐团的一个支持,把《桃花源》管弦乐队版本形成。”
主持人:
“其实我们好像从《桃花源》这个作品,包括你的整个创作。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你作为一个作曲家,是如何从本我的一个角度,去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可能就像之前我们所聊的。先把自己本我的内容,做到一个很好的呈现,才能真正的去实现感动自己、感动观众。”
李博:
“以小见大吧,一片叶子、一片雪花。然后,你可以说写家乡,可以说写童年,可以写内心或者怎么样。我觉得写我,一个是真实,再一个来讲,我也是一个很小的个体。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在某一个时刻,也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我,或者千千万万个童年。所以说以小见大......”
完
◆人物 | 十年,她只做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