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能力去摆脱那些负面的影响,并决定自己的人生,因为成长不是由单一事件决定的。”
说起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一定非《都挺好》莫属了。许多网友都留言说,在这部剧里找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女主角苏明玉(姚晨饰演)的母亲是一位将“重男轻女”发挥到极致的女人。她把家里能拿得出的资源都用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大到可以为儿子读书工作卖掉家人住的房间,掏2000元让儿子去旅游,当小女儿要1000元报冲刺清华补习班时却只得到一记耳光。
更别说每月用自己的养老工资,贴补月薪不低的二儿子时,和还在读书的小女儿签协议断绝关系。
而这一切的一切,竟只因为明玉是个女孩。
我在豆瓣上看过一个话题:父母给你的伤害,哪些是你至今无法忘怀的?其中多数回答,都来自女孩:
“我叫招弟,母亲为了给弟弟娶媳妇,把我卖给了临村的大户人家,给他们家的傻儿子当媳妇。结婚当天,我是被绑去的。”
我不明白:同样是女性,这些“母亲”怎么就能狠下心来这样对待自己的亲闺女呢?
苏明玉的父亲苏大强,很多人说他懦弱,所以才在女儿被妻子刻薄时选择逃避。在我眼里,他其实是深到骨子里的自私和冷漠。
儿子收到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犹豫要不要去时,他连办法都没想就第一时间让儿子放弃。
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发病晕倒,他没有打120急救电话,而是选择到路边打车去医院。
妻子去世后,他又立马装出一副可怜无助的样子,想让大儿子接自己去美国生活。为此,还不惜撒谎演戏,挑起兄妹间的战争。
这一切在他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那个管了他半辈子的妻子不在了。他终于可以把这些年受的“委屈”,从子女身上加倍索要回来。
丈夫不中用,对家里的事漠不关心,遇到难题就往后缩,顶不上半点儿用。
这样“丧偶式”的育儿家庭并不少见,还记当年轰动全国的天津商场事故吗?
母亲试衣服的间隙,父亲就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抱在商场四楼的栏杆上玩儿,一个不小心两个孩子都摔了下去。
如果这位父亲平时就经常帮忙带孩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小朋友的身体平衡能力还很差,怎么会做出这么危险的举动?
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反倒是从小受尽折磨的明玉过的最好。她年纪轻轻就在大公司担任重要职位,还有一个全心全意爱着她的男朋友。
我起初很疑惑,可继续看下去就明白了。明玉继承了母亲的坚强,吃苦也好委屈也好,她从不放弃自己向上的希望。
因为从小被家人欺凌,所以她格外善良而且知恩图报。母亲去世,她选择放下仇恨,为母亲举办葬礼。
有机会赚更多钱时,她选择留在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师傅”身旁。就连开除再三犯错的老员工,她都自掏腰包补贴了三个月工资。
生活总是相似的,苦难的童年,暴力的父亲,冷漠的母亲。这样的家庭配置最常出现在两个地方,法制节目的嫌疑人背景介绍里还有成功人士的演讲里。
有些苦难,跨过去了就是日后回忆的谈资。跨不过去,就变成了一切失败的理由。
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曾经说过:“你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你造成的影响时,那你已经快被治愈了。”
电视剧里,明玉意识到家人的冷漠自私和偏心后,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和他们不一样的人。
同样的,在你意识到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时,就已经可以摆脱这些影响了。
“想冲家人发火的时候”
“嫌弃自己女儿的时候”
“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
都请你告诉自己,我和“他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