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闲谈集锦
一跟他交往,我就像一个透明人,他似乎拥有一本“人性的百科全书”,能够看透人心。他说:
薛蟠顽劣不堪?
不,薛蟠从小没有人教他是非对错,说到底是个“被惯坏的富二代”。
他对人性的认知过于透彻,导致我又想跟他接近,但又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
林青霞把这个人当做唯一偶像,每个周末都从香港飞到台湾听他讲红楼。
他为红楼每办一次讲座都座无虚席。上至豪门阔太,下至卖菜小贩,上午卖完菜,下午都一定要赶来听他讲红楼。
一度,几乎整个台湾都爱上了他的红楼。
蒋勋之母出生清末贵族,但迫于战乱逃亡,带着六个孩子颠沛流离到台湾,一度落魄潦倒,身无分文。
而红楼梦,宛若他自己的故事。
▲蒋勋和他的父母
由于父母要养活6个小孩,蒋勋的青少年时代只能与应试教育“交战”。
在文化界,蒋勋成为了华人圈家喻户晓的文化教父。
小说得过台湾省小说比赛第一名;电台节目曾获1988金钟奖;书籍写了70多本,在诗歌、美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有大家风范。
他对红楼梦的解读爆红网络,受到超过2.3亿人次的追捧,长盛不衰。
政治上,他曾被赋予担任台北文化局局长的机会,却断然拒绝,只因觉得龙应台比他更适合。
职场里,他可以因看到一名学生在草地上读诗,就立刻辞去做了7年的美术系主任。
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仿佛七八十岁的老僧”。
晚上,学生常常带他去年轻人的夜店和欢场,他在那里看到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浪掷的青春,宛如20岁青年。
因为读懂了红楼,他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人性,把人生的不同活法享受到极致。
他用了30年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为什么蒋勋解读的红楼梦,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风靡,让人听了10遍,20遍,乃至30遍都不过瘾?
闫妮说蒋勋“诗里闻歌,字里醉情”。
林依晨说:“因为他,我才不断地看到我自己。”
就连林青霞——这个被导演徐克称为“五十年才出一个的美人”,每周必从香港飞到台湾听他讲红楼。
谈到宝玉对黛玉的爱,他挑了“宝玉只问得黛玉‘平安’这个细节。他说当情到深处:
“其实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关心,到最后只有‘平安’二字。”
谈到贾环的痛苦,说是因为他一直和宝玉比高下,没有发掘自己独有的特点:
“对于每一个生命来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长处”。
谈到妙玉的不近人情,说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妙玉家道中落,心中积压着不可说的苦闷,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这样孤芳自赏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难有朋友。
但她的孤芳自赏是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不仅是明星和企业家爱听他讲红楼,就连菜贩子也坐满了他的一个班。
在课上,蒋勋说红楼里让他最震惊的就是晴雯之死。晴雯临死时,话都说不出来,为了表达爱意,她和宝玉交换了内衣。
结课后,菜贩子模仿晴雯对宝玉做的,送蒋勋一条红内裤,用最私密的衣物表达对他的感激。
蒋勋说:“曹雪芹了不得,他能看见所有的人。”
十点君想说的是:蒋勋了不得,他能通过红楼梦治愈所有人。
过了20岁以后,
“读过几次,每次连第一回都看不完。”
可是到了30、40、50岁,你读不读红楼,懂不懂红楼梦中人,是自己能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