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lindan9997
2019-03-07 有时觉得,再大的难处,只要有家人理解,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
芝麻大点的小事,要是家人都不能站在自己这边,才成了压死人的那根“稻草”。
英国评论家戴维•弗罗斯特说:
“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
1
一直被牺牲的孩子,却最孝顺
最近被姚晨新剧《都挺好》戳中,她饰演苏明玉,出生在一个极度缺爱的家庭。
大哥考上了斯坦福,为了凑生活费,母亲卖了明玉的的那间屋子,让快要高考的她和爸妈住一起;
二哥想出去旅游,母亲二话不说答应给他2000块;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他有恃无恐。
二哥嘴甜,也总被母亲护着 / 《都挺好》剧照
二哥嘴甜,也总被母亲护着 / 《都挺好》剧照
在母亲的安排下,她放弃清华,上了免费的师范大学,每个星期只拿一些生活费。
得知母亲卖了房子,只为了给二哥结婚买新房时,才彻底和母亲决裂。
讽刺的是,这个最不得宠的孩子,最后混得更好。
也更孝顺。
母亲突然心梗去世,明玉虽与家里决裂多年,也回来主动出钱买墓地、操办后事;
发现老两口的存款被二哥挥霍,她嘱咐爸爸一定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多长个心眼……
但她不知道,父亲的确怕自己仅剩的几万块钱又被“啃老”的二儿子搜刮去。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有意或无意,做父母的,都遮掩不住自己的偏心。
恃宠而骄的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只知道索取;
越不被爱的孩子越想在行动上表现自己的孝顺,期望得到哪怕是父母一点的关心和表扬。
她是真的在意家人。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不满、委屈一起袭来,她在过去的痛苦与如今的无奈中反复拉扯,无所适从。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拼命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竭力讨好,换取他们片刻的爱。
明知无法抹平一身的伤。
就像小时候的明玉,在听到爸爸说母亲知道自己错了,让她回家吃饭时,她会满眼期待地反问“真的?”
2
心理学家曾奇峰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家庭中,大都存在一种“功利化的关系”。
父母爱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看“你有什么值得我去爱的地方”。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研究显示,75%的母亲承认自己和某一个孩子更亲近。
只是,长期偏爱某一个,忽视另一个,就是病态。
母亲刘梅离婚重组家庭后,继父带过来两个孩子。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但所有的优待到了刘星这里,就通通没有了。
“你等我揍你。”
“你是不是又闯祸了?”
其实,刘星也有自己的优点。
比如好兄弟有难时,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小区里的小孩被欺负,他会见义勇为。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但刘梅第一反应就是质疑。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面对母亲的偏心,刘星也不是不委屈的。
光是诉苦,就诉过好几回:
“你是没受到过那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你才不了解我现在的心情。”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凭什么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同一件事她(小雪)是对的我就是错的呀?“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小学六年级的她有个爱捣乱的妹妹,每次她想教育妹妹,妹妹就会跑去向父亲告状。
姐姐和爸爸说自己的委屈 / 《少年说》
姐姐和爸爸说自己的委屈 / 《少年说》
“爸爸,您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女孩红着眼睛大喊。
女孩试着和父亲沟通 /《少年说》
女孩试着和父亲沟通 /《少年说》
他只是严肃地摆出“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需要爸爸说吗?”
父亲搬出孔融让梨的故事压制姐姐 /《少年说》
父亲搬出孔融让梨的故事压制姐姐 /《少年说》
女孩委屈地掉眼泪,一边问:“明明每次都是她做错了,为什么让我道歉?”
姐姐说出关键:不是自己的错,却要背锅 / 《少年说》
姐姐说出关键:不是自己的错,却要背锅 / 《少年说》
父亲依然不为所动,“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台下另一个女孩偷偷哭了 / 《少年说》
台下另一个女孩偷偷哭了 / 《少年说》
女孩不敢吭声,更不敢还手。
她害怕爸爸斥责。
有次她被弟弟打了,爸爸还骂她“活该”。
女孩笑着说起心酸事 /《少年说》
女孩笑着说起心酸事 /《少年说》
女孩强颜欢笑说起这些事,却有掩不住的委屈。
研究证实,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疏离关系,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至少11种负面影响。
酗酒、吸毒、赌博……种种不良习惯,在那些被忽略的孩子身上发生的可能性,是被偏爱一方的两倍还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程度,直接影响着后代的自尊心,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况。
一碗水故意不端平,其实是害了两个孩子。
长期被偏爱、甚至溺爱的那个,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
临床心理学家 Ellen Weber Libby写过《宠儿(The Favorite Child)》,来记录那些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的孩子的心理特点。
最后她发现:“如果父母的优待持续集中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很容易让这个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变化。”
被父母偏爱的孩子,会更有勇气,做事不惧挑战,更具备成功者的某些特质;
被父母偏爱的孩子往往有恃无恐,把别人的忍让视作理所当然。
而那些被冷落的子女,成年之后也许还会被要求,不断照顾、补贴自己“不争气的兄弟”。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3
这部剧会不会又是一个明玉原谅家人、最后全家和美生活的happy ending?
作为明玉人生的看客,观众希望她可以一路披荆斩棘,继续做她的职场精英,不必为那个不曾善待她的家庭继续出钱出力,这样的结局才够爽:
即便剧中的明玉已经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也无法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
她对自己说: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逃不开躲不掉。
你可以选择原谅,但你也可以选择放下”。
姚晨躲在车里崩溃大哭:最孝顺的孩子,最辛苦
但谁又说放下就更容易呢?
在现实中,是否要原谅偏心的父母、与过去和解,并不存在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
一个朋友讲过她妈妈的故事:
因为是老大,从小就被送到奶奶家养着。长大回家,爸妈对她的感情自然不如从小就养在身边的弟弟妹妹。
但如今,她经常回去看自己的父母,为家里出钱出力,甚至比弟弟妹妹都卖力。
母亲住院了,她也是贴身伺候的那一个。
哪怕爸妈还总是把钱和好吃的藏起来、哪怕爸妈依然对她感情淡漠,她还是坚持做孝顺女儿。
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被忽略的忠心耿耿”。
朋友问她妈妈:你图什么呢?
她的妈妈说,母女一场,她只是要做到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即便没有好好被对待,我也还是一个好孩子”。
一个人,已到中年,说出这话的时候,不知心里藏了多少苦头。
一个人无法选择他的原始家庭,但可以决定心往何处去。
毕竟,不懂那种苦,就不能逼谁原谅。
唯一重要的,是在当下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处理曾经的不满与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