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不流血地)突破爸妈的底线。
日期:2019-01-05 23:15:13 作者:星一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阅读:

如何(不流血地)突破爸妈的底线。

  考完最后一门,我和朋友们立刻去吃火锅庆祝活下来了。

  雾气里,大家脸上都挂着劫后余生的傻笑,只有平常最爱玩的西柚一副笑不出来的表情

  我们都知道,每到假期就是西柚的受难时间

  先去把头发染成黑色,再从柜子里扯出几件高领毛衣羽绒服,直到把自己改造清纯大学生,才敢回家扮演两个月的乖乖女。

  看着都累。

  何必呢,就这么回去呗。

  西柚坚决摇头:不行,这绝对触犯到我爸妈底线了,会被打死的。

  另一旁的朋友却说,底线是有弹性的。

  她拿起服务员给的橡皮筋比画,看起来是一条线,其实是可以这样——往下拉的。虽然也有限度,不过还是有让步空间的。

  为了解决西柚的疑惑,我们做了几组关于父母底线的实验发现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底线一:抽烟

  实验人:我

  我烟瘾不算小,一天几乎一整包烟。但春节的时候,我忍了整整两个月,一根烟也没有碰。

  因为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了我妈:“你觉得抽烟的女孩子怎么样啊?”我妈立刻啧了一声:“风尘味太重了。”

  那之后,我连回家当天上飞机前,都不敢抽烟,怕被她闻到烟味

  千算万算,没想到她一条“我在你们学校”的短信突然杀到了上海。没来得及换衣服,果然被她识破了:你是不是抽烟了?

  她命令我把口袋和包里的东西都掏出来,像抓捕现场一样清点烟盒和打火机,最后数出了六个烟盒四个打火机。

  接下来就是一整个晚上的审讯:为什么抽烟、什么时候开始抽烟、谁给我的烟。夹杂着我在生活费威胁下,担保了七八次再也不抽烟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来,看见她面色更凝重了:“你是不是吸毒了?”

  眼睛红红的,手上还拿着我的手机,锁着屏。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关闹钟的时候看到我有一个群聊,群名叫「一点点戒毒所」,一直睡不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把手机解锁,打开那个群,发了一句“有人喝一点点吗”,耐心地跟她解释这只是一个奶茶拼单群。她看了好久,才终于哼了一声,一整天都没搭理我。

  好消息是,相比起吸毒,吸烟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了。

  那天,我借口去买瓶水,在便利店买了一包烟,她很自觉地没有跟我进店。晚上,我又找了个下楼散步的借口抽烟时,她说:

  外面冷,你要抽烟去洗手间就好了,记得开排气扇。

  —————

  让步的限度

  上个礼拜,走了快一公里才看到一家便利店,只有红双喜这一种烟。我还没开口,妈妈突然拦住我:

  “这不是女士烟!你不许抽!”

  在看到我坚持付款之后,她皱着眉,很认真地说了一句“你真恶心”,快速和我拉开了十米距离

  看来,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她接受另一个现实:我抽得最多的烟是中南海。

  底线二:挂科

  实验人:我

  我逃学了。

  更准确地说,我一门课也没选,跑到北京,决定实习一个学期

  这件事瞒不过就住在天津的妈妈。三月份,到北京的第一天,深吸一口冷空气,给她打电话:妈,我现在在北京。

  再三确认了我不是陷入传销陷阱之后,她问我怎么不去上课了。

  “反正我成绩不好,读书还不如赚钱。”过了两秒,我又说,“我挂科了。”

  我在高中的时候,成绩是名列前茅的。

  读大学之后,每次偶然提起学习,我都是用“就那样吧”回答

  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直接告诉她我的真实情况

  只听到风呼呼地吹过耳边,好一阵才有了别的声音:那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打电话之前,记得先问有没有中介费。要注意看洗澡洗衣服方不方便……

  说了一堆在租房指南以后,才接上这个话题:没事儿,你爸妈舅舅全挂过科,毕业不错了。

  虽然我很想解释我只挂了三科,没到一片红的地步,但也只是嗯了一声。接下来聊的内容,又回到了之前“就那样吧”的敷衍对话模式

  直到我跟她说拜拜的时候,她突然补了一句:“其实,你愿意告诉我你的事情,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说完就仓促地挂了电话。

  手机烫烫的,没有声音了,不过贴着冻僵的脸,还挺暖和的。

  —————

  让步的限度:

  三月底,妈妈坚持要来北京看看我租的房子。她就像一个安检员一样,从进门研究门锁开始,一脸严肃地打开柜子、按按床垫,又巡查了洗手间和阳台

  折腾了半个小时以后,她终于给出了检查报告:还成。

  但又话锋一转:“怎么选朝北的房间太阳都晒不进来。以后租房子前,还是应该先给我看一下,你就是容易人家忽悠。”

  底线三:失业

  实验人:不是我了,是朝北

  又是这家饭店

  一年前,我刚到深圳实习时,爸爸也是约我在同一家澳门豆捞吃火锅。

  那时,还在读大三的我拒绝了父母让我做老师安排独身南下去一家没有工资单位实习。父母没有给我任何资助,我靠生活费硬省下的一千块,挤在青旅里过了 20 天。

  我清楚记得那顿饭花掉了 824 块。

  火气蒸腾的店里,他说:“你不听我们的话,硬要选这条路,那你就自己闯,也别想要我任何帮助。”

  他就是这样。宁愿摆谱给我看,也不接济一下顿顿吃全家快餐女儿。我想他不会懂我,也不想懂我。

  今年年底,我成为了寒冬裁员潮中“被优化”的一员。我冷静了半周,想好了后路,才敢约了父亲出来吃饭,告诉他我的下一步的准备

  见面前,我甚至花半个小时化了一个全妆,好让自己看起来不至于太惨。

  没想到,当我坐在他对面,竭力用轻描淡写语气讲出“我失业了”这四个字后,想象讽刺的“看,让你当初不听我们的话”并没有出现

  反而是碗里出现了一片烫得刚刚好的牛肉。还有一句“最近经济形势的确不好,我们这两年销售额都下降了快 50 %,中小企业更不好做”。

  他开始讲自己在火车站被坑、卖酒瓶换回家车票的事,就像以前我陪他吃饭时,他和自己的朋友聊天时那样。

  “做什么都不容易啊。你既然选准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

  说完,父亲起身,拿起桌台上的账单去付账。我听到,他挠着头小小声的一句“怎么这么贵呢”。

  同样一份 800 块的账单,这次,我看到了他的忧虑

  —————

  让步的限度:

  我刚拿起手机,要招呼服务员买单。

  他还是一把按住了我:

  “小孩子家,还没挣几个钱,能养活自己先!”

  底线四:同居

  实验人:又是我了

  半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和男朋友刚同居一个礼拜,正在为纸巾该放在哪吵架时,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

  我把纸巾丢给男朋友,让他爱放哪放哪只要乖乖闭嘴之后,才小心地接了电话。

  没想到刚聊几句,妈妈突然问“你们同居了吗”,我吓出了冷汗下意识地闪躲了一句“怎么这么问”之后,撒了个谎才蒙混过关

  挂了电话,男朋友立刻开口:“你刚才那个谎说得也太假了,我要是你妈妈,当场发现。”

  这让我开始考虑:与其被妈妈抓包,是不是主动告诉她更好一点?

  首先要刺探她的态度,我立刻发短信问她:这么担心我同居啊。

  她回:现在大学生都很开放嘛,担心你受影响

  看起来时机合适。我活生生拖了两个月以后,又假装无意地提起:妈,你说当时我真的跟男朋友同居的话,你会是什么反应啊?

  她严肃地盯了我一分钟,然后叹气:还能怎么样,注意安全呗。

  不到两分钟,她就警惕地问:你是在暗示我吗?

  赶紧摇头,再偷偷问:我就是好奇,你说那些同居的人,他们怎么确定不合适呢?不怕家暴吗?

  她居然真的考虑了一会儿,开始跟我分析,不能因为经济负担同居,不然个人都不会有多大出息。还有健康问题——她委婉地说,至少对方不能有病吧。

  虽然我还在为坦白同居奋斗,不过,看起来光明正大讨论同居,也没有那么难啊。

  —————

  让步的限度:

  最新进展——我已经开始问妈妈,如果我要同居的话,应该先做什么了。

  虽然她的第一反应还是“先打消念头”,但最后还是很别扭地提了一堆要求

  比如,一定要勤快。“因为你就是个懒丫头,没有一个勤快的人同居,不出三天,家就变猪圈。”

  实验报告结果

  父母的底线,其实已经慢慢失效了。

  我们学会了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当着父母的面作出妥协,背地里还是照做不误。

  事实上,我们用报喜不报忧的方法保护父母;父母用树立底线的方法,给我们保护。

  而实验中的底线测试,是用报忧的方法,证明我们不再是只能被保护的小孩,也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并没有那么脆弱

  底线的让步,是对我们的选择尊重

  那一点小小的坚持,就当是他们正在探索怎么样用新的办法爱我们吧。

  也许是时候了,让我们和父母一起直面我们已经长大了的现实。

  毕竟在保护之外,我们还可以平等陪伴彼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不流血地)突破爸妈的底线。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