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树》是一部由杨·史云梅耶执导,Veronika Zilková / Jan Hartl / Jaroslava Kretschm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惊悚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贪吃树》影评(一):可悲的无欲。
那个种菜的老妇人,或许没有什么大的欲望,可以理解为无欲,而她结尾可能真的结束了树婴的生命,不过这又如何,她的无欲,恰恰催生了无数的欲望,只是时间问题,照这样看,没有人逃的过欲望,没有人能战胜欲望,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我们的生命有了限制,或许长寿反而是件坏事吧,面对眼前看不清的黑暗,我们还能有什么信仰。
《贪吃树》影评(二):捷克人
捷克人的电影。
不明白Alžbětka为什么让Otík吃人。为什么她两只手都戴着戒指。
不明白。
不明白。
我为什么要看这样压抑的电影。
我还是喜欢捷克人的。
Já jsem Shine Čechova.
《贪吃树》影评(三):关于吞噬的童话
让人怀疑..我们细致包裹起来的自己是不是更证明了我们原本就是一个空壳?
其实怪物没有错它只是由我们一厢情愿豢养出来的
顺利地推理下来似乎连我们自己也没有错
所以大家都没有错
她会把我们再一个一个地都救出来...
...或者按照顺序重新再来一次
《贪吃树》
《贪吃树》影评(五):看懂才会喜欢的电影
改编自捷克民间童话的《贪吃树》。
也许,它不够美好。不是你喜欢的样子。可却会有一直想看下去的,“欲”。
这种力量一直蕴含在你的体内。
一直隐隐的,若隐若现着。
可它真的一直都在。
你会觉得这很丑,很想去抹掉。
片中的主角是谁?
是那个略显早熟的小女孩,还是那对将悲剧带回来的夫妇,或者老头?
我们彼此的生活都是你,我,他。所以矛盾就出现了。你顾及这个,可是会忘了那个。公平一直都是你刻意做出来的虚伪表象。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够清醒!充满着警示气息的电影。导演在说我们所有人的故事。这不是一颗简单的树。它很难看。最后的最后,它吃掉了它的“父亲”。是的,那个人类男子。
结局是.......?
树?树人?还是它本身就是一个人。只是长成了树的样子。
我又一次站出来唱反调了。
Jan Svankmajer的短片看了还是不少,
他确实是个天才,
但是作为一部电影,缺点还是不少。
1、时间拉得太长,其实故事很简单,前面的铺垫太长,以至于后面基本上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
2、剧透得太厉害,没什么悬念,结果早在小女孩的童话故事里已经描述了,所以后面我是拖着看的;
3、剧情过渡得太生硬,比如妈妈突然一下就把树根当作小孩,小孩突然一下就会吃奶,突然一下变成那么大等等,太突兀了,观众都没来得及做好心理准备;
4、无聊的重复的情节过多,比如那个老头子老盯着女孩的屁股看或者老头YY的情节。
总的来说,作为Jan Svankmajer为数不多的几部长片,
得到这么多人四星、五星的认可,
我想他还算是位成功的导演。
推荐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剪辑流畅且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虽然我看完之后有强烈的身心不适。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必须说这部片从镜头给的角度,安排的任何画面,颜色,演员的台词,语速,都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厌恶,但是又明显感觉导演是故意的。
以下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镜头:
1.父女俩在餐桌上吃鸡蛋,一个拿面包抹那个蛋黄,一个拿手指头抹蛋黄,那种粗鲁,野蛮,具有破坏性的感觉让人非常恶心。
2.片中每个人都表现的非常神经质,台词无趣而又聒噪,但是又切合电影情景。
3.那个喜欢看小孩内裤的变T老头犯心脏病的时候我都替他尴尬到世界尽头啊啊啊啊。
4.妈妈逗树人玩,含一下它小树JJ,抬头做鬼脸,含一下,逗一下反复N遍给我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神经质的宠爱和变态的游戏让我现在过了2天了我还有点恶心。
《贪吃树》影评(八):一个洞
不过,并非我想象的恐怖故事,除了树婴吃人会在门板上飞出一坨坨的某倒霉的胖女人的肥肉之外,基本上不血腥.尤其是强烈的黑色幽默,比如说,干社会工作的胖女人,就是前面那个肥肉的主人,让我明白了,社会工作者最好都是强壮的人,不然是无法强行推开别人家家门的.
而且前半段基本上树婴都没出来,他出来的时候真惊人得有趣,只有嘴巴会一动一动的吸奶,其余时刻都像木偶剧,似乎用快进造成了它在动的效果.
他全身只有一个洞,就是嘴巴,里面还有牙齿,还可变出眼睛,唯一吓到我的是他吃妈妈头发的时刻,我真以为会连头发一起把妈妈的脑袋吃下去.
后半段就更不吓人,因为我发现树婴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对它好的它不吃,至少还懂得认主人.黄眉毛小女孩,也就是海报上那位,是全剧的灵魂.她有丰富的性知识,常常一个人看姿势大全.
也正是她,最后把人一个个送到树婴的嘴里,开始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想了下,想通了,也许想表现的是真正吃人的还是很单纯的那种人的本质的意思.不过,表现得有点生硬就是了..
给大师挑刺会被大家打吗?
《贪吃树》影评(九):厌食症患者
整个一格林童话真实版。又是一位恶趣味的导演。单从演员的挑选上便能看出这位筒子别有用心。丈夫那神经质的双眼就如同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标记,如果不是预示着剧情的荒谬与不可收拾,谁会挑这样的人来扮演男主角?早熟的邻居小女孩肥胖而木讷,就像她们家餐桌上的食物一般令人抗拒,甚至厌恶;恋童癖的老头子,体型巨硕的社会福利工作者,怀疑他们是否刚从蒂姆·伯顿的电影里偷跑出来……
至于导演筒子的摄影风格,那就更是居心不良。镜头满到似乎下一秒就要溢出来,反常的大量大特写使得最可亲近的事物也变得面目可憎,尤其是食物——看来导演筒子铁定是个厌食症患者,且对人类无休止的欲望怀有刻骨的仇恨,要不然也不会逆转了观众的逻辑思维,将本有机会扮演英雄的小女孩摇身变作荒谬版小红帽,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父母邻居谁是Otik的下一顿美餐。佩服导演不怕被人戳脊梁骨的定力,嘿嘿。
《贪吃树》影评(十):to be or not to be?
我不认为恐怖片会让我发怵,也不认为童话故事还对成年人有所启发。所以既不看恐怖片也不看童话。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它被同时贴上这两个标签,还有比这更离谱的么?
导演是第一次听说但足以让我记住,此片深深地教育了我,因为贪吃树使我感到心悸了。那些食物仿佛一下子会从桌子上跳起来吃了你一样,同样还有你的贪念,种种。大片阴郁的黑色笼罩着我,而它分明是个童话坯子,以成人的思维诠释童话,让丑陋尽情地丑陋,肮脏无休止地肮脏。童话到最后都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成人版童话却必须付出惨痛代价。这是对在童话的熏陶下长大之后,屡教不改的成人所发出的最有震慑力的声音。导演巧妙地选择了观众熟知的童话故事作为蓝本,勾起他们心底的灵魂,在现实与童话的不断切换中找回你自己。
如果童话不再能够打动你心,你可以去看爱情片,如果爱情不能让你感动,那么就去看动作片,如果还不能满足,或许就只有看恐怖片了,如果你是个愣头青如我一样对所有电影都不再感冒,贪吃树没准会让你意外。忍不住再次对导演选题与风格表达敬佩之意。
第一次写评价,虽然写不好但还是要表达一个我,犹如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遇到了一位良师,可是我真的能得救吗?这可不是童话,吃了就不会吐出来的!to be or no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