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是一部由熊井启执导,栗原小卷 / 田中绢代 / 高桥洋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望乡》观后感(一):血泪第八番馆
情节我就不多加介绍了,相信看过的人感受都差不多。妓女的心酸一生,连死都在背朝日本,这个把她们抛弃并践踏的国家。一定要看日文原声的,配音比较垃圾。不知道这片在日本有没有禁播,中国这么和谐,不会有这种片。
可阿琦婆偏偏遇到了那样的父兄和儿子。
《望乡》观后感(三):最爱的电影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登陆中国的日本电影之一,因其妓女题材的敏感性,当时在中国被抗议、被删减、被停演。现在,可以买到多个版本的碟片,我们有机会看到影片的全貌,并且能比30年前的国人更客观地欣赏和评价这部电影。整部电影关乎血泪但不关乎性,阿崎婆倾尽一生辛酸屈辱的嚎啕大哭是电影最为动人的段落。而同期另一部重磅的平民血泪史《啊,野麦岭》,因找不到碟片,已无法重温。
《望乡》观后感(四):当祖国不爱我
祖国为了外汇 把自己的国民卖到国外当妓女
对这样的祖国 身为国民的她们 有必要爱吗?
你 还要我怎么样?
《望乡》观后感(五):对比《二十二》
昨天与女友看了电影《二十二》,没有多少感触。可能我们这代人都太缺少这些知识了,还是女友推荐的《望乡》,看完,也还是没有太大的感受,也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太过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也无法站在他们那个年代那个当下那个环境去思想和感受。在这样的politics之下,maybe也只好如此了。第一次在这写影评,脑袋乱乱的,没有什么顺序,因为正在思考其他的事情。
《望乡》观后感(六):asdf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个人的命运在某个历史环境下是那么的脆弱,它已注定要成为悲剧。
阿崎婆在圭子面前的各种各样形式的乐观豁达,都表现了她倔强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都仿佛在说着同一句话:我要继续活下去。只有在分别时,转过身去无助的痛哭,才真真是自己内心的倾诉。此时无言胜千言!
:阿崎在众人面前丢戒指的场面,仿佛在一个中国的故事里也出现过,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看这部影片是因为电视里纪录片的推荐,主角演完这部片就心力憔悴过了身。看到片尾想必人人都会涌出泪水,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另我想起励志影片阿甘正传,那样乐观执着、无所畏惧的阿甘,到最后也在怀疑,命运是注定或人只是像片树叶随风飘零。。。
上班突然听到有人拉“二泉映月”,情真意切,立即奔了出去,四处寻找,内心无比激动,最后在上面一层楼看到一位老阿姨,她说是否吵我们,我说没有没有,拉的真好。。。
《望乡》观后感(八):日本人很奇怪
因为看了高晓松的《晓声》的日本系列,里面讲到慰安妇问题的时候,提到这部电影,所以搜来看了一下。感觉非常震撼。按高晓松说的,日本人认为慰安妇没什么,所有慰安妇中日本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九,而其他国家的人只是一点点,所以他们很不理解为何中国人对慰安妇问题如此介怀。
另外,他们认为军人可以合理嫖娼和强暴妇女,为了发泄。所以他们纵容强暴,也认为应该在军队中安排慰安妇,以供军人发泄。感觉这一点挺可怕的。他们把人当什么了。
《望乡》观后感(九):哭着读你 阿齐婆婆
为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赚钱 回去后却遭致排斥歧视 这一生 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根 只能远远望着害怕却又是家乡的日本 阿齐婆婆这个可爱的老太 问栗原小卷要毛巾的那场戏 赚足了观看者的热泪
很小很小的时候 就听外婆说过阿齐婆婆 但当自己观看的时候 忍不住热泪无数遍地问 为何有这样悲惨的女子们 阿齐婆婆的故事 只是无数被卖去南阳做妓女的女子的侧影和悲歌
希望世界和平 最最富有幸福感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 只求未来即使是末世也要世界和平
《望乡》观后感(十):<望乡》
一开始是在搜索有关日本艺妓的电影,然后就看到了这部影片。确实这是一部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沉浸其中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田中的演技,真的是入木三分!最后的一段看见他们的坟墓是背朝祖国,真的特别心疼。像《梅兰芳》一样有些电影确实催情,但是每一个悲情点都是让你的眼泪留不下来的。我在看的觉得导演并没有意图去指责谁,仅仅是像让我们记住她们!并没有谁对谁错,我们都是时代的牺牲者,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