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幽情密使》影评10篇
日期:2018-10-05 02: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幽情密使》影评10篇

  《幽情密使》是一部由约瑟夫·罗西执导,朱莉·克里斯蒂 / 阿兰·贝茨 / 玛格丽特·莱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幽情密使》影评(一):同类影片典范

  1971 年康城影展金棕榈奖得主,改编自 L.P. Hartley 同名著作,并由诺贝尔得奖剧作家品特(Harold Pinter)执笔,讲述一名少年暑假寄住同学的乡间庄园期间,遇上令他毕生难忘留的一段男欢女爱。文学改编能手 Losey 拍来实净,并将乡村庄园的氛围人际关系间的拉扯忠实呈现,文学味道也重,虽然中间两段时空交错的处理教人稍微混淆,但影片的细节道具音乐等均予人深刻印象,为同类影片典范。 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go-between-1970.html

  《幽情密使》影评(二):成人世界的闯入者

  逾越阶级爱情故事并不鲜见,而以一个小孩子视角来呈现便显得与众不同小孩子以一种青涩懵懂眼光窥探成年人感情世界,有其视野局限性,却正因为其局限性使得整个故事蒙上了纯真疼痛色彩。《幽情密使》与《赎罪》便是同一视角的不同呈现。

  《幽情密使》中的小男孩Leo与《赎罪》中的小女孩Briony同是13岁的孩子,同是在相近时代,在英国乡村庄园的夏天里,他俩作为人世界的闯入者,比同龄人更早地见识到成人之间的幽密情爱,也见证儿童世界的崩塌,这就是成长教育

  绿色(green),是夏天的颜色,是自然的颜色,是乡村的颜色,是小孩子的颜色、青春的颜色,青涩、稚嫩富有朝气欣欣向荣。然而,在那个夏天,却是红愁绿惨。绿色也是魔鬼的颜色。Leo的绿色衣服更是直接明了,突显出他的小孩子身份,像颗未成熟果实,而浓重的深绿色却在青春之外平添一份厚重

  《幽情密使》中的花园生长着一种植物“颠茄”,《赎罪》中也大量出现了“罂粟”(准确而言是虞美人,不是制作鸦片的罂粟),两者都是有毒的美丽植物,隐喻着美丽暗藏危险,可远观不可亵玩。颠茄的英文名belladonna源自意大利语的bella donna,意为“漂亮女人”,古时有爱美女性用颠茄汁滴眼睛扩大瞳孔,而罂粟更是西方人纪念阵亡战士之花。

  那个夏天,Leo应同学之邀来到乡村庄园做客,第一次亲身体验到贵族生活,这对他而言是迥然不同的世界,他们的行为模式完全超出他的经验范围。他们表面上待他很好,关心他喜欢他,他也渐渐喜欢上这里,喜欢上贵族小姐Marian,于是充当起她和农场农民Ted之间的信使(Mercury,罗马神话中的信使)。他后来得知Marian已同贵族少爷Hugh订婚,他偷看了Marian给Ted的信,他哭了,他决定不再为他俩送信。Marian因此恶狠狠地咒骂了他一顿,原来他们待他好并不是无偿的,他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于此,他对于男女情爱产生了无限的好奇,甚至向往,直到最后他亲眼目睹了令他震惊的一幕,刚刚13岁的他,已经长大了。

  与Leo不同的是,Briony本身就是贵族小姐,她观察成年人是她的姐姐。同Leo的纯真相较,Briony多了份早熟,女孩确是比男孩早熟,她还有丰富想象力。Briony偷看了仆人Robbie写给姐姐Cecilia的情书,看到他俩之间的暧昧行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坐实了他俩的情人关系

  在两部影片中,两个孩子都偷看了成人的情书,也都看到了成人之间的交合。如果文字传递信息可能被他俩误读,那么肉体的交媾是不容置疑的,这带给小孩子的震撼无法磨灭。在他俩的眼中,Marian与Ted、Robbie与Cecilia的爱情逾越了阶级,门不当户不对,Ted与Robbie的身份配不上她们。Leo与Briony都是站在贵族的立场看待两对恋人的关系,值得一说的是,Leo虽出身卑微,却由于置身于贵族阶级里,模糊自己的身份,无意识中将自己也当成了贵族的一份子,以贵族的眼光看待他人,认为优雅的Hugh才是Marian的如意郎君。因此,Leo才会拒绝送信,Briony才会误解Robbie。

  贵族的优雅同下层阶级的粗俗仿佛是云泥之别,而爱情可以超越阶级,不仅小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赞同。楼上楼下的天然矛盾历来是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企图以爱情冲破矛盾高墙结果,往往是悲剧收场。这两部影片也概莫能外。Ted饮弹自尽,Robbie战死沙场;Marian终身含恨,Cecilia意外身亡。悲剧的结局往往更令人动容,也更像是在告诫人们,逾越阶级的爱情不会有好下场

  除了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之外,两个小孩子的结局又是如何呢?Leo直到老年仍无法释怀,对Ted与Marian怀着深切愧疚,如果不是他泄露了他俩的关系,Ted就不会死。Briony一生都在赎罪,最后妄图以一本书成全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过早闯入成人世界的他俩,一辈子都背负着童年时犯下的过错,无法从浓重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徒留灰色,然而成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罪过却要一个小孩子来承担,毁了自己,亦毁了他人。赎罪尚有期限忏悔无补于事。

  两个夏天,改变了六个人的一生。

  《幽情密使》影评(三):导演

  这是约瑟夫·洛西和著名剧作家哈罗特·品特合作拍摄的三部名片之一(另两部是1963的《仆人》和1967的《事故》)。它在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上都极有特色。影片所述虽是豪门小姐和“乡村野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全片没有直接表现情人幽会、倾吐衷肠场景。他们的感情是通过私下的目光交换、通过信件的来往来表达的。影片还成功地运用以景表意的手法,通过盛夏酷暑苍蝇嗡嗡飞叫等诱发情欲的氛围营造,让观众去感受女主人公之间的强烈恋情。编导通过这种曲折的表意方式意味深长地表明这段恋情是完全与社会现实悖违的,它是受压制的,是不能公开表达的,这是形式服务内容的一个范例。

  洛西精心地一丝不苟创造对比鲜明的两种环境、两个世界:庄园的高贵井然有序和特德所居农庄的自然天地。庄园的生活是英国等级制度的一个缩影。一切都那么循规蹈矩早餐之前,主仆都要跪祷;午茶则在花园里进行餐具光洁齐整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精心修饰,显示出上等社会的生活氛围。庄园的外观布置也有一种阴森之感。利奥来到这座庄园时,观众和他一起看到了府邸的大楼梯。它给人以强烈的等级感。在这座庄园住宅中,不仅主仆有别、男女有别、上层楼与下层楼之间有别,即便是同一家人,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难以言状隔阂房间空大,气氛森严:早餐厅看去像是一座小教堂,正餐厅则华贵异常。庄园女主人莫兹利夫人每日身居餐桌的上座,她的权威不容任何人挑战。她向每个人发号施令,她和坐在餐桌另一端丈夫也很少交谈。在这座宅第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房间、自己固定的餐位、自己占据的一块草坪。玛丽安常用的吊床看来就是她的一个独立的小天地。

  特德的农庄的气氛则迥然不同:农舍的房间又小又简陋;餐桌系用粗木制成。牲畜鸣叫意味自由自在,意味着自然的生机盎然。特德潜入河里游泳。他时时在地里劳作,同大自然如此合拍协调,是个自然之子的形象,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长大的玛丽安钟情于他,编导是深有用意的。当利奥与特德首次相见时,洛西使用了较拍摄庄园的正规场景更为开放流畅摄影移动方式。他们通过田野时,那跟踪两人的推拉镜头和长镜头创造了一种空间扩张感。观众可以感到利奥此刻的亢奋喜悦,感到他从庄园的陈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舒畅心情

  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编导表达了对庄园矫饰生活的贬斥和对农家生活的褒扬,同时也预示了在等级森严的现实社会里豪门小姐与庄稼汉之间的爱情必将是个悲剧。

  除了在画面效果方面的精心构思之外,导演还运用音乐使影片获得一种独特节奏、条理性和推动力。从影片起始到最后高潮,音乐的作用始终重要明显的。洛西用浓郁、富有浪漫气息的音乐来加强利奥从庄园走向农庄开阔的田野时的气氛;音乐主旋律的断续、不连贯的节奏代表着传信人步伐的移动,也表现一种仓促迫切的心情。例如当利奥从马库斯那里了解到玛丽安与休婚事已定,而玛丽安仍要他秘密给特德送信时,他表示不愿再干。显然利奥与玛丽安、休及特德三人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根据他对世事理解,他不愿在三人中出卖任何一方。但此时玛丽安声称传信之事与休毫不相干,并把利奥在传信问题上的迟疑归之为忘恩负义,甚至还问他需要多少钱。可见少年此时精神上所受的压力痛苦委屈。当他终于无可奈何地抓过信件转身奔向田野时,洛西使用了先寂然无声、随之音乐迟起的手法。在行程中观众可以听得出由急速转至缓慢乐声;在即将到达农庄时,导演再次使用了音乐突然中止的手法。这种形象与音乐奇妙的对位充分表达了当时的特殊气氛。

  在将原著搬上银幕时,编导在今昔时间的处理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小说开始是个序幕,序幕中老年利奥发现了自己少年时代所写的一份日记。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再叙布兰德姆庄园里那个不幸的夏天。小说的结尾则是一个后记读者从中可以得悉那个故事后来悲剧性的结局以及它对利奥的灾难影响。最后小说以利奥回到诺福克的那个村庄而告终。影片删除了序幕与后记,而采用双重时间段对位的手法:一个时间段是1900年夏天发生事件;另一时间段是50年代垂老的利奥重访诺福克,见到玛丽安的孙子与玛丽安本人的情节。影片开始便是老年利奥的回忆,故事发展到中间便开始不时出现利奥“现在”回到村子里来的场景。这些场景的插入片断愈来愈长,先是表现他驱车来到村庄,随后他与玛丽安的孙子相见,最后显示了玛丽安如何请他再当一次传信人:让老年利奥去告诉她的孙子,她过去怎样与特德私下相爱……对于这种今昔时间上的反复跳跃及某些片断的明显空缺,观众起初会感到十分突兀:那个灰发的老人究竟是谁?那新式汽车开到这村庄来到底是干什么?经过思考观众才会猜想到他就是老年利奥。这样观众在得知这场恋爱悲惨结局时也逐渐觉察到这一事件对利奥的一生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他的茫然若失、面如死灰的神情对此作出了回答。观众对洛西设计的这座时间迷宫一旦理出条缕,也就领悟到了事件的悲剧性所在——英国的封建等级制葬送了多少人的幸福受害者不仅有特德和玛丽安那样的直接当事人,而且还有利奥及玛丽安的孙子这样的无辜者。

  影片结尾时玛丽安要她的孙子大胆求爱,并应以自己的祖父母蔑视封建陈规、敢于自由恋爱而自豪。这一方面表现了玛丽安的造反精神50年如一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时势的变迁,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再也不用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压抑自己的情感,埋葬自己的爱情了。这与影片一开始老年利奥的画外音“过去犹如异国他乡,那时人们的处事方式与今不同”首尾呼应,观众从中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幽情密使》影评(四):《幽情密使(The Go-Between)》:跨阶级爱情【第2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201095684.html

  The Go-Between (1970)

  继续看金棕榈奖获奖影片。本片获得1971年第2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电影讲述一个男孩目睹的一段爱情。一个男孩来到有钱的同学家过暑假,第一天就发现同学的姐姐很漂亮。天气很热,男孩没有其他衣服更换,姐姐就带着他到城里购买新衣服。在城中,男孩发现姐姐与一个男人相会。几天后,男孩与众人游泳时认识了这个男人,他是同学家的佃户。同学得了麻疹,没有人陪男孩一起玩,无聊的他就闲逛到男人的农场。在农场,男孩受了一点伤,男人帮他处理伤口。两人交谈后,男人让男孩给姐姐送信。同时,同学家来了一个脸上有疤的爵士,他也让男孩给姐姐传信。就这样,男孩不停地给男人和姐姐传信。一次,男孩偷偷看了信后很不开心,就与男人吵了起来。板球赛上,男人与男孩发挥出色,得到大家的赞赏。随后的酒会上,富人们让男人唱歌想让他出丑,姐姐及时解了围。晚上,男孩从同学那里得知,姐姐已经与爵士订婚。于是男孩拒绝再给姐姐传信,这惹得姐姐勃然大怒,男孩只好继续送信。送信后,男孩知道男人还有其他女人。此后,男孩又从爵士和同学父亲口中得知男人将要去参军。姐姐母亲因为男孩的失误知道了信的内容。于是,姐姐母亲在男孩的生日晚宴上非常生气,就让男孩领路在草丛中发现了偷情的两个人。几十年过去了,已经成年的男孩回来看望老去的姐姐,并见到了她的孙子。姐姐希望男孩继续做传信人,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告诉男人。

  这是一部情节非常简单的电影。对于本片用比较正式的的话来说,即电影通过一个青春期少年的一段时光,表现了封建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并将这种婚姻制度造成的不幸呈现出来。此外,影片还表现出英国那个时代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跨阶级爱情很难修成正果。如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概括,电影说的就是一段不成功的爱情。婚姻不是儿戏,而且父母比天大,要听妈妈的话嘛!总之,本片讲的就是观念问题:女儿嫁人要听父母的,而且要门当户对!

  电影的如此主题,就不多说了。因为古今中外此种题材的电影太多了,统统都是类似的。比如在类似的电影中,都会有着诸如冲破父母的桎梏啊、挣脱家庭的牢笼啊、忠于爱情啊等等之类的情节。到了本片,则是一出悲剧:女主角遵从了父母之言,成为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不管如何,本片以及其他电影都展现了同一个事实:跨阶级的爱情路程很艰辛。因此,这些就会让人想到那个时代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让人想到那个时代的父母专制等等。这些也就会让观众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产生同情,并对于生活于新时代感到庆幸。总而言之一句话,片中人生不逢时啊!这就是电影让我想到的,可见本片没有让想到太深刻的,这是因为电影就是如此浅显。

  电影拍摄方面很普通。影片节奏稍微有些缓慢,无关剧情的对白过多,比如男孩与同学之间的谈话、板球比赛等等,删去这些并不会影响电影主题与剧情。电影插叙的使用也很古怪。成年男孩回去看望姐姐的故事是穿插进电影主线中的,可是这些插进去的画面来得特别突兀且时间非常短。比如前一秒男孩还在唱歌,画面突然就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与女佣,过了几秒钟之后画面又回到男孩唱歌。这些让电影剧情变得非常零散,而且很难看懂。幸亏我看了两遍,否则我就会将这段重要的情节给忽略掉了。真搞不懂电影为什么如此拍摄?是为了凸显特别?除此之外,电影其他方面中规中矩。虽然影片的画面、服装、布景、道具都很华丽漂亮,但它们却不惊艳,只给人一种普普通通的感觉。古装片拍成这样够失败了!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电影那段重复多次的主题曲,虽然不算悦耳,但经过多次变调处理也显得很清新,算是电影的标志吧。

  最后来说一下本片的电影版本。本片是有中文字幕的,可是却没有外挂字幕,这就使得我下载的720P无用武之地。网上有字幕的版本是“心中的阳光”压制的RMVB。这个压制组是非常封闭的,他们的视频全部内嵌硬字幕,而且视频不外放下载,最可恶的是它们的论坛不对外开放!他们的论坛是需要赞助的,也就是付费的。这就形成了有片源,却无法下载的情况。有没有搞错啊!你们压制出来的目的不就是给人看得吗?不外发的话给谁看?如果本片字幕是“心中的阳光”自行翻译的话,我还可以理解,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个片子字幕还不是他们做的,是豆瓣一个小组翻译的!可见,“心中的阳光”拿别人翻译的字幕压制出RMVB版本,提供给付钱的人。真是想钱想疯了。说到这里,我就搞不懂了,豆瓣翻译出的字幕为什么不外放呢?让“心中的阳光”占便宜?既然如此,我只好将土豆网上其他人上传的模糊版“心中的阳光”压制的本片下载到电脑里,凑合着看完了。画质不是差,是非常的差!因此,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次是“模糊版”的中文视频,一次是一边对照“模糊版”字幕一边看得720P无字幕视频。哎,看一部无外挂字幕的电影容易吗!

  本片演员表现一般。女主角是Julie Christie,初看她时感觉面熟,查了资料才想起来她是《日瓦格医生》的女主角。她在本片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太出彩的表现。男主角Alan Bates在片中很帅气,胡子、长发、蓝眼睛这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Alan Bates的表演同样一般,很普通。其他人的资料都很少了,即使男主角Dominic Guard也是如此,就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普通的情节、普通的主题、普通的拍摄,既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这样的电影如何获得金棕榈奖的?难道那个时代的水平就是如此?

  序列:0761

  土豆网

  The.Go.Between.1970.720p.BluRay.x264-LCHD

  2012-03-26

  《幽情密使》影评(五):The Go-Between: 信使的觉醒

  quot;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 曾被选为史上最精采的小说开篇之一。它出自The Go-Between,中文译作《送信人》,或《幽密信使》,是英国作家L. P. Hartley的一部小说,以回忆的方式讲述少年Leo受邀到同学家Brandham Hall过暑假期间发生的故事。

  小说在1970年被改编成电影,由曾参演《日瓦格医生》,1965年的奥斯卡影后Julie Christie和英国著名男演员Alan Bates共同出演。1999年被选入100部最佳英国电影。

  The Go-Between 以六十多岁的老Leo的自述开头,在母亲的旧居收拾东西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箱子,母亲把所有关于他小时候的物件都收藏在了箱子里。打开着尘封多年的箱子,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1900年,被12岁的Leo称为 “the Golden Age”. 他应同学Marcus的邀请,来到位于Norfolk郡的Brandham Hall. 在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并暗自喜欢上了Marcus的姐姐Marian. 虽然Marian在父母之命下即将与Trimmingham 勋爵结婚,但她却与佃农Ted Burgess 相恋。不知情的Leo充当两个人的信使,往返与Brandham Hall 与农场之间为两人传信。这也是小说名字的由来。

  小说是以Leo的回忆为主线,通过一个12岁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和大人的活动。书中经常有大段的独白,丰富的心理活动,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行为。在电影改编中,这些细腻生动的文字无法呈现,只能通过画面来弥补。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力图添补空白的努力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反倒让观者更加迷惑。

  最突出的就是篇中穿插的老Leo重返Brandham Hall, 探望Marian这一情节。头发花白,一脸凝重的老人总是出现在影片关键地点,但只有一个背影,仿佛一个画外幽灵,默默地看着影片中人们的各种活动。他的出现不仅很突兀,经常打断本来流畅的情节,最重要的是,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很可能不知道他是谁,因为电影以Leo到达Brandham Hall开头,并没有引导老Leo出场。

  诸如此类的误会还有很多,比如Leo 和Marcus经常到离Brandham Hall不远的一处废弃的院落去玩耍,那里生长着有毒的植物Atropa belladonna (颠茄). 在原著中,这种植物是一种的隐喻。与Marian一样,它的花朵美貌丰盛,邀请人靠近,却暗示着危险。没有了书中的文字解释,电影里这种植物的出现有些莫名,尤其是编剧还特意为它的出现配上了具有悬疑色彩的音乐。

  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意象。在Leo的眼里,Brandham Hall跟自己稍显寒酸的出身截然不同,这里的人都像是神。Marian是Zodiac 十二星座里唯一的女性the Virgin, Lord Trimmingham 脸上有战争中负伤留下的一道疤,再加上他高贵的家族身份和洞穿一切的冷静,被Leo比作两面神Janus和Sagittarius射手,农夫Ted在Leo眼中则是成熟男性的象征,有着小麦色的健康皮肤,脾气直率,甚至有些粗俗,但却充满魅力,所以他是the Water Carrier水瓶侍者,他自己则是Leo,the lion, Lord Trimmingham曾经说Leo在希腊神话里负责给众神传话的信使。

  可惜的是,这些内容都没能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但是在另外两个方面,电影却很好地传达了文字所不能传达的感官享受。比如电影对英格兰夏日的呈现,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情节里。在户外喝茶的时候耳边蜜蜂低沉地嗡嗡声,远处树林里禅虫歇斯底里的鸣叫,午后暴雨前低低地悬挂在天边的乌云。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夏天的炎热也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自从Leo到达Brandham Hall, 气温就一直飙升,在这破纪录的热度里每个人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One felt another person, one was another person.”

  虽然影片中以男性角色居多,但唯一的两位女主角Marian和Brandham Hall的女主人,Marian的母亲Mrs.Maudsley却是绝对的主导。Marian年轻,漂亮,叛逆,高傲,而Mrs. Maudsley想要控制一切,嘴角永远向下,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女儿的反叛想怒而怒不得。母女两个人之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仿佛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打破这微妙的平衡。两个女人同时在场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小心翼翼地行事。

  饰演Leo的小演员Dominic Guard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获得了1972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影片中小Leo的脸因为炎热的天气总是红扑扑的,微微沁着汗,眉头时常因为困惑而紧皱。英国作家Ali Smith在写重读这部小说的体会的时候说“这种似懂非懂的组合是这部小说的驱动力”(A combination of knowing and not-knowing is this novel’s driving force.)。即将满13岁的Leo对Marian, Lord Trimingham 以及Ted Burgess之间的感情纠葛明白却又不是很明白,在这之前,他的世界里是非黑白分明,可是在这个夏天之后,他正式踏入了复杂的成人世界。

  L. P. Hartley这部作品另一层内涵,在于他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了两个社会阶层面对面的冲撞。Leo家境并不富裕,在目睹了Brandham Hall的奢侈慵懒的生活态度之后,心智尚不成熟的Leo觉得自己仿佛进了天堂,跟众神平起平坐。他开始渐渐为自己母亲的窘迫小气而羞愧,在穿上Marian给他买的新套装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蜕化成了这贵族中的一员,即兴奋又矛盾。

  这种矛盾同时表现在他对Lord Trimmingham 和Ted Burgess的两种不同态度上,对于前者敬畏,迫切的希望能得到他的赞同,而对后者,虽然更亲切,却又因为Ted Burgess将他称呼为”Master Leo”而窃窃自喜。小说中有一段板球比赛,来自Brandham Hall 的贵族阶级对阵Ted Burgess 带领的佃农队伍。作者写道这不仅仅是“a conflict between Hall and village. It was that, but it was also the struggle between order and lawlessness, between obedience to tradition and defiance of it, between social stability and revolution, between one attitude to life and another.” 这场比赛代表的是即将完全改变英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时代发展趋势。

  但在当时,Marian和Ted跨越阶级的恋爱仍旧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在一次约会被Mrs. Maudsley发现后,Ted回到农场,举枪自尽。Leo在13岁生日那天,亲眼目睹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和农夫Ted身体纠缠在一起的场面,在震惊和无法言语的复杂感情中离开了Brandham Hall.

  五十年后,老Leo在回忆中释怀,故地重游,面对年逾古稀的Marian, 最后一次为女神传递了一次口信,Marian让Leo将她和Ted的故事告诉她的孙子也是Ted的孙子Edward,“Tell him there’s no spell or curse except an unloving heart.” 这句台词跟小说的开篇一起,凝结成了经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幽情密使》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