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小说》是一部由诹访敦彦执导,渡边真起子 / 三浦友和 / 高橋隆大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庭私小说》影评(一):最爱的电影
这是很闷的一部电影,很长的镜头,很淡的情节,很少的对白。在男女主人公长时间的沉默里,我们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人物的情绪上,而且通过演员不经意般的表演,一直到达人物的内心。三浦友和上年纪了,不帅了,但是他可以写出这样精致的剧本,不用出卖色相,细腻地演活一个现实状态的男人,让人刮目。
《家庭私小说》影评(二):随便说说
一对同居的男女因为男人孩子的回来同住,生活秩序变了,无法再回到两个人的世界。
“我们可以不要工作,可以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生活,可以回到从前”
“为什么我要放弃工作?为什么我要离开这里?我们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了”
当我们难过的时候,会突然发现面对这个熟悉的人,其实各自一无所知,这是一种抱怨、清醒,也许仅仅是一时的神经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爱情,怎么会是一无所知呢。
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你要离开我,却知道你的内心渴望与我生活在一起,平凡相伴。
《家庭私小说》影评(三):M/Other 家庭私小说
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看完一部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以及临近结尾时昏昏欲睡的状态,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底气。一对年纪并不相近的同居男女,作为外来者的男人与前妻的小儿子,瞬间打乱也是本不紊妥的二人世界。变动缓慢却始终微晃的镜头下,人物的轮廓失焦不明。原来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平淡近乎粗砺的生活现实。
男人的孩子在一开始叫她大姐姐,告诉其他孩子说“她是我爸爸的女朋友。”一个忽然闯入的小生命,由她照顾着,不知自己是尴尬的后母,还是孩子眼里始终的第三者。她不习惯,但是努力对他好。年轻的女人迁就着男人和他的孩子,自己的生活重心似乎越来越抓不住。
后来他发现她暗自决定要离开,便有了一段僵持不下的没有回答的追问,把他们的力气耗尽,几乎也看得我云里雾里。
“如果你和爸爸结婚了,那对妈妈来说太残酷了。”八岁的孩子对她说这样的话。她微笑着抚着孩子的头:“我们不会结婚的。”
电影的名字是M/OTHER。临时的母亲,局外人,或是married or not的另一重解释。诹访敦彦,在[巴黎我爱你]属于他的三分钟内让比诺什散发母性光辉的,又一位值得注意的日本中青代导演。这部难以完全消食的电影给予我对于他其余作品的隐隐期待,相似于半年前从一部[国王与王后]开始略为知晓的法国人Arnauld Desplechin。
2000年法国电影手册电度十佳
《家庭私小说》影评(四):家庭私小说
如果要评选影史最棒的电影片名,诹访敦彦的两部《M/other》和《H story》必然入选。 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著作中,"/"有着极重要的表征意义。比方说“A/B”这样一个表达式所表示的不是单独的A或B,也不只是两者的对立,而是A与B相互间组成的一个辩证主体,既没有突出A,也不突出B,而是在将A与B并置后发生奇妙的化合反应,以此创造出新的概念式词汇。《M/other》中的“/”也具有上述的这种表征意义。首先前一部分“M”在英文里是Male(男性)的缩写,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男性角色——父亲与儿子。父亲由三浦友和饰演,离过婚,现正与新女友交往,两人虽然已经同居,但仍未确定结婚关系。而电影所讲述的就是在前妻因为车祸住院后,儿子到父亲那儿暂住引发的对男女之爱的探讨。在这里,“M”这一符号既可表征父亲,也可表征儿子。一方面,如果“M”表征父亲,那么将M与other并置在一起所表示的就是父亲在整个关系中处于的一种“局外人”状态,儿子与现女友代表的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割裂,父亲处于两难的境地:既无法从与前妻的关系中解脱(儿子的必然存在),也无法修复与现女友关系的破裂(儿子的介入),这一状况的根源就是前妻的突然车祸——恰恰正是M与other这两个符号组合在一起后的"Mother"。另一方面,当M表征的是儿子这一角色,而other则表示了他作为父亲与现女友之外的局外人,正是他的介入破坏了两人原先和睦的关系,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亲身母亲被后妈的虚拟关系所代替——M/other——一个被斜杠分隔开的母亲。而影片以上两者解释并置。 另一部电影《H story》则用了另一种变换构词的方法——省略,在History中省去i后得到。这样"H story"这一词汇所表示的意义就是由"H"、"story"、"History"和"i"这四部分并置交互而成。联系这部电影以解构经典《广岛之恋》为创作概念,标题的这四部分就可以得到完美解释。首先是将“i”从“History”中删去,字面的意思很显白:“我”从“历史”中的消失,而《广岛之恋》正是以美国投原子弹轰炸广岛为背景,“我”的消失借意反抗这种惨绝人寰的行径以及无法被遗忘的记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从导演诹访敦彦重新拍摄《广岛之恋》这一理念来探讨,如果把前作比作History,而我把“我”抽离——就是指诹访敦彦无台本的创作方式是一种导演与演员共同创作电影的方式,引申为导演自我身份的消失——完成了一个关于拍摄的story。另外,当“i”从“History”这一词汇中脱离出去后,H与story这两个符号就以一个“空格”隔空相望了,一种对立。而H恰恰是广岛这一地名的日文英译词(Hirosima)的首字母,所以”H story“这一新的词汇就可以表示发生在广岛的故事,不仅指涉了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也指涉起诹访敦彦自己的这部作品《广岛别恋》,也即《H story》。 (另:另外,诹访敦彦的处女作《2/デュオ》(《2/duo》)也用了斜杠的构词法,但显然意义直白得多。duo在日语里即2的意思,许是一种同语反复。影片讲述的恰好就是一对恋人之间的纠葛矛盾,铁实二人关系,而没有第三者的介入。)
《家庭私小说》影评(五):谈片名
如果要评选影史最棒的电影片名,诹访敦彦的两部《M/other》和《H story》必然入选。
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著作中,"/"有着极重要的表征意义。比方说“A/B”这样一个表达式所表示的不是单独的A或B,也不只是两者的对立,而是A与B相互间组成的一个辩证主体,既没有突出A,也不突出B,而是在将A与B并置后发生奇妙的化合反应,以此创造出新的概念式词汇。《M/other》中的“/”也具有上述的这种表征意义。首先前一部分“M”在英文里是Male(男性)的缩写,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男性角色——父亲与儿子。父亲由三浦友和饰演,离过婚,现正与新女友交往,两人虽然已经同居,但仍未确定结婚关系。而电影所讲述的就是在前妻因为车祸住院后,儿子到父亲那儿暂住引发的对男女之爱的探讨。在这里,“M”这一符号既可表征父亲,也可表征儿子。一方面,如果“M”表征父亲,那么将M与other并置在一起所表示的就是父亲在整个关系中处于的一种“局外人”状态,儿子与现女友代表的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割裂,父亲处于两难的境地:既无法从与前妻的关系中解脱(儿子的必然存在),也无法修复与现女友关系的破裂(儿子的介入),这一状况的根源就是前妻的突然车祸——恰恰正是M与other这两个符号组合在一起后的"Mother"。另一方面,当M表征的是儿子这一角色,而other则表示了他作为父亲与现女友之外的局外人,正是他的介入破坏了两人原先和睦的关系,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亲身母亲被后妈的虚拟关系所代替——M/other——一个被斜杠分隔开的母亲。而影片以上两者解释并置。
另一部电影《H story》则用了另一种变换构词的方法——省略,在History中省去i后得到。这样"H story"这一词汇所表示的意义就是由"H"、"story"、"History"和"i"这四部分并置交互而成。联系这部电影以解构经典《广岛之恋》为创作概念,标题的这四部分就可以得到完美解释。首先是将“i”从“History”中删去,字面的意思很显白:“我”从“历史”中的消失,而《广岛之恋》正是以美国投原子弹轰炸广岛为背景,“我”的消失借意反抗这种惨绝人寰的行径以及无法被遗忘的记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从导演诹访敦彦重新拍摄《广岛之恋》这一理念来探讨,如果把前作比作History,而我把“我”抽离——就是指诹访敦彦无台本的创作方式是一种导演与演员共同创作电影的方式,引申为导演自我身份的消失——完成了一个关于拍摄的story。另外,当“i”从“History”这一词汇中脱离出去后,H与story这两个符号就以一个“空格”隔空相望了,一种对立。而H恰恰是广岛这一地名的日文英译词(Hirosima)的首字母,所以”H story“这一新的词汇就可以表示发生在广岛的故事,不仅指涉了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也指涉起诹访敦彦自己的这部作品《广岛别恋》,也即《H story》。
(另:另外,诹访敦彦的处女作《2/デュオ》(《2/duo》)也用了斜杠的构词法,但显然意义直白得多。duo在日语里即2的意思,许是一种同语反复。影片讲述的恰好就是一对恋人之间的纠葛矛盾,铁实二人关系,而没有第三者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