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奇迹》是一部由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埃玛·克瑞姆悌克 / Francesco Golisano / 保罗·斯陶帕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兰奇迹》影评(一):令我感动的
你认识我吗
我不认识你
那你干嘛对我说你好
我就想说你好
不能
《米兰奇迹》影评(二):无题
“我们只要一个小房间生活和睡觉,我们只要一个小地方生存和死亡,我们只要一双鞋,几双袜子,一点面包,这就是我们对明天的向往……”干净利落的剪辑;丰富的人物设置;对资产阶级酣畅淋漓的讽刺;表达所有贫民的心声;欢笑之后略带一丝苦涩。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米兰奇迹》影评(三):跷跷板
其迷人和深刻之处就在于政治道德取向的跷跷板式的左右摇摆,悬崖勒马式的局面掌控能力。以温情拥抱贫苦大众的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其劣根性,非常矛盾地“哀其不争”。因此没有凭空许诺一个尘世的幸福,而是让他们像卡夫卡的《骑桶者》那样飞走了。至于飞去的是天国,还是冰山,不得而知。
《米兰奇迹》影评(四):最近看到最好的电影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的细节处理,老奶奶死去前和孩子的最后一句话是3*3等于几,灵柩后面的贼,富翁的瞭望兵,最绝的是一群人跳着脚找阳光,交费看夕阳……太多了!
什么是穷欢乐,这就是!toto的乐观在萎缩、邪恶、粗鄙面前是那么高大。
《米兰奇迹》影评(五):深夜的奇迹.
昨夜神奇。先睡了3个小时。夜半起来无聊至极,看电视3个多小时。然后又睡了3个小时。
电视正好看到《米兰的奇迹》,力赞。
这是一部老片子,同时也是新鲜的片子。
这是一部人民的片子,同时也是一部牛的片子。
-------写于2006年4月7日
片中用了大量的实景,应用了许多特效,在现在来看当然是相当简陋甚至寒碜的,但作为戏剧化情节的贯穿,也足够了。比如云层中透出的阳光,狂风掀翻穷人的窝铺,大风吹散警察施放的烟雾,以及罗洛塔婆婆的幽灵和追逐她的天使等等。
在特效方面,我想到自己喜欢的诗人导演科克托,科克托的电影特效受时代、资金、技术的限制亦十分简陋,但单究其形式美,诗意美,即使在今日也是难有超越的。
影片摄于1951年,是紧邻德·西卡拍摄《偷自行车的人》之后的作品
我不喜此剧。穷人依靠一魔鸽亦无法保有原来的居住地,仍需骑上扫帚得渡天堂。这样的设定与其说是一种大喜莫若说是一种大悲。现实的困境已不是仅凭宽厚仁爱便可以超度的。有点极乐净土的味道,不喜不喜
《米兰奇迹》影评(七):米兰奇迹打动我的两个地方
《米兰奇迹》这部片,打动我的绝不是其典型资本主义式扭捏作态的妥协视角,不是其对于阶级对立的暧昧转化(拯救无产阶级的竟然是某个神赐的救世主,在得到无与伦比的力量之后无产阶级竟然放弃了斗争),而是几个视觉要素:在荒野中斜立的一扇门,尽管在后面的戏份我看到德西卡并未充分挖掘此意向的价值,但此意向所具有的超现实主义特征深刻影响了之后的电影,将此意向真正运用到极致的应该是马利克的《生命之树》,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壮举。另一个是主角们被资产阶级的私人军队追杀到无路可走时,突然男主角用神鸽在每个伙伴的胯下都变出了一只魔力扫帚,大家一起骑着扫帚,飞向天空,逃离了私人军队的围捕。骑扫帚飞天在《绿野仙踪》中早就出现过,不算新鲜,但此桥段显然在几十年后被《ET》发扬光大——孩子们被大人围追堵截,突然ET一挥手,所有孩子们骑的自行车都飞了起来。这也是德西卡这部汤水片给后世留下的遗产。
《米兰奇迹》影评(八):碎碎念
“我们只要一个小房間生活和睡覺,我们只要一个小地方生存和死亡,我们只要一双鞋,几双袜子,一点面包,这就是我们對明天的向往……” 贫民窟,市政府,希望之鸽,救赎之光,您信奇迹吗?!那麽,信者得救!不論是幻境中的海市蜃楼还是虛無缥缈的蓬萊仙境,或者熠耀發光的樂園天堂,只要能成為穷苦人民的庇护所,現実夢境又有何相干!反正人生就是夢死醉生的過程,醒着得到華麗衣裙,昂贵家具,漂亮娃娃,同夢着得到它们,區别只在于你覺得你是醒着还是夢着。 别說穷人貪婪,怠惰,喜愛不勞而獲,如果给予他们無穷愿望,就會造成無穷欲望,富人在這一点上也并不二致。你不貪,只能說明你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或已然得道成仙。
《米兰奇迹》影评(九):笔记,备忘
欢乐的标本。
对每个人说你好
乘法口诀表
救了试图撞火车的自杀者
给女佣解围,把整桶水倒在身上。
富人说,我跺一下脚穷人就会跑
穷人说要暖一下手吗,富人说你们看我的手也很冷,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大合唱:我们只要一个小房间生活和睡觉,我们只要一个小房间生存和死亡。
我们只要一双鞋几双袜子一点面包,这就是我们对明天的向往。
欢庆和抽奖:90号吃鸡
一个里拉看日落
算命,面相好,不会在这里呆一辈子
催泪弹逼迫投降
爬上旗杆
吹跑烟雾
路上结冰
矮子变高,黑人变白
去哪里呢?——梦中的桃花源吧
《米兰奇迹》影评(十):【30】《米兰奇迹》:处处是奇迹——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处处是奇迹
《米兰奇迹》 Miracolo a Milano 年代:1951年 / 国家:意大利 /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 主演:法朗西斯哥·克利萨诺、艾玛·柯瑞姆悌克
维托里奥·德·西卡不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吗?怎么会执导出这样一部充满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电影?片中的男孩托托从天上的婆婆手里接过一只魔鸽,只要他有什么要求,全部都能实现。用这只鸽子,他击退了莫比大军的进攻,拯救了贫民窟的百姓,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的确是童话般的想象,但实际上它却并没有脱离实际现状,因为底层人民的确在贫穷中挣扎,富人们为赚取利益不择手段,不同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我们应该将它界定为“魔幻现实主义”,只不过对于德·西卡来说,这次尝试只是短暂的小插曲,而后他的《风蚀泪》《终站》等仍是新现实主义的标杆。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看到,其实拆迁矛盾问题由来已久。富人相中了贫民窟有水资源和油资源,想要攫取利益,将穷人赶出去,而穷人的要求就像他们歌中唱到的那样简单:“我们只要一个小房间生活和睡觉,我们只要一个小地方生存和死亡。”将现实添加上幻想的光环,对贪婪的欲望进行鞭笞。影片也建造出了一个超越日常环境的乌托邦式贫民窟,在这里会搞抽奖活动;花一个里拉就能坐在那里看日落;随便在地上一捅,就能涌出喷泉;老头没吃饱,差点被气球带上天……
笑点1
第39分钟,贫民窟里搞抽奖活动,奖品是一只烧鸡。这个场景非常类似于现在的楼盘做活动,当发现自己不是90号时,大家把号码都扔到了地上,结果迟迟没有人应答,于是他们决定再抽一次,大家又赶紧把扔掉的号码捡起来。获奖的是一个小老头,他当着大家的面狼吞虎咽地把那只鸡吃光,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