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是一部由盐田明彦执导,宫崎葵 / 苍井优 / 田边诚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害虫》观后感(一):青涩
电影台词太少,看得比较费劲,情节要使劲去猜才能看明白一些,不过这种片子本来就不需要看得太明白,导演盐田明彦可能那种看上去就很艺术的人,16岁的宫崎葵和苍井优那时还真是青涩,完全没长开的样子,除了腿细点,白点,没感觉有什么吸引人的美丽,倒是苍井优的清纯还依稀可见。。。
《害虫》观后感(二):。。。
镜头的切换让我觉得是先于我的脑,可是就像踩了脚急刹车,让我的思考不得不戛然而止,又马上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其实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45:09】很疑惑,突然觉得好像要往《白夜行》的剧情发展一样【49:17】难道诈尸了。。。
【49:45】原来是两个人。。。
【56:16】好吧。。。居然是这样!
《害虫》观后感(三):你所代表的你
你只是你所代表的你
这世界是所有人共享的
必须140个字以上还真是尴尬
那我这也不算水,就再随笔随笔吧
这时第二次看,发现了好多第一次没有注意到的点,比如青涩的初吻和逻辑的联系
《害虫》观后感(四):仰望深渊
我们踱步在破弃的工厂,纵横交错。我们没有语言,也能与世界沟通,不用你们提醒,丑恶如此直接的呈现眼前。老师,你没有教我如何去回答。
疾驰的货车呼啸而过,妈妈的情人试图强奸,纵火的硝烟带来死神般的火警鸣笛,却懦,恐惧,带着我的身体做出了反应。
呐,老师,不能宽恕自己吗。即便眼前的男子会带向我走入深渊,而我也已经没有拒绝的理由,即便回头看见老师已经赶来。也许是我长期的凝望深渊,深渊终究也回望我了。
老师,害虫已经寄生在我的血液里了,我想。
记忆最深刻的一段话:
“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黑夜的天空中没有星星和月亮所有的垃圾都围绕着我”。
心中的光芒一点一点地被遮盖,
身边的人一个个转身离去,
矛盾在囤积。
是不是无论在哪里,自己都还是害虫而已。
就这样想着,把自己丢弃了。
《害虫》观后感(六):迷失了,回的去吗?。。
迷上了看小葵的电影,从《NANA》,从《只想说爱你》…
但看了《害虫》后,我才惊讶,这样一个年纪的女孩居然能把主人公的迷惘,恐惧,迷失在生活中的感情表现的这么真实动人。很喜欢影片里小葵闭上眼睛一路触摸着书架上每本书走过去,不经意间手指下意识碰到其中一本书便拿下来抱在胸前的那种感觉…
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想要脱离真实世界,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感觉去寻找自己想要去得到的那份东西吧…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我就真的不知道在这么多本“书”中,我到底想要去看,想要去读,想要去得到些什么了…
如果真的迷失自我了,该怎样回到过去呢?
《害虫》观后感(七):害虫是什么
许多日片的情节交代让人费解,这一部也是。有谁能告诉我,kita在隆夫房间里看到的那个死去的男人是谁?
《害虫》的片子比较奇怪,因为看完以后,并不觉得里面的kita是一只“害虫”。我想,日语里面的这个词和中文肯定有一些差异,中文里面就是指的“害群之马”,可是我看完片子以后,觉得日语里面的“害虫”似乎是孤零零、不被周围接受的意思。
身为观众,整个观看过程中都在为少女kita而揪心。担心她遇到危险,希望她回到学校,想看到她和妈妈之间能够亲密而温暖起来。最后看到她真的跟搭讪男走了,而且似乎她也看到老师赶来了。观众的情绪,大概只有惆怅了。
《害虫》观后感(八):如果你告诉我另外一种生活
我整日整夜的发呆,整日整夜的。
如果说有那么一些时候,我全身心地去跟人聊天,去听懂老师讲的课,那也是我一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别的人是不是喜欢发呆,会不会经常发呆,我只知道,这已经是我的生活了,无所谓喜不喜欢,无所谓愿不愿意,这已经是我的生活了。
女生仰面躺着发呆,他轻轻地掀起她的裙角又轻轻放下了,这是最美的一幕。
让我想起了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她是个女老师,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初中女语文老师没有区别。我有一天,在楼梯拐角打开的办公室门里看到她,坐在桌子前,手边什么也没有,看着窗外久久的发呆,我至今都想知道,她那个时候在想些什么。
《害虫》观后感(九):失望得很
因为觉得名字比较带劲,所以就去看了。日本电影起的名字,或者应该说是日本电影译制比较高明,片子的名字听起来总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多少少男少女为了他前赴后继。《害虫》的联想之一就是某部国产动画片里那段唱词:我们都是害虫我们都是害虫。。。
我不排斥平淡的电影,《害虫》明显平淡过头了。或者说是无趣。整部影片唯一的爆点就是那男生掀开了女生的裙角。但是更失望,什么都没干。
乏味可陈的情节,着苍井优去的,但是通篇除了看到她那左右偏差很大的脸以外什么都没记住。。。
或者是生活太不顺畅了,看什么都憋的慌。。。。
这该死的天什么时候才能放晴啊!!!!
《害虫》观后感(十):害虫
所谓“众口烁金”“三人成虎”可以说是此片的重要原因,当然最关键的应该是一切的罪恶都有着社会化的因素。
幸子的不幸最关键时都是被“舆论”所转变,而直接原因则是家庭的社会的原因,并且幸子也没有得到几乎任何的社会帮助。
幸子的家庭不幸,又因为与老师的绯闻而被人议论,所以她不去上学。与小偷隆夫和精神脆弱的中年人为伴。意外后,幸子好不容易在夏子的帮助下回到了学校,又因为差点被母亲的情人强暴而又被周围人评说。于是这次她离开了家,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有时候我想,日本不是特别注重少年人的关怀吗?可是一旦人做错了事,似乎就永远无法回头被贴上了一辈子的标签,于是也就成为了“害虫”,被沉沦了。这真是个残酷的社会,残酷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