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是一部由张铮 / 黄健中执导,陈冲 / 刘晓庆 / 唐国强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花》观后感(一):我看小花
看小花的时候,可能也就七八岁吧,根本还不知道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抬着担架那充满血迹的石阶,还有那滚滚人流中小花驻足的样子,后来长大了又看了,才明白,正是小花,激发了自己最初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小花》观后感(二):因为小花
那是小的时候的故事吧,因为《小花》,喜欢上一个人,她在小花中坚毅的表情、纯真的感情、精彩的表演彻底征服了我,我从此成为她的“粉丝”,用心地收集所有关于她的图片、资料,看了所有她的电影,买下所有有她的照片的杂志,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我内心的“疯狂”丝毫不比现在那些疯狂的追星者们差。
刘晓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偶像。
怀念那个时代的她,怀念那个时代。
《小花》观后感(三):转型探索时期的杰出成果
片头字幕
《小花》观后感(四):水平一般,地位显著
1.至少算是个好电影。
2.唐国强老师年轻时候就一股领导人的风采。
3.剧情方面拿到现在看有点狗血。
4.刘晓庆比陈冲好看。
5.技术方面还是很前卫的,其中有三个地方印象深刻
(1).小花穿过树林时镜头变成数十年前小花娘在镜头里奔跑的场景,色调也换成黑白。
(2).小花和永生相聚时画面围着两人转。
(3).翠姑倒下时画面由主色调为红色转换成蓝底白点,再在现实画面和蓝地白点里来回切换,这种意识流拍摄手法相当小众。
6.配乐简直牛逼,加上李谷一老师那个嗓子,配乐高于电影系列。
结语:非电影爱好者没有看的必要,电影学院生必看。顺便了解一下大导演黄健中,哦,对了,他后来拍了一部电影叫《过年》。
《小花》观后感(五):小花
2017-2-6 20:48
#老电影# 《小花》(1979)。
张铮执导,刘晓庆、唐国强、陈冲主演的爱情片,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
讲述了一个被卖的小姑娘长大后,成为战士的故事。
在中国的现当代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使得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正值青春年华的陈冲、刘晓庆,双星闪耀,自此成为家喻户晓万众瞩目的偶像。
影片插曲,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旋律优美真挚感人,成为传唱金曲。
当年在上海外语学院上学的陈冲,因为“赵小花”这个角色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时还不到20岁。
影片原定叫《觅》,剧组找到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刚巧钟老家的窗台上摆了一盆小花,钟老说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小花》观后感(六):当时的大片
今天百老汇电影中心放这个传说中的经典,然后我们就来看了,然后只有我们俩,然后跟上次看《我们俩》一样,票房出完票立刻对讲机通知放映厅:《小花》卖出票了!
呃我不知道这片子除了陈冲还有什么好看的……最多再加上《妹妹找哥泪花流》这是好听。
然后是很狗血的寻亲故事,
搭配着很主旋律的革命战争故事……
可是这样的故事《英雄儿女》讲过了都,而且拍得明显比《小花》好看嘛。
总之就是各种革命主旋律加上苦情戏……
带点悬疑,
用一种非常正规、正常的方式拍出来……
而且叙事结构还有点乱,
线索过多就容易牵扯不清。
当然演员阵容很强大,看来偶像那个时候就是票房的保证啊:
刘晓庆都快30了楞充18……
唐国强果然是奶油小生偶像派……
不过陈冲那时候真美啊。
总之,大片!
可是,虽然有一男两女了,但毕竟不是三角恋,
没有必要祭出琼瑶阿姨的办法弄死一个吧?
就算是弄死一个也应该弄死永生故事才更丰满嘛!
(“永生”这个名字就像是要死的角色有没有……)
看完立刻给爸妈打电话解惑:你们当时觉得这电影有什么好?
我爸说我们那时候也没别的看啊……
我爸说刚从样板戏的年代出来,有这个看就不错啦~
我爸说……
他都不好意思了吧?
《小花》观后感(七):3.7 老电影沙龙之《小花》
【对于周末的美好期待——比如去电影院赶一部早场的老电影。】
陈冲这个女人,真是不寻常啊~~
大凡当红极一时的女星年华老去,我们回看当年她们青春靓丽的银幕形象,都能感叹出这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真的有女人在每个年龄段都好看吗?
有啊~ 你看陈冲。
我终于了解,原来散发出美丽的,并不是源自青春常驻,而是一种渐渐沉淀后,女人的味道。
当然了,青春一定是好看的:
大辫子的陈冲一露面——诶呀,美呀美呀美~
纱布裹着脑袋的陈冲——诶呀,美呀美呀美~
收起头发戴上军帽的陈冲——诶呀,美呀美呀美~
我光顾看美女了= =
.S:我觉得,一个女孩的幸福生活,是该有个哥哥的。
下次见~
《小花》观后感(八):重温“小花” 拍案惊奇
重看“小花”的初衷原本有三:一是看三大演员唐国强、陈冲、刘晓庆当年的青春靓丽形象;二是搞清三个主角之间真实的兄妹关系;三是在电影场景中欣赏那两首好听的歌曲。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拍的居然如此之好,让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击节赞叹。
可以说一个好电影的元素它都具备。首先是故事情节好:作为战争片,它并未对战争本身着墨很多,而是描述了战争背景下兄妹三人的离奇身世,是一个“妹妹找哥泪花流”的美好故事。最让我称奇的是电影拍得出奇的美,一反我心目中老电影尤其是战争片拍得很硬的印象:一片烂漫的山花,慢慢传来人物的话语,随着山花不断虚化、人声愈加清晰,人物渐次走入了镜头――这种人声景交融时空交错的场景在片中不断出现,非常有浪漫主义的意境。音乐好听是有口皆碑的,但凡对老歌有感情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两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当然还有好演员:陈冲、刘晓庆那时是那么清纯漂亮,二人后期的发展作为真是糟蹋了当初的形象。有这么两个好妹妹,唐国强估计是全国人民嫉妒的对象。总之,一句话,故事好、情景好、音乐好、人长得好。
让我们记住该片的导演张铮、副导演黄健中。张铮后来销声匿迹,黄健中仍然活跃在影坛,虽然关于此人的负面新闻曾经沸沸扬扬,但让一个导演得以留名的是他所拍过的经典影片。作曲王酩,他完成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电影插曲。
这部电影对于我的意义在于,它颠覆了我长久以来形成的观点――那个年代的战争片不懂审美。甚至,我现在看来,历经这么多年的现代美学教育之后,我们当代导演也拍不出这么耐看的类似题材片,“理发师”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而西方诸如“珍珠港”之类的战争爱情片也根本不值一提。“小花”完全有实力获得我心目中的最佳战争片、最佳摄影和最佳音乐奖,也是最佳导演和男女演员的有力竞争者。
《小花》观后感(九):小花里的情和音乐
当时的也算很有名气的片子,当然,里面兄妹之情的总让人有种错觉,是“情人”的感觉,不过在众多电影当中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通过兄妹、母女、父女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人民战争的广阔背景下,讴歌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情谊。把当时的历史战争场面当作背景,主要表现赵永生三兄妹在战争中的命运,依照人物情感的起伏和性格的发展展开故事,该忽略的大段忽略,该描绘的细致描绘,在原小说传奇性的故事中,影片编导又增加了许多兄妹之间、两个妹妹之间、母女之间相见而不相认的戏剧矛盾,突出了影片的人情色彩。
这是当时战争题材的崭新角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电影语言上围绕着人物感情线,大胆地省略与主线无关的情节事件,主要描述兄妹三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来感染观众,如果按照年限来表述一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全片打破了时空概念,把过去、现在和幻觉交织在一起,产生出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情绪变化和剧情上的波澜起伏。影片为了更加准确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内心活动,多次采用闪回的快速节奏穿插,这种瞬息多变的情感飞跃比起大段的完整的回忆和想象,更加符合人们的感知经验,来传达情感。
比如说周医生对17年前雨夜托孤的记忆,也是打乱原来的素材,用黑白与彩色镜头相互穿插,起到了一种相互对比、相互烘托、相互推动的作用,现实的周医生和当年发生的情景频繁地交流,不仅故事感人、结构新颖和画面优美,而且它的音乐大大发挥了抒情特长,对人物思想情感的揭示起到了丰富作用。紧紧抓住小花寻找哥哥的纯挚深厚的感情这一链条,用细腻而抒情的旋律,揭示了革命战争环境中特定人们的精神世界。
影片的主题音乐深沉苍凉,凝聚着焦虑又倾诉着忧伤。主题音乐无论在影片中重复出现,或是在不同场合的变奏发展,始终都围绕着一个“情”字,着重抒发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李谷一那亲切、深沉、充满感情的演唱,把一个平板乏味的叙述,变成了炽热的充满感染力的渲染。
音乐的另一鲜明特色是“新”,它把电子音乐和管弦乐、民乐融洽地糅成一体,在描写战争场面时避免用过去那种大轰大嗡的嘈杂音响,而是从写意出发,通过小提琴的独奏协奏或者中国小堂鼓、大堂鼓奏出的六连音的背景音型完成的。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回忆幻觉梦境想象等特定场景,音乐上采用电子琴的特殊音响,这种特殊的音乐形象不仅从色彩的变化上有力地烘渲染了环境,而且对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音乐上的这些探索在中国电影音乐中是比较常见的,作曲家紧紧围绕着“情”字所进行的许多大胆的创新对影片的成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花》观后感(十):40年前的偶像剧?
1979年的电影,够怀旧,这部从小就听父母提起的电影,只知道那个跪着上楼梯的感人桥段,终于一观全局。
谈这部电影,绕不开演员阵容,18岁的小花真的找18岁的陈冲,还有24岁的刘晓庆。按现在的话来表述,嫩到可以掐出水来,天然的年轻气息扑面而来。后期被刘大妈虐了无数次的角色违和感,终于第一次感受了一把刘晓庆的决无违和感的年轻角色表演。每一个笑容都是这么真真切切的稚嫩,可惜跪爬楼梯少了份坚毅感。年轻的陈冲都认不出来,明显还没长开,表演稀疏平常。唐国强,记得这电影的某宣传海报赫然写着“奶油小生唐国强”,戏里阳光气质一览无余,健康积极向上。这3主演一摆出来,看着都舒心,这部是不是当年的偶像大片啊,摆在现在也是可以拼掉一票小鲜肉和女神。葛老爷子,表演名单里显示他一人饰演2角,愣是没找到另一个角色,不过戏里面展现了一下他的肌肉,妥妥的。另外还要提一个人,李谷一,这100分钟的电影里面有10分钟是她独唱主题曲2遍。
故事红色思想非常严重,符合当年的时代要求,剔除掉这一点,故事大概框架挺不错的,2个小花身份的揭示是很棒的一点,有点换子疑云的意思,但这电影没完全拍出来这个效果,浪费了好卖点。在那个商业电影全不发达的年代,电影的完成度不错,还是那个疑问,这是当年的偶像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