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是一部由王天林执导,梁朝伟 / 黎美娴 / 邓萃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早之前看过这部剧集,说实在没太多印象,依稀最为深刻的是邓萃雯饰演的周芷若,在张无忌跟着赵敏跑了后,一把抓过凤冠上的珍珠,誓言与张无忌不共戴天时,玉手一握,颗颗珍珠化为齑粉!真的很有张力,让我真正感受到一个女子对于婚礼上新郎逃掉后的种种羞辱的最强烈的演绎。
其实黎美娴的赵敏有很多观众也喜欢,可我就是很喜欢邓萃雯版的周芷若,恨不起来她!
因为是梁朝伟,而且我看的第一部倚天屠龙真人化(咦),就是这个版本,所以说最喜欢,感觉好像也不意外。不过我的第一名其实另有其他版本,但让我喜欢上张无忌的就是这个版本了,梁朝伟演出了一个很可爱的张无忌,有时有点软弱,但基本上是个很正直的男孩,让人忍不住想多多照顾他的类型。看的时候也很容易投入剧情中,我记得主题曲也很好听,当时还会拿着小说对照看剧情有什么不一样的。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三):多是为了伟仔
TVB当年的造型和场景真是毁人不倦,明明大帅哥大美女化成了丑八怪不说还灯光阴暗更加丑陋,还好梁朝伟黎美娴邵美琪这些人年轻靓丽气质超群仍然保持帅哥美女,否则这部剧尤其是前半部分简直像是恐怖片。其实看这部剧大多还是因为梁朝伟来的,现在条件技术好了,可是当年五虎将这样的演员似乎极为少见了,虽然技术好了,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不把握化妆的度弄的个个假人一样,天然丽质(虽然现在这样的几乎没有了)都能弄得跟那些拿粉当砌墙一样涂的人没分别,救救我们的电影电视业。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四):倚天最爱这个版本
给四颗星是感情分,确切想给的是三科半,这部剧读五年级的时候看的,那时候只要是梁朝伟,邵美琪,黎美娴演得剧我都爱看,那时候看电视看的其实都是偶像,和现在不同。
那时候爱看古装剧,这是很多年后我曾不止一次重温的武侠片,专门买了碟片,希望以后有时间再重温。
现在重新看肯定有一堆的诟病,但是一直觉得梁朝伟那时尽管演技很很青涩,却把张无忌的那种优柔寡断,心怀慈悲都演得很到位。后来的张无忌我都没办法接受,无论谁演都觉得乖乖的,所以就不看了。
喜欢任达华的张翠山,郑裕玲的殷素素,喜欢曾华倩的郭襄,谢宁的黄杉女子,配角当中她两的颜值太高了。
那时候喜欢邵美琪的小昭,但是更爱书里的小昭,黎美娴的赵敏却比书里更喜欢,那时候觉得邓萃雯不够美,太娃娃脸了,但是后来发现还是她的周芷若最有韵味。
这部剧里主角都爱,配角有一部分觉得太差强人意,不过我记得这部剧也是最符合原著小说的一部了,剧情改得没那么夸张,选角也较符合。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布景,服装,道具都很傻,但是很有武侠味。感觉后来的金庸剧改动都太大了,失去了金庸的感觉,反而多了很多导演的解读,所以不是特别喜欢,当然也有很好的作品,只是少了一种味道。
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看看这部剧,美女好多,那时候的美女和现在的美女不同,那时候很自然。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五):【剧评】花了七天时间看完86版《倚天屠龙记》
花了七天时间看完了86版的《倚天屠龙记》,不得不说,这部剧虽然在内地是冷门的,不过真心很经典!
这版不论演员、音乐、特效都很合我的心意,也很符合原著。前几集表示很喜欢任达华的张翠山和郑裕玲的殷素素,不得不说任达华就是我心目中英俊潇洒的五哥,还有郑裕玲的殷素素,不仅是男装还是女装,都那么迷人。
看到伟仔的张无忌出场之后,当时的伟仔真心帅啊,演技也很好,看完整部剧,我才发现,我竟然喜欢上了张无忌这个角色,看书的时候对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感觉,就是靠伟仔喜欢上张无忌这个人物的。
看之前总有人说黎美娴的赵敏太柔,可是我看完,个人感觉——完全不柔,武当山劝降张三丰那一段也很霸气,黎美娴也是个多面手,不仅能演可爱的角色,也能演赵敏这种霸气的角色。雯女的周芷若也很好,前期楚楚可怜,后期的凶狠,年轻时的雯女不仅仅漂亮,演技也毫不稚嫩,除此之外,陈安莹的殷离、邵美琪的小昭我也很喜欢。
还有这版之中,鲍方的张三丰、胡美仪的黛绮丝、曾江的谢逊、以及武当七侠、杨逍、纪晓芙、杨不悔、成昆我都很满意,这版演员整体非常满意。
不过灭绝师太就选的不太好了,原著里灭绝师太也是姿容算的甚美,可是李香琴长得老且壮,并且还化了一脸的妖妆,不过李香琴演的很好,剧本也符合原著,倒是弥补了一下外形上的不足。
这版的二线人物我也特别满意,例如胡青牛,何太冲,丁敏君等等,不过后面几集好像有点赶了,殷离并没有出来,观众就认为殷离真的死了吧。
再要说就是此版的武当七侠了,兄弟情真的很感人,武当七侠每个人都演的很出色,而且每个人都很有存在感,不像有些版本中个别几个就跑了龙套了,宋青书也特别帅。
而且此版郭襄竟然是曾华倩演的,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这两段,86版也是很详细地拍了出来,饰演觉远大师的高雄,对现在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虽然是龙套,但是觉远大师的气场照样秒到我了。
另外我相当喜欢《剑伴谁在》这首主题曲,虽然听不懂粤语是唱的是什么(通常懒得看歌词),但是百听不厌烦,最后自己都哼哼上了。还要好评的就是张翠山和殷素素在冰火岛上的插曲《深山唱我歌》,我也很喜欢,总体来说,这版音乐也毫不逊色。
个人认为这部剧是金庸迷,尤其是喜欢《倚天屠龙记》的人必看的一部电视剧。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六):倚天屠龙相依存
多少人研读金庸如同红楼一样,逐字逐句,甚至句读都要看出什么特别来。
学多了心理学,冰火岛上的少年张无忌,没有朋友,只有张翠山和殷素素,谢逊。
于是长大后,他对人都很好,其实他最怕孤独。
看一看,张无忌有多少路是自己独行呢?
杨不悔,周芷若,小昭,蛛儿,赵敏……
他身边始终有美女或者兄弟相左。
张翠山和殷素素,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在无可选择的冰火岛上促成了一对看似和谐的夫妻。
他们本就是价值观不同的两个人,性格也大相径庭,所以张无忌的性格杂糅了母亲的刚烈热辣以及父亲的随性温和,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纠缠不清的感情,也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有性格分裂。
他会选择赵敏,其实在他年少时喜欢了朱九真就得以昭示。
朱九真,赵敏,都似殷素素一样的刚烈任性美艳不可方物。难以驾驭。
年少丧母,而且母亲生生死在自己面前,他心底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恋母情结需要填补。
他不要苍生,不要皇位,因为体验过冰火岛的百年孤独,可以和赵敏隐式而居,这是别人所不能达的境界,看似为爱,其实是他性格中张翠山的一面显现。
周芷若听了灭绝言,却只听了一半,于是吃亏也吃亏了大半,仍然坐得峨眉,我以为,这是女子最起码的聪慧,明教教主不会娶一个平民女子,就如同当初的孤女周芷若,奈何也只能如身份未曾揭示时候的小昭做个婢女。
如若各路大侠看到金庸封笔的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也无人言不是英雄。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江湖中人只知道此屠龙宝刀倚天剑夺得便可江湖称霸,不知道两者必要在一起,其中有武林秘籍。
就好像,你要寻找和你匹配的倚天剑,然后碰撞出内在,才能的真谛,而不是让外人看起来很映衬。
倚天剑要找到失散的屠龙刀,好像,我们生来就要寻找被上帝劈开的另一半。
然后,达到精神的碰撞,更上层楼。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七):舊夢還需記(今日天林叔設靈,以茲緬懷)
一般來說,同代人的記憶總是大致相若,在影像記憶方面尤甚,特別是七八十後一輩,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在彼時正因為稀有而又轉瞬即逝,順其自然就成了一代人難以磨滅的集體回憶。
梁朝偉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大概是我幼時最鍾意的一套劇。相比賴水清導演馬景濤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在大陸電視台播出而打造的一代人記憶,我的記憶存於這部王天林監制的86年tvb版本。
仔細想想,看的時候大概也就六七歲的樣子。那時候家鄉有錄像廳,就在離海邊一公裡的地方,劣質喇叭旁還有海浪的聲音。錄像廳每天都會播電影或劇集。劇集的話播兩盤vhs帶子,一天四集。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在錄像廳門口看錄影帶海報,有對未知世界的無限遐想。
《倚天屠龍記》初在錄像廳看,已經放到了張無忌在吳青牛家那集。關海山扮吳青牛,看過不少港產片錄像帶的我雖然沒法叫名,但也覺得熟口熟面。相反梁朝偉反而不知道叫什麼,只覺得英俊好看,怎麼演都讓人看得有味。自此以後進出錄像廳無數次,但好像也沒有看到結局,光明頂大戰以後就已經沒有接上劇情。
到了念小學的時候,地方電視台又播出這套劇,便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看得廢寢忘食如癡如醉。迄今想起來,鮑方扮張三豐,任達華扮張翠山,鄭裕玲扮殷素素,曾江扮金毛獅王,關海山扮吳青牛,廖啟智扮俞岱岩……簡直就是量身訂造無法更改,在我心中完全就是原著人物,更不用說主角梁朝偉的張無忌和黎美嫻的趙敏了,就算張無忌另外幾個紅顏知己,也是鄧萃雯邵美琪這樣的人物。後來在電視台見到馬景濤和葉童的版本,完全看不下去,可能也有先入為主的因素。
中學時代福建的東南台也放過一次,每次看都像是第一次看,只覺“精彩”二字。還記得上初一時看彼時頗火的《正大綜藝》做過一期金庸劇集專題,問答游戲上放的都是tvb金庸劇的畫面,看劇猜角色,當看到鮑方飾演的張三豐時,我一陣激動,但場上觀眾無一知曉此劇,逼得年少的我頻頻“我操”。
當時《正大綜藝》上播出這些港劇畫面時,讓人感覺非常驚艷,無論是香港還是港劇,那時候的影響都無遠弗屆。tvb當時還是影響華人影視文化的領頭羊,香港還沒回歸,內地人對香港有太多幻想,香港電影和港劇都帶著某種“神秘色彩”。想想從小到大,無論是喜歡的港產片還是電視劇,多多少少有些武俠元素,其實對香港“神秘”的想象,有一部分是對“武俠世界”的想象。以至於後來發現杜琪峰原來是86《倚天屠龍記》的導演,也覺得意料之中。自小到大,我們這班喜歡港產片的人被香港的武俠文化影響得有多深,恐怕我們自己都想像不到。
香港回歸後,香港的神秘色彩在褪減。tvb慢慢變為低智文化的代表,港產片成了夕陽工業,武俠小說早寫到封頂,更不用談那些武俠影視劇。王天林在杜琪峰電影中客串,除了那些不變的俠義故事,更多了許多當下的實利主義和爾虞我詐。
武俠世界開始成了黃粱一夢,離我們越來越遠。過去的香港離我們遠去,我們卻離香港這座“現實”的城市近了。我來到了香港,造訪看過的景物,覺得神奇而落寞。今天,就在我住的九龍地區,紅磡的世界殯儀館在設靈,去世的就是這版《倚天屠龍記》的監制王天林。
紀念天林叔,謝謝你帶給我我兒時煲劇歡快的日日夜夜。有生之年,回憶起那份歡快,也覺暖心。
天林叔,一路好走。
86的古物很有趣,道具布景虽然简陋,但节奏台词反而完美呈现了小说感,各色英雄侠客轮番登场,好一个江湖世界!
如果放在今天看,哈哈张无忌这只大圣父肯定被人喷了。。。。
不过还好啦,是就是圣父了点(挺像罗家英的唐僧的,人家要开打了就跳出来嘴炮哈哈哈),但处于这个三观怪怪的江湖中还挺可爱的。。对比其他人动不动就掀桌不分青红皂白大开杀戒来说。。 (这个江湖世界挺有趣的,有种潜准则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你很难理解到,比如那个侠义什么的 ,暂时未能精确归纳出来)
张无忌也算不上花心,就是那种很单纯的外貌协会小子,他说出那些花言巧语是发自内心喜欢才会说的,没有勾引调情的机心。
然后就是师太和丁敏君,你们才真是神烦极品党啊!尤其师太,我从没有那么讨厌过一个角色。。。郭襄那么情痴,怎么出了个那么灭绝的徒孙
杨不悔真的父嫁了。。不过这版对他两感情一笔带过,搞到我回过神来卧槽,进展那么快!哗啦啦就结婚了(其实算算时间他们在线下应该相处了好久。)
张无忌这一打怪团也太搞笑了,你们不是出来找义父金毛吗?怎么把主线任务忘了,还说了好几种当务之急的事情,说着说着去蝴蝶谷开大会了。。。。。
高帅富追女仔的戏码看得多啦,但倚天屠龙记就是剧本拿错系列嘛,白富美赵敏花各种心思追男仔(霸道总裁爱上我)23333赵敏初见张无忌也不觉张有啥出彩的地方啊,就是可能觉得张新鲜可爱吧哈哈哈(不过我也没看原著啦啦)张无忌真是各种死好彩。
关于周芷若(可怜不可爱)
有了婚约的周芷若表现。。。敏感自卑小气不断翻旧账一哭二闹三上吊。。。全是女生生气常用的手段,对不起,原来真的是很烦心的。。。先说个前提,我一直觉得周芷若是骗来的婚约,所以对张无忌犹豫花心踏两船的渣行为有点忽视。。然后这里不提这个,假定张周是合情合理的一对,而赵敏是第三者,作为原配周芷若的行为实在太常见了以致大家都觉得这是女人的专利,是令对方愧疚挽留男人的有效手段。。。
周芷若的心思真是不太可爱。。明明还未输,是自视甚高而理所当然还是太自卑而患得患失,一哭二闹三上吊真闹心。。。计算一下张无忌重情多情,而婚约又不过是机缘下骗来的,但比起赵敏异族身份又有一份胜算,正确的路子就是应该温言缠住跟着,宣示主权。哈哈在想,周芷若本来有手好牌的,码住张无忌,三大门派掌握手中,在武林中坐。。。。至于张无忌的心属,以他那种性格,只要不断给他附加情义例如为他挡刀刷好感,外加适当时机放过赵敏留人情。然后就可以给张无忌吹耳边风,称霸武林,可能会坐拥天下呢(我是不是太腹黑和脑洞大)
。。。。。乱讲,知少少摆代表,只是自我记录一下。。。。。。。
金庸武侠世界的价值观,表层是江湖上的是非判断标准是:我看不顺眼我就灭了你,看得顺眼就拜把子。老前辈都固执,少侠都冲动。里层的价值观是正邪之别毫无意义,人性好坏倒是真的,于是显得正派人士虚伪可恶,邪教反而有时显得可爱。主角团的角色有普遍性格特性,就是善良重义。男主升级不是因为他自小骨骼惊奇,而是总能刷满高手的好感,然后获得秘籍。
好像每部小说对派别的定性并不固定,倚天屠龙记武当是真正正派人士,笑傲江湖好像是华山老一辈风清扬比较正派(大概吧)可见金庸想说,派别并不代表什么,倒是掌门的品德,门徒的素质才是重点。。
金庸感情线都觉得是男性角度写的,的确没多小女生的细腻小心思。。不过觉得他笔下的女性角色还是各有特点,女主也挺可爱,可见对女性还是研究了一番下了功夫的(看过笑傲江湖原著可以随便说说吧)
以上是胡言乱语的,不要参考。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九):心隨流水遠-TVB1986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電視劇版本最多的,而且幾乎每部都很紅。這麼多部倚天我最愛TVB1986版,固執的認為是TVB武俠劇前三之作,就像殷離之於狠心短命的張無忌一樣,永遠是最難忘,最好的。
梁朝偉的張無忌,黎美嫻的趙敏,兩人戲假情真,幾場情感戲的互動非常到位,偉仔的眼神當真無敵,初出道的黎美嫻,嬌俏漂亮,少女氣息十足。雖說稍嫌柔弱,但是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挑大梁演趙敏,幾場男裝戲下來,已經頗有韻味。原著中武當山、萬安寺、靈蛇島、丐幫破廟、豪州婚宴,還原的非常好,一個果敢率真,我偏要勉強的趙敏躍然眼前。此版中最吸引人之初也是忌敏戀。
鄧萃雯的周芷若,邵美琪的小昭,謝寧黃衣女,青春靚麗可人,一眾小花旦清新自然,均為日後無線獨挑大梁的大花旦,演技拿捏之處,已頗見功力。
任達華的張翠山,鄭裕玲的殷素素兩位好戲之人,異常的搭,百歲大壽催肝腸一段戲下來,感人至深,撕心裂肺。
當然此版倚天還有一個最特別之處,詳細的呈現了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上松柏長,有了史上最漂亮的小東協,曾華倩版郭襄。
很多人說86版倚天太過簡單陳舊,我不以為然,元末明初的江湖能有多華麗?86倚天始終是我兒時最好的記憶,最難忘的那個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