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由李俊 / 李昂执导,祝新运 / 刘江 / 刘继忠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一):如在梦里的老电影
个人非常喜欢那个年代的影片,无关政治和意识形态。那时的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温暖干净。用光简单,镜头爱用近景特写,配音宏亮。单纯而执著的情感表达,深深的感染着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即便如今知道了情节的可笑,但还是很喜欢看。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二):闪闪的红星
翻过九十九道山的时候
他们把红五星戴在头上
趟过九十九条河的时候
他们把红五星戴在头上
白狗子的炮火来了的时候
要么戴着红五星撤退
要么会死
死也要把红五星交到
下一个他们的手上
他们甚至带来了火
他们甚至找到了一种
红五星的花
等到老了的时候
就种在盆里
若再想起来
也会颤动不已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三):潘冬子的眼神
什么是正义凛然的眼神?在《闪闪的红星》里面,潘冬子在胡汉三的家里,准备烧死胡汉三的时刻,那眼睛里的火焰,不仅仅是仇恨的火焰,更是大义凛然的火焰。这火焰从年幼的潘冬子眼睛里迸发出来,竟然有种惊悚感。
潘冬子在江上划竹排时,那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声非常的好听,它和“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话一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电影最后的结局很值得深思,冬子的妈妈死了,但是整个国家的人民却获得了解放……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四):红星闪闪放光彩
看这部电影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生活在精神食粮物质食粮都非常匮乏的时代。那个时候,看这样一部电影,能使一个小孩子激动很长时间。
祝新运,是当时我们的偶像,一个带着甜甜笑容、穿着小红军军装的小偶像。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当时我们的想法。是的,按照现在的标准,这部电影情节有点幼稚,但当时赚了我们多少眼泪呀。
胡汉三的角色很经典,演员的名字记不住了,但当时的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让人津津有味地说了很多年。
这是一部我喜欢的电影。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五):那时候我也是党的好儿子
小学三年级,暑假。家附近有个破电影院,两块一张票。那时候看电影稀罕,有钱了就和小朋友去那里耍。
电影2块钱学生票,每次有俩电影,还不赖。但电影院操蛋,就第一个是新片,第二个电影多半是《闪闪》,囧。到了第二场的时候,也没心思看了,便和小朋友在电影院里捉迷藏,破电影院本来就没有什么人看,大多都是小学生。
我和《闪闪》还颇有缘,五年级班级歌唱比赛,就唱这个歌。里面有一段独唱的“长夜里。。。斗争中。。。”。当时我还是好同志啊,自告奋勇找老师要独唱。老师说:“那个女生唱的,你就会喊,没调”。囧,我当时就火了,什么都没做。。。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六):闪闪的红星
2017-1-7 21:09
#老电影# 《闪闪的红星》(1974)。
多少人心中的“潘冬子”和《映山红》。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红军打进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镇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一部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展现主人公的逐渐成长过程,清晰刻画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成就经典银幕形象。12岁的祝新运因该片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七):一颗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歌》的歌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从小立志做红军,临危不惧,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成为了一个小小红军战士的故事。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八):闪闪的红星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们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的坏境中,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报效祖国,维护和平。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九):三首插曲
1、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最为出名,电影里潘东子坐在竹排上,李双江的歌声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美画面也美,两者融为一体,令人心驰神往。歌词从抒情到激情,最后一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铿锵有力,比起单纯的口号歌曲更为感动人心。
2、 映山红,依然是有一首抒情为主的歌曲。这首歌前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冬子和妈妈在小屋里谈心,这时是女声独唱,歌声动情,充满了对胜利的希望。后一次是妈妈被胡汉三烧死,冲天大火照亮了整个山头,此时映山红的歌声再度响起,女声齐唱,映山红的歌声加上映山红的大火,是一种悲壮。
3、红星歌,这首是主题歌,电影里也出现过几次,是一首歌声合唱。这首歌和同时期的歌曲类似,大合唱、进行曲、雄壮威武这种模式,很多人小学应该学唱过。
看到评论里对潘东子冷嘲热讽。哎...........以前人十几岁就当家了,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不都是全民战争,一次大战法国人打没了,十几岁的小伙子照样上战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十):红星照我去战斗
这部片子里的最经典的歌曲应该是《红星照我去战斗》,细读一下它的歌词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其实这种歌的意境非常好,小小的竹排,两岸的青山,被砸碎的万恶旧世界,披锦绣的万里江山,还有一颗闪闪的红星。
这也曾是我童年的经典,每当电影放到这一段,妈妈就会唱起来,而那个场景我也一直记得,整部电影里最平缓的节奏。那个年代的电影歌曲与电影的结合达到了现在电影难以企及的地步。即使在那种美丽的景色之中,小小的冬子里心想的却是战斗,然后再在万里江山之上披上更美丽的锦绣,这种歌曲与人物思想、画面景色的和谐无疑大大地提升了电影的思想教育性。当然,我估计会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惭愧,为啥子人冬子能想这么多,我想的就是顺着这江水一直漂下去呢?
如果这样想的人的高大全,我倒也能接受,可是这是个孩子,和我一样大的小孩子,当时我就郁闷了,我的思想境界咋就这么低呢?
塔利班的儿童团就叫对儿童的虐待,可是我们的共产主义先锋队呢?还不是些小娃子,不让人好好学习,天天想着怎么杀人越货,这咋呢好呢?
所以,即使出于一种非常好的愿望去给江山披锦绣,前赴后继跟随党走,过程和结局也不一定是好的。毕竟前赴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侥幸成为后继的人最后大约也会丧失对锦绣江山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