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一部由岳枫执导,凌波 / 李菁 / 方盈主演的一部香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厢记》影评(一):聊此片中李菁的表演
李菁在此片上映之前刚刚获得影后,而此片中她的表演也完全符合一个影后的称号。李菁的表演完全盖住了盈盈小姐,甚至好些片段的表演已超越凌波.当然真正超越凌波是不可能的。毕竟凌波是真唱,而她是假唱。但是此片中李菁把一个热心可爱的红娘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演可圈可点,不愧于获得影后称号和从小京剧世家的底子。只可惜她已于年初过世,一代娃娃影后已香消玉殒。
《西厢记》影评(二):备个注
张生 ----凌波
崔莺莺 ----方盈
红娘 ----李菁
崔老夫人 ----陈燕燕
张生的书童 ----张燕
普救寺住持 ----杨志卿
法聪和尚 ----李昆
老和尚 ----郝履仁
孙飞虎 ----蓝伟烈
《西厢记》影评(三):黄梅调电影之《西厢记》(2005.07)
黄梅调电影。言及黄梅调电影,自然首推李翰祥,他以《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片成就了李氏黄梅调的第一品牌。但李翰祥1962年就离开了邵氏。此后,邵氏黄梅调电影的掌门人无疑就成了岳枫岳老爷。岳老爷的成就虽不及李翰祥,但无论把他称为邵氏黄梅调电影的第二把手还是香港黄梅调电影的第二把手,我想都不会有什么人有异议的。
就演员而言,言及黄梅调电影,必称凌波。凌波无疑是黄梅调电影的最佳代言人,因为她是真唱!当年以演黄梅调电影著称的明星中,凌波外,几乎都是“假唱”,像林黛、李丽华、李菁、乐蒂、严峻等莫不如是。当年的“假唱”和今天歌星们的“假唱”差不多,都是先录好音,现场放音,演员跟着歌声对口型。看来“假唱”的历史也可谓悠久啊。
至于这部电影,我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恋爱教科书”。当年张君瑞的许多“泡妞”的招数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效的。片中的崔莺莺,反复无常,和今天的大多数女生的性情也差不多。
邵氏电影,黄梅戏
情节:孙飞虎要崔莺莺做押寨夫人,张珙以小姐服孝,对兵不利,望先回去。用书信请白马将军三天后攻打孙飞虎。崔夫人本以许配为恩,后以兄妹为恩。张君瑞气愤生病,莺莺伤心探望。崔夫人最后答应张君瑞可以娶莺莺为妻,但张君瑞必须高中状元。
红娘骗莺莺张君瑞要回家乡,以让莺莺显示爱慕之情,张君瑞写诗给莺莺。红娘一开始没把诗给小姐,而是让给小姐自己发现,并叫嚣要告发给老太太,吓小姐。
粉墙之隔(戏曲):
门掩着梨花深院,
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不与人方便,
叫我度日似度年。
彩蝶不知何处去,
扑蝶的人儿为何也不见。
东西厢对诗:
张珙:
如何临皓魄,
不见月中人。
莺莺:
兰闺深寂寞,
无计度芳春。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扶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添茶--添福添寿
百年成双,共奏合欢令。
《西厢记》影评(五):张生真的爱莺莺吗?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忽然想起来西厢。
如果为《西厢》下定义的话,受教材影响,之前一直都认为它是表达青年男女勇于突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爱情……
但昨晚忽然很想问,张生对莺莺是真爱吗?
如果是真爱,在那样一个讲究礼教的年代,怎会不尝试着以自身的学识、能力与真诚打动老夫人,而是选择私会呢?
《西厢记》的原型,《莺莺传》中曾有这样一段:
“张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
“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
这句便有意思了。张生是真的忍不了三数月吗?
在莺莺明确表达拒绝之后,原文写道:“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
或许会有些失落,有些尴尬,有些丢了面子,但确是没有见到他有怎样形神枯槁的样子。
所以,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王实甫在写西厢时还是加入了美好的因素,让张生莺莺终成眷属。但《莺莺传》中的女子却并非如此,被始乱终弃不说,她心心念念的张生竟然还发出了“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的感慨,张生固然荒唐可笑,而莺莺则是怎样的可悲可怜。
《西厢》是被加工过了的故事,而《莺莺传》却是现实。我们欣赏西厢记,更多的或许是被王实甫的生花妙笔打动,但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的选择永远是趋利避害的。
关于感情,希望看到这篇感慨的姑娘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或者过于自信。
如果一个人爱你,不用你去教,他会主动三媒六聘,将你迎娶进门。但如果他不爱你,他会告诉你:“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
希望每个姑娘都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