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是一部由彭擎政执导,符冲 / 李传缨 / 袁国庆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思》影评(一):短评注解
开始的三星评论也向大家解释一下不仅为了制作团队加一星,其实也是为短片本身。对古诗的重新运用,画面的制作,人物简短的引出与刻画,都较前作有很大进步。片子开始时杯中的热牛奶镜头一拉换作战场阵地,令人印象深刻。
对妻子与祖国外交官之间的类比,在书中好像见过,也喜欢片尾插入的录像带。豆瓣影评至少要写140字,让我唠叨一点。
所以他们新出的动画,都会第一时间去看。
听说他们参加了上海书展,姑娘我也去了现场,可惜错过了。。。大写的遗憾!
转到正题,与《相思》爱情主题不同,这次的动画由小爱转到大爱,背景更宏大,故事也更沉重了些。《夜思》是根据嘉定籍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外交官的爱国故事。
实在对得起他“民国第一外交家”的美誉。顾维钧 在外交中为国家民族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最轰动的一件事便是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促使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夜思》以多年后顾维钧口述回忆录的线性方式开始,向大家诉说了1932年,顾维钧作为国联调查团唯一的中国代表,前往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和伪满洲国成立的真相。配音小mein也很喜欢,沉稳富有磁性的声音,从听觉上塑造出了一位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的外交家形象。
镜头从纽约自由女神像为开端,随着镜头移动以低沉的音乐与杂乱的广播新闻为背景音乐,瞬间便将观众带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勿忘九一八国耻,!外申国权,内惩国贼......”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4年抗战由此开始:我们的国土被侵占,同胞被奴役,尊严被践踏……愤怒的中国人站在街头怒吼着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争,其中有一句分外有趣,我看了三次之后才发现的,如果不仔细听还真的就错过了。
“打倒卖国贼顾维钧!”
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一点,就不难意识到他们口中的卖国贼就是这部动画的主角——顾维钧。但是当你往后看就会发现,顾维钧的种种表现,都告诉我们,他是爱国者,不是卖国贼。
其次顾维钧倒是让我想起了同样在1931年至1932年间很有名的一个人,叫顾顺章,上海宝山吴淞人,1931年被捕后投降国民政府,差点改写了中共历史的一个人。
顾顺章之后的下场是满门尽灭,算的上是罪有应得。所以鉴于种种如果说他是卖国贼倒是可以理解,不过这大概也是这部动画里有趣的一点,给了观众更多思考与猜想。说不定当时就有人因为两人都姓顾,将名字弄错,平白骂错了人。
一九九几年的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在中国的国土上,中国人流了太多血,受了太多的压迫,很多中国人忍辱负重的活着。当然有些人在忍受着国外压迫的同时还要承受国内一些人的谩骂,多少人像是《夜思》里面的那个牢头一样屈服于现实,为了活着处处点头哈腰。
好在总有些有骨气的,如钱壮飞,姜松年.....他们虽然鲜为人知,却活的顶天立地。
此部动画用顾维钧为正面形象,描写了像顾维钧这样名流史册的大人物的抗争救国故事,也从侧面生动刻画出了当时那些小人物为了祖国的胜利而默默努力流血抗争的感人事迹。
如顾维钧所说:在每一个中国人忍辱负重的身体里,都跳动着一颗坚强反抗的心,正是这种坚韧,让我们赢来了胜利的一天。
多年之后,唐博士问这个久经外交风云的老人:“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外交官?”
顾维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你为了深爱妻子的安危,不得不离她千里万里,这是种什么感受呢?”
等唐博士回答完,继而他才回答:“我深爱我的祖国,但是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她争取荣誉和权利,这就是外交官。”
结尾背景慢慢唱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已经深夜,伴随着这首音乐,月光轻柔的洒在顾维钧老先生发白的头发上,顾维钧老先生看着窗外的月,心中想到的该是祖国吧。
露从今夜白,夜是故乡明。
从1912年到1967年,五六十年间,顾维钧担任过无数的外交职务,驻美大使、驻法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定居美国,他思念祖国吗?自然是思的。虽然年老退休,他依旧想像个外交官一样,在国外为祖国发声,争取荣誉和
《夜思》影评(三):低调炫技,稳中不皮
就从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故事说起。
前4个作品说的都是古代的事,且都局限在个人的欢愁情愫之中,《元日》表现了民族,可也空有一副图景而已。而《夜思》把视角放到了近代,并且做到了以小见大。不是说国家情怀就比个人心结要高级,只不过这是该系列的一个突破。
《元日》九一八事件后,顾维钧随李顿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伪满洲政府的阴谋。这件事鲜为人知,却也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一个重要事件,被记录在片中唐德刚教授根据采访口述所著的《顾维钧回忆录》中。
正因如此,创作团队本可以只把顾维钧调查伪满洲的事讲清楚就好了,但他们加入了唐德刚进行采访的线索,选择了表现力更强但也更麻烦的方式——双线穿插叙事。
即使这样,也本可以简单地用黑幕来强切转场,不过这就显得比较咸鱼了。于是,看过的观众应该都对片中的多次场景转换印象深刻。
比如前往东北的火车上,顾维钧在房间中看向窗外,此时敲门声响起,下一个镜头就接到了稍早之前几人探讨此事的场景。转回火车之后,开门的则是车上的军人,劝顾早些休息。
而顾的下一句话,却是“您看”。我听到此话,以为是配音说错了,因为一个大使、同时也是相对年长的人,不太会称呼一个小兵为“您”(当然也有可能,但总归不那么顺耳)。但字幕显示也是“您看”,不可能同时出错吧?
接下来,竟然是“现在”的唐德刚与“过去”的顾维钧在隔空对话,原来“您”指的是这位学者。这一段的3个不同时间场景的来回转换,不可谓不妙。
这些转接在《夜思》中还有很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敏的剪辑,特别是《千年女优》的风格。访谈中的顾和唐坐在本庄将军院子里的这一幕就更明显了:
今敏通常让我们置身于迷幻错乱的世界中,傻傻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现在还是过去。但《夜思》正相反,叙述这个采访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得让观众看得明明白白,不能产生错乱或表述不清。导演在近乎炫技的同时做到了这一点,也实属不易。
《夜思》影评(四):丢掉引以为傲的水墨气韵,《夜思》沦为脸谱化主旋律宣教片
到了《夜思》,纯手绘依然显现出一年磨一剑的精良制作水平,宏阔故事背景超出小情小爱,但初看《相思》等国风作品的惊艳,已经被工整主旋律宣教片的观感所取代。
《夜思》的故事,放在了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人生风云之上。主角口述亲身经历的方式,赋予《夜思》环形的故事结构:日本侵占东三省,国联派出代表前往哈尔滨调查“九·一八”事件和伪满洲国成立真相,顾维钧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在日本关东军的人身威胁之下,发出掷地有声的爱国言论。
风雨飘摇的乱世,是明哲保身还是舍生取义?热血沸腾是《夜思》与言有尽意无穷的古风国漫最大的不同:
“当国家征召我时,我就是一名战士,义无反顾。”
“要是所有人都给小鬼子哈腰,咱们中国人永远也挺不直腰板啊。”
“我深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她争取荣誉和权利,这就是外交官。”
把《夜思》寓意外交官对祖国的想念,多有穿凿附会的勉强,其力有不逮的价值宣扬,成为《夜思》不可承受之重。短片留给观众的,最终只能是手绘国漫包裹的主题宣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