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欲孽》是一部由戚其义执导,邓萃雯 / 黎姿 / 张可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嘉庆十五年,上承康、雍、乾三代盛世丰绩,再加恶吏和珅已诛,朝野内外一片升平景象。此时,六宫之首虽为皇后钮钴禄氏,但得宠当道者实为另一钮钴禄氏如妃。时值三年一届选秀入宫,秀女玉莹是贵族之后,姿色过人,于是成为同届佳丽针对的对象。秀女尔淳是内务府太监徐万田策动的人选。昔日和珅贪污成风,牵动朝野上下,万田亦参与其中。嘉庆怒斩和珅令万田胆颤心惊,万田害怕追溯株连,于是想出以美色来保命的计策。万田自民间收养姿色卓越的稚女,加以声色艺训练,但因六宫中派系林立,他只能隐密行事。另有宫女苏完尼瓜尔佳·安茜年将二十五,一心期盼届满出宫后与祖母团聚。她目睹如妃对秀女玉莹多番欺负,心感不值。 御医孙白飏与同在太医院的父亲孙清华因误会而闹翻,两人同门而不共住,同事而不共欢。孙白飏为人风趣,体贴女人心思,频被后宫小主召唤会诊。孙白飏处事小心,奔走于后宫脂粉丛中游刃有余。此时市井贫农孔武进入禁宫为差役,与孙白飏不打不相识,并因此与宫女安茜结下不解情缘。如妃把应届秀女于股掌中把弄个不亦乐乎之时,孙白飏却意外洞悉玉莹实非胸无城府之辈。玉莹装作愚鲁,以求如妃放下戒心收归旗下,可是却被尔淳陷害。万田亦借此良机插赃嫁祸,令如妃被皇帝冷落,尔淳亦乘时受封贵人。 玉莹被冷待期间,宫女安茜不离不弃的侍候在其身旁。安茜眼见如妃失势,玉莹再得皇后怜惜,一心准备年满离宫后与家人团聚。安茜的祖母上京探访,不幸堕崖而亡。安茜一时间顿失所依,幸得孔武在旁劝道开解。后来安茜意外得悉祖母之死是皇后所为,于是决定放弃爱情,矢志报仇。之后,安茜想尽办法接近皇帝。皇帝得见安茜,垂涎其美色,于是册封安茜为贵人。众人不知安茜苦衷,误以为安茜心思早变,已不甘一世为他人作嫁衣。安茜此举令孔武伤心不已,亦令玉莹与她主仆反目。如妃地位下放之时,只有孔武以德报怨,处处相扶。孔武亦从中明白如妃本性并非恶毒之徒,一切只因其人在江湖,为求生存而不得不随波逐流。玉莹为了从安茜手中夺回皇上的宠爱,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与安茜一争长短。相反尔淳却因万田突然暴毙而失去人生目标,最后在孙白飏的劝慰下,明白要重拾个人幸福,竟相求白飏助自己逃出紫禁城,而孙白飏则被两位女子弄得左右为难。 《金枝欲孽》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开创了宫斗剧的风潮,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该剧不仅给香港电视剧带来了重振雄风的机会,还给中国内地观众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叙述方式。该剧和中国内地宫廷剧完全不一样,它的着重点在于写人。观众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在《金枝欲孽》中被打破。整部剧全力演绎了阴谋与谎言,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耍心眼。虽然剧中各嫔妃为了争宠而使尽各种阴险手段,但她们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剧中的女人争宠或为自保,或为报恩,或为复仇,斗起来也是小心翼翼,该剧更像是权术文化的平民版,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存智慧。
《金枝欲孽》观后感(二):胡言
能看的电视剧着实不多
所幸无线的总有几部
虽然它正在没落
一个是横笛和音
一个就是女声的咏叹调
说是有些小伤感
每次孔武和安茜的出场都是那个咏叹
但是好听
让人汗颜
后来的10集导演估计是为了赶工
所以和前面的剧情设计有些脱节
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以我设计的剧情应该是孙和尔淳相爱才好
感情的事谁也说不准
何况还有导演安排
这么一个角色即使为了报仇也不应该是走这般下下策
还好最后能死在心爱的人的怀里
也算是个不小的安慰
一块丝帕就象是一把钥匙
将孔武的情引向了这个后宫
再也不能分开
就象剧中说的那般
没有一个人是获胜的
war and beauty
o winner
《金枝欲孽》观后感(三):忆《金枝欲孽》有感
距离看这部剧快有10年了吧,我这个人看过的影视剧一般不看第二遍,要看也只会单刷我喜欢的角色的戏份,然而对于金枝我是不敢看第二遍的,即便这样很多情节依旧历历在目,虽然少不了期间断断续续会听到提起
刚开始看《金枝欲孽》是湖南台晚上10点,这里要吐槽一下,前情提要都半集多,天天守到12点第二天6点还要起床去上学,那个时候,好像湖南台开始大批引进韩剧和台湾偶像剧,周围都在讨论微笑past、兄妹契约、恶作剧之吻多好看的时候,我却更喜欢金枝欲孽,虽然当时对剧情理解没那么深刻,但是一想到电视,尔淳、安茜、茹妃、福雅、孔伍、孙白杨、玉莹的形象立刻就浮现在脑海,甚至淑宁、元琪、香浮、皓雪、院判、老太监、陈爽、宝婵、大娘、皇后也有印象。至于以上提到的偶像剧只记得:王心凌、张栋梁主演,小乌龟、北极星的眼泪什么的;李准基(韩国男星只记得他和四大名捕演铁手那个的长相,李准基颜真心秒杀现在一片小鲜肉);贺军翔、杨丞琳,重组家庭兄妹恋,至于剧情都没什么印象了。当然在一大波偶像剧之前湖南台的港剧《创世纪》、《封神榜-爱子情深、忠义乾坤》、《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刑事征集档案》、《鉴证实录》、《云海玉弓缘》、《孟丽君》、《岁月风云》、《流金岁月》、《火玫瑰》等还是很好看的,港剧【大陆剧就金庸、琼瑶、抗日神剧、谍战、历史大戏,金庸的还是喜欢的,不过经典一点的也几乎是港剧,琼瑶除了还珠情深深别的真没眼看,这两个还是演员给力了,后面两个类型剧情不是我的菜,平均颜值也不高,我还是喜欢看帅哥美女的,台剧我印象中就偶像剧和再见阿郎两种类型,也是没眼看】之后几乎不看湖南台。
到这里,我觉得应该理一下我对佘诗曼和黎姿的感觉才能继续下去,佘诗曼角色粉,黎姿角色黑,颜值方面黎姿的颜据说很高,但我就是欣赏不了。佘诗曼演的角色中,最喜欢尔淳,春芬的“单蠢”和坚强也很心疼,秀风这么做的一个角色佘诗曼林峰cp感不要太强,岁月风云看完又单刷了一遍她两的戏份,阿九、长平、秦梦瑶、苗若兰、夜香妹、三水妹、钉姐看剧的时候挺喜欢的,may(是这个名字吧,刑事侦缉档案佘诗曼陈锦鸿和闺蜜之间的纠葛,看着很像郭富城、李冰冰主演的那个,这种女汉子式闺蜜太讨厌,所以即使不怎么喜欢may和李冰冰演那个的性格,对角色也挺同情的)刘三好、公主嫁到那个人设不喜欢也磨灭不了之前的好印象。黎姿就看过金枝、火舞,珠光宝气,玉莹和明凤这种随时一副高高在上大小姐的姿态真是讨人厌,同样人设,茹妃甩玉莹几条街,焦玉、明凤、严老大之间,焦玉也更令人揪心,珠光看得不完整,邵美琪和蔡少芬给我的印象比黎姿深多了。黎姿佘诗曼之间不得不提的还有个倚天,这版真没怎么看过(噗。想到吴启华就想起九品芝麻官里的方唐镜),苏有朋版的陪我爸看了无数遍,美女真心多,贾静雯一直是我心中最好的赵敏,当然影版的张敏也很美,黎姿的剧照总有种玉莹的即视感,高圆圆的周芷若看的时候真不喜欢,看同人到挺喜欢周宋cp的。还有现在听到“黎姿之后无赵敏”也有种“xx之后无白浅”的即视感肿么破,即使黎姿各方面吊打xx。嗯,对黎姿也只是不喜欢她演的两个角色,对xx就是360度无死角的厌恶了,她用她四海八荒无人能及的炒作神功时刻荼毒我的精神世界。
尔淳和玉莹两个角色,就像白飞飞和朱七七(只针对剧版,书没看过,所以有时候看到拿书版七七掐剧版飞飞真是一脸懵逼)给我的感觉一样,可能是我自尊心强、爱面子、胆子小、不善于表达、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吧,所以我比较喜欢尔淳、飞飞这种自己能做的不麻烦别人、内心戏比较多(我解读能力还不好,内心戏少了,真看不出来那些天真/善良/恶毒/丑陋的面孔下是怎样的想法)的角色,对玉莹、七七这种飞扬跋扈行为很反感,单蠢(注:春芬那个用了引号)出了乱子总有人(孙白杨安茜、沈浪、朱富贵、快活王、熊猫、王怜花....)收拾,只要继续开开心心美美美就行了,这么一想,玉莹明显比朱七七好太多了。。差点忘了黄晓明版大汉天子1卫子夫和陈阿娇,我也喜欢子夫讨厌阿娇,剧版剧版剧版,重要事情说三遍,所以,别和我说历史,王灵的子夫、王艳的飞飞真是美腻了,先入为主就是这么任性。
尔淳,“烟花般的女子;有时候,活着需要比死更大的勇气。”不记得在什么杂志上看过这样两句形容尔淳的话,前一句没懂,后一句不能更同意,虽然结局停留在安茜的死上,但我相信尔淳和孔伍会像春芬一样怀着对故人的思念好好活下去。
安茜姑姑,一开始感觉真挺凶的,后来看她帮助玉莹get到她的面恶内心善且聪慧过人,知道她最大的愿望是出宫和奶奶团聚真希望她得偿所愿,可惜,奶奶的死让她决心复仇,抛下爱情,继续沉沦深宫,最终虽然出了宫却为爱人挡箭而死。然而再苦再虐,也掩不住安茜那股正气。况且整部戏安茜内心戏仅次于尔淳,人物形象都很丰满。
茹玥和玉莹从一开始心狠手辣的奸妃、虚荣伪善的花瓶形象,到后来也有天真浪漫时期(院判说的吧)忍辱负重的母亲、心系母亲动了真情的女人,两者形象的转变,就像真相揭晓原来包含巨大痛苦和冤屈的反派角色(真想说个人:把酒问青天,展皓,关键吕良伟颜值演技也没话说,主角都没他能赚人眼泪)一样更能抓住观众内心。不过,还是那句话,先入为主,对玉莹好感度真没怎么提升,倒是茹妃前期的霸气印象不错,到后面的扭转也挺喜欢的。
福雅,戏份虽然没四个主角多,但形象也很深刻啊,看着这么个温婉柔弱的人,居然为见个暗恋的人长期服毒,为了帮妹妹逃出宫宁愿自杀。
孔伍,一开始真觉得功利、小人,到后来和安茜、陈爽、茹玥的对手戏发现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真男人。
孙白杨,现在对他的厌恶程度更甚玉莹,整部剧除皇帝外他就是个大写的渣男,不娶何撩,更何况有妻子的人还天天逛青楼撩后妃,关键还那么多人喜欢,这人设真是苏到没边了。当初眼瞎心瞎,还期望过他和尔淳在一起,尔淳、福雅、皓雪他都配不上啊。
来一段说说尔淳、淑宁、元琪,印象中只记得她们一起吃西瓜,还有淑宁陷害元琪,尔淳为其报仇的场景,从小一起长大(训练)的感情比半路人结识的妹妹要真挚的多,可惜,在生存和利益面前不得不为之的手段和心机终将这一点感情耗尽。玉莹有母亲和孙白杨,安茜有奶奶和孔伍,茹玥有家族和孩子,只有尔淳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和福雅到最后都没相认,而且我觉得在福雅心中尔淳和孙白杨不分上下)。喜爱尔淳理由不要太多。
陈爽和宝婵这对悲剧,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虽然没几位主角精彩,但也为剧添色不少。同样的还有孙氏父子、老太监(忘了秦沛演那个叫什么)夫妻,香浮等。皇后最后一宫之主气势完爆一众主角,也只有茹妃能势均力敌也很赞。
宫斗剧里面,就剧情来讲,这么多年来真没可以超越《金枝欲孽》的,别说《甄嬛传》。一个人的独角戏哪比得上一群女人的旗鼓相当惊心动魄。盗个图@苌楚凡人(侵删)
雪盲症时候的如妃让我相信孙太医所说,对未来也曾经充满向往可你还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人,在不停的哭,我可怜的尔淳如妃啊,你笑起来真好看用波浪鼓陪小格格走遍皇宫,“原来小格格你真的这样可爱,曾经是我有眼无珠”最终也未能安享天伦之乐的孙太医安茜太可惜了,所有的所有,她全都失去了可怜的人小禄子,最开心还是与安茜一起踢键子的时光苏死人不偿命的孔大哥,最后都不肯放掉任何人手的孔大哥,安茜不在你可咋办啊福雅,你为自己活过么全都有异心啊!你这个傻皇帝!皓雪真好看,也真的最单纯每人愿意关心皇后的结局,你真的有爱又怎样我的傻尔淳希望你带着自己的宝宝好好活下去啊!如果论,深情的如玥嗯!理解却不支持,求你了如妃!走啊!最幸福也最悲剧一块手帕的孽缘 原来最后一张玉莹和孙白杨都没截,他俩也是真的没法让人喜欢。孙大人那么帅,为什么就那么痴情于玉莹,而且莫名其妙的就爱上了,最后一个个都辜负了,远不如孔大哥。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如妃,看她身边的下人们都如此忠心也应该晓得如妃是个真性情的原本可以善良的人。
还有人记得香浮么,也真真是个可人,也真真被孙白杨这个可恨的人伤害了。
他们所有人,都有一声原本,也都该悲叹一声可悲。
《金枝欲孽》观后感(五):有情有义的人才值得被爱
初高中时候看的剧,当时只是觉得好看,可是等到现在重刷才真正看懂。
这部剧绝在每个人都是具象的,多面的,每个观众都可以在里面窥探到人性,纠结、矛盾却有真实的人性。玉莹长着一张绝色的脸,又蠢又坏;如妃老谋深算,视人命如草芥;安茜背叛旧爱和朋友,永远矛盾痛苦;尔淳工于心计、伪善。可是她们身上除了这些阴暗面之外也有感人至深的真情义。玉莹心疼娘亲,在任何时候都把母亲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过除了娘亲的爱之外的真感情,所以她格外珍惜安茜、所以她才会在发现孙白杨愿意为她去死的时候失声痛哭,她只是个小女人。可是她想要的太多了,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母亲在家里扬眉吐气,她不想再过仰人鼻息的生活,同时她也想要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她口口声声说从小她就知道人心冷淡,可是她始终在真爱与名利之间角力。庆幸的是,她遇到的是一个矢志不渝爱着她的人。
不畏鬼神的如妃也有真感情,在失去女儿、失去宠爱、双眼失明的最黯淡的岁月里碰到了愿意陪她走一程的孔武,她又变回了那个纯真的如玥,为钟情的人去保护他爱的人,让情敌完成自己海阔天空的心愿。
安茜前期的三观简直超正,绝不为了自己的利益牵连或者出卖别人,她始终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活,只为了有一天可以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魔鬼地。可是命运哪里能让她如愿,她开始为自己筹谋,做以前不屑于做的事情,当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为此愧疚。
尔淳其实是整部剧最惨的人了吧,从小与姐姐失散,一生被人摆布,整日计较地活着也只是为了找到姐姐和完成所谓的义父的大业。她从来就没有自己,唯一可以见到自己的时候就是她为孙白杨吃醋整玉莹的时候吧,可是那是多么卑微和可怜的自己。尔淳重情义,可身边多无情无义之人,她爱的人始终爱着她的对手,好在她还是遇到了福雅,尽管没有相认,可真诚的姐妹情谊还是能给深宫后院中的尔淳一丝温暖。也庆幸福雅没有告诉她真相,好在她还有一个孩子,让她还有一个活着的盼头。
片头是陈爽和孔武带着一车秀女入京,每个人都各有筹谋和希望;片尾是孔武带着“睡”过去的安茜和泪流满面的尔淳仓皇逃出充满杀戮血腥的紫禁城。
一声唏嘘!
《金枝欲孽》观后感(六):此生只为凝视你的方向——金枝之常永禄
看了那么多关于《金枝》的评论,几乎篇篇评的都是那几个女人。的确,戏里几个女子,无一不是世所罕见,如妃的气魄,玉莹的娇艳,尔醇的温婉,安茜的聪慧果断,福雅的暗自幽香,甚至是香浮的柔静解语,都远远不是寥寥数语就能描绘的。而这些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伤——情伤。和她们息息相关的那两个男人,孙白杨和孔武,一个是在“花丛中游刃有余”的情圣,另一个则是有情有义又有心机的情痴。可是还有一个男人,也许在他们那个时代他已经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但他也爱了,而且爱得决绝,爱得疯狂,爱得凄苦
很喜欢剧集中的一个片花,孔武和如妃对视,而他们身后则是安茜温柔的注视,此时镜头猛地切换,原来在安茜的身后,小禄子一直紧锁眉头凝视着她,眼里写满了他的爱与怜。他就这么站在她后面凝视着她,为她分忧解愁,为她出谋划策,为了给她报仇擅自在皇后的发油上下毒,其实在他决定这么做的时候何尝不知道以皇后的精明和权势事情必然会败露。但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不这么做,就像他当初因为害怕安茜会与孔武一起离开而讲安茜奶奶之死的秘密告诉她一样,既然爱了,就是这么没有理智,纵使是穿肠毒药,纵使万劫不复,只要能保她周全,他一样义无反顾。
他一直默默的爱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也要硬撑着一口气去见她,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安茜在他心目中有如天神,他到死都觉得自己卑微,“我知道从我自宫入宫那时开始,我就知道,我没有资格爱上一个人,可是我控制不了”,他深深后悔,他自责不该把奶奶死的真相告诉她,他反反复复的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会变成这样”,之前我也曾怪他为何不对安茜隐瞒真相,可是一路走来,他又何辜?
如妃说他糊涂,强撑着一口气去见安茜,死的时候还爬向乾西四所的方向,却忘了此时的安茜已经做了贵人,早已不是从前的姑姑了。可也许在常永禄的心中,安茜永远是从前那个聪颖可人一心想着早日回乡与奶奶团聚的小姑娘吧,乾西四所虽小,可是那里有过安茜曾经充满了希望的日子。他最后要守住的也就是在他脑海里那些最初的记忆罢了。
常永禄的这一番苦恋,比之孔武,比之孙白杨,都要更苦。皆因他二人在苦恋之时心中总还能存着些幻想和希望,当然这希望并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是希望在对方的心中总能存着些许对自己的爱恋。可是常永禄不可以,因为他“没有资格”,没有被爱的权利,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很清楚。他为安茜所做的一切事,都不求半点回报,就连唯一的自私的那次,也是源于他的深情。而就连这仅有的一次“自私”,他最后都不肯原谅自己。弥留之际还千方百计要托人传信给孔武。原来真正的爱一个人,是只要能为他争取一点点幸福的机会,自己也甘愿粉身碎骨。
《金枝欲孽》观后感(七):Worth。
這是一個很漫長噠故事。
這個故事中祇囿漫天噠白雪。
我喜歡那樣噠服飾。
雍容華貴。
這樣是不是就能掩蓋住內心噠狂野。
我一直不喜歡陳爽。
他沒有智慧。
我也一直討厭玉瑩和孫白楊。
孫白楊一介御醫憑甚嚒可以讓這麼多女人為他而凋零。
我開始以為孔武也是庸才。
可是到最後還是他和如妃噠感情讓我掉叻眼淚。
不喜歡安茜。
因為她心計之深卻不敢承認。
一切都是圍繞著“值”這個字。
祇有我們心裏知道。
這一切噠選擇。
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如妃最後說噠話讓我們很是感動。
紫禁城是鈕祜祿氏如玥家也是我噠墳墓。
她才是能夠斗下去噠強者。
而皇後也是最傻之人。
雖然心狠手辣。
但是卻忘記在皇上面前鋒芒太露祇會令男人厭惡。
無需多說。
一切獻給我心愛噠如妃。
曾經那個在欽安殿抄經噠如玥。
內心安靜噠像一碗水。
永遠都是。
《金枝欲孽》观后感(八):困在紫禁城的人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想了想,也许困在紫禁城的人更合适。无论什么清宫剧,归根结底说的都是一群被困在紫禁城的人。因为《延禧攻略》的大火,里面的咏叹调让人想起当年的清宫大剧《金枝欲孽》。而今,翻出来看,不得不说服化道方面《延禧攻略》更胜一筹。但人物刻画故事剧情方面《金枝欲孽》却又扣人心弦。
也许《金枝欲孽》最真实的莫过于它说出了人性的复杂。如果说故事里让我欣赏的角色应该只有了吧。孔武是草根出身,但有情有义,虽曾经说不管秀女生死,但最后还是调回去救了侯佳玉莹。但孔武为了保护自己兄弟却又不管宝婵生死,后因为新生愧疚去帮助落魄失宠的如妃。而孙白杨,救过尔淳,也更不遗余力地帮助玉莹。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有相似之处,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玉莹本性善良但却在遭遇安茜背叛后不再相信任何人,开始算计。甚至不惜利用孙白杨来算计安茜和尔淳,甚至为了自保想置他于死地。而尔淳从一开始就因为徐公公的原因算计他人,先是丢下玉莹逃命后又对其下药。又要联合安茜铲除玉莹。但孙白杨被算计她又想要拼死相救,而玉莹最后冒死又去救孙白杨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还有如妃,记得孙清华说过当年进宫的如妃又何尝不是天真无邪对生活充满希望,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没了,她又怎么变得那么会精于算计,对人如此防备呢?况且在如妃看到尔淳对那个香囊如此宝贝的时候,尔淳说是远方表哥所送,如妃也就没有再为难,只是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之前的事情要放下。还有在她落魄的时候安茜因为妒忌孔武教她吹笛子,如妃又提醒她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连累孔武。剧中应该影射如妃也有一个过去,她心里也曾住着一个不可能得到的人。安茜在秀女刚进宫的时候,帮过玉莹,帮过尔淳,不愿与如妃为伍也不愿做皇后的人。她一心想出宫却又不想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出卖自己的良心。安茜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人,但却不幸被皇后卷入后宫斗争之中。所以能说她们都是绝对的坏人吗?人性本就复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已属善良。还记得《金枝欲孽》的剧照里,尔淳看向孙白杨的眼神充满爱意,玉莹则是自信,小禄子看安茜的是爱而不得。也许整个故事里让我觉得与世无争的就是福雅,她聪慧,大方, 她的爱一直很安静,因为不想给任何人增添烦恼,她有自知之明,更懂体贴。从始至终觉得福雅是一个跟这部剧最格格不入的一个人设,却又让人同情怜悯。也许正是她的存在,才让这部剧残存着人性的善良吧。她就像《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看透这一切,紫禁城里的嫔妃都是可怜人,从入宫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注定一辈子都将困在这里。这也是富察皇后不愿参与争斗的原因。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刚刚把最后三集看完了。很难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想到剧中孙白杨对玉莹矢志不渝的爱,即便明知道玉莹送的糯米丸子有毒也会吃,那段让人泪目,一个男人真得能爱一个女人如此之深吗?爱到愿意为她去死。还有剧中尔淳对孙白杨的一往情深。孔武对安茜,如妃对孔武,何尝不像他们三人呢?没想到如妃最后竟然选择去成全。万万没有想到。紫禁城四周的红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监牢,只有离开那里才能获得自由。
.《金枝欲孽》《后宫甄嬛传》和《延禧攻略》里的皇帝就属《延禧攻略》的最帅了,金枝欲孽里的像色狼╯□╰
最后回顾一下宫斗剧里经常出现的桥段:
皇后的人设通常是毒害龙嗣的罪魁祸首。《金枝欲孽》和《后宫甄嬛传》里都是如此。
嫔妃利用自己的孩子陷害其他嫔妃:《金枝欲孽》的如妃,《后宫甄嬛传》里的曹贵人,《延禧攻略》里的愉妃。
嫔妃扮成小太监博得盛宠:《金枝欲孽》里的玉莹,《延禧攻略》里的璎珞。
嫔妃和太医亦或者侍卫有段过去or嫔妃喜欢侍卫或者其他人:《金枝欲孽》里玉莹和孙白杨,安茜和孔武,尔淳喜欢孙白杨;《后宫甄嬛传》里甄嬛和果郡王,沈眉庄和温太医;《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和富察傅恒,纯贵妃喜欢的富察傅恒。
《金枝欲孽》观后感(九):仍旧是一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
记得《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中说到:最好不要看电视剧,因为电视剧所要告诉你的是主流的价值观,是被大部分人接受的价值观。但是事实上,真正成功的那些人遵循的从来不是那些主流的价值观。我们很容易被电视所教给我们的东西所迷惑,认为人生就是这样才能够顺利,事实上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一片灰色地带。在对电视剧,媒体,电影等的信任全破灭了之后,我一直在找寻讲实话的作品,而在电视剧中说实话的比率是最低的,也许因为电视剧的受众广泛而层次不一,必须要符合最主流的价值观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视率。
《金枝欲孽》,尽管很努力地让自己与众不同,但是这些与众不同仍旧是在符合主流观点下的与众不同。
没错,里面的妃子都是互相争斗,但是编剧给她们每个人都编上让人同情的理由,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大家哪里有这么多的理由,或者说没有人管你到底有什么理由。“为名为利”这四个字,几乎是所有争斗场的共同目的。
社会大众永远是最善良的,所以也希望主角们也同样善良,或者说即使是作恶也有善良的一面。所以《金枝》里面后来所有的主角都变得很善良,只得把之前的罪恶都安在了皇后的头上。但是事实上,哪里有这么戏剧,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左右摇摆,在一片灰色的泥潭中匍匐前进,哪里见到恍然间改过自新的那份快意。善良,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社会大众自己本身达不到上流社会,便告诉自己:“上流社会是肮脏的,是不堪忍受的,是尔虞我诈的,我们还是做老百姓好”所以到结局,尔淳与其说是代表着宫里所有的女人而逃出宫外,不如说是代表着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只有逃离那个富贵的名利场才是对的,要安于普通而平静的生活。” 事实上,每个阶层都有让人不堪忍受的一面,普通大众实际上还要比上流社会多一个要愁苦终身的话题:生计。上流社会的斗争是吃饱了没事干的消遣,而普通大众就是要和天斗争,和生活斗争,要迫于低头,要担惊受怕,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低头忍气,要劳累终身。生活永远是最虐的老师。普通而平静生活的前提就是:你要有足够的资产。记得有人说过:“与其在公婆的阳台上哭泣,不如在家里的豪宅里哭泣。” 同样是伤心,伤心得有饭吃还是伤心得没饭吃,是有很大区别的。
结尾处,电视剧用了一个“想要显得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共同的手法”,那就是“众生皆落不到好。” 但是却安排得不得当,显得结局太过于仓促。
这部女人戏,女人的角色似乎是重点。我得说佘诗曼这次的角色让我改变了以前对她负面的印象。尔淳的忧郁,隐忍,不喜形于色,让人觉得她像一本书,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愿望,又好像一朵盛开在冬天的梅花,在冷风中立着,隐隐散发着些香气。
玉莹太过于艳丽,反而让人很快就有厌弃之感。
安茜是个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物。
对如妃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房中抄写经文,外面下雪,如妃一个人在房中站着边念经边写字。
福贵人的痴情让人难以想象。
至于男人,我必须得说最好看的是皇后娘娘身边的那个小太监。其余的,皆是只有象征意义的实力派。
皇帝只是个权力的象征。
两位男主角是痴情好男人的象征。
所以,没力气去分析其中的每一份爱情,因为这些爱情看起来太过于相似。
《金枝欲孽》观后感(十):淡于时光中的经典复调
以此文记录一个事件:因为于正拍摄《延禧攻略》请了佘诗曼,导致很多观众重温《金枝欲孽》。从《金枝欲孽》突然在2018.6月之后出现大量评论可以印证此事。
《金枝欲孽》究竟有多经典?主要在于两层:
1.成功的多线叙事。
不是说有多个角色就是多线叙事。而是说每个角色秉承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几个价值观念同样受到创作者的重视,并不会对谁有偏好。玉莹、尔淳、安茜,每个人都不是至纯至善,但是角色都是合理的,所以每个人都有很多粉丝。至少我个人对这三个角色都是喜欢的,我相信像我这样不偏爱一方的人也是很多的。
反观《甄嬛传》,虽然皇后、华妃的角色也有很多人喜欢,但其实它们是作为正义、善良的对立面存在的。人物是成功的,但是价值观是不被宣扬的。喜欢这些人物,往往是因为被演员的演技打动,只能说皇后演的好棒哦,华妃演的也好棒哦,甄嬛演的也好棒哦。但同时仍可三个人物背后的价值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很矛盾。
2.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我这里所说的传统观念,是指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可能香港本身就受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很重,所以,有很多作品都是用现代的社会观探讨古人的价值。比如《帝女花》中的崇祯皇帝、《洛神》中的曹丕曹植。这些形象都和传统古典记录有不同。在上世纪,对内地的观众带来很大的价值文化的冲击。
那么在《金枝欲孽》中,可以认为安茜代表修身--好好做事,早点告老回乡。尔淳代表齐家--帮助义父度过难关。那么玉莹、孙白杨所代表的,绝不是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孔武是野心家,而福雅的激流勇退,更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有那么点老庄思想的意思。
那么在剧中,安茜因为仇恨放弃了修身的原则,尔淳因为义夫死亡失去了齐家的目标,人生都发生了改变,也可以看成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时代冲击下的矛盾与困境。
但是,儒家思想虽然不是香港思想的主流,仍然在其中有重大影响,时常代表至纯至善至美的一面。所以,最后离开的是尔淳、安茜,而且安茜又因为孔武牺牲了自己。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会动容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金枝欲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香港多思潮并存的特有文化。也因为此,《金枝欲孽》达到了当时TVB的颠峰。
我们看《金枝》,不是为了看古人,而是为了看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