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菠萝快车》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8-15 03:4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菠萝快车》观后感精选10篇

  《菠萝快车》是一部由大卫·戈登·格林执导,塞斯·罗根 / 詹姆斯·弗兰科 / 丹尼·麦克布莱德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喜剧 / 犯罪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菠萝快车》观后感(一):维德快车---【烂屁股电影系列

  感觉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要排个孰优孰劣一样 维(Da)德(Ma)大概也是如此 所以虚构了这款叫菠萝快车的抽了巨大无比的维德以示区别 如果再详细点 简直可以作为飞行员指南燃料使用说明

  塞斯罗根是一个一事无成泡着高中妹妹的大龄屌丝 付兰兰这次一改往日形象变成了一个颓废宅男Dealer 两个人因为买卖关系成为了朋友 又因为赛思抽了维德不好收拾烟屁(所以自己从来不乱扔烟头 别人没熄火的通常也要补一脚)还被别人看到抓了现行 遂带上付兰兰走上了逃亡之路

  总之过程就像抽了一样 富有黑色幽默迷幻意味 两个难兄难弟经历了不信任与承担 也闹过别扭差点出人命 但最终成了B(患)F(难)F(基)F(友) 其中槽点颇多...大概如此云云 推荐指数一般 可以作打发时间

  :同样出自一干人之手的《世界末日》 其中有段情节是他们被困小屋 居然还憋出菠萝快车2的点子...真是坚持不懈啊哈哈哈哈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04798/

  《菠萝快车》观后感(二):又见女神Amber Heard

  第一次见Seth Rogen是在《青蜂侠》中,觉着他的表演很一般。但在本片中却发挥得很好,语言和动作都带有喜剧效果。顺带一提,基萌Markipiler的声音和他有点像。

  第一次见James Franco实在2002年的《蜘蛛侠》里,很成熟的形象。没想到他演喜剧也不错,这次演的有点基的逗比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见Amber Heard是在《犯罪心理》中,当时就被她的美丽感性吸引了。好久没见,在本片时看见她只是觉得很漂亮,却一时没想起在哪见过。与《犯罪心理》中不同,她在本片中扮演的是18岁的少女,但一样如女神般让我口水一地。

  本片的演员阵容让我惊喜的另一点,是《废柴联盟》里的连Ken Jeong都来了。

  本片笑点比预料中的多,即便是半夜大家都睡了的情况下观看,我也没忍住笑出声来。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Dale和Angie最后怎样了..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娘炮..

  一句话影评:本以为有基情,却只有满满的友情的电影,很有意犹未尽之感。

  《菠萝快车》观后感(三):相当粗俗

  该电影内容相当粗俗,粗俗的相当够味,Seth Rogen还是挺有才的。

  船票送达员Dale目睹一警察与毒贩Ted联手杀人事件惊慌之际他把手上的大麻烟扔到了地上,毒贩根据地上的大麻找到了毒贩Saul,并认为他们是强敌亚洲人的手下,于是展开了三方较量。我总觉得跟《你丫闭嘴》有点像,主角都是误打误撞有好运对手都是笨蛋倒霉到家

  电影开场前三分钟,黑白片儿,地下实验室测试9号大麻的可使用性。士兵miller吸了7分多钟9号之后开始胡言乱语并做出些荒唐举动,比如用自己的手和嘴再现kj情景,形象又生动,并且,相当粗俗!然后是那个张着大嘴的一只眼军官对着听筒大喊:illegal!

  这样的开场简直太华丽了。我感觉身上每个细胞都开始跳跃了,我就爱这种粗俗电影啊。

  后面内容虽然依旧粗俗,但是总觉得乱哄哄的,该片的打斗场面完全无武打招式可言,应该不用请武指,轮番上演各种肉搏,各种乱砸,各种胡砍,各种瞎开抢。好在还有各种无里头的搞笑情节。

  1. D和S到大麻中间商Red家,S想告诉R证件事情经过,D却不愿明说,因为他不想让R也卷进来,R撩起衣服露出腋窝说:你们以为我应付不来?看这儿,没有腋毛,这样我打起架来空气阻力更小,我可以应付危险。(- - 佩服一下Seth Rogen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

  2. S抢警车救D,番茄汁溅满了整个挡风玻璃,雨刷器失效,于是S急中生智抬起脚朝挡风玻璃踹了一个洞,但不幸的是S带着哭腔说:我的腹股沟好像被撕裂了。

  3. 不打算做粪水,而打算做人中之龙的被打中两枪的脖子上还带着充气囊的R愿意帮D救出S,他边向D展示所有私家珍藏的枪支,边示范射击动作要领,太逗了。这一段的配乐也特应景。

  4. D提出用自己的腰带扣与绑住S手的绳子互相摩擦来自救。啊啊啊!各种体位,还搭配各种应景台词表情。太粗俗了!

  5. 永远不死的Red小强先生,据说至少中了7枪,还从大爆炸中逃生,实乃不易

  6. 胜利大逃亡之后的温馨午餐展现出的各种呆傻。

  :Saul是个gay?并且还看上了Dale?不然他干嘛在D来他家买大麻时借机回房间喷香体液?不然他干嘛在被吵醒时发现来者是D一点都不恼怒,反而露出了甜美的笑容?不然他干嘛穿D的外套和D玩跳山羊?不然他干嘛在D说他们不是朋友之后失声痛哭?

  再PS:Dale去找Saul买大麻,俩人坐沙发上看电视,猛然想起奥斯卡颁最佳喜剧奖时候就是拿这一段做的片花,拍得相当有诚意。再看看咱们的金鸡百花,就是光秃秃的颁奖,领奖,感谢,真就是亘古不变的套路啊。除了看看到场的各路明星装扮之外,再无其他观赏性可言,颁奖礼能做到这种索然无味境地,也难为了那些导演演员们了。

  《菠萝快车》观后感(四):不打不相识

  一个是毒贩子,一个是瘾君子原本两人只存在交易关系。

  后来就成了生死相交的朋友、兄弟了。

  看得我有点头皮发麻,特别是最后他们说出掺杂着脏话的“表白”时,觉得是有点腐……甚至觉得可以安排Red这时闭上眼安静地死掉,然后两个人就可以开始“我不离你,你不离我”的新生活了。

  不过,Dale毕竟有女朋友,很weird的恋爱关系。

  总觉得这故事和Kill Bill有什么关系。整部看下来,充满了暴力血腥和脏话。但仍属于喜剧类型,挺多搞笑的语言。不是高贵典雅,也不是装腔作势,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普通甚至地位比较低下人们的生活。

  整个故事情节,就是两人为了逃脱大毒枭的杀人灭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践情况。而所谓“杀人灭口”,也只是误会而已。

  只是这误会来得实在有些突然

  “无巧不成书”嘛。

  不然,两个人也不会在从林中过夜,在街头驾飞车,在树上推心置腹,在毒枭的基地里联手退敌。

  嗯,剧情连贯。正是“不打不相识”。兄弟之间的感情,大概都是经历过共患难才愈加坚固可靠吧。

  所以,在结尾时,三个人死里逃生规划有理想的新生活,不能不说这是升华影片主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人民的人”,我们都应为这崇高的目标努力奋斗啊。

  《菠萝快车》观后感(五):最珍贵的粗俗

  看这部电影是跟朋友一起看的,最后发现电影宣扬的基调也是友情,所以很应景。看完这个电影不得不让我想到两杆大烟枪和低俗小说,更不得不感叹大麻真***是个好东西。虽然电影的节奏感和情节跟前两部无可比拟,但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很到位,尤其是美式的争吵桥段,让人回味。最珍贵的友情,就是在你最困难甚至直面生死的时候还能想着你帮助你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打不相识,很有道理,只有经过时间和事件的磨合才能发现最真挚情感,友情如此,爱情也一样,一见钟情短暂激情都是快餐,只有经过时间细火慢炖做出来的才是饕餮。好像有点跑题了。。。总的说来我还是很喜欢这种黑色幽默类的电影的,不禁让我想,就我现在的状态,如果也能来一根菠萝快车,那将会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境遇

  在此向跟我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致敬!谢谢你一直不介意我放你鸽子,谢谢你能在状态低落的时候想起我,谢谢你愿意跟我分享你的脆弱。当然,还有好吃的韩国料理。祝专辑早日发行,大卖!

  《菠萝快车》观后感(六):Love and Peace, man. Love and Peace.....

  男人友谊女人的爱情一样是世界上最不理性的东西之一.

  男人之间的称谓一般是哥们,兄弟,man,bro,作为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坚定不移的互称对方亲戚,要么是布拉德胡德的伟大使理性的雄性动物失去了理智,要么是伟大的布拉德们在这里把布拉德的概念推广到一个新的令其他雌性生物所永远无法理解境界.

  作为一个真.大男子主义者,理应比较倾向于后者,但是我更希望是布拉德胡德的伟大使整日无意识受迫理性生活的雄性生物得到一个放松机会,勇敢的直面内心柔软脆弱的那块自留地.或许飞叶子也有相似的催化作用,但是最纯正触动却一定是来自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重点----情感.

  胖子痛哭流涕的给高中女友电话挽回,却在听到她要嫁给他时立刻回复理智,现实残酷笑点令人捧腹,可在笑声底下偷偷涌动着的是胖子因为和长发分手而无处挥洒的血泪.

  诸位女性完全没有必要来质问男友是男友的兄弟重要还是自己重要,因为男友的兄弟永远都不会问,就如中国足球每天都在喊着进N强而低调的西班牙永远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话说人人都说异地恋是高难度技术动作可却从未听人说过男人之间的感情会因为空间时间的磨砺而淡化,见面之后只需轻唤一声当年的爱称(此处自行填写,如:女表子,贱人,残障,农民)即可重回当年浩荡校园昂首跨步跷课干球宵夜淘碟CS实况顶天立地无所畏惧黄金年代.要说世上真有什么不变的感情,大概唯一靠谱的也只有男人间毫无DNA联系的布拉德胡德吧.

  o, Love and Peace, man. Love and Peace.....

  《菠萝快车》观后感(七):胡言乱语

  测试9号实验品那个士兵模仿口交的动作。

  索尔激情介绍菠萝快车。

  俩人在树林欢乐的玩耍。 脑残儿童乐趣多吗?

  等搭车的时候索尔把拇指从裆部伸出。

  没有腋毛的话打架的时候空气阻力更小,更牛逼。 --瑞德

  跟女警飙车。

  戴尔与瑞德的豪情壮志。 不过临阵脱逃可不是英雄好汉啊。

  FFF--best fucking friends forever.

  麻痹的,看这片的时候刚好得咽炎,俩贱人在那咳嗽(暗号)起没完,害得我也咳嗽了。

  这片里的韩国人有个熟悉面孔啊,这不是在宿醉里被关在车后备箱里的家伙吗。

  戴尔大战泰德。 咬耳朵,掐乳头,抓头发

  HAPPY ENDING。 最后还有个总结大会

  《菠萝快车》观后感(八):【转】千万别跟钱有仇 详读“烂仔帮”的票房证书

  转 常小琥 日志:千万别跟钱有仇 详读“烂仔帮”的票房保证

  http://www.mtime.com/my/773248/blog/1414921/

  前言不搭后语:各位同学好,今天老师给大家絮叨絮叨拉帮结伙拍电影的事儿俗话讲“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直以来,好莱坞帮派林立,比如最近混得风生水起的贾德·阿帕图,他的新片《菠萝快车》首映,连007丹尼尔·克雷格、赛车手埃米尔·赫斯基、老影帝强·沃特等都被拉来站台,可见“喜剧黑手党教父”的人气多么逼人;此外还有吉尔莫·德尔·托罗、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阿方索·卡隆三人组成的“墨西哥三剑客”,还有一群新锐恐怖片导演话事的“哗啦帮”,真可谓庙宇众多,新人出来千万不要站错队,讲错话。当然,还有个帮不得不提,那就是声名远播的“烂仔帮”。

  “烂仔帮”成员“通缉照”

  “烂仔帮”为何物?出自那部世界名著

  是花上千万美元的酬劳请艾尔·帕西诺拍一个烂片,然后票房也不过才一千多万(《88分钟》),还是请几个小子全片投资不过才一千万,同样是拍烂片,却换回最低五千万的票房回报。哪个更划算?任何一个老板,都算得来这笔帐吧。我们这里举个例子,《四十岁的老处男》成本2600万美元,全球票房:1.7亿;《王牌播报员》上映三个月,全球票房9千万;《婚礼傲客》全球票房:2.8亿;《警界双雄》全球票房1.7亿,这些数字明了什么?商业操作准则是低风险低回报,找“烂仔帮”拍片最起码不会赔个倾家荡产。但要真赚起来,建个“梦工厂”是没戏了,倒可以改建一个“梦里跑”那是没有问题的。

  那位先生问我了(谁问你了),啥叫“烂仔帮”啊?那您可能是想投资电影,在这里为师向您解释一二,“烂仔帮”英文名字“Frat Pack”,是指一伙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好莱坞从事喜剧表演的演员们,对于这些人的一种外号。九十年代后,包括本·斯蒂勒、欧文·威尔逊,威尔·法瑞尔、卢克·威尔逊、杰克·布莱克和史蒂夫·卡瑞尔在内的兄弟,一起相互客串、创作彼此的作品,造就出多部喜剧电影票房纪录。

  2004年6月,这几位被《今日美国》一个栏目做成专题介绍,被冠以“Frat Pack”,即“兄弟会”的名号。随后《娱乐周刊》提及他们便以“Slacker Pack”称呼他们,但是很少被沿用。2005年再提起他们的时候,“Frat Pack”已经被叫响好莱坞,其实这个名字在电影《单身男子俱乐部》中就已经开始被引用了,并且在2005年成为一个正式的叫法为他们的组织命名,因此这部电影被称为是“烂仔帮”的开山之作。

  一部普通的《Old School 》却称为“开创历史”的作品

  就像老一辈的“Rat Pack”一样,这个名字结合了电影界兄弟会的那种亲密关系,还有出色的电影票房成绩,成为一种独特的演员组织。之后这一名字逐渐流向海外,在中国很自然的被通俗成“烂仔帮”,2007年12月,意大利的电影杂志《Nocturno》花了70页的篇幅来介绍“烂仔帮”现象,同年卢克·威尔逊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更是直接表示了自己“入帮”宣言:“单**匹马,我们的确微不足道,不过一旦同心协力,我们将创造一部伟大的电影。”一时间“烂仔帮”风头无两,声名远播。

  其实想找烂仔帮您得先找到本·斯蒂勒和欧文·威尔逊,他俩是本帮的领袖人物。其他核心成员包括文斯·沃恩、威尔·法瑞尔、卢克·威尔逊、杰克·布莱克和史蒂夫·卡瑞尔。这几位死党经常会在彼此的“烂片”中友情客串,效果嘛,就一个字:贱。

  “烂仔帮”除了这7位核心成员外,还包括圈中关系密切好友,他们也在烂仔帮电影里出现过。这些周边友人包括詹妮佛·安妮斯顿、约翰·C·莱利、保罗·鲁德、大卫·柯什纳、克里斯托弗·沃肯等。

  论起来烂仔帮混迹好莱坞,打的纯粹是人际关系牌,但光靠关系好,是赚不出那么多钱的,还得有些真功夫才可以。那么这些要演技木有演技,要模样木有模样,要外形木有外形的“豆腐渣”工程们,是如何在票房上创造出一波又一波攻势的呢?点击下一页,为师给你揭开“烂仔帮”的发财之道。

  凭借一部“老处男” “烂仔帮”也立即在票房冠军的处女地上突飞猛进

  《王牌播报员》让人看到“乌合之众”的力量

  两位“当家人”坐稳“警界双雄”

  “烂仔帮”老大是谁?混哪里的?

  既然本·斯蒂勒和欧文·威尔逊是“烂仔帮”的当家人物,我们就先从他们开始说起。谈到本·斯蒂勒,大家可能最早的印象就是他在《太阳帝国》里的表演,但令他发家的却是《The Ben Stiller Show》(本·斯蒂勒电视秀),这还要从1990年讲起,当时本·斯蒂勒为MTV拍一部喜剧,谁曾想他那两把刷子还真被人家看上了,于是MTV就专门给他一个时间段,让他做一台每周一次的剧场节目,这相当于以前《北京您早》给《元元说话》栏目的那种待遇吧。

  随后就有了“本·斯蒂勒电视秀”这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该剧90年首度在有线网上与电视观众们见面,但MTV对这个节目的热情很快就有所减退,恰巧这时福克斯电视网却又看中了它,并将其列入自己1992年秋季的节目播出表,并于9月立即开播。面对如此谓一波三折得来的机会,塞翁失马的斯蒂勒必然拼尽全力,邀请当时尚默默无闻的雅尼安·加洛法罗和安迪·迪克、鲍勃·奥登科克、性格演员John F. O'Donohue等加盟,使演员阵容进一步强大,大家在里面极尽讽刺、搞笑之能事。并且和其他的美国搞笑剧集不同,“本·斯蒂勒电视秀”完全舍弃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笑声音轨”,那种造作、夸张的渲染气氛方式,取得了非常意外的效果。可惜的是由于该剧的收视率太低,加上编剧贾德·阿帕图全力捍卫自己的创作尊严,不肯变通,福克斯在93年一月便匆匆将其撤档,**毙了这个剧集。但就是这样一部不过三四个月、12集的剧,后来“本·斯蒂勒电视秀”竟然得了艾美奖,总算让小本同学一颗拔凉拔凉的心得到一丝安慰和满足。也正是这样一档被视为“鸡肋”的节目秀,被公认为早先美国最具恶搞精神的秀。

  有了这样的经验,本·斯蒂勒的喜剧天赋、人际关系和拍摄技巧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积累,比如他在“本·斯蒂勒电视秀”认识了给自己写小段子的贾德·阿帕图,俩人一拍即合,结成永久联盟,形成两大喜剧天团的胜利会师。可以说,那时候的“本·斯蒂勒电视秀”造就了一批喜剧天才,除了贾德·阿帕图在十几年后的2005年与“烂仔帮”完成了大卖热片《四十岁的老处男》,安迪·迪克也凭借着和小本学到的本事,随后在NBC混的有声有色,接着他又在MTV完全效仿“本·斯蒂勒电视秀”,创建了那个令他大红大紫的节目《The Andy Dick Show》。其他类似鲍勃·奥登科克、詹尼安·吉劳法罗这样的就更多了,他们都在离开小本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轨迹。也为小本后来组织“烂仔帮”打下了牢固的人脉基础。

  谁是“烂仔帮”二当家?

  花开两朵,各表一章。本·斯蒂勒的喜剧天赋、恶搞风格以及模仿才能如此卓绝超群,令为师十分艳羡,不用过多夸奖,想必学员们也都有所耳闻,他模仿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汤姆·克鲁斯、布鲁斯·威利斯以及U2乐队的主唱Bono都惟妙惟肖,这也难怪,谁让他是七十年代的美国知名喜剧演员杰瑞·斯蒂勒和安妮·迈拉的儿子,他从九岁开始就模仿自己的父母,稍大一点他就穿上姐姐艾米的紧身衣,在父母面前扮演莎士比亚。或者拿着微八摄像机到处瞎拍,制作人的本事就此打下基础。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在小本卧薪尝胆的时候,他的另一位死党欧文·威尔逊忙活啥呢?说起来这位歪鼻子金发帅哥的起步可能稍晚一些,但他参演的喜剧片都有良好的口碑,当然也为他在好莱坞奠定了比较牢固的位置。认识本·斯蒂勒以前,小欧文一直在勤恳耕耘着,他在94年以自编自演的《Bottle Rocket》踏入影坛,也用自己的创作才能说话。随后也出演了《狂蟒之灾》、《世界末日》、《鬼入侵》等卖座影片,但一直未能登上男主角的宝座。随后的2000年,他听说成龙要在好莱坞拍一部西部喜剧功夫电影,于是他便找到了当时便是好友的本·斯蒂勒,急切恳求他促成与自己偶像的合作,当然靠着小本的关系,这点事情顺理成章办成了,影片《西域威龙》在全球取得了近1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欧文·威尔逊也借助该片迅速激增人气,当然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被打断自己的鼻子,而且此后多部影片里他的鼻子都是最受伤的部位。

  小欧文也由此与小本结下更为坚固的友谊,两人从相识、相知走向相……更加相知,为“烂仔帮”的成立种下火红火红的果实(你见过比这更烂的比喻吗?)。关系好不是吹出来的,你看国内许多小演员动不动就说我和某某大腕一起吃过饭、一起洗过脚、一起进过局子,那都没用。欧文与小本的铁,不仅是生活领域和情感世界的相互关照,而且我们单从作品上看,二人便是实打实的死党。欧文·威尔逊凭借《西域威龙》蹿红后,立刻加入本·斯蒂勒的阵营,帮助这位当时有着“小罗宾·威廉斯”名号的兄弟抗下了出演《拜见岳父大人》的重任,影片上映175天,全球票房3.3亿,为“烂仔帮”的成绩单打了响雷,那时候虽然还没有这个叫法,但二人的合作,无疑是这个兄弟会的开天辟地头一炮。

  随后,《超级名模》6千万票房、《特伦鲍姆一家》全球票房7千万、《警界双雄》126天全球票房1.7亿、《拜见岳父大人2》全球票房5亿、《博物馆奇妙夜》圣诞档期拿下5亿,凡是这些小本的片子,都很容易看到小欧的影子,而且随着两人合作的默契程度日益增加,他们的票房成绩也逐渐取得新高。赚钱之余,他还参演了成龙口碑不高的《皇家威龙》和《环游地球80天》,说明他是一个情深义重的男人,否则他也不会为了心爱的女人割腕自杀。没想到以喜剧见长的欧文·威尔逊生活中却总是上演几多波折的悲剧交响曲,但之所以今天他能挺过来,当然兄弟的关照与理解决不可少,因此在随后的日子里,除了本·斯蒂勒,“烂仔帮”的其他弟兄轮番露面,一个个长得五花八门、群魔乱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的出现和集结,不仅丰富了好莱坞喜剧影片的搞笑套路,而且这伙儿人拉帮结派上演的每一部影片,都在口碑与票房上取得了上佳的成绩,使得上不得宴席的“烂仔帮”日益壮大,“烦不胜烦”。他们都是谁呢?

  《王牌播音员》再度聚集两大帮派搞笑兄弟

  “烂仔帮”护法级人物都有谁?小弟都有谁?

  说过了“烂仔帮”的两位帮主,为师怎能落下护法级别的人物?要知道“烂仔帮”的演员不是光会插科打诨就行的,上到本·斯蒂勒和欧文·威尔逊,下到普通帮会成员,每一个不是编导演无师自通的行家里手,因此从《超级名模》《警界双雄》《婚礼傲客》等片开始,我们逐渐看到威尔·法瑞尔这种屎尿屁达人也终于混进帮派,在里面露头露脸,而2004年当他自编自演的《王牌播音员》需要人马时,史蒂夫·卡瑞尔、本·斯蒂勒、杰克·布莱克、卢克·威尔逊、贾德·阿帕图等兄弟立刻拍马杀到,虽然当时这些人并非相互熟识,但天然的默契使他们整天在一起摩擦创意。能客串的客串,能出主意的出主意,使得该片上映三个月,全球票房拖拖拉拉的也逼上了9千万。

  也就是在《王牌播音员》的片场,贾德·阿帕图和史蒂夫·卡瑞尔两个混得并不如意的家伙聊起了“处男”这个话题。卡瑞尔说他想写一个成年人如何破处的故事,阿帕图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这故事写成剧本,就这样,《四十岁的老处男》诞生了!到了2005年,贾德·阿帕图第一次当导演开拍《四十岁的老处男》,啥也别说了,带着小弟塞斯·罗根和卡瑞尔一起开拍,最终也创造了投资2600万美元,全球票房1.7亿的票房奇迹。而卡瑞尔成名之后,立刻帮忙客串威尔·法瑞尔的烂片《家有仙妻》,一圆他与美女妮可·基德曼联姻的美梦,而且影片全球票房1.3亿,决不能说失败。随着他在这些影片中客串次数的增加,史蒂夫·卡瑞尔也算是跟着威尔·法瑞尔的脚步进了“烂仔帮”,而且是根正苗红的在册成员。

  另一位死党卢克·威尔逊跟着他们在《特伦鲍姆一家》(全球7千万票房)《单身男子俱乐部》(全球近9千万票房)《王牌播音员》等片子混了很久后,终于轮到自己要在《温德尔·贝克的故事》里出头了,这部由他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爱情喜剧,请来了欧文·威尔逊、威尔·法瑞尔在内的帮主、护法前来助阵,面子也算赚回来了。可惜面子回来,票房却栽出去了,该片全球票房才拿到15万,丢死人去了……

  另外像杰克·布莱克、文斯·沃恩在客串了多部“烂仔帮”影片后,也纷纷从“黄金大绿叶”转变成了喜剧片中的“当红辣子鸡”。尤其是杰克·布莱克,早在《摇滚校园》《顽强的D:终极大师之作》和《终极贱靶》《金刚》中我们就看到了他的表演和编剧天分,而《功夫熊猫》更使得他人气逼人,成为“烂仔帮”小字辈中的佼佼者,人勤快是第一,几乎所有的烂仔帮电影都有这小子的影子,而且他面子很大,杰克一直有自己的摇滚乐队“Tenacious D”,他还曾经举行过世界巡演。2005年,他更邀请好友蒂姆·罗宾斯与本·斯蒂勒加盟,为自己的乐队打造传记片《Tenacious D in The Pick of Destiny》,真是玩儿疯了。

  今年“烂仔帮”内部也在进行着人事更迭

  今年“烂仔帮”运势如何?新片上映赚钱没有?

  时间到了2008年,如今“烂仔帮”已经几乎和阿帕图一起分食天下喜剧,两大帮派良性竞争,相互捧场,毕竟是十几年的兄弟,去年阿帕图的一部《一夜大肚》就有欧文·威尔逊 、史蒂夫·卡瑞尔这样的“烂仔帮”顶梁柱捧场,聪明人都懂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个道理。本·斯蒂勒今年拼尽全力,自己编剧,并且拉上帮内小弟杰克·布莱克、帮外好友小罗伯特·唐尼、汤姆·克鲁斯、马修·麦康纳以及一大票知名演员,捧出《热带惊雷》这部力作,这部限制级动作喜剧以他最擅长的恶搞好莱坞片场同行以及严肃影片为卖点,在北美3319家影院正式公映,首日取得650万的票房成绩,平均单馆收成1958美元。由于该片遭遇到好友阿帕图的《菠萝快车》,所以并没有达到首映爆收的地步,不过好片就是好片,《热带惊雷》在首映的周五票房反超至821万,最终首周票房为2600万,不仅占据冠军宝座,而且将蝉联四周票房首位的《黑暗骑士》挤下神坛。

  在接下来的一周,《热带惊雷》继续领跑北美票房,周末三日票房达1610万,单馆成绩达4803美元。目前该片在全球总票房6800多万,这在暑期档的结尾这种成绩绝对算是优良了。

  另一位帮主欧文·威尔逊今年则没有这么好运,在经历了噩梦般的情变生活后,他主演了阿帕图老兄的《大兵保镖》,可能他与“喜剧黑手党”帮并不来电,由他主演的这部影片全球票房4000万,北美才3000万,成绩平庸。而他另一部即将在今年上映的《马利和我》,想必票房上不会有太多期望,倒是他给帮内成员带来了一个“大嫂”詹妮弗·安妮斯顿,确实是另一大收获。

  综合而言,今年“烂仔帮”比起阿帕图的“喜剧黑手党”异军突起的锐气来说,稍显温吞,除了小本以外,只有杰克·布莱克和史蒂夫·卡瑞尔风头稍强,但今年令他们名扬海外的《功夫熊猫》和《糊涂侦探》却并非“烂仔帮”电影。不过想必他们最在乎的也不是票房,而是伙伴间众志成城、齐力断金的默契,只要这种密切的关系在,每年拍两部3亿以上票房的片子,并不是痴人说梦。

  《冒牌天神2》是“烂仔帮”成员在外面跌的最狠的一次

  “烂仔帮”的人玩得转大制作喜剧吗?

  话说“烂仔帮”影片,基本上都是成本不高的小制作,因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将收益最大化,而且喜剧片本来也无须太大成本,像环球找史蒂夫·卡瑞尔拍的那部《冒牌天神2》,虽然该片在3604家院线的巨大范围内公映后,以单馆8910美元的成绩进账3211万,高居榜首,但环球还是哭都没地儿哭去,因为他们为这部喜剧片投入了1.75亿美元的预算,卡瑞尔没有显示出吉姆·凯瑞的票房身手,不仅赔钱还招来人家的嘲笑。

  因此走低成本路线一直是“烂仔帮”成员恪守的一个原则,今年威尔·法瑞尔和约翰·C·赖利两位“烂仔帮”小鬼的《非亲兄弟》上映四周就拿下将近1个亿的北美票房,多好的例子。像《热带惊雷》、《博物馆奇妙夜》这种大片虽然可以撑撑门面,但真要是指望吃饭饱饱肚子,还是要回到省钱多办事的老路上来,毕竟,喜剧拼的是创意和笑料,这些逗观众开心的点子远比在片酬和布景上烧钱重要的多。

  一到帮外 成员们不适应的状况尽显无疑

  出了帮派,“烂仔帮”的人还吃得开吗?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之所以“烂仔帮”成员这么受重视,因为他们的合力太强,1+1>2的例子太多了,只要哥儿几个凑在一起,就是要座金山银山也能换来。可如果是单**匹马,孤军奋战,剧本不是自己兄弟写的,导演不认识,再加上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片场,那“烂仔帮”们的威力能发挥到几成呢?看看前面卡瑞尔就是个例子,虽说他的喜剧才华和冷面笑匠的天赋无人辩驳,但从票房上看,他自《四十岁的老处男》开始,还真没有一部拿的出手的片子,不是在群戏中担纲客串,就是在栽跟头的大片中出任“罪魁祸首”。今年华纳的这部《糊涂侦探》就让人家捏了一把汗,宣传攻势已经打翻了天,又是奥斯卡阵容又是经典剧集翻拍,再加上安妮·海瑟薇这个大美女,该片虽取得1.2亿的北美票房,但高达8000万美元的成本预算,使得两人立刻连夜赶赴英伦做宣传,企图将该片的海外票房拉升一个档次,才能真正的赚钱回来,喜剧片结果并不喜剧,比悲剧还累人……

  而先前的《大兵保镖》等片子就不说了,“烂仔帮”孤军掉入外人手里,能有好票房的太少了,玩喜剧的,本来出身就不好,你票房再得不到保证,您还想要什么地位?因此欧文·威尔逊、史蒂夫·卡瑞尔这样的老将,还是要跟自己的小弟多学学,心理适应能力和发挥空间都要大大的提升,才能在圈内混得左右逢源,将“烂仔帮”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威尔·法瑞尔与杰克·布莱克就是最好的典型,因此在这方面,“烂仔帮”的几位老大哥做的实在有待提高。

  不过随着几位骨干的陆续归队,加上他们各自作品的质量逐级提高,“烂仔帮”开创喜剧美好明天的道路……估计没什么戏,但如果你想放松一笑,想看几个亲密无间的好哥们儿陪你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或者美好的圣诞,选择他们的片子,没错。如果你再有点儿闲心,了解一下他们生活中的故事和成长,想必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赚钱机器”这个说法,他们不是神话,只是在平淡生活中为你带来一点快乐和奇迹而已。

  《菠萝快车》观后感(九):《Pineapple Express[菠萝快车]》一阵轻烟

  图版:

  http://axinlove.com/2008/12/pineapple-express/

  《Pineapple Express[菠萝快车]》一阵轻烟

  y @xinl.ve 081214

  ineapple Express原本是天气预报的词汇,表示为持续在冬天的暖湿气流,伴随的强降雨带来洪水泛滥或者泥石流。电影的片名没有任何与这有关的意义,是无厘头编剧Seth Rogen(饰演片中主角Dale Denton)记忆里的一个概念,电影中为一种特定的大麻毒品。

  惊奇的故事也能使特色并不突出的电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Pineapple Express[菠萝快车]》让人看下去的欲望是Dale的逃亡之旅何时能有个结束,一个怎样的ending。Seth是个喜剧天才,IMDB他的履历《Step Brother》、《Kung Fu Panda》、《Horton Hears a Who!》、《Super Bad》,还有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剧情片提名的《Knock Up》,一如无厘头时期的周星驰,电影的票房保证。Seth Rogen,既靠《P》里的桥段,也靠他的大饼脸,在本片里仿佛一个白胖的家猪逃亡,滑稽和“低俗”的乐趣。

  三个角色的剧照,有了一定剧透的意味。片头隐蔽的地下基地,夸张的药物效用和震惊将军的汇报,构成电影的略微伏笔和荒诞基调。滚雪球发展的mess-ups,从Dale一个人,再把Saul卷入,然后把Angie一家子也带入,逃亡的人群是故事的一条线索。与豕突般逃亡对立是猎手一线,在影片中段加入的亚裔黑社会的插一杠子,人物线索完全,事件逐渐混乱不堪。聪明的猎人,更为狡猾的狐狸,让电影节奏紧凑,虽然巧合的有一点过分。

  对于只是利用Pineapple Express这样一个词语作为电影名称的Seth Rogen来说,探讨《P》的深层意义,应该只能追究Dale和Saul友情的崩毁和再构,或者Dale与Angie分手和挽回,都只是Dale一伙有惊无险,甚至有些愉快的Adventure的调料。当影片中其它的元素,例如暴力、血腥,车辆追逐等着眼都不多的时候,题眼依然只能回到以Pineapple命名的大麻,它既是初始发展剧情的要素,也是影片前后呼应的地下密室里大量种植的植物。

  需要注意的是,大麻对于美国人而言,还不像海洛因那样有让人沉迷几乎不能戒除的恶名,但又能让人过一把精神迷幻的瘾,所以在美国校园里颇为流行(被传说吸毒的Obama,吸食的应该就是大麻)。《P》在所有的方面都没有深入的情况下所具有的特质,只是大麻燃过后,让人产生的一阵昏眩,那一刻的过瘾,荒诞喜剧的带来的短暂快感,难掩电影整个的单薄。《P》便如一阵轻烟,迷蒙双眼,很快散去。

  《菠萝快车》观后感(十):从菠萝快车到不怎么红的James Franco

  这个电影就好像这个名字一样无厘头。当时Trailer出来的时候,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电影也没有让我失望,我们两个人从头笑到尾。唯一的遗憾就是因为我的期待太高,之前做了很多功课,所以就少了看电影的平常心,少了惊喜的心情。教训是,看电影之前不能读任何影评,trailer一定不能看到烂熟于胸。之前看到有朋友说,没有想象得那么好看。其实看喜剧片就是这样,每个人的笑点都不一样,如果笑点被触到了,进入状态了,随便什么对白表情都能笑到前仰后合。反之呢,就是对牛弹琴,周围的人笑得越起劲,就越有抵触心理,看什么都是闹剧。这部电影呢,我的笑神经是被触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之一,James Franco,个人认为是好莱坞年轻一代演员中很具潜质的一个。一直很为他感到可惜,他具备了在好莱坞走红的一切条件,俊朗性感的外型,艺术气质,不俗的演技,自身的勤奋,同行的认可。可惜始终都是半红不紫的。最为人所知的角色大概是蜘蛛侠里的那个著名的Harry Osborne了。每次我耐着性子看这个三部曲,看肥嘟嘟的男女主角在眼前晃来晃去,偶尔英俊的Harry才露个脸儿,就恨不得把导演掐死。更遗憾的是,因为这部成功的商业片,Franco也变成了一个花瓶式的无奈人物。

  其实蜘蛛侠之前,他成功地在2001年的电视电影中扮演了好莱坞传奇人物James Dean,并因此获得金球奖电视电影类最佳男主角,据说Robert De Niro就是看了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钦点他出演自己的两部电影,可惜De Niro近来的情况十分惨淡,那两部电影也反响平平。更早的还有1999年的连续剧<Freaks and Geeks>, 讲述80年代的几个边缘中学生的校园生活,那是看着星球大战长大的一代人,比我年纪大的粉丝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我年纪小的粉丝从中找到共鸣。可惜这个当时大获成功的连续剧只拍了一季。庆幸的是,当时的制作人Judd Apatow,三位男主角Jason Segel,James Franco, Seth Rogen后来都有不俗的发展。特别是07年,08年,出了几部即叫好又卖座的喜剧片,比如Knocked Up, Superbad,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还有就是今天看的Pineapple Express.

  蜘蛛侠之后呢,就是06年的Tristan+Isolde和Flyboys。前者应该是我最早看的Franco的电影。记得当时哭了个稀里哗啦,那架势把老公都给吓坏了。这部催泪的传奇爱情片并没有怎么大红,后来知道这片子的成本小到可怜,做出来的感觉却一点不亚于大制作的同类电影,已经算很成功了。后者讲述了二战时期美国最早的一批飞行员在欧洲战场的故事。Franco演绎了一个桀骜不驯又才华横溢的飞行员。很喜欢片中他穿制服的样子,穿军装的男人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Franco就演一些莫名奇妙的小角色,路人甲匪兵乙,不亦乐乎。不知道的人还当那是个好莱坞的毛头小子呢。直到Pineapple Express才重新有点起色。

  为什么没有红,自己私下里以为,花瓶的角色Franco是看不上的,可是帅哥要当演技派,在好莱坞是很难的。leonardo和pitt都是吃亏在长得太帅。另外机遇不到,他自己也曾抱怨过,几个有挑战的角色,都因为后期的剪辑不成功,而导致电影的失败。这两年,也许是心灰意冷,也许是志存高远,这位帅锅重返校园读起书来了,当年他可是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从UCLA辍学去演戏的。今年他终于拿到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位,据说他还要继续到纽约学习艺术和写作。好学精神可见一斑。有一次看到粉丝拍的他在某机场过安检的照片,手里捧了厚厚一摞书。一个爱读书的艺人,又让我肃然起敬。他还喜欢画画,看过一幅他画的抽象画,已经超出了我能欣赏的范畴。此外他还制作并导演了几部独立电影。没看过,没有发言权。

  与我同岁的Franco,期待着他快点毕业,多一些时间拍电影。敬业而对角色对自己都无比苛刻的他,又会带来什么惊喜呢。下一个要期待的是电影Milk,忍住不看任何评论。

  2008/12/1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菠萝快车》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