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含泪活着》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8-02 03:14:03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含泪活着》经典影评10篇

  《含泪活着》是一部由张丽玲执导,丁尚彪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含泪活着》影评(一):类似经历者亲评

  想当年,我妈独自为了抚养我和妹妹,只好把我寄养在农村外婆家,远去城市打工,只为了尽少欠债以及尽可能保证我和妹妹的生活上学。哪个父母不想陪伴儿女左右?哪个父母忍心做这样的决定?秋天,成熟稻田低下了头!老丁一开始去日本,是想学有所成,早日衣锦还乡,使家庭过上幸福生活,想必也没想呆那么久。但境遇往往会改变计划,老丁没学成,贸然回国只会让去日本的路费东拼西凑,甚至是借的)和时间白白浪费,而且这种结果回去,只会让家庭气氛低落雪上加霜。在日本相同工作薪水比国内高很多倍,于是老丁决定起早贪黑打好几份工,于是最终没能早日衣锦还乡,命运和生活的推手造成了老丁一家后面的生活轨迹。15年后,老丁一家越过越好,甚至说,从老丁在日本打多份工开始,他们一家生活就越来越好,他们互相珍惜,互相努力,互相感恩,这些在这15年间滋生的使人向上向善的情感,也许才正是使他们后来物质精神生活越来越好的主要原因。是好是坏,冷暖自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站在个人狭隘角度指点点。

  《含泪活着》影评(二):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路,相同的是亲情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和活路,只是这条路上苦了妻子女儿

  假设老丁卸下自尊,在“北海道逃亡中”逃回上海,拿出在日本坚忍十几年的勇气、与亲友合力做点生意办个厂子并不是难事,这样也可以还债和供女儿留学。

  不同的人,不同的路,相同的是亲情。为了未完成理想,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勇向前!这部纪录片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在没有路的时候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亲情与理想会浇灌幸福之花的开放

  祝福一切拥有简单的幸福的家庭!

  也祝福那些“含着泪”换来的幸福的家庭!

  《含泪活着》影评(三):痛并快乐着

  其实说句实话,只能说我哭了,但是有很多东西我却不太能认可父亲一直在说要挣钱让女儿受到良好教育,良好教育就非要出国吗?15年的离别,女儿在最需要父爱年代里仅存母爱,但是有些东西哪怕是以后家财万贯也买不来的,逝去了就是逝去了再也追不回,我想女儿的生命中永远有一段是缺爱的空白,即使她以后再成功!三个人三个国家也许是时代造就的,但是含泪活着也许才能浇灌出最绚烂的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最后女儿说了一句话“Thank you for all your support!”虽然我没有他这么心酸过往,而且生活的很好,所以要笑着活下去~

  《含泪活着》影评(四):和生命叫板

  前两天看了这部片子,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杂乱无章的小九九,亟待被捋一捋、顺一顺,倾泻而出,轻装上路。

  那是一关于留学的纪录片,主角是丁尚彪,他是一位男子丈夫与父亲。在他分饰的三个不同角色刻画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逐梦的艰辛,更向观者明了舍与得的微妙关系。关于理想与梦想,我认为最近中国掀起的选秀热已很能摆事实说明些了——或被支持或不被支持的理想与梦想,如膨胀的气球等待上台那一刹那的爆破——壮观,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然而,当亲眼见到在斗转星移间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理想与梦想平稳而坚忍地前行与接近,你还是被打败了。你觉得自己卑微在他面前无所遁形,刹那红了脸。

  那个男人,从安徽插队落户归来,与另一知青结了婚、生了娃,为了更好的明天,他决定出去打拼。于是,他在一穷二白之下四处借钱,筹得资金便忍痛抛下妻儿远渡重洋到了日本,只身打拼,每月寄钱回家是他一步一脚印的努力见证。来到日本后,他勤劳地工作着,温文尔雅并且坚忍。他在日本的几年里,做了一个决定,他的女儿将来一定要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念书。兴许是他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却无奈于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环境逼仄地难以去兑现一个太遥远的梦;又兴许是不同的文化碰撞出了更高的思想冥冥之中让他慢慢变成了女儿的职业规划师。他在无涯的时间里抱着他的理想与梦想,磨掉了青春,磨掉了本可以与家人相濡以沫机会,磨掉了本可以像一个顶梁柱般撑起一个家的机会;磨掉了本可以参与到女儿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的机会,换来的是一叠一叠的人民币,那是除他以外的人看起来淡漠无比的东西,他却在里头裹藏着他那热的烫手的理想与梦想——女儿的未来

  几年过去了,他没有选择回来,于是签证过了期,他变成了黑户。起初是他不想回家,后来是他无法回家。一天打四份工,为了心里那个旧梦的变异延续——挣钱,为女儿将来去国外最好的学府准备。在中国,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往往对“知识改变命运”深信不疑。看后,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常常想,幸好,丁尚彪所在的国家是日本,那种固执、那种坚守的精神深深了他。他用他不再年轻的角重重撞击着命运的磐石,日复一日,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男主角一般,企图凿出一条通向光明、希望的未来之路。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他的女儿,走在他用他全部的年岁铺陈的康庄大道我会窒息至死的吧。当记者刚刚去丁尚彪在中国的家采访他的妻儿时,妻子和女儿浅浅的、麻木表情让观者心生疑窦,随后,导演请丁女拿出当年父亲寄给他的录音带,里面是远在日本的父亲为女儿在电台里点了一首歌并附上了这样的话:“爸爸离开你已有八个年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当年只是小学生黄毛丫头,如今已是复旦附中高三毕业生了。丁林,爸爸的好女儿,虽然我不能坐在你身旁,给予直接的指导关怀,但是当你坐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时候;当你听课思想不集中的时候;当你 复习功课疲倦的时候,请你在心中,听一遍爸爸在遥远的东京为你点播的歌曲,我想这首歌会给你温暖,会给你父爱、给你力量,将鼓起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努力吧!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之后,导演又给妻子和女儿放了一段他们在日本记录丁尚彪生活的视频,妻儿俩止不住抹泪的动作深深出卖了他们先前的淡定—— 丈夫、父亲走得那么远去打拼,或许是不想让他们看见他的艰难而内疚、不舍。我亦能从女儿那句“原来,爸爸在那边这么辛苦”听出了对父亲八年不曾参与她成长的释怀与原谅。这个男人,宁可背负着妻儿的不解也不想去触碰作为家人的亲昵关心

  父亲积极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早已远渡重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成长中的女儿。她能抗住如山的父爱、亦能抗住如山的现实压力。二十岁不到的她已明白,自己背负的早已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母亲的与父亲的。她终于考取了自己心仪的美国大学,并学有所成。

  纪录片里的父亲为了心里的那个梦离开了家;十几年后,女儿也为了心里的梦离开了家,一直在守着家的是那位永远表示宽容坚韧的妻子、母亲。刨开一切,最深的那薄薄一层上刻画着离家人暂时的自私。父亲在日本的梦被母亲在中国四平八稳地延续着。她很早便知女儿终究是要出国的、一家人终究是要四散各国的,她没有埋怨没有异议,存着每一笔丁尚彪从日本寄回来的钱,独自勤勤恳恳地操持着这个家、打理着女儿和她的生活。虽然丁尚彪是影片的主角儿,但从女性的角度看,丁妻的奉献无疑是更为深沉。当丁尚彪在大张旗鼓、振振有词地念着他的梦并为此打拼时,丁妻可能早已把自己的梦埋起来了,渐渐地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只有好好把女儿抚育长大、送她出国,然后等过了八年、十年、十五年。。。终于等来了与丈夫的团聚。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没有自我地活了一辈子。她的一生就像中国绝大多数为人妇、为人母女人一生。看到她笑着送女儿离开家,在女儿转身的那一刹那哭倒在地时,一个女人伟大默默地生,然后又默默地死去了。

  片子的结局是大团圆。一家三口各自行走在各自的生命轨道上,又重新汇合,携手并进。没有埋怨没有悲伤没有哭泣,坚强隐忍勤奋地过着他们颠沛流离精彩绝伦的生活。家,牵引游子,给与温暖,给与打亮前行的路。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一个男性朋友听,他说,他肯定做不到像丁尚彪那样,他也不愿意这么做。他想参与他妻子每一言一笑、每一寸容颜的变老;他想参与他小孩的每一哭一闹、每一分秒的成长,这些,都是再多的金钱换不来的。生命只有一次,有些片段错过了也就错过了,生命体验残缺将会是此生最大的遗憾。的确,倘若丁尚彪一家能始终在中国平平淡淡粗茶淡饭地生活着,他看着妻子的皱纹慢慢爬上眼角、经历着妻子脾气暴躁的更年期;看着女儿渐渐长大、渐渐出落地亭亭玉立;看到女儿今后也有机会出国深造,走上和目前同一条道路,只是起点不同,殊路同归而已。这些,谁又知道呢?生命从来都没有假设,只有去经历了,才会发现,原来,家,让他们之间的凝聚密不透风,那种力量,足以和生命叫板。

  《含泪活着》影评(五):我们该怎么做

  《含泪活着》我看过10遍以上,却依然没有看的太懂。

  不过,老丁的经历告诉我了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 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专注最有生产力的目标,全力以赴投入进去;

  第二. 一天两份或三份工作,是累不死的。但是享受安逸却可以轻易的夺走生命。所以,我为自己的生活感到可耻

  第三. 即使不必兼职,也要努力改变生活,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四. 报恩,重于感恩。市面上太多感恩的书籍,却很少有讲述如何报恩的。纵然有,也不过就是挣钱和当官。其实,报恩的方法很多。努力工作,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给父母做饭洗脚都是报恩。

  第五. 含泪活着,这样得到的是长久的幸福;而声色犬马,得到的,却只是短暂的悔恨

  《含泪活着》影评(六):含泪活着

  真的很适合在独自留学异国开始的日子看到这样一部好的纪录片。

  评价一部纪录片的好坏真的是不分国界的,何况日本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呢。

  那些呈现的最真实场景语言,还有那些微妙的表情,那样一个真切的故事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为他们感动

  老丁家是幸运的,因为老丁有着坚韧、勇敢执着正直的一股常人无法达到的精神高度,在一个陌生国度作为一个“黑人”艰难地活着,他妻子也有着常人无法接受的隐忍为家庭为丈夫为子女而活着,坚强的活着,勇敢的活着,他还有一个女儿,一个乐观积极的女儿,一个善解人意,一个同样坚强执着的女儿,为一个家庭,为她自己的梦想真正地活着。

  老丁家又是不幸的。从知青下放,到憧憬留学的美梦破碎,到最后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改变命运,隐忍的一生,含泪煎熬的一生,又有多少幸运呢?

  幸或者不幸,他们都没有抱怨命运,没有抱怨这造化弄人的一生,更没有埋怨那个梦想破碎的地方,用的却是感激谢谢来化解这一生的跌宕起伏

  我深深地折服了,为他们的坚韧和顽强,为他们家庭为他人做出的牺牲,为一个中国人异国他乡的隐忍和决不放弃的执着,为他们所代表的中国精神所折服,所感动。是啊,中华名族的伟大,或许不在于其他什么深奥道理,就在这坚韧两个字上,没有什么是熬不过的,没有什么是无法逾越的,中国人的精神,被老丁的一生展现淋漓尽致

  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家庭,不正也是这样的一个缩影吗?父母的含辛茹苦,父母的隐忍和执着,父亲的梦想,女儿的奋斗付出。看到丁晽说她不希望自己父母为自己这样付出的,不愿意看到父母这样的艰难时,我真的感同身受。曾几何时,我也这样想对自己的父母说,想他们的付出的不值得,直到今天才明白,作为一个家庭的父母,作为一个是一切力量的父母,哪会有不这样付出的道理呢?或许我们作为女儿能做的,就是传承这根精神,世世代代,以坚韧和顽强含泪活着,在任何时代,不被打到,在任何地方,不被湮没,在任何困难面前,含着泪也要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含泪活着》影评(七):相信爱。

  我的感受

  1、不是每个出国不愿意回来的人(特别是男人)都在外面有外遇的。

  我原来可不这么想,因为我有一个中学的好友,她丈夫也是到美国后十几年,挣钱,每个月按时寄钱,但始终没有回国,女儿高中毕业也是去美国读书,由父亲照顾,而我们的同学一直没有出去。我们几个好友,都认为她老公在外面肯定有人。

  2、爱,情感,信任:这些都还是存在的!!

  夫妻感情不都是那么脆弱, 这一家都是很朴实,很努力,辛勤工作改变自己的人。而且,心中有爱,有希望---一定要培养孩子。丈夫在日本多苦,以及被怀疑,他都没与抱怨,相信这都是因为爱,因为希望,还因为,他们都是那么善良的人。

  3、坚忍

  该片的标题《含泪活着》,日本拍一个中国家庭的艰辛生活,一开始的就谈到,在日本现在每天XXX人自杀。。。。。最后,呼应问道“作为我们国人(日本人)我们有什么思考呢”

  一个隐忍的日本人,拍摄中国人的隐忍和艰辛的生活,角度,也挺有意思的。

  我更相信爱,真爱是存在的,人,不管多苦都要咬牙坚持,都要努力。

  《含泪活着》影评(八):另一个视角看《含泪活着》

  《含泪活着》可以说是“成名已久”的一部纪录片,因为觉得片名过于煽情,同时也不屑“催泪”、“感人至深”的噱头,所以一直没看。可是出于偶然的机遇在 B 站打开了这个视频后,老丁的故事却一直吸引着我看了下去。

  老丁当然是个闪耀着光芒的人,这并不是指因为多年辛劳而光秃秃的脑门。看完这个故事后,观众最大的疑问多半是“到底是什么支持了老丁这么多年?”答案很多,比如说,个人强大的意志力,对家庭的责任心,对女儿的殷切希望,甚至是老丁回城之后的财政状况和生活困境等等等等。但如果回想起老丁自己说的那句“想要改变家族的命运”,我想,老丁在回城前一定吃过苦,这些苦跟他之后的十几年在日本吃的苦比起来,更让人难受。

  老丁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孩子培养出来”,这句话有个更为清晰具体的解释,那就是“到美国留学”,绝不是“考上清华北大”而已。正是为了这个目标,老丁过了那么多年“苦行僧般的生活”。而当老丁的女儿真的被“培养出来”之后,老丁也只是回国待了短短几个月就远赴纽约陪伴女儿,此后很少再履故土。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老丁用脚与过去做了决断,他走得既坚决又彻底。能有这样的觉悟和决心,除了老丁本身就具备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外,不得不让人能联想起“那段”荒谬、无序、疯狂的岁月。在那年月中,谁都不能幸免,经历过那一切的老丁一定是看透了些什么,才那样坚决地选择离开,不只是他自己要离开,他的孩子也一定要离开他曾久居的土地,而这在他看来,就是“改变命运”。

  所以,我觉得本片的意义绝不仅止于对“人性光辉”的记录和颂扬(当然这是必要的),WG 对一代人造成的伤害、那一代人在一切结束了之后的无奈境地也许都应当是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应当注意到并有所思考的。

  《含泪活着》的优秀还体现在它给观众提供了多种渠道和角度来理解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三棱镜,折射出方方面面的问题。它首先是一个人类共通的情感故事,为了女儿能有个好的前程、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父亲能够如此牺牲、奉献;它还展现了人性中诸多美好的品质,老丁的隐忍、坚决和自强不息等等等等,这也是打动日本观众的主要部分;它揭示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庭观,中国人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相处之道;它反映了日本的移民制度,“非法滞留”人员在日本的生活状况。此外,作为一个时间跨度漫长的纪录片,观众可以直接看到中国城市的变化,从人物服装等细枝末节甚至还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当然,这部纪录片所提供的信息远不止前面所列的几点,由于它已足够优秀,在此已无需多说。

  最后顺带一提的是,《含泪活着》的配乐大量使用了日剧《白线流》和美国电影《美国往事》的原声,虽然让人有点出戏,但不可否认对营造气氛起到了极佳的效果,可以说是正确运用配乐的典范,只是希望使用前有取得版权。

  《含泪活着》影评(九):含着泪生活

  纪录片从头至尾给我带来的感动自然不必多说,然而真正让我敬佩的是在那个年代,敢于去挑战命运的勇气。

  1989年,为了追逐梦想,为了能带给妻子和女儿更好的生活。35岁的他不惜筹借了相当于夫妻二人工作15年的整整43w日元。来到日本追逐梦想。

  命运多艰,没能成功求学的他,只有过上了在东京,一边打工,一边供养妻女,一边还债的黑户日子。很多人疑惑他的这种行为,认为仅仅只是瞎折腾。然而他用365天全年无休,兼职多份工所攒下的钱。供养她女儿读完了美国的医科博士学位。这种伟大的力量不仅仅只是父爱,更是对命运的一种执着。

  评论里有一句话讲的很好,在中国,比改善生活更困难的是改变阶级。确实,社会底层人群想要一步步爬到所谓中产阶级,甚至上层阶级,其中必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这位父亲硬生生的用自己的劳作和努力将这鸿沟填平。这是何等的执着于坚持,让人无法想象。

  而他所给孩子创造的未来,也将是孩子一生所感激的。

  《含泪活着》影评(十):13年!!那么长那么短

  看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真的不容易,知青的忍耐力超乎想象,心中有股气一直支撑着他,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支撑这一家人,印象最深的是陈满含期待和隐忍的说: 就盼着团圆的那一天。。就像打游戏无数次失败最后冲关成功,或像运动员辛苦训练最后得奖,东京的团聚美国的团聚就是无数个辛苦日日夜夜的奖品。丁的吃苦精神让人敬佩,但我觉得与家人分开13年实在是对自己对亲人的残忍,心理精神的极限割舍。有个细节,女儿和爸爸阔别8年在东京相见没有拥抱,爸爸和妈妈阔别13年在东京相见没有拥抱,妈妈和女儿阔别5年在美国相见亲切的拥抱,因为妈妈女儿在和爸爸分开的日子相依相伴生活了8年,时间是个有魔力的东西,你把它投放在哪里哪里就产生感情,像阿寒町让丁尚彪特别有感情,因为35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和热血投放在了那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含泪活着》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