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异形入侵》是一部由Ben Rock执导,卡洛斯·博纳德 / Keith Hudson / 洛克蒙·邓巴主演的一部恐怖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怖异形入侵》影评(一):绝望到顶
这部片子的编剧一定是喜欢死亡摇滚、信奉哥特文化和恶魔文化的主,不然不会写出这么绝望的片子。
太绝望了。有责任感的科学家,经验丰富但容易感情用事的军人朋友,为了追杀异形杀了自己的妻子、朋友和被感染上的人。然后一切一切的又同警察这方正义势力对立。
居然最后好人大灭绝之后还没有杀死KING,而是异形王找了个非常好的人体寄宿,在那个伯克湖找了个有蠢男朋友保护,蠢警察继父保护的女人。那个女人的一些反常思维其实是异形王在影响女人的意识。
这样的B-MOVIE拍的很不错。一个超市,一个星光闪耀的夜晚,有点冷峻,全是黑暗、强大恐怖力量的威慑、弱小的人类、坚韧的心、复杂的利害冲突,和……绝望到顶的结尾。
这样的结尾到与片尾曲那首DEATH METAL的猖狂曲风很符合。编剧太黑暗向了。
:可以看到《生化危机》《寂静岭》与其它游戏的影子,包括分镜。我是盗版商,我就取名叫《生化危机》了,哈哈
《恐怖异形入侵》影评(二):所以我从来不信豆瓣的评分
此处原先确乎是有一篇评论的,大体意思是这部电影虽然成本很低,但故事很不错。
但是时隔两年,我今天把它删掉了,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每当看片之前,都要上豆瓣查查这部电影评分如何的人,这样的影评是没有意义的。
“啊,低于7分,那我不看了“,对于这种人(事实上许多人都是这种),我是无法推荐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我甚至怀疑他们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喜欢看什么。
我之所以不再去关注评分,原因是我发现我喜欢看的片评分大多非常低。
豆瓣就是一个装逼又苛刻的地方,人们对于盛名之下的东西过于盲从,对于小众的东西却过于苛刻。有一部纪录片叫《海豚湾》,豆瓣评分快满分了,但我并不太喜欢,强烈的煽动意味,以至于我怀疑拍摄者是否在展示真实的东西。而那些我中意的Cult片,基本上很少有超过7分的。
我举这个例子并非要说明“大部分人都是不对的”,我只是想说,对于电影的品位,是非常个人的一件事。如果你总是过于关注评分,那会错过很多你可能会喜欢的电影。
《恐怖异形入侵》影评(三):严重剧透,没看过的慎入
一开始唧唧歪歪的人总是第一个被杀或轻易被杀(那个握枪后被怪物妙杀的死胖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部片子很成功地把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绑架、密室、变异、误会,在播放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心情始终被捏的牢牢的,情绪一直被情节带动。
看完后没太多可思考的,(不像看完《迷雾》,被结局郁闷了很久)体会就是觉得人有时候就喜欢自作聪明,坏了大事。
另外觉得有问题的是,被寄宿的主人到底有意识吗?看女孩最后的表现貌似是有意识的,但之前那吐牛奶女和警察叔叔又不像,莫非是king比其他母虫要聪明,能够占领人类意识?
《恐怖异形入侵》影评(四):不够好,但够不上烂
这部小成本科幻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特技太渣上,而是名字幼齿到了一定程度,透露的主观信息过多,给自己烙了一个烂俗恐怖的标签。如果它找个类似于《天外魔花》之类的名字,大概会好很多,至少豆瓣的评分不会这么低。
其实我很中意这部电影中的元素,超市、绑架、寄生体,一点点的不洁心理,除了愚蠢的恋爱关系。
超市中充斥着食欲和购买欲,发生在购物架间的故事总是妙趣横生。片头的DV拍摄和绑架过程的运动镜头正是顺着这样的趣味点往下走。
可是到了中部需要坚挺的时候,光有好的创意明显支撑不起制作的缺陷,没有了炫目的特效,观众的兴趣正一点点流失,就像超市外的警察一样,有点盲目的索然无味。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它最被人诟病的字眼就是剧情简单,画面是电视剧的质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现了24小时里那个小哥的原因)。
其实接近高潮的切手指一段非常有意思,在安排顺序时每个人的自述,很好的心理映射,这也是那个无趣的异形送给电影唯一的礼物。可惜的是剧情很快就转到了如何对付外星爬虫的问题上,这是它和《迷雾》最大的区别,即使迷雾也是一部失败的类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