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路口》是一部由瑞奇·热维斯 / 斯戴芬·莫昌特执导,克里斯蒂安·库克 / 汤姆·休斯 / Jack Dool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陵园路口》观后感(一):Cemetery Junction, Reading, Berkshire, UK (Google Map)
住在Reading许久,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
没想到竟然就住在Cemetery Junction附近。
从King's Road走出雷丁,到达Cemetery Junction路就分成了两条,
一条叫London Road (A4),另一条叫Workingham Road(A329)。
A4去伦敦,A329去英国老牌中产阶级的发源地以及英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Top20地区之一Workingham地区.
70年代的英国,经济还算昌盛,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面临一个个岔路口,是选择大都市的繁华,还是选择小镇的安宁。穷小子都会坐上火车沿着A4去伦敦,到达城市追求新的生活,在去理想的路上搭一个顺风车。中产阶级会去Workingham,享受生活。
其实Cemetery Junction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去陵园的路……
Google map:
http://maps.google.co.uk/maps?q=Cemetery+Junction&ie=UTF8&hl=en&ll=51.45259,-0.946949&spn=0.007274,0.013754&t=h&z=16
《陵园路口》观后感(二):向远方奔跑
我不知道文艺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带有贬义的词了,是世界和社会变质了,还是我们变质了。好吧,撇开这些无谓的矛盾。
我也不满于现状,我野心勃勃的参加工作,抽时间看书,忙忙碌碌。如果一直这样,也许一辈子可能眨眼就过啦。
但是,人生假如是一条路的话,无可厚非的,终归有很多很多岔路口。哈,我不知道今天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发现,每当我想变得像一个更接近所有人的人的时候,总会有些奇怪的讯号出现。但,不管怎么样,不把这些当做借口,我或许真不适合做个像大多数人一样的人呢~这预示着什么呢?
努力变强,在离开之前,并且再也不会有任何可以羁绊的事情存在。我只需努力再努力地告诉自己,那才是你想要的
《陵园路口》观后感(三):All the Young Dude
这个标题是david bowie一首歌曲的名字,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叫陵园路口,第一次在没看介绍,没搜索影评的情况下看的电影。
三个性格不同,理想不同的好朋友,在这个巴掌大的小镇上生活,每个人都有梦想,想泡到最好看的妞,想离开这个小镇,想开着劳斯莱斯住进豪华的大房子,三个人梦想其实看起来很实在。但实际去实现时,却又那么遥不可及。这么实在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变成了虚伪无情、荒诞、恐惧的梦想。我在这三个人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同样的梦想,找到了同样的未来。当我看着freddie和julie在最后一分钟很不现实的搭上火车时,气喘吁吁的坐在火车上,我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这样。freddie问julie为什么会最后放弃一切跟来,她回答道:“我想我可能会爱上你。”很简单的回答,但是这就是爱情。这就是对自由的向往。自我,是一个多么有诱惑力的东西,让我欲罢不能,不可放弃的东西,她不会再你身上闪耀,但却会像一个火苗在内心的最深处一直、一直在那里燃烧,生生不息。
我很了解自己,也在学着更了解自己。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很想成为那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伟人,但毕竟我要先改变自己。每当我看着那些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我的心就随之游荡。埃及、肯尼迪亚、墨西哥、西班牙、洛杉矶、巴黎······我想去那些神秘、迷人、多样而又陌生的世界。感受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其实我要的很简单,对于金钱、名望、权利,真心不是我的追求,也与我的人生太不相符,我所要的是那份自由而又真诚的自己。不会被任何事所羁绊,只是那一抹最有诱惑力的景色。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幸福是不同的。bruce的幸福是与父亲重归旧好,共同承担责任,freddie的幸福是与心爱的人冲向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snork的幸福是找到心爱的人,好好的生活。每当我看到别人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所向往的东西,就很羡慕。当农民看到自己丰收的大片果实时,当亲人分离后的团聚拥抱时,当恋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互相承诺时,当我们这样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得到认可时,当我在这个十月一开始一点点实现自己的向往时。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感觉到的,是幸福。
不要思索以后,不要回忆过去,就在现在,就是现在。我想做什么,就去做。现在是21世纪没有我办不到,办不成的事情。
我要把我的心使劲的向前丢,然后开始奋力的追赶他的步伐。无论心有多远,我都会用我的脚步追到她。
《陵园路口》观后感(四):公墓 岔路口
junction被译作路口多少有些差强人意,就本身而言这个词有铁轨道岔的意思,扩展开来便是枢纽的含义。在英美很多地方junction更是成了火车站专门的后缀。不难联想,在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兴起的过程中,有多少辆拖拽着这个国家赖以运转的血液——火车在这些地方往来穿梭。洁白如火车头喷出的滚滚汽雾,污浊如沾满机油与煤渣的铁路工人那棱角分明的脸,还有那通透慑人的汽灯,就是这些百科全书插图版的意象支撑起了那份屹立于世界之巅荣耀。
岔路口的意义用作青春、迷茫、梦想这个题材上便有了独到的精妙。道岔开合之间,一列火车的轨迹便会改变,之于人生亦是如此。
cemetery,公墓。相信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是不会以能够葬在远离教堂的公墓中作为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灰白是那一座座花岗岩墓碑的颜色,同时是坐落于这个盛产球风粗野球员的reading地区的小镇生活的底色。长出鼻子的伏地魔说这是个很烂很烂的地方,或许在他心中是这样的,但起码在我眼里,这在个鸟不拉屎的小镇上我看到了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这个片中演员来头都不小,尤其是Bruce。从他的眼眉间我总能看到Ashcroft和Liam Gallagher的影子,那份不羁,还有那份隐忍的奔放。导演Ricky是个讨喜的人物,我喜欢他一是因为他的英腔,二是因为他能把英腔说得这么有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片中饰演Mr.Taylor的Ricky本人就是雷丁地区的人。
本片或许是他献给故土的一首礼赞(bitter sweet),又或许拍出这部片子的动机是源自他对自己青葱岁月的追忆。也许他就是最后踏上火车离开家乡的小Taylor,(我偏执的认为Ricky会选角做老Taylor就是一个隐含的说明),不管坐在车厢里的他今后的日子是幸福喜悦的还是愁眉苦脸的,起码他带着一颗踌躇满志的心离开了这里。
也许这三个死党里面每个人都有他当时的影子。这就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故事。
片中的配乐自然而然的运用了许多六七十年代的经典名曲。我最喜欢的还是David Bowie写的那首All the Young Dudes。Dude,花花公子,哥们儿。风姿绰约的一张张青春面庞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致命吸引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抓紧一分一秒吸着香烟灌着啤酒。一个词——wasting。
Well billy rapped all night about his suicide
How he kick it in the head when he was twenty-five
eed jive don’t want to stay alive
When you’re twenty-five
And wendy’s stealing clothes from marks and sparks
And freedy’s got spots from ripping off the stars from his face
twenty-five,
我二十五岁生日的时候要唱这首歌。
《陵园路口》观后感(五):雨之歌的光辉
英伦小电影,不列颠式蓝领友情,审美疲劳的工业小镇式故事,淳朴的爱情与跳出天井的诱惑,浓浓的MODS情怀,点缀了些许对阶级和种族歧视的蔑视,全篇亮点在临近末尾处,布鲁斯从警官处得知其老父多年隐忍的真相,为了不让他染上被母亲抛弃的阴影,宁愿自己被误解,被冷落,布鲁斯从看守所步行回家,低着头不断思索着表达悔意的方式,替父亲开瓶啤酒,温存地抚摸老人手上养育自己的痕迹...他无法像母亲一样离开眼前这个几近老泪纵横的人,为此他可以放弃和挚友的冒险约定,可以放弃自己或许可以被改变的命运,就像祖辈们一样,老死在这个小镇上。
伴随着缓缓响起的“The Rain Song”:
This is the springtime of my loving-
The second season I am to know
You are the sunlight in my growing-
o little warmth Ive felt before.
It isnt hard to feel me glowing-
I watched the fire that grew so low.
It is the summer of my smiles-
Flee from me keepers of the gloom.
eak to me only with your eyes
It is to you I give this tune.
Aint so hard to recognize-
These things are clear to all from
Time to time. ooooh...
三个年轻人各自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部为The Rain Song 量身定做的电影,即使你无法欣赏平实的英伦情怀,但至少,应该承认影片被配乐升华了。
——Bruce Sprinsteen《Thunder Road》
本以为《陵园路口》是以导演瑞奇•热维斯自己个人的经历写成,但看过电影,我却轻易的否定了这个想法。并不只是因为时间对不上(故事发生的1973年,瑞奇还只是个12岁的小娃娃),更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体现的轻率、幼稚的浪漫主义以及感伤滥情、套路化的叙事,缺少了真正的生活质感。倒像是一个中年人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出的一个美丽乡愁的幻影——所谓的小镇青年叛逃的青春故事,所谓的怀旧。
1973年的英国雷丁,生活一如既往停滞在恼人的平静中。弗雷迪、布鲁斯和斯诺克是三个好友。弗雷迪,年轻、聪明,却有些迷茫,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做个成功的保险推销员,过上白领生活;布鲁斯,暴力、叛逆、充满魅力,他的所有行动都带着自我毁灭的倾向,可惜这也不能帮他逃脱失败家庭的泥沼;还有斯诺克,一个说话永远词不达意、永远找不到女友,身上纹着裸女吸血鬼简笔画的滑稽家伙。三个人的日子本该没什么不同,直到弗雷迪遇见朱莉,她好像他的启蒙者,带给他下决心脱离一切的勇气。
在好莱坞混迹了几年之后,瑞奇•热维斯重新回到英国,找来《办公室》的老搭档斯蒂芬•莫尚特,拍摄了这部“非喜剧”电影处女作。不过青春叛逃的主题本就说不上什么新意,而加之泛滥怀旧情绪的作怪,《陵园路口》浪漫有余底气不足,所有桥段都透着漫不经心。
片中的小镇没有经济不景气、没有政治动荡的阴影,你甚至会疑惑为什么所有年轻人都急着离开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冥王星上的早餐》或者英剧《血色侦程》三部曲中的70年代的英国)。影片虽展示了一些蓝领工人在车床前工作的镜头,却也浮光掠影,毫无存在感。而将年轻人与老一辈的生活做二元对立的处理手法更是不成熟。当然,我们并不需要以肯•洛奇的标准要求瑞奇•热维斯,他的强项本就是在台词上,这倒是《陵园路口》最趣的地方。比如瑞奇亲自饰演的弗雷迪之父,一个尖酸刻薄、自大臭屁的家伙,看他骂骂咧咧都是种乐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乐。当斯诺克手舞足蹈着他那肥胖的身躯,高唱Slade的《Cum On Feel The Noize》;或者是Mott the Hoople的歌曲《All the Young Dudes》背景中响起,“比尔念叨了整晚他要去自杀,他已经25岁,不想再活了”;还有结尾Led Zeppelin的《Rain Song》,熟悉的旋律飘过耳边,你不会再在乎弗雷迪和朱莉的出走简直像童话般愚蠢。或许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陵园路口》观后感(七):怎样的人生
有的人向往大屋和好车,离开了重复单调低收入的工作,去说服人们购买他们本来不需要的东西,老板是乏味的人,除了工作什么都不关心,只会讲陈词滥调的成功故事。梦想中的女生早就说好了人家, 纵然万般的不般配,但怎样也改变不了。
有的人一辈子说要离开,结果被终生厌恶的地方困了一辈子。每天重复着单调低收入的工作,只能在就近的庸脂俗粉身上找到一点点优越感。父母留给自己的只有窝囊和更大的束缚,只有在确认结局安全的打斗中威一下水。
有的人讲的笑话没一个好笑,朋友都比自己高大英俊好玩帅气,终日沉迷于没一个人认同的恶趣味和没人听说过的前卫音乐,有对自己心仪的女生却总是坚信可以找到更好的。
其实不是有的人,是每个人吧。
如果没有理想状态的出走,私奔,和解,互相欣赏,打不散的发小情义,就真实得太恐怖了。
《陵园路口》观后感(八):Scientist
多年来一直对英国电影有种特殊的爱,在纯正英语语调下透出的对生活的追求与无奈,总是不经意的触碰到心最需要触摸的地方,让人欲罢不能。
一直以来对英国电影的崇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盖里奇的黑色幽默。
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人物都是满腔激情的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做着做着就与其他的同样富有激情的另外些人混在了一起,然后枪战,仇杀,最后活下来的人一般都拥有了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财宝,但自己却不知道。死了的人总是在最后也不清楚自己为何会牺牲。
剧情赋予了这些人的多是不解与无法把握,各种未知缠绕在盖里奇人物的周围。很多人看出的是痛快,但我一直觉得是种无奈。
未知让生活呈现出各自的美丽,盖里奇让未知变的更加写意与无奈。
听了多年摇滚你会感觉其实正想要的音乐不是柔情不是愤怒,不需要激烈不需要缓和。而是在你下好一张不定、未知的专辑后,戴上耳机,音乐响起你不经意的有种过电的感觉,全身飘起,这时你最想说的话就是:这就是我想要的。陵园路口就是这种感觉。
对未知的自由的追求,是种对未知的美好希望。
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凡,三个人一个追求事业,一个追求Birds,一个追能让自己平衡的生活。
其实所有人追求的都是心中自己最需要的空缺,求到了,补上,然后得到的是暂时的平静与舒心。可是然后呢...另一个空缺,求到,补上,平静舒心。然后呢...
我更倾向于将所有的追求,看作是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但当一切都拥有或许最需要的却是甩到你所拥有的一切,没有束缚,自由的远行...
running in circles
coming in tails
heads are a science apart
你会发现许多的小众艺术所诉说的都是一个结论,生活是个圈,追求到了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盖里奇给的是种认真追求后不明的无奈。盖里奇知道最后是无奈,但还让他的人物去追求。
我想陵园路口却积极地让自己将心抛出,然后去跟着感觉的追求。他没有给我们结论,只是追求。有追求就有希望,或许一路走来发现的却又回到原点,但不走走怎么知道呢...
但愿我还能保持颗自由的心,纵然躯体已经不再年轻...
《陵园路口》观后感(九):趁我们还年轻
想想5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结婚,生小孩,跟其他人一样.
或许这是你想要的.
或许不是.
区别在于,当那列火车将要离站的时候.
你,有勇气跳上去么?
ruce做什么都最有种.打架最有种,干坏事最有种,惹毛警察最有种.好似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炸.胖巡官一直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眼,因为他的父亲是自己的好友.但是Bruce变本加厉的顽劣终于让他忍无可忍:"你以为你是<无因的反抗>里的James Dean?你有什么好叛逆的?不喜欢这里就给我滚!没人拦着你!"回答他的是Bruce一贯的吊儿郎当:"我会的.我就要离开."即便这句话他从15岁开始就一直挂在嘴边.
Freddie或许是志向最远大的.他的人生,绝不能像父亲一样.每天脏兮兮地从工厂下工,赚着永远不够花的一点薪水.他要成为他的偶像Mr.Kendrick那样的人,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赚大钱,住豪宅,开好车.对于生长在Cemetery Junction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个镇子如此之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生长在这里的人,大都庸碌平淡一辈子,除了Mr.Kendrick.他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却被Bruce讥讽道:"你永远也成不了他们那样的人."
ork是个标准意义上的Loser.一事无成,做人也失败.每次他一开口,小妞们就会被他毫无卖点的故事给吓跑.如果没有Bruce和Freddie,他恐怕只能寂寞地过完他无聊的一生.他没什么大的追求,只一心想找个正点妞好好干上一炮.为此他甚至设计了一个纹身纹上,以此勉励自己.不过纹身对他的异性缘也没多大帮助:小镇里唯一看得上他的餐馆女招待,他始终看不上.
Julie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作为知名保险公司地区经理的千金,她不用为生活操劳,只需学会如何做个贤妻良母就行.她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姐姐那样游遍全世界,带上心爱的相机,拍出精彩的照片.她告诉Freddie英国是如此之小,现在出发5个小时后就能坐在巴黎的餐厅里吃蜗牛.还教给Freddie一句古老的阿拉伯谚语:"将你的心向前丢,然后追上它的脚步".可是身为女人,却只能和父亲的得力部下订婚,然后专心等待相夫教子的生活的到来.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生活也在一成不变地继续.
如果没有那份成就了Freddie却毁了一对恩爱夫妇梦想的保险,Freddie所有关于人生意义的心思和疑惑不会在刹那间尘埃落定;如果没有决心已定的Freddie相邀,Bruce不会鼓足勇气离开.怂恿一向没什么主见的Snork一道,三个好朋友决定出去闯荡世界了.临行前,Freddie去向Julie告别,他要感谢她告诉过他的那些话,开拓了他原本被蒙蔽着的狭隘的心.然而,看着这个即将步入她母亲那般沉闷无趣的生活,内心里却渴望自由的姑娘,Freddie情不自禁地问道:"可愿与我一同离开?"
然而,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Bruce,面对挑衅自己的男人,义无反顾地狠狠挥出一拳,即使他已决定明天就离开;一心想弄清楚自己对女招待的心思的Snork,在最后一刻发现自己与她心意相通,决定留下;而一直都是乖乖女的Julie,则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Freddie孤身一人,拎着行囊,站在了离别的月台.
幸而,早餐时的一杯茶,终于让Julie看清,如果留下来过父亲和未婚夫希望她过的那种生活,人生将变得多么可怕.而拘留所里胖巡官的一通训斥,也终于让Bruce明白,原来一直被自己狠狠唾弃鄙视的父亲是那么的伟大.于是,一个决定离开,一个决定留下.离开的人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更丰富,而留下的人则是因为躁动不安的心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车站里,带着好友的祝福,牵着心爱的姑娘,Freddie勇敢地跳上了那列即将离站的火车.
lt;Cemetery Junction>,一部英国电影.本以为<办公室>编导捣鼓出来的片子,应该是纯粹的喜剧.没想到,它却是一部青春片.我们已经长大,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不适合我们.而这部片子,却像是献给所有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一部童话.不同于美国青春片的矫情,这部片子让每个人都觉得,仿佛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真实又不失温暖.
Cemetery Junction,是小镇的名字,也是人生的路口.离开还是留下,如何选择?现实和生活的残酷让我们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而大千世界的精彩又在不停地诱惑我们离开."将你的心向前丢,然后追上它的脚步."是的,顺应自己最真实的愿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曾经勇敢地尝试过.
If the world's having another party and we missed it because we're here.
o, when are we leaving?
年轻,不就是允许我们有各种可能么?
所以,出发吧!趁我们还年轻.
《陵园路口》观后感(十):不落俗套的青春喜剧
对好莱坞那些俗套的青春电影已经腻的不行了,突然来一部英国的青春喜剧,感觉非常的清新,虽然没有好莱坞剧情的跌宕起伏,但是以70年代的英国小城作为故事背景,的确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
电影整个过程比较平淡,结局也很圆满,三位男主角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bruce终于明白了当年母亲的远走,不是因为父亲的软弱,而是父亲为了是自己不受到伤害,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最终他选择了留在家乡,和父亲在一起;freddie也懂得了财富取代不了生活中的快乐,最后和心爱的女孩一起去旅行了;史诺克也找到了真正了解和爱她的女孩。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轰动的场景,但就是让人看得舒服,看的自然,就仅此简单而已,也许这就是它的最大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