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6 02: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10篇

  《毕业生生存指南》是一部由Vicky Jenson执导,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 / 卡罗尔·博内特 / 罗德里戈·桑托罗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一):毕业生生存指南

  拥有一切却不自知

  你此生的所作所为只是等式的一半,而另一半,实际上更重要的一半,则是那些永远在你身边支持你的人

  这个世界奇妙没什么规则可言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二):事业爱情的伪命题

  最近,身体心灵都格外轻松,最明显表现习惯了边听歌边敲字,喝一口清茶享受这种难得的“放肆”,虾米播放器里循环着若有若无的乡村音乐,就这样让思绪无边的飞扬。

  第一次看 Post Grad 是在半年前一个寂静的深夜,那时候没有确定下一年将要飘向哪里,没有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对从未褪去的浮躁有一种习以为常的默许,荧光秒针转过一格又一格,在黑夜里发出令人难以忍受光亮,难以入睡,却不想再做徒劳的抵抗,于是翻到了《毕业生生存指南》,看到这翻译恶俗的名字,没有任何期待,只想想用来催眠,但是它没让我得逞。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情节,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在电影中,感受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物,重温自己曾经历过的往事,强迫自己检视当下。电影让我们有机会同时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如何能不热爱呢?

  现在的我,站在大学青春尾巴上,论文停留在手边,朋友们围绕在身边,阳台下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但是20多天后,嗖的一声,这一切都将同时消失,再多的毕业照片都留不住此时的光景,曾有朋友对我说,写一篇对大学四年的总结吧,让自己更明白这些年奋斗却也荒废的青春,每次提笔,却总是不知如何开始,所幸遇到了Post Grad帮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主演里中国观众熟悉的有吉尔莫女孩中的Alexis Bledel,Glee中的Jane Lynch。如果非要以演员阵容豪华度来说,这部片子算是“屌丝级别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偏爱,因为它在讲述的仿佛就是我或者我身边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在一群学士服中逆向而行的大学毕业生Ryden Malby,是一个对事情严格规划美丽女孩儿,她严谨的按照自己计划人生努力前行,拿全A成绩、得到大学奖学金、少参加party少喝酒以勤奋学习保持奖学金、争取在最好的出版社工作雄心勃勃的要成为全美最好的出版人。同时,在她的身边有一个青梅竹马无微不至关心她的男性朋友,从来都不是男朋友。看到这里,你会说,天!多么老套的故事,都可以预测结局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故事,却让我感动,因为它简直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却直到被演绎出来后,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当初自己的生活也很美,多么痛的领悟

  一、“潜规则”不只在中国

  LA熙熙攘攘的顶级出版社内,满怀信心的Ryden 在面试时被冷冰冰的面试官无情的潜规则,尽管Ryden有光鲜简历坚定理想,工作机会却仍然被抢走,原因俗话说就是“别人有后门”。回到家里,鬼马的家人与默默爱她的亚当都变成了浮云,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心头大患。特别是在同学离校聚会上,眼睁睁的看着同学都拿到了好的offer迫不及待炫耀的样子内心更加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真实例子,三年一等奖学金的朋友却在考研中落榜,拒绝工作,坚持要再考一年;同班同学在交谈中问我:你这四年学到了什么?其实他是在对自己说:这四年我都虚度了,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一定要上大学,社会大学可能成长的更快。

  “读书无用论”开始以燎原之势蔓延,“读书多不如关系硬,关系硬不如能力大”似乎被奉为定律,就连我自己,都曾怀疑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的大学前三年,夏天长出了痱子,冬天手冻的发麻,这些日子究竟值不值?如果换一种可能性,在社会上闯荡三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我也不想这么着急的确定答案,我只知道,当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邮箱里的工作申请拒绝信时,当我畏惧大牌子公司而没敢迈出第一步时,当我躲在象牙塔里以学习的名义拒绝走向社会时,一定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是我自己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拒绝了另一种成长的方式,回避了另一种更辛苦成熟方式。

  “潜规则”不止在中国,它存在于任何有人的地方,如果无法对抗它,至少绕过它,走另一段路,而不是走回起点

  二、“Maybe I’m se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I’m happy”

  这是亚当对最失落时Ryden说的话,那时,亚当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offer,握在手里的似乎是一张贴着金子通行证,但是,当Ryden低落对他说:你什么都确定了,这多好时,他温柔的摸着Ryden搭在他肩上的头,说:你这个小笨笨,确定,并不表示我一定会开心,你已经度过了最困难阶段,知道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你只需用一生追寻梦想。

  别人的生活永远更美,实际上,羡慕与被羡慕这表象下的一切,多数不为人知

  亚当喜欢音乐,也许称不上梦想,但是努力的开演唱会证明自己音乐的价值,同时,他也被所谓的“成功”所诱惑,毫无疑问律师离“成功”的距离更近,当他老爸说出:“I just want more for you”时,我就隐隐猜到了亚当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哥大法学院,但是他并不快乐现实中,太多这样急着确定下来的事情。身边的朋友被催促着开始了工作,却仍想上学;上了名校,却不是喜欢的专业结婚了,却不是最爱……于是有人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连我现在,也没有达成两年前所期盼的去美国读传媒研究生

  我想,这种确定带来的不快乐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后没有机会再完成心愿;另一种是现在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却仍然可以慢慢积累,达成目标。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为之寂寞积淀等待

  即将毕业的日子里,总是仍然围绕着浓厚的“确定,但不快乐”的氛围,曾经的学姐告诉我,毕业时的微笑只是伪装,内心满是担忧悔恨。我却想说,亲爱的,不如意只是暂时,请捉住最后这机会放肆的笑吧!这一刻过去,就再也不会有人跟你坳各种怪造型相互嘲笑嬉闹的大哭大笑。

  今后的日子,你仍可以努力向上,但朋友却不一定再会见到……

  三、烂桃花VS 闷骚青年

  每个女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若干的烂桃花,是这些烂桃花让女孩儿们成长,也正是这些烂桃花们让女孩儿明白最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哪种青年。

  剧中的Adam是典型的闷骚男青年,爱着Ryden却从不曾轻易说出口,Ryden面临着一些女孩儿曾面临的问题,一边是装文艺会耍酷的烂桃花,一边是从不轻易表白的闷骚男青年,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闷骚男青年们像Adam一样孤寂的唱着“maybe one day you will know ,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show my heart”时,烂桃花们却在女孩儿耳边说着最温柔的情话:“你知道我在见到你是想到的是什么吗?除了那美丽的脸庞和惊人的智慧,我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将要拥抱整个世界。”

  女孩儿们会选择谁?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再烂的桃花也需折花人,闷骚青年们也总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这让我想起在毕业散伙饭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姑娘芳龄二十有四,自小城来,在大城市里渐渐迷失了方向,恨嫁之心与日俱增,混混沌沌中却始终有一人揣在心头,十年来暗恋情愫时刻萦绕心头,驱之不散。若问这人是谁,姑娘会羞涩之情溢于言表,旁人劝其勇敢追求,却始终未见良缘佳成。爱与被爱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上演,但是暗恋十年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纠结,闷骚青年们始终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是:为什么ta没有关注我?为什么ta看不到我看的小电流?为什么ta和别人手牵手?为什么ta和别人结婚?最后的最后,闷骚青年们的结局是不在闷骚中毁灭就在闷骚中爆发

  Ryden毕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儿,她选择了闷骚青年,她为了闷骚青年大声的喊出爱:“如果你再不理我,我会一直跟着你,我们约会吧!”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闷骚青年负责继续闷骚,暗恋对象负责倒追表白。现实生活中,这真的会发生吗?

  如果你问,怎样不做烂桃花,怎样不做闷骚青年,我说,毋宁问怎样去追求自己之所爱,唯有四字而已:认真、勇敢。

  四、回归正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逼迫自己做单选题,例如,请在工作与学习中选择一项,请在爱情与学习中选择一项,又例如,恶狠狠地对自己说,老子半年内励精图治,只能做这一件事,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可是,生活从来都是多选题,他要求我们多任务运行,他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提供多条分叉口,他在我们成功或失败时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事业与爱情,从来不是相互冲突的存在,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存在着。所谓事业与爱情的命题,也是个虚有其实的伪命题。二十岁时,只有当我们学会兼顾学业、事业与爱情后,三十岁,我们才可以建立家庭、事业、自身发展的牢固三角结构;四十岁时,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理老人孩子爱人的多个家庭以及事业、自身发展的繁忙;五十、六十岁时,我们就会发觉当初的多任务处理是生活所能给予的最好考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磨难,而所谓的幸福,只是磨难中积少成多的感恩感悟,幸福不是谁给的,是靠自己追求得到的!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Ryden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结束了一天的输入数据、整理文件、清理boss高级定制皮鞋口香糖的工作,深夜回到家,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发现“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are you with when you are doing it. 在生命中做了什么只是等式中的一边而已,而更重要的一边是当你做这些事情时,谁陪在你的身边”。看,谁狭隘的说这部剧是讲一个女孩儿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只身来到纽约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有这句话才是编剧们一直想传达的主题,编剧们想要告诉苦苦等待白马王子解救的公主们:自己跳上马,寻找一个王子和自己一起前行吧。

  记得非诚勿扰上一个女孩儿曾问男嘉宾:如果我在结婚后做一个全职主妇,每个月花销很大,你愿意养我吗?如果我是男嘉宾,我会反问这样的女孩子一个问题:如果我每个月给你足够的钱支使你干完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就离开我家,你愿意吗?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当家庭、事业、自身发展不能同时兼顾时,作为一个生活者,我们并不合格。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财富地位判断体系过于老旧,一个生活的平衡者才是成功的生活者。

  Ryden的追寻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过去的她过于狭隘、执着于自身的发展,现在,成熟的她开始追求平衡的生活。Ryden的老爸说:“自从你孩童时代起,你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得高分、打扫干净房间、乖乖的吃蔬菜,可是我总觉得这有点麻烦,因为宝贝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很扭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游戏规则,所以关于你辞职、离开你唯一的家并飞行3000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你最牛掰的决定,因为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三):我再一次懂得了珍惜

  只有失去才知道珍惜,且行且珍惜,人越是在失落的时候,越是要学会关心关心自己的人,没有人义务关心已经在低谷的自己,剧中的女主角没有工作,她的青梅竹马好朋友一直陪着她,这也是幸福的,还有她的家人,是她强大后盾

  我和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现在是个待业青年,毕业了,没工作,待业快一年了,虽然失望这部电影没有励志感觉,可既然看了,就要写下感受。

  真不敢相信,剧中的女主角都28岁了,还演学生,还像个青少年一样,比布莱克·莱弗利还显着小,看了不少高中题材的电影,把不少女演员都认识了,不敢恭维的是,这些80后演员,演技大概只能停留在拍青春校园剧了,他们所演的成人剧,一些细节方面仍然还带着严重的学生气息。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四):喜欢的一段话。共勉~

  Well, you know,ever since you were a little kid you always seemed to have it figured out. You know you have good grades,you kept your room neat and clean,you ate your vegetables. Can I be honest with you? I always find it a little troubling. Because ,see, honey,the world is a screwy place. It doesn't rule by the rules. So if you are asking me do I thing it'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quit your job,leave behind the only family you have and travel 3000 miles to a place you have never been before I think it's the most kick-ass idea you have ever had. Cause I think no matter where you are,you are gonna knock'em dead.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五):诙谐却又深刻!

  看了不下10遍的电影。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觉得不合逻辑,不合口味。

  也许美国有一种在平淡无味里犯错、领悟真爱、再寻求原谅的文化。

  女主外遇了才发现原来男主是真爱。

  在意外得到了理想中的工作后毅然辞掉工作,

  穿过大半个国家去追寻真爱。

  这个模式、结果,也许是老掉牙,也许是意外。

  没有人知道真爱长什么样子,

  也许中间有过错过,领悟了再回头去找也无可厚非。

  有人就是喜欢吃回头草,有人就是喜欢吃窝边草,

  毕竟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

  真心喜欢女主的老爹,十足的开心果儿,每次都笑个半死!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

  而是与谁在一起!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六):谁可以给我一枚爱斯基摩派?

  毕业生,总感觉说出这个词的时候眼前全是金灿灿的未来。

  多么向往毕业啊,毕业就可以挣钱,就可以买自己的房子,就可以穿着职业装去上班——我和Ryden一样白日梦做的太多,现实因素考虑的太少。我们天真的相信着自己导师的一句推荐就可以保证一个我们梦寐以求的职位。面试的时候太过轻浮;我看着Ryden回答考官问题时的English Major etc etc,仿佛看到了面对四大金刚时的自己:过度的自信以及躲闪不及的紧张。

  You are getting a job。

  我讨厌同学聚会,因为讨厌听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说着自己已经确实的路,保研了,出国了,签哪里哪里了,而我则只能像Ryden一样尴尬地笑笑说我还在努力。

  美国的电影总是那么老套,无论女主再辛苦总有一个男生默默地在她身边。在她难过的时候,递上一块爱斯基摩派,然后告诉她一切都会过去。

  普希金的那首诗说的多好,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最亲切的怀恋。

  能给我念这首诗的人只是我自己。

  我喜欢对自己说,没人能替你坚强,而这也自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有时候我会看不清影视剧和现实,以为工作也会come around,也会那么一个人在我落寞的时候递上一枚爱斯基摩派,然后看着我笑起来。

  我的指尖上显然没有一个全世界,我只希望你可以牵着我的手,一起欣赏这个世界。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七):喜欢的一段话。共勉~

  Well, you know,ever since you were a little kid you always seemed to have it figured out. You know you have good grades,you kept your room neat and clean,you ate your vegetables. Can I be honest with you? I always find it a little troubling. Because ,see, honey,the world is a screwy place. It doesn't rule by the rules. So if you are asking me do I thing it'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quit your job,leave behind the only family you have and travel 3000 miles to a place you have never been before I think it's the most kick-ass idea you have ever had. Cause I think no matter where you are,you are gonna knock'em dead.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八):没有指南只有生活

  真的想看指南,还是需要去看杜拉拉,是书,浮沉也不错。

  生存谈不上,基本的保障总还是有的,再不济也可以赖在家里,还有一家人照应,虽然是一家多少有点神经质的人。

  所以叫生活还靠点谱,这就是讲述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的女孩生活的故事。

  最后雷恩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去纽约找真爱了。对此我持保留意见,不是觉得事业比爱情更重要,而是我压根不以为纽约适合亚当生存,按电影之前的铺垫,我一直以为他们俩都要留在家里,亚当追求他的音乐,而雷恩找到一份能够体现价值的工作,不就皆大欢喜了?

  总有人不珍惜身边的人,上杆子不是买卖,得不到的才是好的,这也算是人的劣根性吧,反正也公平,电影当然是可以给任意的结局,想看Happy的就来个Happy ending,但生活中就没都那么走运了,也许运气好,也许运气糟,既然想尝试刺激,就得承担有可能失去的后果,想清楚再做就好。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九):sth

  I only want to say that we should keep trying everyday! Life moves on. Therefore, just be confident, be happy.

  well, you know, ever since you were a little kid...

  you always seemed to have it figured out.

  you know, you made good grades, you ...

  kept your room neat and clean, you ate your vegetables.

  Can i be honest with you?

  I always found it a little troubling.

  ecause, see, hon...

  the world's a screwy place.

  it doesn't play by the rules.

  I stand before you with two age-old words: carpe diem. When you walk out these doors, I challenge each of us to not only seize the day, but clutch it with both hands; to squeeze it with all your strength; and drain every last living, breathing victorious moment of it. Like when a Trojan decides to plunge its blades into the beating heart of its enemy, he realizes it’s not for his personal glory, he does it for the better good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We must remember that our generation is smarter, stronger, and better equipped than those that came before us. And now,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forge ahead and stake our rightful claim at the top.

  The bottom line is, what I lack experience, I make up for in vision. And what I don’t know, I make up for with passion. I am driven, full of ideas. I am upbeat. Most importantly, I am incredibly enthusiastic… about the work your company is doing.

  Look, you got the hard part figured out. You know what you wanna do. Now you can just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going after it.

  You are gonna get thrown curve balls. Work and life are like baseball. You cant rest on the plate. You gotta keep trying.

  I guess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you are with when you’re doing it.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十):事业与爱情的伪命题

  最近,身体与心灵都格外轻松,最明显的表现是习惯了边听歌边敲字,喝一口清茶,享受这种难得的“放肆”,虾米播放器里循环着若有若无的乡村音乐,就这样让思绪无边的飞扬。

  第一次看 Post Grad 是在半年前一个寂静的深夜,那时候没有确定下一年将要飘向哪里,没有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对从未褪去的浮躁有一种习以为常的默许,荧光秒针转过一格又一格,在黑夜里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光亮,难以入睡,却不想再做徒劳的抵抗,于是翻到了《毕业生生存指南》,看到这翻译恶俗的名字,没有任何期待,只想用来催眠,但是它没让我得逞。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情节,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在电影中,感受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物,重温自己曾经历过的往事,强迫自己检视当下。电影让我们有机会同时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如何能不热爱呢?

  现在的我,站在大学青春的尾巴上,论文停留在手边,朋友们围绕在身边,阳台下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但是20多天后,嗖的一声,这一切都将同时消失,再多的毕业照片都留不住此时的光景,曾有朋友对我说,写一篇对大学四年的总结吧,让自己更明白这些年奋斗却也荒废的青春,每次提笔,却总是不知如何开始,所幸遇到了Post Grad帮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主演里中国观众熟悉的有吉尔莫女孩中的Alexis Bledel,Glee中的Jane Lynch。如果非要以演员阵容豪华度来说,这部片子算是“屌丝”级别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偏爱,因为它在讲述的仿佛就是我或者我身边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在一群学士服中逆向而行的大学毕业生Ryden Malby,是一个对事情严格规划的美丽女孩儿,她严谨的按照自己计划的人生努力前行,拿全A成绩、得到大学奖学金、少参加party少喝酒以勤奋学习保持奖学金、争取在最好的出版社工作,雄心勃勃的要成为全美最好的出版人。同时,在她的身边有一个青梅竹马、无微不至关心她的男性朋友,从来都不是男朋友。看到这里,你会说,天!多么老套的故事,都可以预测结局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故事,却让我感动,因为它简直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却直到被演绎出来后,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当初自己的生活也很美,多么痛的领悟!

  一、“潜规则”不只在中国

  LA熙熙攘攘的顶级出版社内,满怀信心的Ryden 在面试时被冷冰冰的面试官无情的潜规则,尽管Ryden有光鲜的简历与坚定的理想,工作机会却仍然被抢走,原因用俗话说就是“别人有熟人”。回到家里,鬼马的家人与默默爱她的亚当都变成了浮云,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心头大患。特别是在同学离校聚会上,眼睁睁的看着同学都拿到了好的offer迫不及待炫耀的样子,内心更加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真实的例子,三年一等奖学金的朋友却在考研中落榜,拒绝工作,坚持要再考一年;同班同学在交谈中问我:你这四年学到了什么?其实他是在对自己说:这四年我都虚度了,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一定要上大学,社会大学可能会让我成长的更快。

  “读书无用论”开始以燎原之势蔓延,“读书多不如关系硬,关系硬不如能力大”似乎被奉为定律,就连我自己,都曾怀疑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的大学前三年,夏天长出了痱子,冬天手冻的发麻,这些日子究竟值不值?如果换一种可能性,在社会上闯荡三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我也不想这么着急的确定答案,我只知道,当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邮箱里的工作申请拒绝信时,当我畏惧大牌子的公司而没敢迈出第一步时,当我躲在象牙塔里以学习的名义拒绝走向社会时,一定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是我自己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拒绝了另一种成长的方式,回避了另一种更辛苦的成熟方式。

  “潜规则”不止在中国,它存在于任何有人的地方,如果无法对抗它,那就愉快的走另一段路,而不是走回起点。

  二、“Maybe I’m se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I’m happy”

  这是亚当对最失落时Ryden说的话,那时,亚当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offer,握在手里的似乎是一张贴着金子的通行证,但是,当Ryden低落对他说:你什么都确定了,这多好时,他温柔的摸着Ryden搭在他肩上的头,说:你这个小笨笨,下一步确定了,并不表示我一定会开心,你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知道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你只需用一生去追寻梦想。

  别人的生活永远看上去更美,实际上,羡慕与被羡慕这表象下的一切,多数不为人知。

  亚当喜欢音乐,也许称不上梦想,但是努力的开演唱会证明自己音乐的价值,同时,他也被所谓的“成功”所诱惑,毫无疑问,律师离“成功”的距离更近,当他老爸说出:“I just want more for you”时,从他动容的眼神中,我就隐隐猜到了亚当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哥大法学院,但是他并不快乐。现实中,太多这样似乎需要急着确定下来的事情。身边的朋友被催促着开始了工作,却仍想上学;上了名校,却不是喜欢的专业;结婚了,却不是最爱……于是有人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连我现在,也没有达成两年前所期盼的去美国读传媒研究生。

  我想,这种确定带来的不快乐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后没有机会再完成心愿;另一种是现在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却仍然可以慢慢积累,达成目标。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为之寂寞的积淀与等待。

  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仍然围绕着浓厚的“确定,但不快乐”的氛围,曾经的学姐告诉我,毕业时的微笑只是伪装,内心满是担忧与悔恨。我却想说,亲爱的,不如意只是暂时,请捉住这机会放肆的笑吧!这一刻过去,就再也不会有同样的人跟你坳各种怪造型相互嘲笑嬉闹的大哭大笑。

  今后的日子,你仍可以努力向上,但朋友却不一定再会见到……

  三、烂桃花VS 闷骚青年

  每个女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若干的烂桃花,是这些烂桃花让女孩儿们成长,也正是这些烂桃花们让女孩儿明白最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哪种青年。

  剧中的Adam是典型的闷骚男青年,爱着Ryden却从不曾轻易说出口,Ryden面临着一些女孩儿曾面临的问题,一边是装文艺会耍酷的烂桃花,一边是从不轻易表白的闷骚男青年,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闷骚男青年们像Adam一样孤寂的唱着“maybe one day you will know ,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show my heart”时,烂桃花们却在女孩儿耳边说着最温柔的情话:“你知道我在见到你是想到的是什么吗?除了那美丽的脸庞和惊人智慧,我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将要拥抱整个世界。”

  女孩儿们会选择谁?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再烂的桃花也需折花人,闷骚青年们也总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这让我想起在毕业散伙饭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姑娘芳龄二十有四,自小城来,在大城市里渐渐迷失了方向,恨嫁之心与日俱增,混混沌沌中却始终有一人揣在心头,十年来暗恋情愫时刻萦绕心头,驱之不散。若问这人是谁,姑娘会羞涩之情溢于言表,旁人劝其勇敢追求,却始终未见良缘佳成。爱与被爱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上演,但是暗恋十年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纠结,闷骚青年们始终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是:为什么ta没有关注我?为什么ta看不到我看的小电流?为什么ta和别人手牵手?为什么ta和别人结婚?最后的最后,闷骚青年们的结局是不在闷骚中毁灭就在闷骚中爆发!

  Ryden毕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儿,她选择了闷骚青年,她为了闷骚青年大声的喊出爱:“如果你再不理我,我会一直跟着你,我们约会吧!”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闷骚青年负责继续闷骚,暗恋对象负责倒追表白。现实生活中,这真的会发生吗?

  如果你问,怎样不做烂桃花,怎样不做闷骚青年,我说,毋宁问怎样去追求自己之所爱,唯有四字而已:认真、勇敢。

  四、回归正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逼迫自己做单选题,例如,请在工作与学习中选择一项,请在爱情与学习中选择一项,又例如,恶狠狠地对自己说,老子半年内励精图治,只能做这一件事,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可是,生活从来都是多选题,他要求我们多任务运行,他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提供多条分叉口,他在我们成功或失败时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事业与爱情,从来不是相互冲突的存在,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存在着。所谓事业与爱情的命题,也是个虚有其实的伪命题。二十岁时,只有当我们学会兼顾学业、事业与爱情后,三十岁,我们才可以建立家庭、事业、自身发展的牢固三角结构;四十岁时,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理老人、孩子、爱人的多个家庭以及事业、自身发展的繁忙;五十、六十岁时,我们就会发觉当初的多任务处理是生活所能给予的最好考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磨难,而所谓的幸福,只是磨难中积少成多的感恩与感悟,幸福不是谁给的,是靠自己追求得到的!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Ryden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结束了一天的输入数据、整理文件、清理boss高级定制皮鞋上口香糖的工作,深夜回到家,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发现“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are you with when you are doing it. 在生命中做了什么只是等式中的一边而已,而更重要的一边是当你做这些事情时,谁陪在你的身边”。看,谁狭隘的说这部剧是讲一个女孩儿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只身来到纽约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有这句话才是编剧们一直想传达的主题,编剧们想要告诉苦苦等待白马王子解救的公主们:自己跳上马,寻找一个王子和自己一起前行吧。

  记得非诚勿扰上一个女孩儿曾问男嘉宾:如果我在结婚后做一个全职主妇,每个月花销很大,你愿意养我吗?如果我是男嘉宾,我会反问这样的女孩子一个问题:如果我每个月给你足够的钱支使你干完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就离开我家,你愿意吗?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当家庭、事业、自身发展不能同时兼顾时,作为一个生活者,我们并不合格。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财富、地位的判断体系过于老旧,一个生活的平衡者才是成功的生活者。

  Ryden的追寻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过去的她过于狭隘、执着于自身的发展,现在,成熟的她开始追求平衡的生活。Ryden的老爸说:“自从你孩童时代起,你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得高分、打扫干净房间、乖乖的吃蔬菜,可是我总觉得这有点麻烦,因为宝贝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很扭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游戏规则,所以关于你辞职、离开你唯一的家并飞行3000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你最牛掰的决定,因为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毕业生生存指南》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