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三个人》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25 03: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三个人》经典影评10篇

  《第三个人》是一部由程耳执导,高圆圆 / 徐峥 / 陶虹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个人》影评(一):很多疑问

  为什么要穿插被车撞了的小女孩的戏

  仅仅因为她也得了脑瘤?何伟为什么帮她?

  只是为了将自己过去的罪孽以帮助他人的方式来释怀一下?

  然后还要特意把何伟改保险单的场景弄的神神秘秘的?

  还有就是在真相大白之后 肖可对何伟说:刚刚你甚至强奸了我

  影片好像没有描述吧 连前戏也没有一下 是被和谐了 还是另有寓意

  电影名为“第三个人” 指的是谁?英文名为unfinished girl

  未完成女孩?或是未完成心愿的女孩?可她的心愿已经完成了啊

  她找到了杀害父母凶手 并且释然了 难道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吗?

  到最后感觉电影好像没有结束 只是这样吗

  何伟的心门被打开 做了坏事的人终将不会有好报 只有死才是最恰当解脱

  可是根据前边所有的铺垫来看 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还可以穿插更多的细节  

  片子的中间部分还算精彩 有《水果硬糖》的感觉

  但影片开始让人有些糊涂 还以为被车撞的小女孩长大后是高圆圆呢 结局又略显仓促直白

  《第三个人》影评(二):《第三个人》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第三个人》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看完《第三个人》,冲着高圆圆去的,看完后,居然没有什么收获。场景很像我几天看到的美国片《密谈》,以对话展开,电影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房间里谈话的人,扯着扯着电影就完了。与《密谈》一样,女主角长得还不算差,我终于明白美女在电影里的重要性了。其实我希望电影最后的结局是,经过调查后,姐夫不是杀人凶手,只是他为了安慰快要死的小姨妹编造出来的一些谎言。很显然,导演并不具备这样的功底想象。我甚至觉得,为了再好看一些,估计可以倒着讲,比如高圆圆这个角色杀了姐夫,杀了林先生,最后才发生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她的父母并没有死,她父母的死只是姐姐编造出来的谎言。但是这个片子,真是好烂哦。当然,写得比较八卦点的,也不是不可以。

  方案一:一个小小的相框,背后却藏着惊天秘密。一个美丽漂亮却身患绝症的小姨妹爱上姐夫的时候,却发现姐夫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她该何去何从?一位有激情理性少年,为何在13岁开始就有着残忍的杀人计划?是嫉妒还是……?一位凶手娶了自己残杀人的女儿,这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被姐夫的强奸后,她为何淡定自若

  方案二:她有一块一块提醒自己吃药的表。每一次滴答都是生命倒计时。她年轻,貌美,渴望爱情。他有一张从内面开不门的车,可是她却打开了。她爱他的热情善良。当他知道她病情后,努力办法为她治疗,就在他要为她送药的夜晚,他们终于发生了……

  算了,接着看别的电影。

  《第三个人》影评(三):救赎前的撕破

  女:你印的是什么? 男:没什么用。说说你吧,为什么不想回家? 女:我停好摩托车,走进楼道,按电梯。晚上和姐姐姐夫他们吃饭,姐姐怀孕了。电梯在20层,我看着它下来,打开门。我就那么一直看着,已经很多次了,我就那么一直看着。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兜圈子呢? 男:嗯? 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接说重点。我下午才认识你,晚上就来找你,你不会不清楚为什么我不想回家。因为我寂寞,因为我对你有期待,你知道答案,可是你还是要那么问。我也不关心你印了什么,可是我也得那么问,好像不这样我们的话就谈不下去。为什么我们一直就要兜圈子呢?我不想回家,我很寂寞,我没有地方去,这些是我的问题,我还有别的问题。我相信你有很多你的问题。你的手一直缠着绷带,你在家你连灯都不开。这些都是你问题。我需要人陪,我需要安慰,我需要倾诉。来不及了,没有时间了,我不想再说那些废话,我没有时间了。我们之间完全陌生,可是绕过这些话,我们还是可以互相安慰。下午,我本来觉得很烦,因为你耽误我下班了,我站在那儿等你,我看着你走进来,我觉得很舒服,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很舒服。我觉得你很奇怪,你跟别人不一样。可能,平时我接触的最多的男的,最关心我的男的就是我姐夫。你跟他年纪差不多,所以我觉得你很亲切。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你吸引我,想看见你,想跟你说话。晚上吃饭的时候,周围很吵,可是我会走神,我心里很安静,我在想你。

  《第三个人》影评(四):水果硬糖?

  我是看了这张不错海报和海报上高圆圆这三个字才决定免费去看的

  剧本像水果硬糖 年轻女孩绑架男人 不过女孩发现男人是坏人过程又嫩么点儿牵强

  剪辑像21克 打乱了很多顺序 感觉还不错 当时就不禁想起21克了 但还差点意思

  演员演技也还说的过去 尤其是有两个超长的情感独白一个镜头下来没切

  高圆圆和徐峥都算是很专业了 特喜欢高对于人们说话爱兜圈子现象的那段蔑视 挺共鸣

  不过看完之后怎么都无法与上面提到的两部电影相提并论

  不过算是国内电影里相当不迎合主流

  而且关于徐峥年轻时候干的事儿 我猜应该是文革时候吧 估计肯定是被和谐掉了

  结局我以为徐峥忏悔忏悔流流泪也就差不多开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 但是突如其来的撞车倒是令人一惊

  还有关于对患病小女孩的拯救 意图是好的 表现徐峥的悔过 但是怎么就讲的嫩么干涩呢!! 那个绝对配角小女孩醒来的瞬间跟贞子俯身了似的 特灵异 堪称该片最吓人镜头 不过删掉这个情节也没啥大影响~

  有个细节我觉得处理得不错 就是高去男人家 门口还没敢进的时候楼道就灯灭了 高处于黑暗一言不发 然后那个男人把自己家的灯开了(他在家从来不开灯) 用画面来代替那句:“你进来吧” 而且也预示着后来是他给高带来了温暖和光亮

  那个开车门的情节也不错

  作为鼓励给了3颗星星 但看总体趋势很差的样子 如果这种有些新尝试大陆片都只给打1星 那像《我的左手》这种片该打几颗星?!

  《第三个人》影评(五):《第三个人》内心独白感动

  看了《第三个人》。觉得信念真是一种厉害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叙述这个故事

  说实话,我看之前很期待,想象了很多情节;看的时候很兴奋,也做了很多猜测;看完我却很平静突然觉得人的思维真是丰富多彩平淡的故事表面因为不同人的不同思维变得挣扎曲折

  当初对这部电影的审问过程的猜想在看过电影之后让我觉得那些想法都很肤浅用心体会能看到更深一层的人性

  一个患了脑癌表面温柔清纯单身女孩儿。因为怀疑而变得冷静残忍不择手段

  一个表面温和善良而内心扭曲的中年男人。因为仇恨残忍的杀害了一对父亲并娶了他们的大女儿,并强奸了自己妻子妹妹

  一个善良的女人。她的善良,她的爱改变了那个童年心灵扭曲的男人。

  一个自称活腻了离过婚的男人,试过很多死法,最后选了一种他认为最好的方式离开

  我不想去讲述整个故事的情节,也许你会觉得太简单甚至意料之中。但故事的结尾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原谅忘记或者理解,到底哪一种最好?

  看到最后,我不再对故事的情节感兴趣,我不再关心结局,不再关心他们的命运。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内心震撼,被他们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所感动。

  对于他曾经的残忍和刚刚的强奸她选择了淡忘和原谅,她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指向用这种原谅换取姐姐今后的幸福

  他曾经变态残忍,生活警觉甚至扭曲。但他却一直做着善良的事情,因为他曾经因恨而娶的女人却用善良改变了他,他也觉得善良那么好。

  善良的女人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傻孩子继父母的人,也许永远只会认为丈夫死于车祸

  而车祸就是那个活腻了的男人最好的选择。

  听着将死的女孩儿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我眼睛里满是泪水

  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信念,或怀疑、或仇恨、或善良、或死亡。

  《第三个人》影评(六):yy女的小言情+大唐突

  看完网上评论我才知道此片是有抄袭的嫌疑,才恍然大悟片中刻意的剪切手法。撇开抄袭不说,总体还算可以,只是悬疑这个嘘头有些过了。因为本身只就只是一个故事,毫无任何需要推理的过程。导演将其零碎化只是吊足了观众胃口而已。

  有一些还是好的。比如说,高圆圆。以前总是觉得这个女孩子就是清纯的花瓶形象,毫无任何特别之处。而这次的角色高圆圆并没有任何的妆容,甚至她的皮肤在镜头下显出的细琐的痘痘,对于肖可这个角色的张力表现得到位。从头到尾,活在自己的yy之下,尤其是病态的yy,具有与身俱来的青春少女特质。这样的角色在高圆圆的拿捏来驾轻就熟。这样的肖可,睁着毫无光彩大眼睛,粗糙的皮肤,若隐若现地所谓真相,不就是典型地青春期小说么,然后加上她的大段片头给予陌生人林的关于寂寞的独白,哪个男人不为之动容?颇有点yy女的小言情味道

  而关于哪个陌生人林。该有台词的时候没有台词,有台词的时候又显得有些啰嗦。觉得这个人有些莫名其妙,出了推动情节毫无用处。对于最后他开车飞撞徐峥那段,觉得有些唐突。陶红呢,根本就算不上主角吧,没有几句台词,只是偶然露个脸,扮演一下忧郁而又幸福的小妇人

  最后徐峥的台词,还算可以至少有些还是有些思路的。仇恨的力量身不由己地嫉妒。而高圆圆的台词,就完全庸俗化了,教育意义颇深。就好比几年前看《好想好想谈恋爱》,最后一集突然来的一句:所有女人最终的依靠还是男人。一下子就觉得一锅好粥的调料居然就是老鼠屎。而一本小说的结尾只是为了警示,教育身边的人不要再从走自己的错误之路。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由衷地希望来这样一段台词,至少我觉得不是。太过刻意的东西完全不会有心而生。所以,这部电影很唐突,很奇怪。

  《第三个人》影评(七):想做好人而不得~

  开始以为徐小时候是红卫兵神马的,结果看其他评论分析说时间不对

  故事很简单,根本算不上什么悬疑。剧情是这样的,徐小时候因为仇富,杀害了高的父母,之后徐又娶了高的姐姐,开始徐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折磨高的姐姐,结果徐反而被高的姐姐所感化。徐开始向往善良,这也就是为什么徐会帮助一个陌不相识的路人去骗取保险救孩子。徐为以前做过的事情悔恨不已,但他又害怕心里的秘密被人揭穿,车子老打不开其实就影射了他的这种内心状况

  之后高绑架了徐,徐开始抵死不承认,后来徐逃脱了捆绑,想离开,但高激怒了徐,徐在愤怒情况下强奸了高,然后,徐忽然就承认了过去所有的事(有些莫名其妙。。。),然后徐发表了大篇的人生感言,高放走了徐,徐再次开车门,车门被打开,影射这徐终于可以敞开封闭多年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林先生开着车撞向了徐……

  总之,在徐开始愿意敞开心胸为过去忏悔,并且尝试用自己的善良来帮助其他人的时候,他的生命却嘎然而止~

  想到无间道里的刘德华,佛教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其实一个坏人突然想做个好人挺难的~

  《第三个人》影评(八):两个出色的演员

  看完电影后回忆我记住了什么?

  高圆圆和徐铮的超级长独白,还有两个人出彩的演出

  特别喜欢高圆圆那一段,一下子让我想起演话剧的那段日子,然后想象着如果把这些台词在舞台上面展现会是什么效果,高的台词功底不错,比较出彩,如果换成舞台演出可能会更棒!

  虽然偶有瑕疵,但高圆圆和徐铮的演技的确展现出了我从不了解的东西,特别是徐铮,完全摆脱了之前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将这样的形象较完美诠释,之前我还真是相信徐铮什么都没有做,因为他剧中的“表演”太真实了,而且被绑之后的一些表现还是比较真实,但……很遗憾

  个人觉得不应该安排强奸一场戏,而应该突出两个人语言冲突和慢慢的抽丝剥茧的感觉,以吊足观众的胃口,另外,结尾如果不安惩罚的一场戏就可以更深刻

  很喜欢徐铮最后解释理由,也许自己也有这样的人格分裂和嫉妒。

  《第三个人》影评(九):第三个人,我的解析。

  首先抛出观点,电影的名字叫第三个人。肯定是跟电影的内容关系的。我理解的“第三个人”,是指真实的那个人。女主人公肖可,最后的纠结也就是正在寻找的这第三个人,在她印象中何伟是个好老公、好姐夫,帮助了她很多忙,解决了很多问题,甚至肖可爱上了何伟,但是一个巧合她发现了何伟的疑点,这就出现了她怀疑中何伟,是一个杀人犯,杀害她父母的凶手,印象中的何伟与怀疑中的何伟事完全不同的,因此肖可在寻找真实的何伟。就是那第三个人。

  电影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何伟应该是1967年生人,在他改保险单时有镜头,顺便说下他将自己的保险单改成了现小女孩的,电影最后他还很小女孩的父亲说让他不要马上就取保险金,最后先叫几个月,等没钱了再取,说明此时何伟想要求死赎罪的同时还能拯救小女孩。

  扯回来,1980年,13岁的何伟(何伟个肖克的对话中提到的因此有了时间推断)是个性格暴戾充满了负面情绪的孩子,他仇恨富有的人,仇恨人家美好的生活,仇恨人家戴的表,穿的睡衣,家里种的花,他满满的负能量,使他产生了扭曲的人格,他想要毁掉这些他仇恨的东西,并且他认为这些是他的理想,为了他的理想,做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何伟扭曲的人格,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残忍的杀掉两个大人就是肖可的父母。只留下了两个姐妹肖风和肖可,(后来有一次,肖风和何伟吃饭,萧风有些自责,认为妹妹肖可的病是自己造成的,其实是因为她作为姐姐,她觉得没有照顾好肖可,或者没有及早的发现肖可的病。)

  杀完人后的何伟得到了满足,他认为他消灭了他讨厌的东西,仇恨的东西。并且在现场还拿走了一个相框和一个手表。后来拿走的相框和手表,给他带来了精神负担,他认为他玷污了他的理想,因为他在现场偷了东西。所以他将东西送给了他的朋友,陌生人林木。林木后来把手表丢了,只留下一个相框。(也就是后来被肖可发现的线索,因为这个相框比较特别,肖可认出了是她家的东西,并且在他父母被杀害时相框丢失了。)

  之后的何伟,开始追求原本高高在上的肖风,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但是随着和肖风的接触,他开始被善良的肖风同化。他开始变得善良,并且开始纠结原来自己做过的恶行,这就是何伟的心结,(电影中用打不开车门,来暗示何伟的心结,当何伟把一切真相说出来的时候,车门就很自然的打开了。但在说出真相之前,他打不开车门,原来同过打开电动车窗来从外面打开车门但是最后一次找肖可的时候,连电动车窗都打不开了,是通过按喇叭叫来保安帮他开的车门)因为有这样的心结,所以他开始,补偿肖风和肖可。生活中对他们二人,非常照顾。这可能就是肖可爱上她的原因。他带肖可去看病,帮助肖可修书架,后来当得知肖可的病,无法挽回时,他也非常痛苦。(这一点电影中有镜头。因为他尽管非常努力,但也无法挽回肖可的生命)

  与此同时,肖可因为工作(在一个印刷厂林木去印了一些东西)的原因,认识了一个陌生人林木。他对林木产生了好感进而开始接触林木。因为肖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并且他还爱上了自己的姐夫。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寂寞,她没有多少时间了。她对林木有好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林木跟他姐夫年龄相当,但他姐夫是肖可不可求的,并且林木是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并且割过腕,整天浑浑噩噩的,同时林木也是一个寂寞的人,平时自己在家都不开灯。

  因为认识林木,肖可发现了那个相框。

  发现了他姐夫身上的疑点。

  林木想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出了车祸,相框中的相片是两个人,另一个是林木的老婆,在车祸中林木的老婆去世了,林木开始轻生,每天抽大量的烟(影片中多次表现林木抽烟的镜头割过腕也想跳楼,生活得非常寂寞,不爱说话)最后林木开的车,就是在修车厂中,何伟拿起车灯的那个车。

  发现疑点后,肖可曾经用林木试探何伟,在那个饭馆,林木假装认出何伟当时肖可就在场,就在背后,但何伟否认,认识林木。(承认认识林木,就要承认自己的过去他一直在隐瞒自己的过去,所以他肯定不会承认)所以肖可没有拿到直接的证据。

  因为自己时间不多,和对林木的信任,同时肖可去见了自己的医生,医生告诉他要被何伟拿走了,因此她认为何伟拿走了药没给她,是想让她早点死。情急之下,趁着姐姐出差的时候假装书架又坏了,绑架了何伟。

  何伟被绑架,肖可反复在问,是不是何伟杀死自己的父母,何谓抵死不承认。

  经过了长时间的对抗。何伟解开了绳子,想要逃走,他打伤了肖可,但并没有杀害的她,肖可捡起了地上的锤子,又打伤了何伟,何伟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纠结,和外部的肖可对他伤害。于是,真实的何伟出现了,他撕掉伪善的伪装,强奸了肖可,同时也将自己一直维持的平和打破了。其实何伟的心一直都在备受煎熬。但他认为,只要事情不败露,这样就是一个平衡的结局,虽然他内心煎熬,但他做了很多想要弥补的事情。只是这一切,都在肖可的逼问下,最终被打破了。他面对肖可,承认了自己的行为。肖可以终于找到了那个真实的何伟不再纠结。并且肖可理解了何伟知道了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想赎罪。所以肖可坦然的面对死亡。

  事情败露的何伟,知道无法面对肖风。只能去死,同时还可以拯救那个小女孩。影片的最后何伟解开了心结,轻易的打开了车门,但林木(林木通过与肖可的接触,加上自己原来就认识何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驾车撞向了何伟。

  影片中的那个小女孩,我觉得暗示人的良心,不管多么邪恶的人,都无法避免与自己的良心相遇,就像何伟莫名其妙的就撞到了那个小女孩,还发现这个小女孩竟然得了跟肖可一样的病,但是发现的比较及时。因此何伟想要帮助这个小女孩为自己赎罪。

  备注:1 有的影评说林木是肖可想象出来的,我觉得有点牵强。如果林木是想象出来的人物,那么林木只应该出现在和肖可同时存在的场景中,(修车厂里,林木和修车工同时存在。以及最后林木开车的场景。都没有肖可的参与,所以林木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2 有些影评说,何伟不是杀人凶手,最后只是编造的一个故事,来满足肖可的心理,这也有问题。如果是编造的故事,不可能有那么多细节。睡衣啦,手表啦,鲜花啦!等等。而且何伟确实,强奸了肖可。还有何伟确实睡不好觉,他在洗车的时候都会睡着,这句他说的话,在影片中有验证。

  3但也有一些不能理解的细节,比如何伟强奸完肖可下一个镜头,他伸手去拿烟。不知道什么意思?

  4何伟在修车厂里看见的那个车灯,他没能安回去。是不是代表破镜难圆的意思

  5林木有没有参与过杀害,肖可父母的过程?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杀害两个大人,会那么容易吗?

  6林木轻生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出了车祸,老婆死了他内疚吗?

  悬疑电影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有很多细节可以慢慢地推理,延伸连结。所以见仁见智,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第三个人》影评(十):徐铮不是第三个人,第三个人是类似wenge的某种杀死人的势力

  不知道是我一直对徐铮太有好感还是什么,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始终都不觉得是徐铮杀了小可的父母。记得有个镜头,林木和一个男的抽烟,我觉得那的男的才是送手表给他的那个杀手。而林木去餐厅问他的时候,何伟也很坦诚,说我叫何伟可我不是你的小学同学,我不是在这里读的小学。总举得一切的都在说明徐铮不是凶手。或者在wenge的时候,徐铮也做过类似的事,所以他在后来面对小可时能编得那么顺溜说他怎么怎么杀了她的父母。

  车门的问题时我觉得唯一有力量能说明徐铮心里有结的。但是,那也许是说小可打开了他多年来不愿意面对的过去的一些事情,但并不是杀小可父母。

  再来,小可和何伟的对话中始终没有提到林木这个人的名字,好蹊跷,既然要对质,为何不把名字说出来,徐铮只是说陌生人陌生人。。。

  一切都在走向庸俗化,徐铮说了几次这个话,这其实和某些理想是很矛盾的,人的理想要想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善良的,正如希特勒,其实他的理想也是想让他所爱的那部分人能过上很好的生活,这兴许是太狭隘了,可是,当善良了,这一切也实现不了了,说什么天下一家人的那些话也很没意思了,谁能把天下都用善良聚在一起啊?人和人之间总是有隔阂的。然后理想没了,剩下的只有庸俗。没说庸俗不好,这也许是所有人最后的归宿,很少有人能带着极强的激情和理想活到死的那一天吧!徐铮只不过遇到小风,早点走向庸俗而已。

  徐铮说他以前没有杀人,以后也不会,已经善良了,又何必再去杀人呢!

  再来说说小可为何怀疑何伟吧,首先是名字,毋庸置疑,林木说出这个名字,小可肯定把他指向徐铮。但是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这里体现了一种很爱,但是得不到,于是我们需要出口,把爱变成了恨,极端的恨,逼徐铮,最后徐铮QJ了她,她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可是心里的心魔终于还是出来了,不再折磨她了,虽死,但也比较好了。

  其实第三个人可能是很多东西,可能是人的意念,小可极端的念头可以是第三个人,差点让他杀死徐铮。而wenge时期人们的念头也是第三个人,杀死了那么多的人。

  最后,影片的结尾,林木杀死徐铮,在我看来是怕他们当初做的事暴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凶手。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伤害自己的念头。

  unshined girl ,或许是指小可的命运吧!有病,死或者不死,这很难说。她和林木在一起,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她和真正的凶手在一起,而且是杀父丑人,而她和姐姐都不知道。

  一切都是未知,未来会有多少的第三个人,我们不得而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三个人》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