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是一部由胡雪杨执导,林心如 / 蒋勤勤 / 谭耀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说《半生缘》要翻拍了,
因为,
有酸有苦也有乐,
可纵观一生,
我们单纯地爱上一个人,
只因为爱这个原因,
奋不顾身。
而又有种缘分叫相遇太早,
最终,
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分开。
不是不爱,
也不是不曾努力,
或许是太年轻,
或许..
就像张豫谨跟顾曼璐,沈世钧跟顾曼桢,许淑慧跟石翠芝...
但是许淑慧的婚姻还是破裂了,
“被抓住了把柄,想离就离吧。”
在许淑慧的心里,没有哪个大小姐比得上翠芝,即使她们可能更有钱。
他以为他爱上的是翠芝的小姐派头,
其实,他只是爱上翠芝了。
沈世钧跟石翠芝的婚姻看起来更像常态,
石翠芝是贤内助,
翠芝却避而不答。
张爱玲描写的爱情,
是凄美的,
有着遗憾,
还有望不到尽头的绝望。
其实,
年少时的爱情最纯碎,
年轻的情侣很多很多,
能走到最后的凤毛麟角。
登对的婚姻很多很多,
是否是心之所往,冷暖自知。
剧版《半生缘》实在是经典,
当时的林心如,还没有成为现在的玛丽苏代表,
演的顾曼桢活灵活现,惹人怜惜。
“我失去了所有人的爱.”
顾曼璐的一生几乎不曾为自己而活,而在父母那辈或往上的人来说,
家中长姐长兄确实如父如母,
早早就要肩负起养家重担的。
曼璐很坚强,但再坚强,也会落泪。
很多人都说沈世钧太懦弱,
还说他爱的不够。
没看过原著,
但就剧版以及影版给我的感觉来说,
他本就是这样一个不争不抢的人呀,
换个角度来说,
只是人太善良。
就如同最后,
他不忍心抛下翠芝和孩子,
抛下一切,去追求曼桢,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只因为他本就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半生缘》观后感(二):《半生缘》经典台词
1、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2、也许所有的故事都是一样的,真正感人的爱情故事都有着悲剧的结尾,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尾巴经常让人记不起,我们的惆怅常常是这样的事实。 3、也许真的过十年二十年,在街上或者在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地方遇到以前的恋人,是不是可能想电影或者小说里写得那样,四面相对,傻傻的问:‘‘你还好吗?” 4、不是不可能但前提必须是:爱过的人心底里只有对对方的爱和对上苍的感激,不能在一起是造化弄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5、命运选择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恨意,而我们选择的命运,许多时候是含有恨意的。 6、多年以后,无敌的岁月磨平了一切,再看到那个人,很难再有什么感觉,如果有,也许只是问自己:我喜欢他吗?感情通常是,因为某一个时间和地点;某种氛围之下,因某一件细小琐碎的事打动我们。 7、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8、人的一生只限于半生缘,为何只有半生的缘分,却不是一生一世的缘分,难道天空中的星夜之上一轮圆月必须切割成另一半才能团圆完整只能在剩下的后半生里苦苦等待一个毫无痴心的知己吗? 9、只要错过一次,就是等于自己错过自己一辈子吗?但愿,那好似一刹那的遗憾。 10、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满又空,人生匆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就在每一个不是巧合的巧合中错过着时间,会改变一切,半生的等待又换来了什么-甜蜜而又绝望的等待和无止境的忧伤,最爱的人,近在眼前,却又是那么遥远。 11、最后的见面,似上苍早已注定的安排,一切都过去了,那些忘不了,变不了的......我们回不去了,时间是一条河,我们顺水而漂,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了,那个我爱的人,那个我们相爱的时光,那时微风轻轻吹,待如今只有冷雨凄凄呐。 12、如果我们用半生的时间来怀念一个人,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如果不是自己状况太差,总是遇人不淑。显得前面的人太好了,就是活得太寂寞了,无所事事,只能在回忆里过日子。 13、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 14、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15、前者因了岁月沧海,洞悉。后者因了岁月荣华,天真。 16、很多年以前,我们刻骨铭心的爱过或被人刻骨铭心的爱过的都已经是昨日的黄昏。
《半生缘》观后感(三):《半生缘》你和最爱的那个人多少年没有见面了。
这部电视剧是我闲暇时间经常反复观看的,最后一集不知道重播了多少次,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历尽世事变迁和沧桑后,当世钧知道曼桢和他在一个城市,并且知道了联系方式并没有直接去见曼桢。可以看出世钧是理智的,同样也是曼桢为什么说“出了这个门你就做不到”。他知道双方都有了家庭,所以打电话又挂断的那一刻终究也是要承受多少纠结的痛苦和念念不忘。我最不能忘的就是在叔惠家两人看到彼此的眼神,那种相逢的喜悦和痛苦的挣扎。曼桢的那一句“我们回不去了”,至今我每每听到都会落泪。曼桢选择坦荡告诉世钧往事的真相,曼桢抱着绝望的心情来坦白,因为她知道她和世钧终究是回不去的。坦白过后就是永久的怀念和记忆,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你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半生缘》观后感(四):那个别人却那么重要
因着无聊.看张爱的半生缘.
曼桢和世均历经生老病死的爱却敌不过一个别人重要.
以为相爱到非对方不可的恋人啊守侯着将要遇见的爱的天真的人们.都以为爱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的世界无关乎其他。
只是
两个人的世界开始动摇.说过决不懊悔说过永远有这么一个人等你的两个人的世界漫漫坍塌.
却是因着两个人之外的别人.
又想起大学时候看过的美人草.看到转折处简直愤怒.为什么怎么可以刘思蒙因着别人的一个谎言,甚至是情敌的谎言,却不相信坚定着的叶星雨.鄙视那样的爱太过脆弱.历经不起.
那末经历了的世均和曼桢.以为见着了什么都好办了以为下了决心没有不可挽回的事情以为可以想办法.
转身间.却动弹不得.相望着擦身而过.
爱着的人的自信全是仰仗着那个对方.一步步堆彻起来的世界是脆弱的.少不了任何一方坚定的眼神.
噶么堆彻起来后却那么需要城墙来维护.至亲至朋的甚至敌对的.这些别人都变得那么重要.
金三顺说.
他的理想对象是一个可以把他骄傲地介绍给朋友家人,也可以把自己骄傲地介绍给他的朋友家人的人.
听上去那么简单.
可是曼桢和世均却都因着各式的自己以为的原因对家人甚至朋友欠坦白.
暧昧的介绍和默认倘若换成骄傲的肯定,那么会获得曼桢姐姐和妈妈的心慈手软么.世均妈妈会愿意举手递信么.叔惠豫瑾的一点认知和帮助会改变结局么.
呵呵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写于2007-12-12。
希望最近为别人而挣扎着的朋友,早日如愿得到祝福。
《半生缘》观后感(五):勇敢侠义曼璐没得选 完美主角曼桢也不白莲花
最近把半生缘的电影和电视剧都看了,觉得电视剧的得分可以更高一些,尤其是相比现在大部分电视剧,在剧情的逻辑性、服化道的设置、矛盾的推进上都值得一看。
影版最心疼曼璐,因为曼璐的苦是掀开一点点就能窥伺全貌,不忍去看,不忍去想,她的命运太悲惨。带着这份心疼去看剧版,蒋勤勤无疑是极美的,美艳风尘泼辣但犟不过命运,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台词在影版看过后那份震撼有所减少。比如豫瑾说“我现在看年轻时的自己太幼稚可笑了”。比如曼璐劝曼桢“我们家什么时候出了一个烈女,都是一个妈生的,凭什么你就那么高贵我就那么卑贱”。
由于个人感觉林心如的颜值演曼桢更有说服力,且剧版各个演员都很给力,所以此评给电视剧。
最心疼的是曼璐
曼璐的悲剧在于她从来没有尝到生活的甜头。她背负了全家的生活压力,被迫沦落风尘,她没有选择。在坑妹妹这件她最大的错事上,直接导火索是妈妈和奶奶要撮合豫瑾与曼桢,深层原因是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人她只能从封建旧制度里找出路“借腹生子”。她不得不依附男人,因为当舞女的她没有谋生技能,但她又找不到好男人,因为那个年代看轻舞女者多,看轻嫖客者少。看似是她做错了,其实是她无力抗争。
当后来杰民都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了,强民(一直分不清这仨弟弟谁是谁)的老婆也能和婆婆闹矛盾了,弟弟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了,只有她,已经死了,就算没死,也不会有平静的生活。不知道弟弟们会有多少记得她的牺牲,记得也没有用,她的一生已经消耗尽,报销了。
全剧中她都是一个勇士一个侠士:扛起全家的负担送弟妹上大学,哪怕被弟弟不理解,是她的大勇气大担当;祝鸿才帮她挡了一刀,就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支持他,是一种侠义和知恩图报;在和豫瑾订婚被人认出时撕开遮羞布,是在爱人面前的骄傲和体面,哪怕自己伤心欲绝,跳河求死。其实那时候的豫瑾是可以争取的,但争取的话太卑微。
临死前她试图再为妹妹做一点弥补,再去看一眼心爱的人,以不打扰的方式跟她告别。她这一生虽然做过错事,但是值得敬佩。
最糊涂的是妈妈和奶奶
她们在两个女孩的人生中持续在起负面作用,没有能力,没有主见,封建守旧。世钧作为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她们那里屡次遭白眼和冷落,曼桢曼璐那么孝顺,她们却糊里糊涂地看着两个女儿走向悲剧。特别是曼桢的悲剧。
最好的遗憾是翠芝和叔惠
正如剧里所说,很多时候相爱的人并不能走到一起,面对这种遗憾,最好的结果是大家都过成最好的样子,以便再次重逢时可以喝一杯酒,笑着谈这些年的经历,把关心藏在眼底。特别喜欢影版翠芝在叔惠回国时的重聚,处理的非常细腻,剧版过于直白,反而失了韵味。
最好的朋友是叔惠和世钧
人生有朋友能随时去他家住,不会觉得打扰;能恳谈自己的恋爱,不会觉得丢人;能哭能展现自己的懦弱,不怕看不起;十年不见来家里不用收拾,不怕怠慢,是非常幸运的。
主角呢,他们很遗憾,但这是他们人生最深刻的记忆。如果他们结婚,也只是一对平凡恩爱夫妻,但因为错失,永远内心悸动,永远不敢老去。
曼桢的幸运在于她是大学毕业能独立生存的女子,所以祝鸿才夺去她一段人生不会夺去她全部的人生;她姐姐就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在叔惠家重逢那一段演得非常好。俩人克制着眼泪,眼睛控制不住地想看对方,但又要在人前避开目光,那仿佛黏在一起的眼神,不管旁边人说什么,世界都只有他俩。
还有在街上曼桢看到世钧又怕被发现差点被车撞,非常写实。
导演很认真,里面有很多镜头用光是讲究的,观众代入感强。比如有一集曼桢在黄昏里坐在窗前看信,有电影的味道。
从前的电视剧真好看。哪怕台词有点糊,原声嘛。
《半生缘》观后感(六):谭耀文,以及相伴的十年往事。
我在中学里爱慕的第一个男生,就是他了。第一次月考过后,基于成绩跟视力的原因,我被调到了前面的第一排。而之前新生选座时期,我因为身材高大自己去了后排,整天埋着头。那次调座是在课上,课桌搬得“轰隆隆”。所有人都盯着看,那种疑惑倒是让人无地自容了起来。而他的目光投射却是唯一一丝温暖,于是我记住了他。恰好我的新座位,就在他前面。
那时候流行任贤齐版《神雕侠侣》,吴倩莲的眼神落寞。而我们这些刚结束小学生涯的中学生显然还不适应。作完功课以后,全是电视剧八点档的忠实观众。那版《神雕侠侣》的主题曲《心太软》《伤心太平洋》,更是将我们一次击倒。如果算上我们的接触流行歌曲的时间,最早的就是这部了。
再以后我跟他熟腻,他更是大方的将他手抄的歌词本借与我看。我们前后两排,是一位夏姓男生,我。后排,后排则是朱姓的漂亮女生跟他了。在最恶趣味的时期我们玩名字拆解:夏姓男生的喆字,便成了吉•吉。我的名字因为是单字,因此无甚变化。而他的名字是:人•可•木•易。他妈妈每次在院子里喊他:“杨杨,回家吃饭了”,也被我们私下里偷偷取笑。
他长得白,声音细,样子秀气,人又乖。还总是嘴甜的“姐姐,姐姐”的叫。(后来填同学录才知,他比我大了近一岁!)当然,只在他有事相求,数学题解不出来的时候。还有他对人亲密,没有性别意识。所以他总是被班级,或是学校里的坏人欺负。把他堵在墙角,然后问他:“你是男还是女?”再轰笑着离开。
而我对他的感情,近乎于母性的怜惜。其实他已经发育,我偷偷观察过:他已经长了胡子,而且喉结也很明显。
再以后他跟朱姓女生关系亲密,我便一连几天提不起精神。还是喜欢暗中留意他,而那句:“我是不是你的小龙女?”却一直到中三毕业都没有问出口。
后来,我到外地念高中。艺术科,思想冲撞严重的时候几乎不能见人。偶尔看电视,《半生缘》里的许世钧长得极像他。斯文,秀气,眼睛里都是欲说还休。以及他跟曼桢,顾曼桢令人惋惜的一世情。然后知道那个演员是谭耀文,香港人。在同一时期,他的许多别的电视剧还在上演。而我却记得他永远是世钧,沈世钧:他无力,苍白的爱情。在我怀念人•可•木•易的时候,我看《半生缘》。
像许多犯错的孩子一样,我在外面遭遇失败。高中第三年的收心之旅,我回到了家乡的一中。尚未收回城市里的浪荡。我每天散步,阅读,等待生命里那个白面书生的出现。学校里的一次照面:他穿蓝色格子衬衫,急匆匆。大概理科男都是这样吧。而印象里的“人可木易”与沈世钧开始重合。他高了,还是不太说话。叫了我的小名,很温柔的样子。还是当年让我心动的害羞样子。
然后,高中毕业我求学失败。在家里复读,啃着整部新版的《雪山飞狐》。这一次他是“田归农”,他老了,也见证了我的整个青春。在角色里:他心怀鬼胎,我击不起恨意;他的漂亮女人,我妒忌;他仓皇逃逸,我希望他坐的马车比别人跑得快;他妄图得到世界,我准许他的野心;他不安,他的女人背叛他。我埋怨编剧不够偏心,不成全他。
我仍旧像当初那样想满足他孩童的全部愿望。
夜色里,这是我一个人的海誓山盟,我一个人海市蜃楼。
再以后我二次求学在忙碌的上海,渐渐离开了每日蹲守的八点档。而那场未做完的梦:
沈世钧:你今晚有没有买花等我,看这花好月圆的。
《半生缘》观后感(七):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保留了下来!
张爱玲的《半生缘》这部小说,其实叫《十八春》,同情的是曼桢的苦命,埋怨的是世钧的懦弱以及对曼桢的不信任,痛恨的是曼璐和祝鸿才的自私他们不顾亲情毁了曼桢一生的幸福没想到,亲姐姐会如此荒唐,可笑。曼帧的悲剧也在于自己的懦弱。她恨祝鸿才,曾经咬牙切齿的说决不会嫁给他,结果自己仍然忍气吞声的嫁给了他。她的反抗仅限于嘴上,说实话,实在让人瞧不起。悲剧是自己直接造成的。
现今社会是敢爱敢恨的世界恋人之间的分手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不主张这些即使婚外情中有许多真情在但我想一个人除了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想到责任心.责任感也能体现人生价值.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保留了下来!
《半生缘》观后感(八):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娘,这个悲剧可以不发生
看这部电视剧,最痛恨、最蔑视的不是曼璐、不是祝鸿才,而是曼璐曼桢的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埋下了两个女儿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假如丈夫去世后,她不是这么软弱无能,即使曼璐退学、曼桢不上大学,让几个儿子读书,一家人哪怕艰苦也不至于后来受人轻视嘲笑;
在曼璐面前说要撮合豫瑾和曼桢,是极为愚蠢不智的行为,丝毫不懂人情常识,更不见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体谅;
在曼桢受辱后,只听曼璐三言两语就乖乖搬家消失,曼桢逃出后,又是三言两语就放弃立场、还“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劝曼桢回来“享福”。
——这种人的所有行为逻辑,就是无底线地畏惧冲突,只要表面安稳、物质满足,脸面不丢光就还能活下去。
《半生缘》观后感(九):他们不是苏菲和朱利安
他们确实不是苏菲和朱利安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部电视剧就想到我极爱的一部法国电影《两小无猜》
这两个绝对是截然不同的片子
但是有一个共同点 男女主都是10几年可以不见面
都是在这10几年内和另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但是一个是爱的变态,爱的疯狂
相隔那么多年,可以不顾家人 不顾老婆孩子,不顾老公
一个是爱你的心口难开,爱了很多年,错过了很多年
但是他们的爱错过就是错过
最后世均和曼桢相遇当他们决定一起聊天的时候,世均给他老婆打电话,得到她的允许才和曼祯坐下来聊过往
这时我突然想起,朱利安的老婆,极力阻止他见苏菲,恳求他
但是朱利安不管不顾,他只爱苏菲
他们果然不是一样的人
最后苏菲和朱利安永远在一起了,一起埋在了水泥墩里面,这很疯狂,但是他们很幸福,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最后曼祯和世均呢?
曼祯继续照顾她的孩子
世均继续维持他的家庭
他们不是苏菲和朱利安,不能不管不顾
《半生缘》观后感(十):这是个爱情悲剧大杂烩
张爱玲的笔迹里总是那么悲,正如她的命运(在我眼中看来是悲伤的)。她在讲故事,讲一个在她生活时代里发生的故事,说得如此冷静,同时带着如怜惜的悲哀,悲的背后是无言,是留给我们意会的空间。或者她知道每个人对这个故事的看法都会不同的。
电视剧里面演得最出彩的是蒋勤勤,她把小说里的曼璐饰演得入目三分,让人感觉她可怜可悲可恨,可怜的是爸爸的逝去让她早早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可悲的是她的性格,如果不要这么要强,她可能会嫁给豫瑾,当上院长夫人;可恨的是在她被鸿才冷落后竟出了这么歹毒的计谋来维护自己的自私。
最不喜欢世均这个人物,懦弱,事情没弄清楚就下定论。
最喜欢的人物是曼桢,林心如那是毕竟演技还不够,书上的曼桢个性更鲜明:温和带有坚强。
这部戏的男人中,叔惠算是最好的一个,做事会变通,情商比世均高,可惜差点勇气。
半生缘就是爱情悲剧大杂烩,没个是顺利的,正如世均说的:有许多婚姻都是相爱的人不能结合。能结合的呢?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真是讽刺!这样的悲剧是性格决定命运,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当旧思想和新思想冲撞在一起,新思想被打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