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黑猩猩》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4 03: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黑猩猩》观后感10篇

  《黑猩猩》是一部由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 Mark Linfield执导,蒂姆·艾伦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猩猩》观后感(一):《黑猩猩》:小凯撒的丛林历险记

  一片坚果园引发两个族群战争,一个雨夜,一方守一方攻,两相较量过后,尽管果园守住,幼小的黑猩猩奥斯卡却失去了母亲开始独自孤苦讨活。不被其他家庭收留事小,不知如何觅食事大,日渐消瘦的小奥斯卡经过丛林法则折磨,竟然意外的得到首领弗雷迪的接纳。眼见最强与最弱的相亲相爱出双入对,怎是一个感动了得。当面对强大敌方的再一次进攻,知道团结互爱的族群再一次守住自己家园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结局

  迪斯尼的纪录片,对《猩球崛起余温未了的观众,可以观摩一下“小凯撒”的丛林成长经历。有欢乐爱心,有痛苦揪心,有感动温馨,甚至有诸多人性在里边。在优美动听的配乐中,迪斯尼不失水准精致纪录着黑猩猩们的丛林生活启示大自然的非凡造物法则。或许是黑猩猩与人类近亲关系悸动人心的小黑猩猩成为重头戏,有那么几分亲切感。如果一定要与《海洋》相媲美的话,缺失的是那气势磅礴海底景观和令人应接不暇的奇珍异类。这些是此片所没有的,更多桥段聚焦在黑猩猩们的各种争夺和哺育下一代点滴乐趣之中。

  《黑猩猩》观后感(二):生命赞歌——浅析《黑猩猩》的美学特征

  摘要:生态纪录片是神态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大自然创作素材,以自然中的生物表现对象,并以生态思想主导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同时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是通过眼睛来触动感情

  不论是《地球》还是《深蓝》,艾雷斯泰•法瑟吉尔都习惯于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将我们的这个蓝色星球魅力展示在观众眼前,直接冲击我们的灵魂深处!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关注敬畏,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赞歌在此唱响!

  关键词故事真实性 人性

  真实性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其真实性,通过纪录物象客观自然的形象而达到对世界理性认知。《黑猩猩》无疑是对自然界做了真实的纪录,它们以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从各个方向动人感觉,使人感染沉醉。在这一片美轮美奂森林中,首先就给与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航拍下那绿色的海洋,那变幻的云海,那哺育奥斯卡和这片生灵的生命之源,那落日余晖,那汹涌暴风雨。还有那夜晚发光的蘑菇,那窸窸窣窣的红蚁,藤蔓生长。都透露着一种无以伦比的美,这种美依赖于它的真实性,工作人员以他们的艰辛在地球这个微小角落中,纪录下黑猩猩的一言一行。砸坚果的快乐,外族入侵的惊恐不同等级之间的那种爱,都深刻的印在观众的心中!让.米歇尔认为,“纪录片并不仅仅是对于现实的再现,它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思考的方式”。 《黑猩猩》以它的这种真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平常忽略或者难以见到的生物的生存状态,领略到了它们的生命之美,更让我们理解了生命的尊贵与艰难!

  故事性

  故事性、情节化的叙事手法是纪录片的另一美学特征,由于纪录片需要我们客观的记录,因而大多的纪录片便少了些许趣味性和故事性。然而《黑猩猩》这部影片却趣味性十足,故事结构非常的完整,在影片播放到13分钟时,奥斯卡处在妈妈伊莎的保护下,伊莎抚摸着奥斯卡,那种母性的光辉在片中闪耀着。到18分钟时,奥斯卡那笨拙的要砸开坚果的姿态,配以Garo Emerald那轻松愉快的《that man》,更添加那种滑稽感以及一种对于生命的赞叹。38分钟的时候,暴风雨来临,危险也在迫近,虎视眈眈伤疤一族,在这个下午扑向了弗莱迪一族,伊莎在此之后消失了,奥斯卡的命运也随之转变,它成了一个没有猩猩要它的弃儿,没有朋友,没有食物。这种悲凉感直接将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人们都在关注这个小家伙将会如何的生存下去!到56分钟的时候,令大家都开心的是,这个历来以等级制度为依赖的群体,居然也出现了意外的一幕,首领弗莱迪收留了奥斯卡,并且让它骑在了背上,弗莱迪尽自己所能照顾着这个幼小的家伙,他那不轻易展示的温柔一面也通过为奥斯卡梳理毛发流露了出来!到63分钟时,伤疤一族再度来袭,然而这一次却没有那么轻易的胜利了,弗莱迪打败了伤疤,它们赢得了暂时的宁静

  欧阳宏生曾说,纪录片展现的“应该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在给观众上一节科教或者生物课”。《黑猩猩》毫无疑问在此方面它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

  兽性与人性

  当代美国著名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而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纪录片最终打动观众的,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正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黑猩猩》处处都洋溢着深厚的情感,作者对于黑猩猩所表现的智慧亲情都进行了真切的表现和热情赞美

  黑猩猩巧妙的借助于石块或者木头将坚果敲开,用树枝引出红蚁,在树上睡觉时折断旁边的树枝搭成一个小窝,这样的智慧有时总是令人会心一笑,最令人惊异的一幕,我想是弗莱迪对于那三只外来猴子的驱逐,他们有勇有谋,首先堵死猴子的逃生去路,然后将猴子驱逐入埋伏圈,最后一举斩获。对于如此聪明的生物,怎么可能不引起我们的关爱之心呢!

  我想在这部作品中最触动人的还是那浓厚的亲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这两种亲情在这里被刻画感人肺腑,催泪至下。伊莎总是抚摸着奥斯卡,教会它觅食,保护着它,最后伊莎由于外族入侵作战而死,从此奥斯卡成了一只没有家的孩子,它迅速的消瘦下去,那种目光,那种悲痛眼神,我将永远也无法忘却,因为它深深震撼了我。所幸最后首领弗莱迪收留了奥斯卡,这个家族的首领,它教会它如何觅食,清理它的毛发,让它骑在它的背上等等,那种亲情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兽性之中更多的充斥了人性!

  结语

  《黑猩猩》这部影片纪实与表现并重,在遵循了纪录片客观真实的原则上不失趣味,它值得我们带着我们的深情激情去观看,去揣摩。在客观而冷静镜头之下,创作者对于动物的真实纪录再一次面对了生命与存在这一主题

  《黑猩猩》观后感(三):铁血柔情的背后

  首先感谢那些扛着摄像机奔走在丛林被蜜蜂蛰被蚂蚁咬的工作人员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能看到一个如此有爱而真实的故事。

  看到大金刚像妈妈一样背着小奥斯卡,专心致志地给他挠虱子、给他砸坚果,无微不至照料他,这样的铁血柔情,就像最后一个工作人员说的那样——“真的很可爱啊”。或者说,是真的很感人吧。

  毕竟在许多野生动物群体中,失去母亲的孤儿,通常只有死路一条。在这里,奥斯卡以不可多得幸运被人收养,更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是收养他的竟是部落首领。从孤儿变成王子前途陡然一片光明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弗雷德会收养奥斯卡。一开始他是并不将这个小家伙放在眼里的,而是任其自生自灭。而在小奥斯卡尝试与群里每个黑猩猩套近乎都失败后,打主意到他头上时,弗雷德并似乎有点讶异,但也没有拒绝

  他走到哪儿,小奥斯卡跟到哪儿。他做什么,小奥斯卡就做什么。

  这感觉就像一个威风凛凛江湖刀客,却被一个流着鼻涕瘦弱小男孩赖上了一样。怯怯地不说话,但是就是跟着你,十足的牛皮糖。

  而硬汉金刚隐藏在心底的柔情居然就这么被打动了,于是开始化身任劳任怨保姆

  于是萌翻了我们电脑前的一片。我擦——

  另,我好像记得,凡是野生动物部落,只有首领才拥有与雌性的交配权?

  那么,奥斯卡就是弗雷德的孩子吧?会否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呢?

  《黑猩猩》观后感(四):做爱、生养、捍卫家园

  有些东西是刻在基因里面的记忆

  做爱、生养、捍卫家园,

  在法律还没有文字来承载的时候,

  这便存在了。

  于是,

  当外族入侵,

  当家园受到某些国际企业恶意污染

  总会有人们站起来,

  象黑猩猩一样战斗

  人们呼喊着集群,

  愤怒地燃烧暴力

  把禁止游行等等的政府禁令踩在脚底,

  把一切不公平踩在脚底,

  用热血捍卫自己的利益

  只有这样,

  奥斯卡这样需要保护的后代们才可能活下来,

  并且活得有尊严

  是的

  法律没有刻在基因里,

  统治者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

  才可从遥远外界将之普及人心,

  而此前,

  只有基因说的算,

  做爱、生养、捍卫家园,

  爱谁谁,

  爱怎样怎样。

  《黑猩猩》观后感(五):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

  这是一个能够感人肺腑的故事,已经超越了纪录片的范畴了。

  纪录片一直是我的最爱,自然的神奇绝美,不是那些矫揉造作大片所能比拟的。这部片子画面非常棒,很多镜头都能震撼心灵,绝不亚于《Oceans》。更棒的是里面的音乐和画面镜头转换融合完美无缺,让我的心情跟着忽高忽低,时而欣喜时而悲伤,看到最后,已经是笑中带泪了。近乎电影的形式拍出来的纪录片,太棒了!

  影片的主角是一只叫奥斯卡的小猩猩和它所在族群的首领费雷迪。片子开头先是用美轮美奂的热带雨林风光小小震慑一下观众,接着在欢快的《that man》的背景音乐之下,放了弗雷迪这个族群的玩耍片段,很多猩猩的表情动作都让我忍俊不禁,小奥斯卡一出场就是非常萌的造型,笑翻了~

  随后弗雷迪带着他的族群越界跑到另外一支由“刀疤”带领的黑猩猩族群之地找浆果吃,进食的时候,刀疤带着他的部下慢慢围过来,一声令下,开始武力驱逐。一阵兵荒马乱的,弗雷迪和他的部下们狼狈逃回自己的领地,所幸没有伤亡。

  因为弗雷迪的领地有一片坚果园,他的族群经常去那里捡拾坚果吃。可坚果不是这么好吃到的,得学会工具才行。小奥斯卡也想尝试一下自己敲开坚果,于是他找来一截木头,敲了半天没动静看看四周吃得正欢的那些长辈们,嗯,应该是木头不够大,又跑去捡了一根大的木头,继续敲。咦,怎么还是敲不开?不解的挠挠头,难道是坚果的问题?好办,换一个试试。怎么还是不行?小奥斯卡一副苦逼样子茫然四顾,好像看到正确方法了,用石头!屁颠颠的跑去找来一块石头,摆好坚果,哗,没两下就敲开一个,果然自己敲开的坚果最美味啊,好满足~

  小奥斯卡乐呵呵的想再去捡一些坚果回来,把敲坚果的石头就放在原地,刚离开,一只无良长辈大猩猩就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看了看小奥斯卡,估计没看到他,于是非常贱的把小奥斯卡敲坚果的石头给顺手牵羊了,还贼兮兮的笑着。看到这我直接笑喷了,太有意思了~真相知道小奥斯卡回到原地之后该是肿么样一副表情啊,哈哈~

  吃完坚果该到了午睡时间,大猩猩们都在睡觉,可是小家伙们不愿意睡。于是大猩猩都慵懒的躺在厚厚的落叶上面,斑驳的阳光穿过树叶照着,很惬意的睡着。以小奥斯卡为首的一群小家伙们在树上四处窜来窜去,发出很大的动静,把树下才休息没多久的母亲们全都吵醒了。到后面,小奥斯卡的母亲伊莎很囧的坐在地上,一脸无奈的表情,一只手紧紧抓着小奥斯卡不让它淘气,就这样,小奥斯卡还是在和一只小家伙扭打嬉戏,好苦逼的伊莎。。。。。。

  弗雷迪还会带着大家去小溪边捡一种浆果,洗过之后再吃,貌似很美味的样子,连没有牙齿爷爷辈的老猩猩都吃得很欢快~就是吃相有点。。。。。。吃素吃多了,弗雷迪就带上族人去打野味,开开荤。猩猩吃的肉是什么——猴子!整个狩猎过程布置天衣无缝各司其职先锋开路驱赶,半路拦截的,放哨的,最后擒拿猎物的埋伏者弗雷迪,一个个都身手无比矫健。抓到之后。。。貌似是活生生撕裂的。。。。。。一阵哄抢,参与捕猎的都有份。有只很健壮的大猩猩没有参与捕猎,想从几只母猩猩那里蹭点肉吃,无奈母猩猩们可不是那么好惹的,最后只有独自在外边儿掰扯着树枝撒气,那动作那表情,笑得我锤桌子了~

  吃饱了大家又聚到一起互相梳理毛发,增进感情。休息之后又是坚果园,这个族群貌似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从弗雷迪开始,敲坚果就是各种贱贱的偷同伴们的工具,笑死了!

  雨林的暴雨来了,黑猩猩们最讨厌的天气,一个个好凄凉的淋着雨。就是这样的天气,刀疤带着他的部下们,入侵到了弗雷迪的领地。刀疤的族群雄性远多于弗雷迪的族群,而且大部分年轻力壮。于是一场大战爆发

  混乱之中,小奥斯卡的母亲伊莎被打伤逃窜,不幸的是正好遇上夜间觅食的美洲豹,于是伊莎再也回不去了。小奥斯卡并不知道,一天天的在寻找着自己的母亲,尽力回想母亲的那些求生技能。日子慢慢过去,小奥斯卡形单影只,身体消瘦得很快,身上的虫子也越来越多,毛发早就失去了光泽。他想重新找一只母猩猩收养,然后得到的都只是威胁的呵斥,雄性的猩猩们更是只有坏脸色给他。

  在小奥斯卡已经步入绝境,没有出路的时候,他看到了唯一一只没有靠近过的猩猩——首领弗雷迪。小奥斯卡鼓起勇气慢慢靠近弗雷迪,不敢离得太近,只是跟在弗雷迪后面,这样至少有食物可以吃。

  弗雷迪可从来没干过带孩子的事情,对小奥斯卡没有驱逐就算是很仁慈了,也没有特意教小奥斯卡,他吃什么,小奥斯卡就吃什么,他做什么,小奥斯卡也就学着做什么。这样,小奥斯卡不仅学会了很多求生技能,连带着把弗雷迪许多坏习惯也一并学了去,比如吃果子嚼成一坨很恶心的东西时,就用下唇抵出来看一下,然后再收回嘴继续嚼,过一会儿又弄出来看一下,又收回去继续吃。。。。。。

  直到有一天,小奥斯卡想要爬到弗雷迪背上去,弗雷迪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了下来,让小奥斯卡爬到了自己的背上!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背着小猩猩跑,那可是母猩猩才会干的事情!弗雷迪堂堂一个首领,竟然让一只小孤儿爬到了自己背上!

  震惊了,完全被震惊了!这就是真正的铁汉柔情吗!

  从此,小奥斯卡正式以弗雷迪义子的身份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想,这在黑猩猩族群史里面,该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了吧?

  弗雷迪温柔的一面逐渐被激发,他甚至会为小奥斯卡梳理毛发。在等级制度森严的黑猩猩族群里,最高等级的首领为最低等的小孤儿梳理毛发。

  随着刀疤他们领地食物的逐渐减少,刀疤再一次带领着他的那群暴力部下越界入侵,这一次,弗雷迪没有察觉到。等到吃饱休息好的刀疤族群和弗雷迪他们族群面对面的时候,弗雷迪他们族群的凝聚力显露了出来,上下一心,气势如虹。刀疤他们如一盘散沙,甚至有猩猩开始逃跑了。两大首领还在拼命厮打,刀疤渐渐力不从心,敌不过弗雷迪,这一次,以弗雷迪族群的全面胜利告终!

  弗雷迪他们的族群又回到了欢快祥和的日子,小奥斯卡也被大家所欢迎。因为是弗雷迪的义子,他的未来想必会非常美好!

  这是一部很独特的纪录片,和BBC的有很大区别,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希望小奥斯卡能尽快成长,担负起保护这个大家族的使命。

  《黑猩猩》观后感(六):有意思

  吃惊:猩猩居然吃猴子,虽然镜头没拍出来,应该是捕到后就直接将猴子撕裂了食用吧,可能是跟人类是近亲的关系,感觉真血腥;

  疑问:吃果子渣不一起吃掉,只吸取汁液?既然缺乏食物,又找的那么辛苦,还要跟其他黑猩猩群争抢,渣一起吃下去不是会更能填肚子?

  有趣:果实还真是够硬,木头被分两截,石头边角也被削去;临时搭的高空床很结实哇,要是我去搭肯定不行,搭个半天说不准躺上去还是得掉下来,黑猩猩这智慧可不一般哟。

  片中的插曲《That man》——Caro Emerald 也好听,跟影片配合的很好,听着爵士的拍子,看着小猩猩的表情动作,真是可爱极了。

  《黑猩猩》观后感(七):兽性与人性

  在热带雨林里生活着这样的一群黑猩猩,它们依树而眠,以果為食,為了生存它们相互帮助,不光要面对天敌,还要面对自己的同类的入侵……一隻刚出生不久的小猩猩,在一次族群争斗中和自己的妈妈走丢了,它孤独在自己的族群里来回穿梭,最后另一隻黑猩猩宽容的接受了它,二者在毫无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如同母子一般的关系。

  以自然界為主题的纪录片总能给人一种错觉:要麼它就像《海豚湾》那样直面人类的罪恶;要麼它就像《迁徙的鸟》、《白色星球》一样用精緻的摄影和壮阔的景色来警示人类。这样比起来,《黑猩猩》无论是故事的格局,还是其立意都显得过於的狭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观影时的愉悦。

  《黑猩猩》和其它的纪录片不同,主创们在森林里穿梭,将拍摄到的素材剪辑成一部故事脉络十分清晰的电影,很多时候它就像是一部真实的动画片,关注更多的是那些黑猩猩的日常生活,它们觅食、睡觉、梳毛以及族群争端,这种接近生活化的叙事方法,虽然降低了纪录片的教育意义,却从另外一个层面让人对这些生灵的喜爱之情由心而发。《黑猩猩》的立意并不及《海洋》那样具有目的极强的公益性,立足於家庭层面让本片的迪士尼印记十分突出,静止的长镜头观察着猩猩们的一举一动,看上去那麼的冗长,却也加深了人类对於自己“近亲”的了解。

  《黑猩猩》并不及《海洋》好看,这是事实,它缺少精緻的摄影和震撼的镜头,即便那些空中俯瞰的空镜头,其功能也只是為了转场而已。但这并无损它的精彩,电影的英明之处在於旁白解说,原本拥有“动物世界”版的骨架,被幽默风趣的解说包装之后,影片瞬间多了许多活力,教育意义也绝非如教科书一般死寂和沉闷,拟人化的旁白在喜剧演员蒂姆·艾伦那并不磁性却充满情感的声音下,為一向严肃的纪录片注入了如跳跳糖似的感觉,并不浮夸,也不呱噪,甚有画龙点睛般的功能。

  说到底,《黑猩猩》还是秉持了迪士尼的一贯风格。家庭作為本片的核心主旨,虽然兽性,却也温情。小猩猩奥斯卡在失去母亲之后,孤独的在大家庭中生活着,幸得另一隻猩猩的照顾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黑猩猩和人类有着相近的基因,这种聪明的动物实际并不比人类低一等,导演着重於体现两隻毫无血缘关系的“野兽”在丛林里相依為命,让兽性多了一丝人性,只是由於人类在学术上的界定,让观眾的好奇心一下子变得旺盛起来,或许很多人在观影时会发出一阵惊呼——哇,黑猩猩居然那麼有爱!实际这是人类悲哀的一面,我们用上帝一般的眼光审视着这群动物最原始的一面,却忘了我们在慢慢的被思想吞噬,因為换作是人类,我们或许还没有这种勇气去关心,爱护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或许黑猩猩并不比人类有人性,但是人类却绝对比黑猩猩有兽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黑猩猩》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