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岛》是一部由Michael Storey执导,海莉·达芙 / 露西·海尔 / 凯尔·施密德主演的一部加拿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惧岛》影评(一):细节到位,结局是点睛之笔!
《恐惧岛》影评(二):谁对谁的复仇
首先引用下某位仁兄的影评:“看到不喜欢的片子总是能挑出一堆的刺儿,没办法,可能有些地方不客观但是不发泄不舒服啊”
我也来说句:“看到喜欢的片被人吐槽得节操掉了满地总能挑出一堆的理由去反驳,没办法,可能有些影评不客观但是不发泄不舒服啊”
这是一下复仇与被复仇的故事,以下是个人观点为大家解点疑惑:
1.此片一开始就是一个女人拿着染血的刀在丛林里四处逃窜,后面则是一群警察的围捕追击。
注:此处染血的刀暗示了此女曾跟人搏击,而四处逃窜则证明了她的异常。那为什么会出现警察呢?因为有一幕是众人抬尸体到冰窖时有个男的找出了无线电说报警。
2.女人被带回了警察局,貌似是失忆了,后来回想起自己叫“吉娜”。大家都没有怀疑,后来警局还与她父母联系到了。
注:此处为全片最大的漏洞。现在几乎是网络世界了,找人的方法要多高明就有多高明,有了名字也能联系到父母,难道警局不会找到一张真正的照片吗?还是说他们的网络系统被黑客攻击了?虽然不合理,但却是“谎言”能够进行下去的重要前提。
3.心理医生的作用。
注:医生的这个角色举重若轻,是她将“吉娜”从警官穷追不舍的“拷问”中解放出来的。那为什么心理医生一开始说以她的经验可以断定这个女人不是凶手呢?是她的自负还是其它理由?片中没有指出。而后来医生又对“吉娜”的证词产生了怀疑,但是这时却得不到警官的认可。
4.警官的作用。
注:这个警官也是个举重若轻的人物,一开始便严重怀疑“吉娜”是凶手。但“吉娜”从医生那里得知他的儿子也死于凶杀,她便很好的利用了这点,警官对她从怀疑到同情再到放松警戒。
5.为什么没有验证吉斯的死亡。
注:这个手法其实看多了侦探类小说故事的读者应该都不陌生吧,凶手先是制造出“已死”的假象,引起混乱,再趁机杀死目标。(我深刻记得GOSICK的那幕,假死也可以制造出来,只需用左膈肢窝夹紧硬物心跳便可“停止”)片中给出的理由是不要破坏现场,而且这是第一个发现的死者,加之众人的恐惧,而尸体的确有血流下来,所以就没有确认他是否死亡。
6.冰块里的血。
注:这个应该不会是人血,目的怕是要引起恐慌。
7."innocence"究竟指谁?
注:应该是马克,因为“吉娜”曾说她也不知马克是否涉及“那件事”。而马克跟吉斯搏斗后掉下去有没有死我也看不清。
8.对于所有其它一切不合理的存在。
注:我们都可以用“这一切都是梅根编造的谎言”来解释,包括为什么她能藏在船里最后才被发现,为什么船一开始不见了后来又出现了等等。因为这样一切才能说得通,我们“看到”的是“梅根编造的世界(包括各种人和物和事)”。
9.吉斯的作用。
注:“吉娜”说是梅根诱惑了吉斯帮她去杀人,我们姑且信之。那么同是一丘之貉梅根最后为什么要杀了吉斯呢?我猜他应该是最后一个被梅根杀的,因为他也是一个“罪人”,他看到了那件事但是并没有出手阻止,尽管他后来弥补了。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梅根怕吉斯事后会出卖他,所以干脆了结了他吧。
10.最后不得不说梅斯的逃亡真的很酷。还有尽管这部片子漏洞颇多,创意也不太新,观众一开始很容易就怀疑“吉娜”是凶手了。我还想过她可能人格分裂了,或者她会偷偷回到岛上。但是分数也不至于打到一星那么低吧,尽管也是各花入各眼,对一部作品最起码的尊重个人认为那也不该是一星。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要再说:看到喜欢的片被人吐槽得节操掉了满地总能挑出一堆的理由去反驳,没办法,可能有些影评不客观但是不发泄不舒服啊。
《恐惧岛》影评(三):简直就是多余
说实话,这部所谓的恐怖惊悚悬疑片的标签给的都错了,因为这部电影跟编的这个故事一样根本就是多余。
先总体说下我的看法,这个凶手是怎么被警察追捕的呢?她在无人的小岛上杀了六个人人,没有受伤,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艘船也在她手里,没人知道她藏在船上到了小岛,杀光所有人之后为什么不一走了之呢?她为什么会被追捕?这就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发生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叙事结构也有问题,开篇就开始倒叙,包括后来现实随着她的回忆穿插剧情进展也显得很没有条理。明显导演是想制造个经典倒叙,最后以凶手有惊无险的逃之夭夭为结局,讲述一个高智商的犯罪复仇故事。但明显他失败了...
如果你要说那些事都是凶手瞎编的只为脱罪,那么,请问,这个故事是不是就是多余?
(看到不喜欢的片子总是能挑出一堆的刺儿,没办法,可能有些地方不客观但是不发泄不舒服啊,希望如果喜欢这部片子的同志不幸看到了我的吐糟一笑而过就不要吐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