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预言者》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2 03: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预言者》经典观后感10篇

  《预言者》是一部由雅克·欧迪亚执导,塔哈·拉希姆 / 尼尔斯·阿雷斯特吕普 / 阿德尔·本谢里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预言者》观后感(一):在不适合的时候看的不适合的影片得到的不适合他人的感想

  不适合的时候:

  考完了查拉,满脑子都是超越权力意志此类积极向上观念

  还有好几门要考,想着放松一下吧,于是找了一个占内存最大的电影打算先忘了那一个学期都没碰过的数理化看看

  冷的要死,手指头脚趾头冰冰冷。

  吃的太饱,以至于喉咙很有压迫感,这个眼颇感直接和这个电影一起压上了我的心脏

  不适合的影片:

  电影里的台词很少,我的心情也无处发泄。就好像突然告诉了我很多事实,却不说明白到底是在干吗。这种感觉最讨厌了!!!当然导演意思是想让你多想想可惜我们大学生已经一个比一个懒,没有自己看法,也不愿意动脑子。不过也是,动脑子多浪费时间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并且在这一行混得好才能成为大学生啊。

  我记得当初跟风去看越狱时,刚开始觉得好精彩好看,但是后来终于因为忍受不了那些潜规则放弃了。假如那个人是我,我一定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我不住的想。越想越是纠结。想到钢炼里面爱德华说“真理就像是太阳,一直注视着会瞎的”或者是“过分接近只是引火烧身之类”的意思,我想了很久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社会中的黑暗面,一直不得其解。后来看到一句话:“至高无上的真理,就是我们只揭示对世人有益的这部分。至于其他的,我们该深藏不露,好似隐蔽的太阳射出柔和光晕一样,他们亦能把柔光洒在我们所有的行动上”。有点自欺欺人?可是我却是有点当救命稻草了,我愿意这样做。因为我想活的轻松,活的快乐

  看了些别人的评点,总算感觉心头一下子被卸去了一些重担的感觉。原来它是这个意思,原来他想说这个!理解真是个好东西啊……我想我身为一个“21世纪少女”应该去看一些符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东西吧!如果说那只是梦里的笑,我也愿意,因为我看我永远也不会醒来。

  另外提一下好了,这是我看过的最“色情”的电影,怎么说我的内心还是个保守中国小朋友,这个实在是有点挑战心理承受能力啊!

  《预言者》观后感(二):导演说

  欧迪亚尔说:“马立克开始出现在影片里的时候,人们连他的身份都不知道,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谁也说不清楚他的种族,他的宗教信仰监狱中的其他人给了他一个身份,白种人告诉他:‘你是阿拉伯人,你是一个肮脏的阿拉伯人。’”

  关于本片的片名,导演说:“这个片名有点讽刺味道,预言家这个词有两种含义,宗教上是指那些宣告耶稣将要降临的圣人,第二种含义则是指那个宣布某个事件将要到来的人。我们这里的预言家宣布了一个新类型强盗的到来,他既聪明又有教养,是一位既不残暴举止文雅的好父亲,也许他是一位政治家,但绝对不是人们过去心目中的那类强盗。”雅克·欧迪亚尔透露了一个成功秘密:“影片的主人公必须是一个性迷人男性,把他的生命放在最困难险境之中,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升华自己,达到人生的一个新境界,这样的人才人人崇拜英雄。”

  《预言者》观后感(三):那一脸懵逼样

  一直对用“丛林法则”界说当下心存反感,却想不出何从反驳。恐怕是那套贴合自然主义说辞虚饰之下,对于本能的简化和归罪惹人烦。就人的基本状态是对其处境无知而言,我们从未脱离过这种“丛林”,也未能因“现代”牢笼的人造外貌而否认引导我们走出丛林的本能的趋于秩序感,和其所采取的不断颠覆形式

  拒于承认丛林的原罪,来自一种清醒,我们不必然妥协于丛林法则的事实,不是因为有超然善恶)的判断力,而是出于自我本能的不让步。这是欧迪亚的反英雄身上共有的,顺着说,就是出于卑微的意志,而成为体系的挑战者。构成现实权力的体系越是庞大无遮,这种卑微的意志就越其有效。它没有口号,也几无凭借,它甚至没有文字中这股自傲的气味,而只是不感恩戴德,近于出神

  这是男主老大面前越来越有议价能力,面对那股笼络人的善意时,那一脸懵逼样。导演似乎喜于用边缘人群来担杠这样的反英雄主角,半阿拉伯血统的艾达,或者斯里兰卡裔的迪潘,这似乎也解释了每到剧情转拗点,某种灵敏得发木的动物(鹿或者大象),就会在挑战成像极限距离内出镜,以显它们非鬼非兽的神灵先知一面

  《预言者》观后感(四):一个咎由自取背叛

  埃本为什么背叛老大卢西恩有一个渐渐下决心过程:一开始团伙里有个人当面侮辱小伙阿拉伯人SB,老大不加制止反而顺着那人的话说你干完活就出去,埃本没说什么就走掉,但是回去气得饭都吃不下;布置完最后一个任务后,有次埃本本来和老大坐一起,同伙们来了他就得让开,地位极其低下,隔着窗户看着那伙人的镜头,意思是此情景不得不让埃本怀疑老大说将来让你管赌场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自己的弟兄和老大的人起纠纷时,老大根本不让他们有说话讲理机会,只能自己打一巴掌完事。

  埃本一开始应该是准备要干掉老大的老大的,跟朋友第一次商量的时候未见异常。在那一巴掌之后彻底下了决心,说我也出去,我们两个人干,便于自己控制此事。

  这个电影里埃本这个的小伙子人其实不错,办事情能抓住利益关键。有什么事情不说是不说,但是老大一旦问起来都是非诚恳和盘托出。但是这个老大就发神经,打人、用勺子作势挖人眼睛,挖完眼睛后埃本就自言自语“要干掉他”,这个老大最后被背叛也纯属咎由自取。

  电影里埃本走到这一步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两次办大事计划都出了问题,当场随机应变办成的,这种情况下一个判断失误任务失败被人干掉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各位青年小朋友还是不要走这条路的好,埃本的运气其实是非常的好,而且你没看到的是很多任务失败下场是多么的惨。埃本此人有点中国话“扮猪吃老虎”的意思,其实套用职场里面的话来说就是实干成就未来

  电影中有很多非常直白的侮辱阿拉伯人的话,我想这些话如果出现在美国的电影中的话,那是肯定通不过审查的。阿拉伯人的现状这是西欧的现实,不过还是有一些种族歧视嫌疑的——至少会对观众产生方面影响。很难想象阿拉伯人看到这个电影是什么感受

  《预言者》观后感(五):最后的决定

  看了点影评,说最后的选择是“一个老二决定选择当老大”。我觉得不妥

  片中一直提到Malik 为自己活。

  故事最后的一部分,姑且这么说,我认为是整个故事至高点,当听到César想要干掉外面的大boss,然后跟Malik平分市场,我在想Malik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而影片的导演也将这个最终结局隐藏的很好,在行刺的过程中,也频频遇到变故,比如属下办事不利,导致César的愤怒,而不得已好友出手以平息当时情况。这之间的变故明显是César想利用Malik,而César在狱中能力尚存,如果不答应肯定只有横在监狱里咯。故事发展到后面Malik出去,跟老大交手,差点把命丢了。当时令不可思议的是,拼死拼活抓住大boss,还放了。后来回去关禁闭,才了解Malik这招好强大。就Malik而言

  1.如果他不去杀大boss,肯定会被César干掉

  2.如果杀了大boss,César独大,至少在狱中,回去还不知道会不会被César干掉

  3.不杀大boss,直接说,如果大boss以为挑拨,不信,被大boss干掉 ?

  4.如果自己出狱,如果外面有同盟,会很方便

  所以先把大boss抓住,证明确有此事,然后说明情况,让大boss用自己力量干掉César,自己关禁闭的时候正好逃过这个特殊事件段,避免自己的危险。这招很强大,至少如果是我,会手足无措的。

  他一直在为自己活,无所为老大老二的概念,自己本就是自己,能力上去自然就是老大。

  《预言者》观后感(六):马利克的成年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悲剧

  入狱之初,他没有家人能够联系,身上只剩下五十元和一支烟。他大字不识一个,甚至在与人交流时还会被复杂词汇混淆思绪。他已满19岁,却在鱼龙混杂的监狱中显得格外稚嫩脆弱

  他满心盘算着如何能够顺利度过六年的囹圄之苦,如何能在出狱后继续往日的生活。他不知道,命运已悄悄将他引向别处。

  由于身体中混有科西嘉与阿拉伯族两种血液,马利克被狱中的科西嘉派老大凯撒看中,被要求去接近并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任务完成奖励是能够得到凯撒的庇佑,不会再受其他人欺负,马利克有权选择拒绝,但同样要承担后果——死在狱中。

  他没有办法,被推上悬崖并且断了后路,只能点头答应。

  马利克将刀片藏在嘴里,走进了那个名叫雷比的阿拉伯犯人的囚室。雷比于马利克而言,完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在交谈中,还能算得上是个真诚的朋友,这让马利克有了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动摇。可雷比终究是要死的,不在他手里,也会在其他人的刀下,如果雷比此刻不死,那么马利克自己也将受到牵连。所以那被藏于口中的刀片最终被取出,它划开了雷比的颈动脉,让鲜血喷涌而出。

  到这里,马利克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成年礼,却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雷比的死成了他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在独处时,马利克经常幻想着自己与雷比的魂灵进行交谈。他听从了雷比的建议,开始认真学习,可内心深处依然孤独

  雷比死后,他果然得到了凯撒势力保护,但从未被接纳。科西嘉派说他是阿拉伯杂种,阿拉伯族则把他看成是叛徒,马利克在两头不讨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直到在监狱的学习班中遇见了里亚德。

  里亚德教马利克语文,并培养了他对于学习的兴趣,两人无话不说,马利克在里亚德那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温暖。但好景不长,里亚德因为身体原因很快就离开了监狱,虽然他们仍旧保持联系,可马利克到底是变回了一个人。

  转机出现在一年后。凯撒的势力由于政府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而日渐式微,凯撒没了帮手,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始终跟在身边的马利克身上。他为马利克安排假释出狱,让他为自己办事,而马利克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涉足大麻生意,通过从中获取的大量利润,渐渐挣脱凯撒的掌控,与阿拉伯派合作,并自立门户

  影片最后,马利克完全瓦解了凯撒势力,成为了新帮派的头目。然而在出狱之后,镜头却最终定格在了他眉头紧锁的脸上,他明白自己并未真正解脱,而是越陷越深。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的悲剧。

  正如在《理想国》的开篇,克法洛斯与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与苏格拉底热切交谈,讨论一个关于美好城邦的设想。然而书中人不知,这个关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是建立在一个悲剧之上的,克法洛斯一家最终将被卷入雅典的“三十僭主”事件,而玻勒马霍斯的结局则是因此而丧命。

  书中人不知,读书人却早已知道。在《预言者》中,情况同样如此。

  影片中,究竟谁是所谓的预言者?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

  每个人都是被命运摆布的小蝼蚁,只能根据一个模糊的将来去为自己筹谋打算,一切只是为了保全自己,根本就与预言无关。就像导演说的,“我给它取名预言者,是更想突出那种宿命感。”

  然而观众知道。

  观众知道结局,知道马利克将从无名小卒变成黑帮老大,在两个半小时的放映过程中,作为“先知”的观众亲眼见证着马利克一步步地改变,并一步步地走向等待着他的结局。

  这就像读《俄狄浦斯王》,我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是场悲剧,却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俄狄浦斯竭力挣脱神谕,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最后弑父娶母,发现自己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痛苦不已。

  对于观众来说,已知结局再看过程,心里想着“可能不会是这样的,果然还是这样的”,才更悲切

  马利克最后自立帮派,有人拥戴也有人保护,可他满意了吗?从来没有。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而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

  马利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影片中,他只在几处展露过笑意——在学习班中上课、与好友里亚德聊天、见到里亚德的妻儿、假释后像个正常人一样站在机场中。所以身份地位全都不重要,能让马利克真正觉得快乐的,是对自我的确认,是家人朋友的陪伴,是正常人的自由

  可这些东西,他最终获得了没有?

  他从凯撒手中逃离后,又落入了另一张网中,周而复始,何来自由。

  影片临近结尾时,凯撒走向马利克,想要重新确认自己的父权地位。马利克朝身边人耳语几句,然后亲眼看着凯撒被打倒在地,颓然离去。那一刻,监狱中的科西嘉派终于不得不承认失势,同时也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秩序已经悄然建立完毕。而马利克作为漩涡的中心人物,无动于衷地站在铁栏杆边,好似一切与他无关。

  至此,马利克在监狱中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何为自我,何为朋友,何为自由,何为身不由己,他已在这狱中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中完全领悟。

  出狱的那一天,阳光正好。马利克从铁门中走出,一眼就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帮派成员,他微微点头,然后转向另一侧,杰米拉(里亚德的妻子)正抱着孩子在等他。

  马利克这才笑了。

  他走向杰米拉,与她问好,并询问她是如何前来的。两人聊着简单的家常,马利克回头看去,三辆黑色轿车正不紧不慢地追随着。他不着痕迹地朝身后打了个手势,让那些帮派成员开得慢一些,不要惊动了对一切毫不知情的杰米拉。这是他早已预知的结局,从他将雷比杀死时起,就明白有些事将永远伴随在身边,无法挣脱。于是,影片结局看似是皆大欢喜的重获新生,却最终定格在了马利克略带心事的神情中。

  马利克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但这场悲剧,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刻。

  《预言者》观后感(七):如何在做狗的同时壮大自我

  社会如同逃不出的大监狱,不是屌人的精子培育出的后代,势必需要有一段做狗的经历,本片借用小监狱中埃本的翻身史说明,如何在做狗的时候不忘本,不被主子敲骨吸髓后抛弃,最后在关键时刻咬死主子,自立为王。

  文化根治于血脉,同时,要理解一种文化,势必需要掌握一门语言。在埃本的监狱生涯中,阿拉伯势力和科西嘉势力的对立,让他这个混血儿在一开始处于很被动很迷茫的境遇。被迫杀人之后,死者成为他的心魔,也告诉他一些微小的预言,给本片带来一些神秘色彩。重要的是,死者生前与他短短接触的几分,告诉他要读书,也将他引入学习之门。

  就如同片尾曲所说,鲨鱼有珍珠一样雪白的牙齿。在洒下猩红之前,也许你还以为鲨鱼只是在冲你微笑呢。

  《预言者》观后感(八):超现实因素

  如果不看片子,会以为《预言者》是个有神异色彩的片子,比如《绿色奇迹》。但是就和《占水师》一样,这是一部努力避免以往同类题材电影固有形态,往生活化走的片子。朴实真实才是诉求。不过,最让我有感受的是点到为止的那些超自然段落。

  比如刚入狱的主角被强令执行杀死一个同性恋宿敌的任务,同性恋对男主角不仅有肉欲,还表现出了亲切和好感。之后他以鬼魂形象出现,提示男主角狱中岁月。还有飞驰的汽车上,男主角危在旦夕,突然他有预感一般料到了有鹿阻挡,之后果然跳出的鹿制造了车祸。

  这些超自然元素看似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实际上正是优秀电影以及文艺作品的一种常见手法,就是补充进一些旁枝末节但是有一定深意的思考,丰富文本意涵,将作品世界表达出现实世界一样的多义,丰富和不可捉摸。这种宿命感和无常感正是影片魅力的一大来源。所以要制造出优秀文艺作品的人要懂得这种手段,就是你着力描述一种你看到的世界,坚持一种你掌握的风格,同时要从侧面乃至反面也描绘几笔,这是制造一种参差的对照,一种醒目的表达。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有损你的自我表达,而且更能丰富文本意涵。

  《预言者》观后感(九):《预言者》:自由的距离

  有人说《预言者》像是法兰西版的教父,但我觉得它是法兰西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全片一开始就是主人公在斑驳的光线下疲倦消瘦的脸。这张脸写满了对牢狱的恐惧,它即将迎来六年的牢狱之灾。在押送车上,他拿出了一张50元的纸币,这是自由市场的通货。他又静静得看着牢笼窗外被纱窗遮蔽的世界,然而离自由的距离,这么近,那么远。

  让我震撼到五体投地的是这部电影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中讲的是坚持以恒的安迪和他友谊地久天长的黑人兄弟瑞德的故事,那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场刺激的社会革命。在这部电影中,监狱这个空间就像是一个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小国家,这里有着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经济上,外面世界的大麻仍然可以贩卖。虽然贸易逆差较大,但这个小国家仍然在和外面的世界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政治上,这里有基于人种的政治团体,科西嘉和阿拉伯,这俩党派一直在斗争。Luciani在科西嘉人是个住在宫殿里的老国王,养尊处优,但内忧外患,内忧在于他只能一辈子呆在宫殿里,外患是那些宫殿外的人或事都威胁他的权威。我们的主角既是个科西嘉人,又信仰伊斯兰,这个设定本身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设定,起初虽然是个新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被人拳打脚踢,经历各种虐心的坎坷,然而他最终成为象棋中“帅”旁边的“士“,又有谁知道这个人是个内奸啊!有人说:“教育改变命运”,监狱也是需要学霸的,学语言,学经济,最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而宗教上,主角房间贴满了宗教的壁画,宗教让他懂得救赎,他杀掉的人的灵魂就是他救赎的载体,而他对Ryad的善良又是救赎的过程。时间上,这部电影又是一部史诗,一年又一年,繁多的大字幕记载着以为革命者的成长,最终,四十天四十夜,他在一个更恐怖的小黑屋里,等待国王倒下那一天的到来。总之,我从来没有在同类电影看过如此细致的如此动人的细节,复杂细节的铺陈虽然拖累了影片的节奏,然而在雅克欧迪亚的电影中,包括后来的《锈与骨》,你从来不知道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有什么目的。他们只是顺势生存,就像他经历的两次杀戮,为了活下去,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必须勇敢面对。而复杂的环境正是角色生存的背景,有了它们,他们的生存更加真实可信。不过,角色的话语絮絮叨叨,人物也不如好莱坞电影那样有既定目标,看这样节奏有点缓慢的电影,观众需要一定的忍耐力。

  雅克欧迪亚是位大器晚成的导演,他出生于导演世家,在法国素有法兰西版”泰伦斯马利克“之称。这部影片完全可以说是对”监狱片“类型的改造。在我看来,”监狱片“都是像《金蝉脱壳》《洞》这样的影片,充斥着不同团体的角斗,也有着逃狱的惊险。但是在《预言者》里,虽然这些模式仍然保留,但这么复杂的社会构成是不多见的,一个新人完整的成长史替代了落入俗套类型化的“逃狱大战”,融入了更多对个人的道德和能力的探讨。

  然而让我费解的是这部影片片名”预言者”的意义,死后的鬼魂具有某种“预言”能力,告诉主人公接下来该怎么做。尤其是中间那一段很玄乎的镜头,有奔跑的鹿,有燃烧着的”鬼魂”,这仿佛也在暗示着接下来因为鹿导致的车祸。然而预言者只在影片中的作用很少部分,为什么影片题目却以此为名。另外,燃烧着的鬼魂又该如何解释?这些本文无法解释。不过这些片段让我了解到雅克欧迪亚独特的风格,他总是爱将玄乎其神的镜头和生活的缩影放在一块,他的电影,既有现实的冰冷,也有理想的温暖。雅克欧迪亚是个在光和暗,静和动,快与慢,暴力和温情,冰冷和温暖这些矛盾中都能做得很平衡的导演。可能也正是这种平衡,让他成为2015年金棕榈大奖的获得者。

  最终主人公出了狱,他发现自己入狱时留下来的团成球的50元纸币,他永远离开了封闭的牢笼,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自由人,然而对于这传奇性的牢狱六年来说,离自由的距离,这么远,那么近。

  《预言者》观后感(十):克制的黑帮 现实的文艺 碎片化的生活

  思路比较分散,把自己的一些感悟献丑于此。

  先摆观点,这不是一部监狱片,是一部克制法国派的《教父》电影,所谓预言者翻译为先知更合适,因为更多是一种智谋和对自己人生的筹谋与规划,所谓的超现实的理念其实并不是其意义所在,其实和《教父二》维托的发家史有相类之处!

  一、50元都不给你,从零开始!细节玩味

  故事开篇略带模糊,主角来历、罪名都是隐藏的,一个小细节主角藏了50元在鞋底被查出,似乎是从上帝视角在告诉他,你将从头开始,从零开始,任何依仗都没有。也确实他不怎么识字,没有亲人朋友,没有特长,一切就仿佛一个小狼离开妈妈进入大自然独立生活。有趣的是50元在出狱的时候又一次出现了,主角最后把他丢弃了,这是看透一切,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前后对照,很值得玩味,我想所谓的伟大电影,在这类细节的处理上都有这类特点。

  二、三次狱外任务,英雄造时势。

  随着凯撒势力一步步被削弱,无论在监狱内还是外部,从律师的态度就能可见一般,后来他的亲信一大波出狱(我想此刻他内心上慌张崩溃的,怀疑自己会被取代),他对马利克的态度也显得殷切而焦急!

  第一次还是人群簇拥下安排马利克去交易救了一个手下,平常而控制在握,马利克找到了狱友私藏的大麻,挖掘了第一桶金;

  第二次马利克预言了鹿的车祸(怀疑:鹿有权利,猎物,智慧等象征意义,个人揣度是权利的含义),乱跑的鹿象征着帮派势力之间的乱流和权力的角逐,鹿死谁手,显然是智慧而果决的马利克,这也是预言者的含义吧!当然也是这次任务,马利克真正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和合作伙伴;

  第三次任务是暗杀凯撒的老大,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他一个人能攻破防弹车和保镖的防御已经不可思议,更奇异的是他内心有自己的盘算,取凯萨而代之,这也是体现了先知的智慧,凯撒已经式微,精准的时机把握。不过略带超现实的色彩或者主角光环,马利克虽然杀过人,但是也并非什么职业杀手,大boss的保镖也太不专业了,不过这也凸显了先知的能力与主题,另外所谓机遇千金难求也是如此了。

  三、家庭观念、兄弟义气、义利观、隐忍、亲近你的敌人、分享利益等等。

  毫无疑问师承于《教父》中的诸多价值理念,比较突出的情节:

  1.把一大笔卖毒的盈利送给了阿拉伯群体,一方面是对自己宗族和同为弱势群体的同情,另一方面对强者的真心会被视为谄媚,而对于弱者的真心会被感念,即使对方是刺猬,它最后会成为你的最大助力。

  2.对挚友的情谊,尤其是对其儿子的视如己出,尤其是搂着小孩睡了一觉感动~导致迟到被关了40天禁闭……如维托科里昂所说不能照顾家人的男人不是真的男人

  3.挚友约束不了手下,刺杀时畏惧困难,能力和智慧都很欠缺,自己扛鼎直前,大有麦克科里昂的派头,只要忠诚你就是我的家人,其他一切困难我抗了!

  4.隐忍,亲近你的敌人!这是《教父》里最高的权谋王霸之道,维托在长子被杀时和仇敌握手言和,保存实力,和敌人合作无间缺时刻清醒,等待时机如黑暗中的豹子,而“鹿”早晚到手!

  四、王座总属于智慧的行动派

  所谓先知,其实在我看来智慧与权谋当然是其核心能力,但是我更钦佩行动派,“马叔”曾说三流的创意一流的的执行远胜于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其实电影虽然是现实主义风格,还是有主角光环的,他的智谋和隐忍权术的确高明,但是在实际的任务与帮派间的斗争,能杀掉该杀的人才是生存的关键,一步步走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不是凯撒可以躲在背后玩权术,找牛逼的人实现牛逼的计划,他是要动手杀人的,殊不知被杀其实更现实的多。

  他的果敢与应变能力确实bug,动起手来三秒钟决定生死,这在我看来才是他制胜的关键,智谋还是等活下来再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预言者》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