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影评10篇
日期:2022-04-06 03:3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影评10篇

  《没有男人的女人》是一部由施林·奈沙执导,Pegah Ferydoni / Arita Shahrzad / Shabnam Toloui主演的一部德国 / 奥地利 / 法国 / 意大利 / 摩洛哥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一):有关清真女人

  我认为痛苦带给人唯一的自由,就是从世界中解脱。

  ——取自电影女主角之一,穆尼斯。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伊朗电影,之前看的是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小鞋子》,相当不错。的确,《小鞋子》是温柔的叙述,叙述着贫穷的童年,充满着希望的童年。我想许多人和里面小主人公阿里都有相似的感受,我来自贫穷的乡村,我自然也能体会贫穷带来的困惑和压抑。另外,还有两部伊朗电影,也值得一看,《我的朋友在哪里》、《樱桃的滋味》。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基本没看懂,因为里面涉及了很多政治话题,相当敏感,关于反政府、共产主义等,人们的游行示威,军队的赫赫然,我都没办法理解。我向来是一个对政治看不懂的人,自然也看不懂这部电影。但是,看不懂电影,并不代表着无法判断好看不好看。

  这是改编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电影,自然带着魔幻色彩。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魔幻现实主义似乎并不陌生,实质上不陌生的只是字眼,关于字眼背后的内涵,我依然很陌生。老师在课上讲得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我没有摘抄,因为我即使摘抄下来,也毫无意义。

  虽然没怎么看懂这部电影,但关于四位伊朗女性,我有一个浅浅的认识。

  穆尼斯——不为家庭、伦理、婚姻束缚。

  菲尔兹——一个被动的、珍惜友谊的女人。

  她是一个胆小的人,当穆尼斯冲进了不准女人闯进的咖啡厅,她只好一个人躲在咖啡厅门口看。当她看到穆尼斯被一伙人拉到树林中轮奸时,她也选择了逃离。他不知去处地行走,来到了将军夫人法卡里的住宅,并在这个果园生活。

  扎林——不愿做妓女的妓女。

  妈妈让她接客,她不肯。接客之后,客人在玩弄她时,她没有表情,也不呻吟,非常冷漠。接最后一个客人时,当她起来,看到这个客人变成了一个雕像,吓得就跑出去了,也来到法卡里的果园。由于这次惊吓,可能得了重病,最后死了。

  法卡里——更年期到了,青春期也到了。

  法卡里是一个老女人,作为拥有着英雄胸章将军的妻子,应该倍感自豪和优越感。然而,她并不快乐,她喜欢交际,当然会热爱打扮自己,有一个在西方世界待过的朋友。可丈夫只希望她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电影之所以将菲尔兹和扎林安排到法卡里的住处,我觉得应该象征着女人达成的共识:为自由而奋斗。

  为自由而奋斗,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这部电影叫做“没有男人的女人”,我说不来这个名字是一个一般现在时,还是一般将来时,或者还是个现在完成时。我想,还应该是一般过去时,毕竟1953年已经过去了,关于伊朗以及被尘埋的历史应该都过去了,关于民主自由和妇女解放也应该都过去了。可实际上,关于伊朗或者整个人类世界来说,民主自由和妇女解放的问题真的都解决了吗?谁也不知道,最起码,我不知道。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二):追求自由是人生而有之的权利,跟什么性别没半毛钱关系

  ——我看《没有男人的女人》

  文/祖乙

  今天,突然记起十年前深圳东门的一幕:大热天,一个阿拉伯女人白袍裹身只剩眼睛骨碌碌转擦肩而过。我搞怪说:热死了,你不热吗?那女的把面纱扯下来朝我笑了笑。真是诡异极了。

  由此,突然想到美籍伊朗女导演ShirinNeshat据女作家帕斯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没有男人的女人》,该片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四个伊朗女人的故事。Shirin Neshat曾专攻视觉艺术,拍摄过几部颇受好评的短片,凭借长片处女作《没有男人的女人》于2009年一举斩获最佳导演。

  当年,导演偕同主演及作家现场发言可以看出她拍摄此片的目的在于“女权”。时至今日,几百上千年来,处于伊斯兰教核心国家里的中东妇女,恐怕除了今天富得流油的迪拜女人相对自由点儿之外,阿拉伯国家族群制度、宗教规制下的女人,统统被黑纱遮蔽。显然,哪里有禁锢,哪里就有挣扎。

  开篇,第一个女人A出场,她站在屋顶上,脸上是绝望与呆滞,四下有风,吹乱头发,她想死。快30岁了,不愿意嫁人,成天被哥哥关在家里。她与世界建立连接的工具只有收音机,通过它知晓时政,外面世界兵荒马乱。男人们在街上游行示威,她渴望参与革命,坚信国家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而她的哥哥,则是一心想要把她嫁掉,为她后半生担忧,他是传统的阿拉伯男人。她跳楼,昏死,哥哥匆忙刨坑把她埋了。如果,她就此死掉,女人A的故事就不够魔幻了吧……

  第二个女人B的到来合情合理,她是A的闺蜜,表面上没有A的抱负,一心想要嫁给A的兄长。视贞洁如命,相信自由源于爱情,为爱铤而走险,她反抗现实的手段蹩脚到借用巫术。爱恋的男人结婚当日,当她手捧巫药神圣的念叨心中所愿,在A家的后院鬼鬼祟祟地进行着。她听到A的呼喊,救出A。AB两人前后脚走出深宅。A径直去往男人们聚集的咖啡馆,她不敢,怕犯规,被坏人盯上,贞洁没了,她的世界在哭泣里崩塌了。

  坚毅的A将B送往城外的果园,一座远离市井喧嚣没有革命浪潮环境幽闭的地方。A与B告别,她要回到德黑兰去,哪里才是她渴望自由的舞台。导演在AB两个女人中间徘徊,把画面切进诵经声响彻的屋顶、昏灯暗沉的夜路、嘈杂交替的咖啡馆、荒凉干裂远去的道路,开阔田园,神秘兮兮的果园铁门,还有雾气氤氲的树丛水潭……视觉静谧美轮美奂。

  只是没死的活着都不算是活着,所以干脆去死。C,作为一个妓女的存在,被权力驱使蹂躏,无法反抗,无法呼吸。鬼使神差地迷失进果园。导演安排她像一朵开败了的花,浮在沼泽一般的水面上,灿烂的花裙子和周围泥淖混淆成华丽阴郁的章节。假设她就这么死掉,C的故事也还不够魔幻。

  第四个女人D的到来,让C顺理成章没死干净。D是当局某将军的太太,她因长期受制于现实,本来已经接受了现实带给自己的束缚。丈夫,必定是象征不可逾越的传统男权。少时情人归国,打破了她的宁静。D决定出走,她曾埋葬在过往生命中的诗歌和音乐是唤醒自我的砝码。她可以买下城外的果园,远离徒有虚名的名利繁华,扔下丈夫和枷锁。她来到果园,开门迎接她的看守果园的农夫。她救了C的命,和B一起,三个女人无所事事地活着,两耳不闻世事。

  果园里一棵老树倒掉,导演用它隐射政权的更迭。冥冥中,D依然想要最后抓住唤醒她的诗歌和音乐,一场盛大的晚宴,为C的没死B的苏醒以及自己展开。许多人带着诗歌与欢乐来到果园,她的盛情在直面羁绊多年的情人带着未婚妻的到来碎了一地,更在突袭的新政力量面前,看清了自己曾一度迷恋的男人,所谓的自由民主文化无非是一己私利与私欲。她的歌声在夜晚尤其嘹亮,留给观众的只能是伏于C榻前悲恸凄凉的背影……

  晚宴进行中,A的哥哥出现在B的面前,求婚,他说,B可以跟他生活,他的第一任太太将是B的仆人,而此时此地的B已从谈话里分辨出嫁他一眼可以看到的结局。她说,一日若他厌倦,自己即是他第三任妻子的仆人。这个梗,很显眼地道出,制度、传统、宗教,一切新瓶装旧酒的把戏,都无法解决“自由”。希望、爱、背叛、恐惧、死亡,萦绕不断,重复不断的命题将一直继续下去。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只能是隔靴瘙痒,蒙蔽视听。

  与此同时,第一个出场的女人A,如愿全身心地革命,她追求的进步和自由,民主与独立,在德黑兰的热血街头。时间永远不老,理想分分钟死掉。新的政治力量诞生,跟她没半毛钱关系,她所支持和希望的,在反目与求生面前,最后都不堪一击。士兵倒在血泊中,幡然醒悟,生命比想象中更加脆微,死是必然,怎么死只是个形式。

  倡导女性自由附着于权力或宗教肯定不是真的自由,无论男女,相安无事各尽其责许才是现实的出路。而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是影片最后从果园归来的花裙子女人B吗?她留给观众的,还是回到德黑兰,回到现实。或许,真的自由,就是不断有人走在争取自由的路上。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三):《没有男人的女人》有关女人与自由的诗

  有时,悲伤的音乐能催眠。就像不断蓄积的雨水,漫过堤坝,缓缓地涌进屋子里,它是闯入者,靠近沉睡的你,它湮没你的脚踝,渐渐爬上脖颈,浸湿脸庞,与泪交汇,在脑海中潮起潮落,胸中升起一轮明月,是照不到你悲伤的心的。雨退下?泪垂下?你落下?便不再留恋太阳光下的荼靡之花,不如长眠于水生的珊瑚丛中,做月光永远的爱人,麻木在悲痛中,便再也感受不到痛了。

  人世的洪水却不似这般浪漫动听的五线谱。磅礴壮美的情感,化为泛滥的灾情,摧毁的不是一座古堡的遗迹,也不是被时光倾斜的平安大道,可能只是一些终将无影无踪的生命残骸。不美丽,在繁衍生命的长河中也毫无意义,只是对渺小的个体生命,它太过残忍。

  在某个时期,在某个地方,在某个记忆中,女人的生命,像折断了羽翼的大雁,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不是美景,成了限时了的生命期限,只能守护一个漫长的等待,等待春天来临,却死在了即将走过的寒冷冬季。

  四个女人,拼接成餐桌上对角铺苫的方形餐布。起先,她们生并存在着,有笑也有泪,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歌唱。后来,戴上了生为女即为奴的枷锁,便寸步难行,蹲守在被男人牵拉的磨盘上,碾过一行行无人看见的清泪。

  第一个女人,她在初恋男友丢下自己而独走异国他乡时,就不再写诗了。但她还会用美妙的歌喉唱歌给自己听。娇羞的玫瑰容颜不再,成了独自垂泪的明日黄花,却越来越渴望生命独立的真实意义。怎么说,她的悲伤都算是华丽的。她可以买下一大片果园农庄,可以办一场丰盛的晚宴,还可以在放弃与重拾中,游走在人间与天堂,甚至在她遭遇了繁华散尽的灰烬后,她还有眼泪可以流。可是,为何她的背影最凄冷!

  第二个女人,她是第一个女人在果园的池塘中发现的活死人。她曾经躺在肮脏的床板上,任无数个男人利用王的权力蹂躏她,而非保护。她也曾走进洁净的圣水中,擦出道道血淋,让身体在血的清白中重生。可是,她的时代,她的民族,她的命运,只能让她生活在两个残酷的极地,不是在万恶的人间,就是在无法描绘的天堂。永远,睁着遗憾的眼睛……

  第三个女人,这个女人比那里的所有女人都向往做一个真正的女人,但她坚信自己把处女膜丢在了儿时爬过的树丛里,并以此为自由而战的宣言。她死过一次,在雅致幽静的背景中坠落,只有一掊土,没有墓地,死不足惜,在她至亲的兄长心里。结果,她复活了,为自由的革命理想而生。她清醒了,奔走在革命尚未成功的奋斗里。最后的结果,她迷失了,为不堪一击的生命,为非一日之寒的冰冻。其实,她走得并不远,醒得也并不早,是她生活的尘世睡得太久了。

  第四个女人,她是第三个女人的闺蜜,也是一直觊觎第三个女人那无情的兄长,憧憬爱情的良家妇女。她没有解放自己的抱负,但有嫁给那男人的理想。她视贞节为生命,却倒在了两个男人轮奸的案板上。于是,她被迫走上了清洗噩梦的旅途。在她们之间,或许必须有一个屹立不倒的希望,像霍桑笔下的海丝特,像被神选中的圣女贞德,这个故事里这女人也被赋予了日月之光,她磨砺出了最坚实的战斗意志,并走上了通往德黑兰的路,谁知道走向世界的会不会就是她?

  没有男人的女人,硬币的另一面写着,从未在乎过女人的男人。那游走他乡,满腹经纶,高唱自由民主理想的海龟者,他引荐的美国年轻未婚妻,及他附和的一句“我们都支持现在的国王政权”,正是他背叛爱情与正义的证据。而第一个女人在几十年前就没有了男人。

  而那位草草埋掉妹妹,迫不及待迎娶新娘的无良男子,在向第四个女人求婚的刹那间,被道义的雷,劈成了没有生命价值的朽木。女人的世界绝不能收留这样的男人,因为有一天,他的女人一定会从新娘变成死不足惜的奴隶。

  那个世界,“军人”的生命里不会有女人,不信,就去试一试。不是成了堵枪口的靶子,就会成为权力淫威下生不如死的各种角色。生活在农场几十年的老男人,他是好人,本该有女人,可是他孤家寡人。所以他的世界依然是硬币的另一面。

  这不是一个谈话主题,这是一部伊朗电影——没有男人的女人。电影一般好看,画面很美,几个桥段异常凛冽深刻,很多桥段太过沉迷自我而令人疲乏。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看看,但不绝对有看的必要。这是有关女人的伤感的诗,问你爱不爱诗歌?爱不爱自由?爱不爱我是你、你是我?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四):我们啊!我们

  黄莺莺在九七年出了张唱片《我们啊!我们》,同名曲副歌唱起来似极了“Woman, Ah!Woman”。——题记

  地理概念上的中东与宗教世界里的穆斯林交织不清。宗教和政治让这一地域不太安宁,西方世界对丰盈资源的觊觎无非火上浇油。支撑这个绝对男权社会的是那些坚强隐忍的女人们,尽管我们看不到她们的面容。近年中东电影的兴起让世人有机会看见黑纱背后的笑泪,尤其当这些影像出自她们之手,感受尤为真切。

  hirin Neshat,伊朗人,电影《Women Without Men》导演。四个不同背景的女人,却都直接或间接地因为男性而让生活失色:婚后不幸的,追求自由和自立;向往婚姻的,遭遇强奸而失信;热血激昂的,因亲兄逼婚寻短;无奈卖身的,渴望改变却迷途。魔幻现实主义的滤镜给影片上了点灰蓝,让现实不那么伤感,给了理想线天光。避世的柏拉图终究不是办法,大环境如是,你想抛弃社会,社会偏偏寻你,难道真真只有卖身女的亡故才是另外一个开始,才能看得见那一片梦田?

  这片土地是否真的注定颠簸?这里的女人们是否真的有摘下黑纱的一天?我对这边土地有着和对黄土地一样的疑问。真的,现在我们该走向何处呢?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五):留下的只是一种谄媚

  最近几年狂看伊朗电影,对其中流露出的呼唤男女平等、自由解放、传统信仰与现代社会矛盾的反思等等关键词非常迷恋。也不乏将故事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的片子。有些导演擅长于启发业余演员的表演,有些则擅长于捕捉孤寂苍茫的风景。

  但这部影片可能是看过最差的伊朗背景电影。混杂着政治、女性、自由内容的原著或许还过得去,但被这位导演一拍就和成了一团稀泥。做作的高速摄影拍摄的那个跳楼场景宣告这部影片的糟糕程度。

  先说政治背景。故事发生在如此一个动荡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可能是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叙述形式。遗憾的是,导演没有拍摄大型场景的能力,感觉就像一群学生在排演场景剧。丝毫体会不到时代背景的真实和冲击。

  再说女性,相较我一直推崇的《生命圆圈》以及《越位女球迷》,这部片子里丝毫看不到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拯救的东西。只有自怨自艾的悲戚。

  这样的片子只在技术层面上可以获得一点分数。毕竟拍摄和剪辑符合标准工业水准。但要说感动,是这部影片最缺乏的东西。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六):有关清真女人

  我认为痛苦带给人唯一的自由,就是从世界中解脱。

  ——取自电影女主角之一,穆尼斯。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伊朗电影,之前看的是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小鞋子》,相当不错。的确,《小鞋子》是温柔的叙述,叙述着贫穷的童年,充满着希望的童年。我想许多人和里面小主人公阿里都有相似的感受,我来自贫穷的乡村,我自然也能体会贫穷带来的困惑和压抑。另外,还有两部伊朗电影,也值得一看,《我的朋友在哪里》、《樱桃的滋味》。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基本没看懂,因为里面涉及了很多政治话题,相当敏感,关于反政府、共产主义等,人们的游行示威,军队的赫赫然,我都没办法理解。我向来是一个对政治看不懂的人,自然也看不懂这部电影。但是,看不懂电影,并不代表着无法判断好看不好看。

  这是改编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电影,自然带着魔幻色彩。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魔幻现实主义似乎并不陌生,实质上不陌生的只是字眼,关于字眼背后的内涵,我依然很陌生。老师在课上讲得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我没有摘抄,因为我即使摘抄下来,也毫无意义。

  虽然没怎么看懂这部电影,但关于四位伊朗女性,我有一个浅浅的认识。

  穆尼斯——不为家庭、伦理、婚姻束缚。

  菲尔兹——一个被动的、珍惜友谊的女人。

  她是一个胆小的人,当穆尼斯冲进了不准女人闯进的咖啡厅,她只好一个人躲在咖啡厅门口看。当她看到穆尼斯被一伙人拉到树林中轮奸时,她也选择了逃离。他不知去处地行走,来到了将军夫人法卡里的住宅,并在这个果园生活。

  扎林——不愿做妓女的妓女。

  妈妈让她接客,她不肯。接客之后,客人在玩弄她时,她没有表情,也不呻吟,非常冷漠。接最后一个客人时,当她起来,看到这个客人变成了一个雕像,吓得就跑出去了,也来到法卡里的果园。由于这次惊吓,可能得了重病,最后死了。

  法卡里——更年期到了,青春期也到了。

  法卡里是一个老女人,作为拥有着英雄胸章将军的妻子,应该倍感自豪和优越感。然而,她并不快乐,她喜欢交际,当然会热爱打扮自己,有一个在西方世界待过的朋友。可丈夫只希望她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电影之所以将菲尔兹和扎林安排到法卡里的住处,我觉得应该象征着女人达成的共识:为自由而奋斗。

  为自由而奋斗,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这部电影叫做“没有男人的女人”,我说不来这个名字是一个一般现在时,还是一般将来时,或者还是个现在完成时。我想,还应该是一般过去时,毕竟1953年已经过去了,关于伊朗以及被尘埋的历史应该都过去了,关于民主自由和妇女解放也应该都过去了。可实际上,关于伊朗或者整个人类世界来说,民主自由和妇女解放的问题真的都解决了吗?谁也不知道,最起码,我不知道。

  《没有男人的女人》影评(七):政治之路,女性的祭坛

  今年威尼斯女导演当道,都很强,这位伊朗的处女作很有野性。柔美的摄影,魔幻手法,四个女性的坚强,还有最热门的伊朗政治。

  我尤其喜欢 妓女洗澡和浮在池塘上的镜头,还有女人从地里的呼唤,都有种细腻的母体关爱。 水如女性,是诞生,是重生。与激烈的政治运动格格不入。

  Luc,2009年9月9日于威尼斯

  附,那天去新闻发布会的稿子。 (对于导演Neshat强烈的姿态,我不是很赞同)

  在6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女性导演和政治话题都是热点,《没有男人的女人》首映获得巨大成功。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女导演西丽-娜沙特偕同所有女性主演,原著小说的女作家一起到场,向公众发布了一场“女性宣言”,鼓励伊朗人民要为自由和民主持续斗争下去。

  全女性阵容

  号召伊朗女性争取自由

  年轻的导演在新闻发布会上显得平静,自然,用流畅的英语回答提问“我认为这片子很好的反映了伊朗人的斗争,和现在有些不同,但还在继续。今天我有同样的境地,但这不会成为困难。”对于影片的主题,很明显,是女性的个人解放“我特别拍了寻找自由的女人,她们的方法各不相同”。

  片中女主角之一,莎巴-托鲁尔如今生活在法国,为了出演这部影片,她作出了不少的牺牲。托鲁尔说“现在我们的伊朗也有同样的问题,不只是女人,是全体伊朗人,为了民主和自由。虽然我暂时不在伊朗,但我还是想去演,完成导演的这个构想”。对于如今伊朗的政治变革,几位女演员都非常关心,“我常回去看看,但改变不多,这些年,主要的问题还是那些。”

  拍摄遇到困难,但很团结

  虽然影片中的画面很美,具有诗意,但是整个拍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导演解释重现场景才能体现真实性。“这电影拍起来很难,为了重造整个1953年的革命历史,细节很重要。我们拍了很多田园,道路和城镇,为了真实的再现。”另一位女演员奥利斯·多斯年纪很轻,在影片中有非常动人的表演,“我说不清楚那种感觉,虽然没有经历过革命,但和她们一起工作的感觉很棒”。

  女导演对自己的影片也非常有自信“讲故事也有很多方式。人们要拍电影,看电影要买票,现实和艺术很近,当这些联系起来时,我们也在改变自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