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另一个地球》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4 12:1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另一个地球》的观后感10篇

  《另一个地球》是一部由迈克·卡希尔执导,威廉·麦鲍瑟 / 布里特·马灵 / 马修-李·埃尔巴赫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一):《另一个地球》和《21克》

  这部电影给我太多惊喜。音乐非常棒,摄影更是一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给教授讲第一位苏联宇航员登上太空的故事时镜头的运用。镜头突然拉近女主的脸,配合上女主富有魅力的演讲,给我一种身在太空的动感。可以说这部电影讲的是科幻故事,但其实更像是用科幻的外壳,来讲原谅和救赎,那个打扫卫生的盲人和女主都难以获得内心平静。而结局我看到了女主床头彩色的鲜花,看到了希望。

  我很快在脑海里把这部电影与《21克》联系起来,《21克》虽是报恩,却也是以另外的身份接近那个人。

  《21克》把电影剪得乱七八糟,让人不得要领,整部电影靠演员支撑。给人为了煽情而刻意煽情的感觉。这部,没有故作深沉,用简单的镜头语言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却余味无穷。没用放大的悲伤,却时时刻刻有内敛的伤感洋溢在画面里,也许只是女主一个抱膝的沉默,也许只是教授一霎间的满足,都会让人感到温暖和悲伤共存。

  如果有另一个地球,那个我,会不会比我快乐,我缺失的她都拥有。

  我喜欢这种简单却给人思考的电影。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二):结局应各执所见

  看了一部分评论,多数还是认为这是个BAD ENDING。虽然我也没看第二遍,但是从一遍地感觉上而言,这也可以理解为GOOD ENDING。首先影片中后期一直有旁白(应该是广播吧。。。)在论述一些事,诸如你见到另一个自己会问什么,有问过的好不好,会不会比这边好,其实有种寄托自己希望过的更好的思绪。靠近结尾在电视上有一个理论:镜像世界被打破后就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地球2上发生的事不再和地球1的相同,这也直接促使主角把票让给男主角的事。最后结局是主角见到了自己,但有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样发生了同样的车祸促使主角来到地球1。

  假如发生了同样的事,那就应该是地球2的男主角来到地球1,但不是这个结果,说明两个地球不再相同,可能车祸发生了,但是死的是地球2的男主角,留下了其他人,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因为前面提到了“镜子”,我就仔细留意了最后主角的发型,大家可以比较,刘海的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为相同事情有相反的经过,而地球1的车祸是撞在男主角的右边,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那如果地球2撞在了左边,那死的就是男主角,所以地球2的女主角也为了赎罪而报了名结果被选上,但是女女之间没有那种爱情,就没有发生让票事件,从而促使地球2的女主角来到了地球1,那队地球1的男主角而言就是一个好的结尾。

  第二种假设,假如地球2压根就没发生车祸,地球1的女主角从出狱后一直有点邋遢,但是结局另一个女主角还算穿的整整齐齐,很有可能地球2是在读大学的女主角被选上(电影开头到出狱那会都变现出女主角对另一个地球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果她顺利上了大学还是有可能参加报名),这样一来在地球2的男主角生活得很幸福,但这样一来地球1的男主角上去就没有意义了。

  归根结底也是我个人对美好结局的一种期望,从各种分析看BAD ENDING也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有相同期待的分析帝希望可以分析更详细好结局。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三):撕裂胸膛的电影

  女主细腻的表演完全抓住我的注意力。 不论是恐惧的颤抖还是自责的沉默,以及怯懦的逃避,所有极致的孤独压力追悔善良以及爱都在她黑色的连帽衫下沉默着。 唯干净的外景下她的身影和没有目的的手指清晰表述她的意识。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细腻沉寂的电影了。

  很多镜头都狠狠抓紧了我的心脏然后利落地撕裂它。 这是一部唯美的电影。

  男主也相当出彩。 深陷的眼睛演绎着麻木,惊讶,喜悦,和愤怒。

  结局挺有趣的。

  毕竟,当她可以站在身外看见自己的时候,也就是她开始回归自己的时候了。

  ***有些错误会伤害别人,伤得非常非常深。使得被伤害的人很难去选择原谅。一部好电影可以告诉我,被伤害的人唯有选择了原谅才能结束伤害,否则,被伤害人才会是最终那个有意识的罪人。

  没有什么不能被原谅的。

  没有。

  ***电影在脑子里又过了几天,突然有个疑问:要是女主不是这么美丽沉默,作为观众的我还能去理解原谅吗? 如果女主用张牙舞爪来保护自己的罪恶感,正好又长了一张痴肥变形的路人脸,我看着电影,还会为她心疼吗?

  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了。所以导演选了一个最便捷的将观众带入的途径。

  而真实是:很多人都有着丑陋,虚伪,刻薄,非常不讨人喜欢的特征,并,在这一点也不美好的外表下,有着孤独,自卑,脆弱的心态。

  于是比电影还要悲剧的悲剧真实发生了。

  这就是艺术电影为什么叫做艺术电影。它粉饰了现实中最悲怆无情的那一面,掩盖掉赤裸裸的丑陋,让人回头看见自己身边的甲乙丙丁时,全然忘记想要宽容的心。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四):从另一个地球,看另一个自己

  我不算是电影达人,也不擅长影评,只是想记录一下这个电影给自己带来的启迪。

  电影中有一段话,我们能认出自己么,即使能,我们能了解自己么,我们会对自己说什么,我们能从自己身上学到什么。如果我们走出自己的躯体,看着自己,我们会对自己说什么。

  还有,看了众多评论,开放式的结尾确实争议不断,我个人的理解是,说明另外一个星球上,luora也犯了同样的交通事故,才来到地球,渴望一切并没有发生。可能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我们久久不能释怀,我们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不甘于向前看,我们只是在心中祈祷,多么期望着一切都没有发生,所以我们想要找到一个出口,让时间倒流,或祈祷另外一个空间里,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但是没有,结尾打破了这个幻想,错了就是错了,只有站在原地,勇敢面对,继续前进,才是人间正道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五):平乏的新意

  什么时候起科幻片开始褪去硬线条的架构,尝试用叙事的内核替代抢眼的视觉元素,如同早前[源代码]和[忧郁症]都是这样剧情先行的设置,而眼下[另一个地球]走的也是差不多的路数,科幻外衣的裹衬下表述地是深刻晦涩的哲理。

  在一个半小时故事里,围绕车祸过后罗达和约翰之间,赎罪与原谅的母题成为影片叙事的主线,反观其中平行宇宙和镜像理论的穿插,则更像是为了议论文的论据而存在的佐证。交代“地球II号”事物同步发展,运行轨迹一致的落笔,更像是籍由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里人心的脆弱与不安,思考着自身与影子的关系,因此影片里无时无刻不充满这种辩证的隐喻,更是一再用旁白的方式加强这种观点的表述:“我们会遇见我们自己吗?那个我比这个我更好吗?”可至始至终电影都没有对地球镜像的缘由作出解释,转而试图以主人公自身的行为将这种困惑或解答转嫁给观众自己,似乎意味着每一种反馈都是这个问句的答案。譬如片中一个场景,罗达和约翰在玩格斗游戏,屏幕中的人物是自己的影子,从头到尾镜头没有给到过游戏的内容,却一直注视着两位主人公的动作,细微的镜头语言成为了画面之外的解读:与其是你在操控屏幕中的人物不如说你被那个人物所操控。

  对于[另一个地球]来讲,科幻元素的加入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一个试图厘清人与人间无法洞察暗角的途径。然而随着整个叙事下来,影片在最后交代罗达和约翰离开与逗留的选择,以及罗达遭遇到另一个自己的情景后,关于整个主题的表达仍然讳莫如深,或者说这种不明所以的感觉就是导演需要的,所以他才用近似纪录片的手法来呈现冷色调的影像风格,继而又将抽象的借喻藏匿在漫不经心的叙事里。最后,在这部对白与长镜头组成的剧情片里,科幻只是掩饰这种未知感的借口,全然没有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所有的答案都在说与不说间存在,如同整部影片的基调,玄乎的元素包裹平乏的初衷,除了圣丹斯会对这类独立小片青睐有加外,普通观众则只会沦陷到极度喜欢和不知所云的两极里。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六):当你在另外一个地球遇见你自己

  这个片子算是好莱坞科幻片中的非主流了。Mike Cahill在用final cut pro摆弄合成图层的时候萌生了做电影的想法。于是和好友Brit Marling一起写了剧本。用一台Sony EX3 720拍了自己了第一个长篇剧情片。不得不说,执行力相当强悍。

  故事结构很巧妙。借用earth 2的壳,讲述原罪与救赎的故事。这为叙事提供了弹性空间。同时又能提升科幻度。这个壳做的还挺好。中间SETI科学家和结尾给本片科幻感增味不少。

  音效设计全程开挂,有些用功过头了,不过渲染氛围很不错。Sony EX3 720p画质让画面更有颗粒感和质朴感,方便做视觉特效,但却把摄影拉低到了youtube视频的水平(导演说自己受Krzysztof Kieslowski影响很大)。有些镜头快速zoomin和转场有些不太适应。

  rit Marling清新美的惊动了地球。有望成为好莱坞新一代女星。当男猪脚发声的时候总觉得是Bill Nighy客串配音的违和感。另外,惊喜发现幸福终点站的那个印度裔老清洁工在片中客串了老本行。

  :

  导演Mike Cahill关于本片的一些采访: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七):另一個地球

  y 亂

  成功學裏的最精煉也最浮誇的臺詞莫過於“我能”兩字。這兩個字讓年輕人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達到像世界首富那樣的人格與財富的雙重成功。可是,實際上,這樣的“成功”只有在物理真空狀態下才能實現。與其說人是處在無限的可能之中,倒不如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制於時代、地理、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等各種各樣的局限。正是因為各種局限與缺憾的存在,人才能夠成為“人”,而非超於自然的生命。想想看,歷史上任何自詡為神或者超人的人類,最終莫不是一敗塗地。

  成功是一系列隨機式的布朗運動的集合,無法被復制也無規律可循,人們唯一能做的是竭盡全力做好當下的事情,讓歷史能夠按照正常路徑延續下去。萬眾矚目式的成功好比天上明月,美麗非凡卻也遙不可及,對於多數人來說,努力學會坦然面對失敗,才是生活的必須,才是生存的常態。科幻電影《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似乎就為那些郁郁不得誌卻又無路可尋的年輕人,送去了一絲安靜卻又溫暖的陽光:如果這個地球充滿了讓人費解的無助與冷漠,那麽“另一個地球”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一個地球》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2011年榮獲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電影的情節編排、畫面構圖、臺詞設計等等,都力求簡約,片中甚至運用了不少紀錄片式的白描手法。大量的空鏡頭與話語留白,在助推情節層遞式鋪陳的同時,也給人以無限的思考與回味。本片電影的風格簡約,而探討的內容卻一點都不簡單。

  四年前的一個夜晚,尚未成年的女高中生羅娜(布裏特•馬靈 飾)駕車時,不慎撞上音樂教授約翰(威廉•麥鮑瑟 飾)一家的轎車。約翰的妻子和女兒當場死亡,約翰嚴重受傷並陷入休克。少不更事的羅娜則強忍著傷痛,在事故現場渾身顫抖著,等待警車的到來。結果,約翰雖然蘇醒了過來,但是喪妻失女之痛立刻讓他陷入困頓,生活潦倒。原本前途無量的羅娜,因為交通肇事而被監禁四年。這起事故讓羅娜的心靈蒙受巨大的打擊,四年的監獄生活也沒有絲毫減輕她心中的罪惡感。就在車禍發生的當晚,人類發現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另一個地球”。

  出獄後,羅娜性情孤僻、少言寡語,在自己讀過的高中找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她試圖通過苦行僧式的底層生活,來洗脫心靈上的罪責。通過網絡查詢,羅娜得知了約翰的近況,並找到了他的住址。一天,她以提供免費清潔服務的名義,走進約翰已經困窘不堪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顆冰冷的心靈彼此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在真誠與撫慰之中摩擦出了愛的火花。與此同時,人類發現,“另一個地球”幾乎是地球的鏡像,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人、發生的任何事,“另一個地球”也同步進行著。唯一不同的是,在人類四年前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同時,兩個地球的鏡像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同步”(synchronicity)而是朝著不同的方向演進。在“另一個地球”上存在著人類的另一個自己,這對在地球上生活不幸的人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嗎?

  一次,約翰因為修理房子太拼命,累得頭痛不已。沒有讀過大學卻閱讀量頗豐的羅娜,給他講了一個俄羅斯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來安慰他:加加林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踏進宇宙的人類,當他在狹窄的太空艙裏,第一次透過機窗看到了自己居住星球時,完全陶醉了。可是就在這時,太空艙的儀表上傳出細小而持續的滴答聲,他費盡周折也無法消除這種聲響。他知道,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將在接下來的二十五天裏失去理智,最終崩潰。終於,加加林想到了不讓自己崩潰的方法——那就是愛上這個聲音。於是,他閉上眼睛,開始盡情地想象。當他睜開雙眼時,耳中聽到的不再是滴答的響聲,而是美妙的旋律。在余下的時間裏,他在天籟之音中遨遊太空,心平氣和。

  也許,“另一個地球”並不在遙遠的太空,而就在你我的心裏。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八):但这一部,请你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吧,你会看到你的人生的长度。

  本以为至少九分的电影,过来一看居然只有七分,着实让我诧异一番。但也很容易理解。

  不喜欢的人不是不喜欢,是完全没有对它感觉。

  但是有感觉的人 就真的是被触动到了。

  不是看廊桥遗梦之类的爱情故事那种感动,是触及比灵魂还要再深一点的地方。

  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

  你的思想和说故事的人的思想的交流。

  是一种静下心来 想要和自己对话的冲动。

  所以必须很旁观地看每一个情节。

  请别把它当纯科幻片看好吗?虽然每一个科幻故事都是建立在折射现实哲学的基础上,但这一部,请你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吧,你会看到你的人生的长度。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九):遇见另一个自己

  我第一次遇在自己是几年前一个梦里,我大概四五岁,穿粉色的裙子,短发、大眼睛,自顾自地在田边玩,怎么看都是个乖巧又漂亮的娃娃,妈妈在地里干活。20多岁的我眼看见5岁的我,像电影特写,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一瞬间想到前世今生的种种因缘,睁大眼睛缓缓走过去……

  这部电影情节很简单,虽然用了别出心裁的方式讲这个故事,但它始终是简单的,不过我却很喜欢。

  打动我的是――就好像――我也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不确定是否讲过――我喜欢自己漂亮,高而瘦,平胸,穿套头衫,牛仔裤,大头皮鞋。

  我只是很确定十年前在某个没有冬天的地方,我在日记里想像自己在北方,在干而冷的冬天,双手插在裤袋里,低头走过――周围必定要是萧索的秋冬景象。

  所有我潜意识里想像的自己都跟电影里的洛达一样,漂亮,高而瘦,平胸,穿套头衫,帽子笼在头上,双手插在裤袋里,穿大头粗跟皮鞋,一个人,低头走在黄昏或黎明的旷野上,远处河边的树黄叶落尽。

  只不过这里的天空有两个月亮。

  一个是真正的、一直与我们相伴的、所有人都熟识的那个月亮,另外并排着一个相比之下大了很多的――地球――在电影里它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一个镜像,它始终是圆的,可以看见上面蓝色的海洋。

  洛达是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四年后她从监狱里出来,沉重的负罪感使她无法正常生活下去。她开始每周去因车祸失去妻儿的音乐教授家里为其打扫房间。她不再开车,总是穿着连裤的清洁工作服用帽子笼着秀美的金发低头走在去教授家的空旷的路上。

  她的头上有两个月亮,两个极美的、蓝色的月亮(其实其中一个是地球)。

  洛达总是看天空里的另一个地球,它是我们这个地球的镜像,那里也有一个洛达,不知道另一个洛达是否也犯了这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不知道那一个洛达是否也每星期去教授家?不知道那一个洛达过着怎样的生活?洛达很想离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她为免费赢取太空旅行船票写了征文。

  这里是有两个月亮的世界,世界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必须要尽快适应这被称为1Q84的世界。洛达走默默走过时,我想起《1Q84》,规则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的1Q84年,不知道出了监狱重新开始的洛达以后又会怎样?

  所有这些,都被梦幻的蓝色充盈,蓝色的天空里两个蓝色的星球,蓝色的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心,蓝色的面容,蓝色的笑。

  所有这些蓝色,也都是我曾经深爱的颜色。

  最后洛达遇见另一个自己了,你猜她对自己说了什么?

  《另一个地球》观后感(十):另一个地球?同一个自己罢。

  最初那颗蓝色的星球降临,是剧作家创造给女主的。换句话说剧作家是这个世界的上帝。所以请不要用物理角度去分析。那颗星球里不是新的世界而是同一个世界,那个Rhoda不是另一个Rhoda而是同一个。没有同步不同步,只是同一个人在遇见那颗蓝色星球后会有不一样的故事。

  悲痛,罪恶感,是Rhoda无法面对的,忘记FORGET也不是真正应该做的,应该做的事是去面对它,面对自己。正如电影中earth2不是一点一点在变大吗?那是一个过程,面对自己,get close to me myself.

  当结尾天空中蓝色星球消失的时候,It‘s time to face herself.到底她自己能不能原谅自己,John能不能原谅自己?到底是罪恶感去接近John从而去讨好他,还是真的接触到John的内心爱上他?到底是让他去追一个无法释怀的过去还是面对一个让大家互相开心的女主呢? 当结尾天空中蓝色星球消失的时候,两个世界合并在一起,重新回到同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已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

  o,it's a story about "face",and a story about love.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另一个地球》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