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度青春之《哎》》是一部由尹丽川 执导,徐韬 / 冯丹滢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又一个关于一见钟情的都市童话
两个怀着北漂梦想的年轻人相遇了。也许是一见钟情吧,女孩子喜欢上了男孩子。女孩子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相比而言男孩子似乎没有强烈的成功欲。在跑龙套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慰藉。后来女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惜接受潜规则。男孩子似乎受了刺激,开始默默的努力起来。花开花落。他们相遇,又分离。最后男孩子终于在北京落了脚,而女孩子梦碎了,准备回老家。在她即将启程的时候,他们再次相遇了...
以13分钟能呈现出这么完整动人的爱情故事来说其实是很了不起的。虽然影片里男女相遇的时候总是面带笑意。但是在每句台词,每个转换的背后,无不折射出现实的残酷。两个同样一无所有的,只是怀着单纯的梦想的人,要想成功,女人不得不用自己的青春来作交换,而男人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些许的运气来一步步慢慢积淀。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没有错,正因为没错,所以他们才会错过,再错过。于是他们相遇,别离,再相遇,再别离。因为有着这样的现实,所以注定无法相聚。但是虽然生活的背后有太多的泪水,每次相遇的时候,却依然总是笑脸相对...最后女人梦碎,男人梦圆,所以这才像个童话故事。
这是11度青春的第一部片子,老男孩是最后一部。其实我也只看过这两部而已。但就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这部。老男孩过于夸张,反而削弱了他的现实感。
《11度青春之《哎》》影评(二):看了以后突然想起了《甜蜜蜜》。
我们一直在拼搏,甚至都没有去考虑拼搏是为了什么。
短短十几分钟的片子,看完以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想法,心里空空的。也许是为两个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有缘人哀叹,也许是为自己已逝去的青春记忆哀伤。
年轻的我们往往一无所有。为了生活四处打拼,这种苦处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和《甜蜜蜜》一样,在那种充满压力、充满无奈、充满寂寞的日子里,两个苦命的人相遇、相识、相交,相互理解,相互鼓励。这种甚至成为自己坚持下去最后动力的感情,也许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多深。但是,再深的感情又能怎么样呢!我又不是你的谁,谁又能是谁的谁?在自己都不知道明天怎么过的情况下,我们好像真的没有资格去谈论“爱”这种奢侈品。即使心里已经汹涌澎湃,但也只能说一声欲言又止的“哎”。
感情归感情,毕竟我们都还得生活,我们还得攒钱买房,我们还得为“经纪公司”的梦想而打拼。为了生活,为了明天,我们也只有放弃成本最低的东西——“感情”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得到了我们原以为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们守着偌大的空房子痴痴发呆;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不再会羞涩的说“哎”,我们才知道当初我们放弃了成本最高的东西。
相同起点,不同结局
《哎》是一部制作简单但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作品。整部短片风格质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交代了一个时间跨度较大但同时叙述相对完备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同为来剧组打拼的男孩和女孩相互约定,最终脚踏实地的男孩成功但一味求上进的女孩却失败了。而影片让人最深刻的部分,就是两位主角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本片的人物塑造。
在本片中,导演以爱情为主要线索,构建和阐述一个关于梦想实现与破灭的故事。最初,两人在剧组搭“接住金鱼缸”的戏,第一次出现了金鱼缸,在这里作为两人之间的“信物”,代表两人爱情及梦想元素的萌芽。两人时隔三年在男孩家中再次相聚,这三年,男孩通过底层的摸爬滚打已经有点成果,而女孩通过攀高枝的手段已经当上经纪人,此刻金鱼缸的再次出现,一是作为信物暗示爱情,二是通过对两条鱼特写中的构图来展现男女主角被困在这个局限的世界中,在社会大潮流之下梦想实现困难,爱情也不敢涉足的无奈。而在大概两年后,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了目标,买到了房子。此次在男孩在新购置的房子里,第三次出现了金鱼缸。它表明,男孩一直坚持着梦想,男孩一直思念着女孩,他从未放弃。在本片,金鱼缸外化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推进作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二. “哎”的作用
本片的片名叫做《哎》,“哎”这个字在男女主人公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出现,但它并不是单纯的人物对话,导演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节的把控,合理的安插把它在倆人的对话中。起先,大都是女生先开口说“哎”,但在三年后,女生习惯变化了,男生开始习惯在开头说“哎”,而女生反而不说了。这说明,女生通过这几年,她的社会属性、自身属性发生了变化,而男生一直思念着女生。可以说,“哎”是人物情感变化的一种变相体现。另外,在片中的几个关键剧情点中,“哎”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夜晚楼梯的“错过”,代表一种命运般的错失,着重突出他们在命运之下的无奈。在最后,男生大声喊出的“哎”,导演将画面做了留白处理,并且打上字幕“哎ai”,这是对全片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哎”其实就是“爱”。全片中的“哎”,其实都是导演所做的的暗示,即暗示了人物爱情线的发展,也暗示了人物社会属性、自身属性的变化。导演运用巧妙的语言安插,使得人物形象丰满、全片的整体关系紧凑,并且让主题感情得到升华。
三. 人物差异
导演在人物间矛盾关系的设计上很是独到。先是给予两人同一个起点,他们有相同或者说相似的本领和机会,但最终女生一味追求上进最终失败,男生脚踏实地的拼搏最终获得成功。这说明,女主角与男主角有着本质的差别,才导致他们在同一起跑线,获得了大相径庭的两种结果。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剖析可以发现,每一次的对话,都是女生先开口,包括出租车女生主动的牵手,男生家里主动闭上眼睛等待亲吻,这都说明女生喜欢掌握主动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不愿意脚踏实地平常的一步一步走起,她想自己把握命运,确切的说她是不想随波逐流。所以导演安排的这种人物差异,就导致了最终的结果,令人深思。而影片的本身,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场探讨。导演安排的最后一声“哎”,是男生女生矛盾最激化的地方,但也有可能就是矛盾及人物差异化解的地方。
《哎》通过对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相关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部影片表达出超出事件本身的丰富内涵,也对社会问题做出了的一次大讨论。男女主角的矛盾,最终在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值得思考的是,他们在如此社会大潮中,男孩能不能把女孩引领到彼此最希望的那条路上,又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勇敢的去追求梦想,追求爱呢?
《11度青春之《哎》》影评(四):北漂人的小情绪~
不能用喜欢来评价这个短片,只能说片中积蓄着浓厚的北漂人的小情绪,无法释怀也无从表达,就那么积蓄着,不能宣泄出来,因此,也让人不能忘了这个简短平凡的故事。
不被人关注的龙套,租来的狭小斗室,遥不可及的成名之路,自卑着并默默思念着,无依无靠无处宣泄,却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奋斗着,这会是每个北漂人必经的生活,是无法忘记的青春。
潜规则又怎样,依然可以无声的祝福;被误解又怎样,依然能保留心中的惦念。一无所有于是一无所求,漂泊的我们还是可以纯真的爱着。
什么都不重要,五年过去了,有的没的,不是等待又是什么呢?
哎?爱,不是一直在嘴边么?
《11度青春之《哎》》影评(五):只说 哎 ,不说其他
只说 哎 ,不说其他
女哎男哎,俺都相当喜欢~~不予评论,以免情绪化
剧情老套~~不予评论,大伙儿都懂的
大约从地下通道口道别开始,浑身轻微的战栗伴我直至片子结束...
游行队伍中三五年之约,地下通道口道别,三年后再次相遇,又二年之约,出租车上握手,小屋...
片子容量倒是挺大...小屋中,电话响起,问,还是那个副导演;答,换了...忽然觉得,你我活着,真
不容易...
优酷有同学说,片尾男哎那声 哎,画外音更好...深以为是
说到片尾,不得不再次鄙视片尾加一句文字的行为
推荐antwon同学的评论
记住了三个名字:冯丹滢 尹丽川 徐涛
《11度青春之《哎》》影评(六):此哎非彼爱
“哎”,是招呼,也是叹息,沉默即擦身而过;轻唤一声,则留住一个人。整个片子给人一种不确定的忧伤,男女主人公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错过了彼此也因为自己的犹豫而错失相爱的机会。片子以哎开始也以哎结束,构成前后呼应的效果。“哎”这个字贯穿整个片子,男女主人公因为哎相识却也因为哎分离。
有一个镜头是男主人公对着地下通道喊“哎”,可是他却并没有耐心的等待女主人公的回应,在女主人公返回时他已经离开。导演通过这个镜头告诉观众有时在你不经意间你已经错过了一些事,在你转身离开后你也许错失了一些东西。片中有一处导演把男女主人公至始至终都放在一个镜头里,这是唯一一个让观众感受到具有暧昧的气息和温度的镜头,男女主人公在的士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感受到了幸福,也在这一刻透露给对方自己的爱意。
。。。
《11度青春之《哎》》影评(七):短片:11度青春之《哎》——美丽,与现实无关
“我慢,得五年”
“好,那就五年……中不中?”
“中!”
也许实现 也许无法实现
无论如何这期许是再美丽不过的
甚至比是否有一个结局更让人欢喜
总有人会慢半拍
总有人忙忙碌碌
还是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
那个站在十字路口
去静静守望
如果,回得去的话
故事很美,即使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并非现实
却一点儿都不会妨碍它的动人
下一次,记得快些喊出那个“哎!”
2010.11.10
弗择·北窗观影
《11度青春之《哎》》影评(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的一次潜规则嫁妆:观《哎》
先说我看完此电影后第一身体感官感受:女主角很美、袒露奶子时大方且不矫情(虽其奶子质量比不过该电影中她帮“某女明星”拎包时的这位只出现过一个镜头、正在从车里走下并一直打着电话的身穿白衣的爆奶“某女明星”);男主角的眼神真诚中透着坚毅(超拽)。再说说我看完该电影后的第一精神感受:里面有一首外文电影原声配乐歌曲很赞;最契合“11度青春”电影行动这个“11度”的摄氏温度(冷冷的世间百态无情的打压着一代又一代21世纪中国大陆青年人们的爱情的涌动,但电影最终结尾时由男主角喊出的那一声台词“哎”瞬间充满人性的希望,寓教于乐,这才是真的寓教于乐)。对于一部十四分钟都不到的小电影来说,《哎》是非常成功的——既反映了公元21世纪中国大陆电影业的某些阴暗面又反映了这个公元21世纪前十年的一代年轻人为了留在一座城市乃至拥有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而不屈不挠的挣扎现状、还兼顾阐述了“青春”这个永恒的话题。
对于电影中这位傍了一个电影副导演并最终换掉再傍另一个的女主角所昭示的中国大陆电影业的潜规则趋势,我无话可说,因为我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无从评论好或者不好,在我眼中真的凡事都有两面性。
《11度青春之《哎》》影评(九):我管那些错过叫美好,遇见叫奇迹
看完片子的时候,豆瓣电台正里吴青峰正在温柔婉转的唱"哎...你的心泛着亮光的云,你背里是让人安心的风景,哎..."
想起《如果爱》里的老孙和见东,有些同样的心酸,和不同的爱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是自己闯会不会显得太孤单,所以需要一个他,在身边也好,在心里更好,他不是她闯出天下的助力,却是源动力。
很开心,他们在约定努力的这五年里,不断被意外打断,却始终保持那份最初的心动。
他们一定都记得,第一次抱着鱼缸接着金鱼,第一次一起坐在地上吃盒饭,第一次举着小旗一边游行一边约定三年五年,第一次在高胜美的老歌里轻轻相拥起舞。他问她,哎,你怎么那么喜欢说,哎。
两次鼓起勇气想更靠近一步,都被万恶的电话铃声拉回俗气的现实。这么说好像很愤恨,但其实很庆幸,不然就真的只是烂俗的小三情节加上女主角真爱大战潜规则。生活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明白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有理想的召唤,有未完的责任,于是将心绪隐忍不发,酝酿成温暖的力量。
几年前我心里有个男生,几年后的现在心里依然有,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错过错过错过错到最后还是过了,可最后我依旧心怀感激,感激这么长的时间里有人陪你一起隐忍,一起心动,一起错过。
如果男女主角也就这样不再重逢,那就是生活。
所以最后的相遇,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奇迹。
没有人没等待过无望的等待,就像我现在依然盼望渺茫的相遇。矫情吗,不。
生活需要奇迹,爱情需要奇迹。
《11度青春之《哎》》影评(十):如果没有最后的一幕的“哎”,片子会变更好还是更坏
整个片子的亮点在出租车上当let go的音乐响起
空气变得湿润动人
这是十一度青春中除了《老男孩》外
为数不多的有电影范儿的片子了
节奏,摄影还有影片的把控颇有水准
只是到关键时电话就响起的桥段用了2次
又出现金鱼比较遗憾
一个三年就演了20句台词的农村人能买房令人费解
有点不是很真实
而对于女主角给人拎包的那个女人身份也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看上去不像个副导演
哪有牛成这样的副导演
看上去是个小明星,而女主角做了小明星的助理
如果导演要把装逼女当作副导演用那有点小过
而如果她不是副导演,那么那个从未出现的副导演又有什么意义
女主角5年的所作所为令人费解
如果她真的傍了大款
恐怕结局完全就不是这样的吧
估计导演在人物的设置上也颇为周折
其实结尾是女主角真的傍上一个大款
在某个街头偶遇
仓促间眉宇依然留情
男主角喊出了小声而嗫嚅的“哎”
女主角的“哎”埋没在掩饰之间
也许更加真实
抑或是在出租车上女孩的痛苦为结尾
只是这样就无法契合影片的主题
可能从温暖的角度
还是现在的结尾比较好
毕竟现实已经很残酷
在电影从应该有些温暖
但是与《老男孩》的差距也许就在这里
少了一首歌的激昂爆发
又多了结尾的一点不真实
好吧
看来要搞一个好片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