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追捕》的影评10篇
日期:2022-04-06 03:32: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追捕》的影评10篇

  《追捕》是一部由林龙 / 郝琳执导,吴秀波 / 海清 / 邵兵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捕》影评(一):【观剧】之胡言乱语:刘天舒的多米诺

  当刘天舒嘴里吐出“范玉昆”三个字之时,犹如小孩的手指推倒了多米诺牌阵的第一块,后续的连锁反应是可以预料的。

  刘天舒的牌阵倒塌了,他从革命的追随者快速滑落成可耻的叛徒,进而是为人不齿的汉奸。就象哪位哲人说过,坏事情总是在你没有准备时成加速度运行,而且是不可逆转。

  当刘天舒为了生存而“上窜下跳”之时,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结局:死亡。对于刘天舒来说,他的目的是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求生存,这应该也就是刘天舒的“信仰”,而这一“信仰”把他向沉沦的深渊推得更快。

  为了生存他可以出卖同志;为了生存他可以欺骗恋人;为了生存他可以玩着似地“气闭杀人”并满不在乎地说:这是个人恩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绑架恋人的亲人,枪杀恋人的父亲;

  刘天舒是胜利者。他被陈占豪打断一只手,没有硬抗而是软刀子不断,在相同利益的驱使下仍为达到目的不惜暗下绊子,抢猪吃老虎的他在与陈的较量中是最后的胜利者。

  刘天舒是说谎者,为了圆一个谎不惜用另一个谎来圆,殊不知谎言漏洞是补不上的,他被识破是迟早的事,只不过他被识破得太晚,致使兰父,向女一个个成了冤鬼。

  刘天舒也是失败者,虽然他十分够用的脑袋瓜子让他一次次躲过了追杀,但天道注定他要被绳之以法,不管这个执法者是他曾经效力的共方,还是他曾经叛变的国方,抑或是他曾经爱过的情人,最后他能死在情人枪下,也算死得其所,“便宜”了他。

  30集的戏嘎然止于兰心茹的一枪,这一枪结束了刘天舒的生命,也终止了刘天舒牌阵的最后一张牌。

  一切都结束了。

  后记:

  早三个月前就拿到了《追捕》的碟,看了四集实在是看不下去。

  随后看见一篇篇写“小叛徒”的文,对各位才女深表佩服之余,也为自己的武断和缺耐心愧悔不已,故而还是未脱水看完了全剧。

  抛开剧情的拖拉性,配乐的处处不合宜,配角的不给力,节奏的超慢性之外;放低身段静下心看刘天舒的戏,会发现这个人还是接地的。

  各种时代都会有这种人的存在,他们有喜有悲,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活着,而且要活得比同时代的人更好更滋润。为了生存他们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一切。

  看着30集刘天舒跳下卡车挥舞着手枪雀跃着冲向仓库时,我莞然看见一只“没褪干净毛的猴儿”。就象秀波说过的:这个角色是个没进化好的人。。。何其精确啊。

  作为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的我,想给刘天舒找萌点,不想为他的行为寻找可开脱的理由,我的心不允许;

  但作为观众的我,看着秀波一层层揭开刘天舒的滑落过程,是非常舒服的。

  观戏,何其乐哉。

  《追捕》影评(二):【转】无力安度--杀猪佬谈刘天舒

  原帖:http://hi.baidu.com/陋巷杀猪佬/blog/item/f295d735b83e78a3d1a2d3c0.html/cmtid/a4d2eb8e00ccc4f5503d9267#a4d2eb8e00ccc4f5503d9267

  品谈了老吴这么多角色,刘天舒最难下笔。

  看完《追捕》好久好久都没能写出一个字,久到足够让自己羞愧。不是刘天舒不让我兴奋,而是太兴奋了。他的突破和震撼程度如此之大,人性、本能与信仰、道德之间的这场遭遇战来得太过短兵相接,让所有喜欢吴秀波的人都打了一个愣神,一时三刻缓不过劲儿来。播出很长时间以后,贴吧里才慢慢地有人写下只言片语,有人发表长篇议论,调着角度分析、解构、点题,试着为刘天舒自圆其说。

  我想说,再萌再可爱的孩子气也不能抵消他做为叛徒和汉奸的耻辱事实,再人本再现实的理由也说服不了那些涉及大是大非的价值取向。刘天舒和老吴饰演过的很多个反面角色全都不同,这一次他是如此直截了当地从真正意义上挑战到我的是非底线,让我无法坦然承认:我喜欢刘天舒。但是说实话,我太喜欢刘天舒了,因为从刘天舒的身上,我看到属于老吴的约翰尼•德普式的影子。通过刘天舒,我知道老吴终于修练成为一个可以得100分的老辣戏子,能够循着“人性”这根不变的线索,不着痕迹、举重若轻地穿越任何一种人生。

  每一种坏,每一种好都有原因,我喜欢这种有源头的感觉,丰满,不单薄。这也是无论戏好戏烂,属于老吴的每一个角色都那么耐推敲、够立体的原因吧。

  刘天舒从小父母双亡,姐姐14岁卖身娼门抚养弟弟,两人为了生存尝尽人情之冷,世态之凉。活着是那么***难,所以活下去、活得好,自然而然成为其血液里最重要最根本的行为原则。好不容易留学归来,当上了医生,找到了爱情,活出点气象了,还没享受幸福,还没报答姐姐,怎么能甘心赴死。所以当枪口顶着他的额头,他几乎立刻就选择了活着。至于共产主义,他也许信过,但是如果信仰的代价超越了活着的底线,那信仰就不过是浮云一片,放弃也罢。

  前事之因,后事之果。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推倒之后,随之而来的坍塌注定倾泻而至,再精明的专营,再奋力的挽回,都无从阻止。刘天舒从此左瞒右骗,上窜下跳,投东靠西,在通往毁灭和被唾弃的路上越走越远。

  从一开场,所有人就看到了这个家伙的结局--注定一死。但就是这个注定为人所不齿的叛徒、汉奸,却一如既往地让你狠不下心去恨他,一如既往地为他心动。

  最喜欢在河边,刘天舒暴跳之下喊出的那句“我谁的人都不是,我他妈是你的人!”我是你的,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我活着是为了你。我参加革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政治前程,有一个好的政治前程也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我背叛革命是了为活着,我当汉奸也是为了活着,可我活着是为了向你求婚,为了与你一起幸福生活。

  他的逻辑如此简单,简单到不像是真的,简单到因为不像是真的,连他爱的人都怀疑,都不齿。为了活着爱你,为了好好爱你,我做了所有的努力,背叛信仰,背叛国家,背叛良心。但是全世界,甚至包括你,都在正气凛然地鄙视我。他躺在姐姐的尸身旁边,像一只仍然固执依偎在已经丧生猎枪之下的母亲身旁的小兽,痛不欲生。从爱出发的一切努力,却让他失去最重要的亲人,收获到最多的恨和不齿。他啃着苹果,嗑着瓜子,挥着滑稽的大手套,眼睛里却分明地闪着濒临绝望的委屈:在你的眼里,我已如此不堪,看来是无法与你成就一个好的结果了。那就发一声喊,去他娘的,你要我死,死给你看。你愿意吗?我不在乎。我愿意吗?我愿意。

  老吴在访谈中说,他拒绝了刘天舒四次,最后找到一种东西,他觉得可以演。我想,他找到的应该是一个人性的切入点。刘天舒可能从未想过革命是这样一种疲于奔命的活法,他只是想要多一种精神或者组织的庇护,从而得以在乱世中安度幸福。对刘天舒来说,对共产主义,无论是信奉还是背叛,对国家无论是忠诚还是出卖,对爱人无论是真情还是欺骗,都不过是乱世中寻求安度的权宜之计。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妥妥帖帖,安稳明亮的小小幸福。可惜身处乱世,实在无力安度。

  《追捕》影评(三):因为简单所以多变——《追捕》刘天舒

  这个人物根本没有性格,所有行为就是集卑劣之大成,所有功能就是衬托主角们的伟光正。我想不是吴秀波影迷的观众可能怎么骂他都不解气。然而如果能抛开一切成见用心看戏,吴秀波演绎的刘天舒,其实是《追捕》里唯一值得分析的人物,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叛徒、汉奸、杀手。

  刘天舒的行为,反复多变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吴秀波说过,他理解不了的人物他不会去演,他演戏会“找出每一句台词的”潜台词,也就是心里动机。刘天舒这个角色,吴秀波推辞过四次,因为无法理解这个人物;然而第五次他接受了,因为他用儿子的眼睛去看,他能理解刘天舒了。那么刘天舒这个角色的立足点到底是什么呢?因为简单所以多变——吴秀波一语道破,而我也从此认为,真正深入本质的人物性格分析,应该就是这样一语中的。

  简单和多变,到底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吴秀波拿儿子的眼睛看天舒的世界,用一个没有进化好的人来形容天舒,我们不妨想想小孩子的简单和多变。

  小孩子简单,成年人复杂,这是公认的。但是小孩子情绪多变,有很多行为是成人想象不到的。那么小孩子为什么比成年人简单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考和行动时给自己设置的限制条件多不多。小孩子觉得饿了就要吃的,觉得冷了就要穿的,觉得你欺负他了就想办法报复你,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你是谁。。。但成年人不是,成年人吃饭穿衣要看场合,成年人受欺负了要先看对方的身份对方的立场对方的动机,等等等等。。。

  说回刘天舒,他背叛,因为他要生存;他报复陈占豪,因为陈伤害过他;他打死日本兵,因为日本兵杀了他姐姐。。。

  刘天舒不会因为陈占豪后来抗日就觉得陈不该死,也不会因为一个日本兵杀了他姐姐就要报复所有日本人。。。

  在刘天舒眼里,所有人就只是人,跟你是好人坏人是中国人日本人统统无关。你打我一下,我要还你两下,这就是刘天舒,不管你是谁。

  所以刘天舒是最简单纯粹的动物,他几乎没有社会属性,他根本没有立场。而无法理解刘天舒的人,头脑中有道德和理性的条条框框,先站定一个立场再去分析刘天舒,刘天舒自然是反复多变的。

  吴秀波塑造的刘天舒,从语言到神情到动作,都像个有时天真有时顽劣的孩子,他委屈的眼泪让人难以抵挡。这个最另类的叛徒、最另类的汉奸,还客串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杀手。没错,刘天舒是一个好杀手,对于找自己麻烦的人,他会带着天真的微笑像恶作剧的孩子似的轻松解决。他看着猎物的眼神,跟看着好玩的玩具没什么区别。这样的杀手放在电视剧里简直太浪费了,大银幕上的杀手也没有几个如此有说服力。

  这样一个刘天舒,不由人不去想他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坏人”?和姐姐挣扎生存时他有没有感受到过来自人类的温暖?如果没有战争他是不是一个最可爱的爱人?是什么导致他走上这条路?我们民族中出现过那么多汉奸,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认真面对过,究竟是什么导致的?

  吴秀波演绎的反派,个个都极具魅力,被人指为颠覆三观,让人忍不住去辩解去寻求堕落的根源。这是他人性第一的演绎理念和深厚的表演功力所致,也是他演戏我看戏最大的乐趣。

  顺便说说《追捕》

  《追捕》这个剧,谈不上好,却也谈不上烂。谈不上好因为编剧有先天不足,谈不上烂因为内地电视剧又有多少能好到哪儿去呢,起码《追捕》的音乐很好、画面光影美工也不错,节奏缓慢刚好适合电视剧主流收视人群。年初北京地面台播出时,收视率高得让我大跌眼镜,从此不轻易说某某电视剧太烂了。

  《追捕》不能当成谍战剧看,它更像是戏曲,京剧豫剧神马的,舞台感很强,评书感很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女医生,阴错阳差地为保护十几条人命与国民党警察周旋,与男朋友周旋,得到众多病人(包括黑帮老大)的帮助,去苏区学习战斗技能,最后甚至与日军周旋。。。很传奇,很戏曲,真得像听评书。而各种巧合、对面错过、两个阵营对垒仅仅相距几米。。。我观看的时候老觉得是在看《三岔口》神马的。把《追捕》当戏曲看,蛮有意思的,我能一集不落地看完,就是这个原因。

  《追捕》的主角是女一号兰心茹(医生),男一号是陈占豪(国民党警察队长),刘天舒只是男二号,其实是个陪衬女一号男一号的配角。但是,《追捕》中最有价值的恰恰是这个男二号。《追捕》这部戏曲中,生旦净末丑每个人都能找到脸谱,只有这个刘天舒,像扑克里的小丑一样不守规则,跳脱出我所有的认知。这是吴秀波前无古人的演绎,单为刘天舒,《追捕》也必须一看。

  注:打分冲着刘天舒。

  《追捕》影评(四):凑热闹看个人物爱情算了

  不能说是好剧,带着谍战剧的期待会失望的。尤其不能与黎明之前相比。但是吴秀波的颠覆表演不容错过,从来没有看演员这样演过叛徒和汉奸。所以还是推荐一下。

  海清与吴秀波之间的爱情戏也很值得一看,兰舒恋与刘顾恋颇有些前世今生的味道。他们如果不是生在乱世,本来是两对佳偶。

  这戏和黎明之前连续着拍的。拍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黎明之前能红,所以说借黎明之前的光还谈不上,因为与黎明之前对比而格外的挨骂倒是真的。制片人坚定不移的邀请海清和吴秀波加盟,眼光是很准的。但是在剧本的改编上显然不成功。

  看来看去,还是夸奖吴秀波的观众多些,然而这样一部剧,得到肯定的是叛徒的角色,这本身就是个失败。

  《追捕》影评(五):刘新杰,你儿子喊你回家做饭!!!

  终于给公司的破电脑安了中文输入法,可居然看不到条码上的中文选项,只能打出来,然后碰运气....shit!!!

  乘着黎明之前的余风,过来看了一下这追捕,还好我只下了一集,不然就亏大了!坑爹嘛这是! 只看最后一集都觉得烂到无以复加. 吴秀波属于国内少数就算接到烂剧本也不会演烂自己角色的演员,但这剧真的,无语....难怪吴秀波把丑话放在前了,以后可能会越演越差....

  撇开烂的桥段,只讲好的,最后这集还是有那么一秒我是被秒到的...

  吴秀波拿着戒指问海清:你愿意吗? .....(海清狂哭状)

  吴秀波:我愿意吗?..我愿意.....(我的心在狂哭状)

  血泊中吹着婚礼进行曲的口哨,给自己带上戒指....ok,是的,就只有这几秒,其他的都烂死了!

  《追捕》影评(六):假如追捕是这样剪辑的

  把兰心茹剪一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把刘天舒剪一集,《彼得潘之死》(节奏控友情起名);

  把陈占豪剪一集,《GM党的焦裕禄》(那谁友情起名);

  把兰心茹陈占豪剪一集,《剩男剩女之烦恼》;

  把兰心茹刘天舒剪一集,《我的媳妇是打女》;

  把刘天舒陈占豪剪一集,《一山不能容二虎》;

  把兰心茹被抓捕剪一集,《猫抓老鼠》;

  把兰心茹刘天舒陈占豪剪一集,儿童读物之《招财猫凯蒂猫与黑猫警长》;

  把兰心茹,面目凝滞的医务人员和一脸官司的警务人员剪一集,弱女子冲破重重迫害《飞跃X医院》;

  把刘天舒游走在N个组织之间剪一集,《X面间谍》;

  把陈占豪各种行动剪一集,《绝地追踪》;

  把二哥哥剪一集,《不信你不笑》;

  把二姑姑剪一集,《炮灰女的杯具人生》;

  把二哥哥二姑姑剪一集,日本有《东京爱情故事》,本山大叔有《乡村爱情故事》,我们有《上海乡村爱情故事》;

  把二哥哥、17集的婶婶剪一集,科教片之《教你说方言》;

  把板蓝根姑娘的侄子剪一集,公益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把板蓝根姑娘的爸爸剪一集,《父爱》;

  把D代表们剪一集,红经典《永不消逝的幽灵》;

  把刘天舒姐姐剪一集,鞭挞旧社会黑暗女人痛苦的《青楼泪》;

  把兰心茹、跳楼的那位、二姑娘剪一集,讨论《女人之间到底有没有友情》;

  把*******局剪一集,反腐公益片之《远离奢侈品》;

  把*******们剪一集,《时尚之上海*******制服展-秋冬季》;

  把医院剪一集,二姑娘主演,反映旧社会医患关系、内部勾心斗角排挤同事之《心X术》;

  把动作戏剪一集,《XX小时》,XX随便填;

  把各种房子、找房子租房子剪一集,《上海房地产七十年》;

  把消毒剪一集,公益片《消毒》;

  把光线剪一集,就叫《光》,额比较稀罕冬天的光;

  把女性的旗袍、男人的大衣、咖啡厅剪一集,三十岁以上男女的《X样年华》;

  把戒指剪一集,叫《女人小心男人的戒指套牢你》

  把茶壶剪一集,《疯狂的茶壶》;

  这么一剪,也有三十集了,重新排列组合之后主观感受上好点了。。。。。。。。。

  zz,来源未知

  《追捕》影评(七):神马都是浮云

  这个世道,真是利字当头。好不容易出一精品,马上后面就跟着N个山寨来圈钱。真是神马都是浮云呀。

  海清想转变一下形象,看上了“打女”的角色,这部戏看起来就像为了她的转型量身定制的,还找来一群王牌当绿叶,可惜的是劲儿使得猛了点,有点过。

  剧中人物各个设计得纠结,看似复杂,其实都很表面化:

  一个30岁女医生兰心茹,10年前跟向秀娟争男人,完胜,3年前死了自由恋爱选的丈夫,在家寡居,然后号称与刘天舒相爱多年。这个女人真的很会转移注意力。剧中,兰心茹无论是跟田晓丽抢刘天舒,还是跟向秀娟抢陈展豪,还是全胜。这样一个腹中有丘壑、经历又复杂的女人,凭什么会爱上刘天舒?!没交代,看不懂。

  刘天舒,靠着姐姐做窑姐的钱读书出国再回国,内心多变、城府极深却又是一个小孩子的灵魂,一个人,怎么会人格分裂成如此程度?这个人物就像古龙小说里冒出来的,刷拉拉一下就站在你的面前了,突兀得让你措手不及,却只能默默接受,否则,这故事你看不下去。

  向秀娟也是一朵奇葩,10年前与兰心茹抢男人未果,爱上一个拆白党被兰心茹识破,结婚,被第一任老公抛弃,再跟陈展豪,不知道是为了情还是为了钱。这么曲折的人生,她居然过得如同白开水一般……无语得很。

  剧中女性角色各个感情世界那个丰富哇,想到做到、敢作敢当,让人感觉1931年的上海,女权革命早就觉醒了……拉娜早就一溜烟地走的老远,现在的我们走的还没有她们一半远。难怪男人都爱谭太太呀,果然过去一个就少一个。

  剧中各个人物都像画了脸谱台上唱大戏,哼哼唧唧自顾自,人物关系却都是纸上谈兵、靠几句台词瞎对付。剧情全部经不起推敲,整个一个戏本子先天不足,感情戏来凑足。要看下去,只能把整个片子拆成一个一个的小品,自娱自乐刘新杰与顾烨佳另一个时空里补谈恋爱——这恋爱相比《黎明之前》的浅尝即止,谈的新潮到爆棚——拥抱、接吻、上床,全套,就差见家长,而且就是不去见家长。

  为了最后5分钟,我忍受了30集王婆娘的裹脚布,大概有18集的内容在快进。甚至连老吴同志演的刘天舒,我都有点不忍多看。这个角色很有意思,老吴同志在设计上也是下了一番心思,无奈整个框架搭得不伦不类,导致刘天舒就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跟其他任何人都没产生线路通畅的串联。你想,一个戏里戏外都在梦游的孩子,你觉得他过得有劲吗?

  真是怀念八局里面的男男女女、各色人等呀,那里才是真正有呼吸的世界。

  《追捕》影评(八):转什么型啊你

  作为资深婆媳剧爱好者,海清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双面胶》到《蜗居》,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清稳扎稳打,一路走来居然成为了内地一线女星,被称为国民媳妇,这在自信力向来不足够的海清,恐怕也是有些意外的。

  但是人总是不满足的,普通人如此,演员也如此,成功的演员更是如此,海清也是解不开“我不只是能演这个”的死结。当然了,一个专业的演员确实没有什么角色是不能演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演员不是一个做好自己就够了的职业,观众的接受度是不理性的,甚至是蛮横的,不认可就是不认可,一个定型了的演员要把已经成功塑造的形象在观众的印象中扭转过来,费力不讨好。

  早前在蜗居里,海清想要演海藻就被拦住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自己不够漂亮。话虽如此,但海清仍然演了她并不喜欢的海萍,出于对蜗居创作团队的信任,事后诸葛地看,蜗居团队倒也值得这份信任。海清在《追捕》中的杯具不是她执拗地要改变自己的媳妇形象,而是她选择了一个不值得信任的团队。

  《追捕》这部剧,剧本凑数,制作粗糙,放在谍战剧中,也只能达到中等偏下的水准。山寨导演会有一些特殊的审美,就像你常在KTV里看到的那些土鳖MV一样,他们仍然痴迷于一些“炫”的手法,尽管那些十年前的老办法在如今看来是怎样的土到掉渣,地下党员齐玉珍老师的跳楼秀就是一出典型的戏。导演没完没了地各种角度推,以至于你很难揣测到他的真实用意,思维混乱的导演会被自以为是的手法喧宾夺主。跳楼是个惨剧,是一个影响到海清角色完成转变的惨剧,没完没了地让它美干什么?有意思的是,程小东保持了自己一贯的“与导演保持同一智商”原则,这场戏的动作也做到了诡异到令人发指,伴随着地下党员的姗姗然飞落,海清那“震惊多过痛苦”的漂亮演技就不值一提了。

  每次看到需要旁白推动叙事,或者见缝插针的塞配乐,作为观众只能将自己的智商自动调低以配合剧情。在这种情况下,海清的所谓转型,无非是转到死胡同,有进路,没出路。

  说起来,海清在演技方面这么些年也没什么变化,扮演的媳妇角色也大同小异,无非是爱占小便宜,牙尖嘴利,却又善良无害带着点傻乎乎的那一类。海清好的地方在于懂得使用自己,她不够刘慧芳那种又土又苦的传统女性,又不够新鲜活泼到童佳倩那种漂亮的小姑娘。作为演员的她和戏中的小媳妇处境相仿,需要上有老、下有小的兼顾,于是她选择了一条省力却有效的路,就是做乐呵呵的傻大姐,人畜无害,人见人爱。

  演员到一个程度,寻求突破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但需要把握的是转型的方向,走错路了失败的不是只此一次,甚至要搭上自己的也已成功的荧幕形象。我并不是说海清演不了打女,事实上,我完全相信她能演得出令人信服的打女,问题在于有没有必要走这条路。

  一个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演技的成熟,转型本来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从荧幕形象看,演艺生命最短的往往是艳星或者打女,而家庭剧却是类型来来走走,就它巍然不动的铁饭碗。海清不再演家庭剧是可以理解的,但她选择一部把打女作为卖点的剧,那就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一次没天时没地利没人和,为了转型而转型的失败尝试,我只能这么来总结:呐,转型这件事呢,是不能强求的。

  《追捕》影评(九):《追捕》:咸湿的谍战剧

  作为华谊兄弟年度动作悬疑大剧,制作团队的实力自然没的说,再加上吴秀波、海清这两位电视剧当红炸子鸡的加盟,《追捕》从开拍之初就备受期待。可惜,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剧本的不扎实,使得本剧不仅无法比肩两位红色荧幕情侣的上一部佳作《黎明之前》,也让原本可以成为精品的《追捕》完全沦为鸡肋,只能说:剧本才是王道!

  虽说今年上档的谍战剧亮点不比往年,创新的东西也越来越乏善可陈。但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女特工开始崭露头脚,男主角完全沦为一片片绿叶,前有《螳螂》、《断刺》,后有这部《追捕》。本剧看起来就是为小媳妇海清量身打造的转型之作,但走的路线和《断刺》却有着几分相似,和童蕾一样,海清在剧中演的也是一个医生,同样爱上了和自己处在对立面的男主角,最后上演苦情戏。当女人在谍战剧中顶上半边天的时候,剧情的发展,也就变得令人匪夷所思,就像古装剧可以大玩穿越,谍战剧何不也来个“琼瑶式”爱恋?

  女特工感情咸湿

  在以往的谍战剧中,女性角色就是一块辅料,不是当花瓶就是当笑点。但是到了《追捕》里,完全就做了一个大逆转。海清饰演的女特工兰心茹,十年前跟别人抢男人,三年前死了自由恋爱的丈夫,然后开始清心寡欲,却意外地被反派男主角点燃爱火,情感经历不仅丰富,而且咸湿。

  悬疑剧情薄弱经不起推敲,也只能靠女特工的感情戏来撑场,好在男女主角受大家待见,这样的戏码的确让观众津津乐道。因为《黎明之前》的成功,让编剧对吴秀波和海清这对荧幕情侣的感情戏加重了笔墨,自娱自乐刘新杰与顾烨佳在另一个时空里补谈恋爱,相对于之前的浅尝辄止,这里的口味就重了不少,拥抱、接吻、上床,看得人瞠目结舌。

  反派男主惹人怜

  看完《追捕》,你一定会更加怀念刘新杰,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男子。虽然在这里,吴秀波的角色成了反派,但观众总是喜欢爱屋及乌的,他和《断刺》中的柳云龙一样,无论角色怎样,大家依然爱他。这也是为什么本剧的剧情受到观众的诟病,但收视率却依然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吴秀波演的叛徒那么可爱,把叛徒演的有血有肉,反派角色怎么可能达到如此惹人怜爱的境界。特别是到了最后一段,吴秀波拿着戒指问海清:“你愿意吗?”海清狂哭,然后他又对自己说:“我愿意。”在血泊中吹着婚礼进行曲的口哨,为自己带上戒指,这样的场景真是秒杀观众无数,这也多少让我们原谅了之前那些漏洞百出的剧情。

  总的来说,如果你带着谍战剧的期待去看本剧,可能会失望。编剧的先天不足不仅漏洞百出,也连累了演员的出色发挥。好在有吴秀波首演叛徒的的颠覆表演,以及和海清的爱情戏还是值得一看的。

  《追捕》影评(十):循环汤,无药效。

  那么点破事儿你能整出30集去,吃安眠药长大的?!

  故事老套,对白应付。

  情节开展的线索“换汤不换药”

  人物性格薄弱,带不起剧情。

  剧本不扎实、故事本身少新意。

  第一集里那个玉珍同志,跳楼那刻,跳你就跳啊,快跳啊~ 磨蹭半天不跳~~ 表情一堆。典型的剧情水份外加刻意的英雄主义表面化。你这一不跳,我精神就集中了!集中开始走神!导致画面里那穿帮的一幕瞬间凸显:在玉珍同志准备跳与开跳的镜头衔接处,很明显人物的落脚点不同,诡异又突兀、傻2又廉价。低等错误。终于开跳,人物是呈雾态飘下去的,然后……然后令我开眼的是:为毛一堆人开始围绕着尸体进行俯视观赏?且定格数秒

  这样就英雄了?有意义?毛意义?真是无聊的情节表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追捕》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