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终兵器:弓》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8-06-16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终兵器:弓》影评精选10篇

  《最终兵器:弓》是一部由金韩民执导,朴海日 / 柳承龙 / 大谷亮平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终兵器:弓》影评(一):真该去电影院看的片儿

  看过的韩国电影。。。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

  这一部, 不以国籍讲事儿真心觉得赞~商业大片范儿

  也许是近来总看些小情小爱的(自从他来了)、要么就是老杜90年代的港片(枪火、放逐)…… 很久不看大场面了,眼睛看得都有点酸了撒

  看片当中发现个bug,翻了几篇评论居然木有人提 ⊙﹏⊙b汗

  ☆ 后半段,女真族首领(能这么称呼嘛)从树林围追崔家大哥(岚X)到一片低矮荒草,明明男一已经中了人家一剑,位置应该是左胸,剑是从背后射入额,男主还很牛X滴把剑从前面拔出来(看的我真心疼啊),女真首领射杀他的时候,还灰常特意滴说了句“抓到了”

  (前戏好久……终于要出bug了)

  之后美轮美奂镜头中,美丽的山景、男主背光遮挡住小半个太阳画面中,他他他的衣服居然是完全木有破滴。外加半滴血都木有流呐。。。请问他的伤是自动愈合了么。。。

  ╮(╯▽╰)╭ 摊手 看得我一愣,想来也许是拍摄时候的想法与后期剪辑上有些出入吧,无伤大雅啦

  看完本片第一感受:这片。。。时间挺长的撒;情节起伏的好多,追来追去射来射去杀来杀去不断轮回突然想到一部美片,也是追逐戏,外族入侵某部落胜利后的追逐奴隶的戏,情节的安排流畅点);柳承龙哈man哈帅!特别是眼影;朴海日居然也化眼影了 ╮(╯▽╰)╭;非本国讲述本国历史,满族太子形象啦、满族士兵行为啦,虽然我对历史不太了解,但我是那种看惯^本国总是谴责人家日本刻意隐瞒、否认某段历史^的人来说,^在批评他人之前,何不看看自己国家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隐瞒、留白、美化历史^;从他国人眼中,了解到他人对自己国家历史的描述,这个点我中意

  最最后,这部戏中规中矩不存在韩国特色:反转,对我来说反而是种反转。导演的镜头很美,很多小细节都灰常用心思,认真对待一部影片,力求做好。这样的诚心负责已经灰常灰常让人满意了~

  《最终兵器:弓》影评(二):YY,细节,以及全世界民族主义脑残联合起来

  本来对这个片子兴趣并不大,偏巧昨天失眠,掏出手机溜了一眼,恍惚之间在片头字幕中似乎看到了金基德的名字,寻思这厮好说也是国际知名变态片导演了,冲着这个名头,决定看一看。但值得一提的是看完之后发现所有中文媒体中的导演一栏都不是这厮。。。。。。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片子风格不对,在过程中我就有所察觉,还以为这厮也张艺谋化了。。。。。。总之就是冥冥中有一个无以名之的力量诱导我看了这部电影。而题目中的头两个关键词,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感受。。。。。。而第三个,也是最长的那个关键词是我看完某些豆瓣影评之后的感受。。。。。。

  书归正传。其实我个人反感给某个国家、民族、社会群体、个人贴标签,因此必须澄清的是,我不认为韩国电影就=YY,但就事论事的说,这部绝对是YY。很多人说它不是YY,根据是这部片子取材于“丙子胡乱”的史实背景之下,并且男猪脚最后死翘翘了,结局不够风光。我觉得这是对YY的极大误解。所谓YY,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没能力干的事儿或者不具有的品质通过一种艺术处理安置到自己身上。这种艺术化处理只因主体的学识眼界、背景、志向、艺术素养不同而有区别,但总而一论,都是YY。你不能因为阿Q幻想革了命之后挑老婆也只在赵司晨的妹妹邹七嫂的女儿吴妈秀才老婆等一干人等里踅摸,就否认他是在YY,对不对?。。。。。。扯远了,回到这个电影。“丙子胡乱”是历史的真实,满清皇太极仅以十万之众平定百倍于己的朝鲜,掳走朝鲜男女无数,这是历史的真实。但满清并不曾有一个太子死在朝鲜,更不曾有一个太子的叔叔(假如按真实的历史推断,则此人必应该是八大贝勒之一了)死在朝鲜,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因此,这是YY。有什么意见吗?朝鲜这个民族有过有血性的过去,但那还要远溯到唐朝以前。自唐灭百济,朝鲜统一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国家每遇外敌入侵,从来没有过像样的抵抗,总是一触即溃,一打就呲,好不容易出了个李舜臣,假如不是适时的死掉了,也会叛逃到大明朝。。。。。。这样一个国家里,很难让人相信,在一场连国王都跑掉了的浩劫中,会有一个超级战士,单人独骑跨过鸭绿江,深入长白山腹地,从一群精锐满洲人手完成一个不可能的营救,而这个超级战士在没有敌人入侵之前甚至连普通流氓必修的喝酒打架技术都拿不出手,因此,这九成九是在YY。。。。。。好了,对于这种“可能性”类的问题不宜苛责太多,否则容易流域地域歧视,还是实打实的说电影吧。在这个电影里最搞笑的一点就是人质营救。4个非军事人员,在重兵环绕的太子行营来去自如,暴动、救人、绑架、脱身,如同儿戏,这是什么状况?要知道,他们搞掉的这支军队不久前在萨尔浒靠围点打援各个击破战术敲掉了数倍于自己的明朝正规军,这样的军事素质,可能吗?。。。。。。当然是可能的,你只需要想想抗日电影中儿童团用笤帚缴日本兵的枪的典故就会知道,全世界YY分子的路数都是一样的,反正是他在讲故事,敌人有多无能,还不是导演一句话。。。。。。可是,战胜如此无能的敌人,很光彩吗?当然,那我们就管不了这么多了。片中的另一个俗套。。。。。。简直不能叫做俗套,因为比俗套还俗,就是坏人永远爱多嘴多舌,光图嘴痛快,以致贻误战机,功败垂成。。。。。。虽然这次坏人当中有一个哑巴,仍无助于扭转这种局面,哑巴还要用手语拼了命的发表意见。。。。。。除了令人发指还能说什么呢?。。。。。。好吧,说得不少了,这种片子本不值得这么细品,说下一点。。。。。。。

  细节。这部片子的细节推敲得很诡异。说细吧,有很多明显破绽。说不细吧。又在很多地方莫名奇妙严谨比方说,长白山里的追逐。。。。。。居然出现竹林,竹林耶。。。。。。当然,我完全了解,出现竹林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自制片箭出场做准备。导演说,要有竹子,于是就有了竹子。。。。。。这种气场,恐怕确实只有上帝可以相提并论了。。。。。。而说到细致。。。。。。满语,确实,还有什么比还原满语更能使这种YY带有一种历史真实感的呢?从这点上说,我们解放初期的抗日YY片确实要差很多,那里面的日本兵一律是“你的,良心大大滴坏了”这种。。。。。。除“满语”之外,满洲人的头型,所谓“金钱鼠尾”也确实比中港台两岸三地的清宫鞭子造型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实在值得称赞

  最后说说第三点吧。其实实在不愿意说这个话题,因为总是免不了有些人要受到伤害。。。。。。但昨天一时手贱翻看豆瓣影评实在是把我逗得不轻。。。。。。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好的依据就是,这部片子隐含着表达了一种奉大明正朔,批判满清暴徒的正确价值观。虽然这个观点表达得是那么含蓄,欲说还休,不努着劲看都看不出来,但仅有的这一点点苗头对很多痛心疾首于旧时衣冠不复的大汉族主义青年来说仍不啻为一针强劲的吗啡。。。。。。中韩两国的民族主义中青年终于在YY反满清这件事上找到了共鸣,虽然仍然是你吹你的弓箭天下独步,我唱我的汉代衣冠,但和亡国之痛比较起来毕竟那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了。。。。。。这可实在是可喜可贺,我都替他们高兴,但如果非要说,因为价值观正确,这部电影就不是YY,我可实在不能同意。还有另外一些人说,和国内的YY片比较起来,这部不仅情节明显合理,而且制作也更加精良,因此这不是一部YY片。。。。。。这就涉及到我经常提到的一个很恶心的比方。。。算了,不提也罢。。。。。。总之,之前我总是觉得,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质和量之间的区别,只是受惑于感情因素,一时卡住了;但现在,我渐渐发现,其实很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那样的,和他们谈逻辑纯粹浪费时间。。。。。。这部电影其实优点还是有的,本来可以给2星,甚至3星,但这些粉丝的做派让我实在忍不住想拉一拉他们的后腿。。。。。。

  《最终兵器:弓》影评(三):最好是这样(严重剧透)

  韩国人似乎做了许多的功课,将弓箭与满语两个要点展现淋漓尽致,这种敬业精神是国人电影中所欠缺的。但并不能以此证明本片有多么的好,而只能说它比大部分中国要好。然而,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应该被国界束缚,《弓》既不应该作为韩国片与中国片比较,更不应该作为韩国片来比较。甚至不应该与哪部片子比较,而应该仅仅从其本身出发。

  作为中国的邻国,朝鲜与中国历代冲突不断。1388年,高丽王朝甚至要侵攻中国东北,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李氏王朝。因此不能在站朝鲜的视角来看侵略问题,毕竟其本身也侵略过,所以仅从侵略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是狭隘的。

  而全片也未从李氏王朝的角度来切入,而是描述了一位孤身英雄。在片中,最惹人注目的无异是“前推泰山,发如虎尾”这把精湛的弓,以及男主角崔南伊的鲜血流过这八个字的一刻。那全片的宗旨也便显露——歌颂人类在面对无奈的命运时的伟大抗争精神。

  朴海日的表演足以这样一个抗争的形象鲜活,但柳承龙所饰演的太子叔却更加惹眼。太子叔觉新塔的眼神和动作随着时间将凶猛彪悍的大清铁骑完美呈现,大清帝国钢铁意志不言而喻

  但问题来了,觉新塔是谁?

  1636年,丙子胡乱之时,大清的统治者是爱新觉罗・皇太极,也正是皇太极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皇太极之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有十六子,无一人在1636-1637年死亡。

  还有一个问题,太子是谁?

  皇太极1643年突发死亡,尚未立太子,由多尔衮拥立爱新觉罗・福临为帝,也就是顺治。即使『尚未立太子』一事为假,在福临之前,唯一能满足年龄条件且在1636年还活着的皇太极之子只有一位——爱新觉罗・豪格,而豪格死于1648年。

  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弓》放弃了史实,为了大肆宣扬孤胆英雄的能力,在谨密的风格中不知不觉给朴海日开启了上帝模式

  恰好有一个峡谷,不能太远,远了过不去;不能太近,近了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攀爬死亡。常年追猎的弓骑兵也犯了低级错误,不等友军安全攀上悬崖,就放弃了掩护,以生命飞跃距离

  还要有只老虎不然最后退回来的时候崔南伊就要被困死。老虎也奇怪的很,出现的位置并不是原来出没的地方,而恰恰是弓骑兵的身后。当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捕虎陷阱,只是捕虎陷阱为什么出现在离家百里还隔条鸭绿江的地方没人知道。

  干净利落的觉新塔似乎也被『太子』的死影响心智,一定要抓一个活的,于是弓骑兵的箭不能打要害,导致崔南伊一次次逃脱。即使到了最后,弓骑兵一个个死亡,铁汉觉新塔也没有缓过神智,直到只剩下自己。

  这一切,不仅要求崔南伊具有神射术,还要求他有不坏的身躯,即使左臂中箭重伤,也不能影响他在强大拉力的撕扯下稳定持弓,不然就失去了准头。同样作为神射手的觉新塔也有同样的幸运,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弓》终于放弃了一直持有的谨慎态度,让他在山顶隔着目测三百米的距离,对高速移动目标发出精确的必杀一击,力道也必须超越传统弓应有的射程,达到了英国长弓的水准

  但韩国影视似乎无论类型都要拍出一点爱情来的,在投奔金武善的十三年后,妹妹崔慈仁似乎忘记了自己与哥哥崔南伊的父亲是同一个人,竟然说出了『怎么不懂妹妹的心』这样的话,不禁让人怀疑前面是不是漏掉了『此二人的某一位是崔平良收养』的片段,最好是这样。

  注:

  几年前,我看了这部电影,给了6分。在我评论的影片中,6分算是比较低的,近日又看到一些相关的赞颂,不禁怀疑几年前的自己是否对电影的感觉过于幼稚,毕竟片中的关于弓战的大部分镜头都非常精彩

  那么如果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呢?

  以此态度,我重新观看了此片,也渐渐找回了当年的想法,并再次肯定了6分这个分数。也许此分数略有偏颇,有太多的个人倾向,但至少态度是审慎认真的,诸位见谅。

  《最终兵器:弓》影评(四):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金韩民导演的名字就把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中的朝代交代清楚了:明代末期后金入侵朝, 这就是韩国(朝鲜和韩国这两个歧义的称呼凑合着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丙子胡乱”。本片借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的特色把韩国如今可以在奥运会上称雄的射箭项目的历史渊源还原了一下。因为在本片中牵扯到韩国自身优势项目以及最终统治中原的后金这两个因素, 存在刺激到中国大部分敏感网友热血民族观念引发的情绪对立和谩骂的危险。 好在本片在对待后金八旗兵的问题上并没有过多污蔑, 这其实本就不是我最担心的地方。我害怕的是韩金民导演会在影片中宣布“弓箭是韩国人发明的”——好在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 。

  作为今年韩国票房最高记录的拥有者,本片的确存在闪亮地方,尤其在表现树林追逐战中的跟拍晃动镜头营造出的紧迫感还是刺激的配乐,都在说明本片是部优质的动作系影片。而且拥有“两军相遇,弓弩在前”地位的最终兵器在它自传性质的本片中没有被夸张的特效吹的神乎其神,本片以现实为基,加上弓箭射击技术的实战解读,配上一个英雄电影中总要神乎其神的主人公南伊和终极反派就成型了。

  不过这部电影存在抄袭的嫌疑,梅尔吉普森2006年执导的相同性质的影片《启示》是它抄袭的对象。

  在《弓》中影片结构是后金骑兵来犯——城破民众被俘——八旗兵押解被俘民众,时不时的屠杀——南伊营救——杀死后金王子——后金大将带领手下树林追击——受伤的南伊在森林中依次设计除掉对手——与妹妹团聚。

  在《启示》中结构是玛雅部落来犯——部落被烧,群众被抓——被俘者在押解途中坠崖死亡——男主杀掉大反派的儿子——大反派带领手下雨林中追击——男主设陷阱先后除掉对手——与妻子团聚。

  尤其是在丛林中的设计除敌情节,相似度太高,基本判定为抄袭。不过梅尔吉普森在《启示》中有一个宏大的关于部族灭亡、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的主题,而本片只是在卖弄韩国人的射箭英雄而已。

  所以如果抛开它同样是借鉴别人的闪亮点的话,本片射落年度票房最高纪录的大旗,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最终兵器:弓》影评(五):其实,我不是想你死,而是想我活

  继《斯巴达300勇士》后,很少看到这样一部真男人的硬汉片

  虽然朴海日长的不帅,让我有点小失望

  但是绝真的演技,到最后我还是深深的被震撼了

  虽然柳承龙刚开始看着有点奸人相

  但是后来也成了真男人,为自己的女人流血牺牲

  虽然两个大叔的年纪是大了一点,到处片子打酱油

  但是最后也成为抗击大清,成全男主的重要因素

  全片的武器只有弓,“前推泰山,后似虎尾”

  但就是这样一把弓,把无数人的命运链接在一起

  它,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

  有时候,我们作为中国人,常常憎恨日本,痛恨那段屈辱的历史

  然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也曾让其他民族的人们,体会过屈辱的痛苦

  所以,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你希望生,没有人希望死

  换位思考,我们就能联想到他的内心真实想法

  这部电影让人了解还有那段来自朝鲜的历史

  丙子胡乱,女真族50万铁骑冲破瓦解有1100万人口的朝鲜过度

  这样的战斗力也为女真入关,建立清朝,做下了铁证

  当然,历史是循环的,一切总有报应

  200多年后,八国联局的铜枪铁炮再次以少胜多

  进入了大清子民屈辱的年代

  所以,没有人期望乱世

  而在乱世中,还是应该练就一身绝学,救自己也救别人

  不为死,只为生

  《最终兵器:弓》影评(六):随便写点,和影片无关

  2011-12-04 23:06:03 夕阳成为  

  满洲,也叫建州,自称女真。满洲女真和历史上建立金王朝的女真不是一回事。

  一、女真打败辽之后建立金,金被蒙古打败,女真也被大量屠杀,剩余的基本

  就生活在元的疆域内。被列为第三等人。元末大起义之后,那些女真人的后裔混着

  蒙古人也被汉人大量屠杀,明王朝建立后,几乎没有女真后裔回到白山黑水里去。

  二、女真的金文和满族的满文根本是两种文字,可见满洲也不是女真的文化继

  承者。

  三、女真是游牧民族,满洲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

  ------------------------------------------------------------------------------------------

  本来不想评论的,但是看了这位仁兄的话,觉得还是随便写点。

  1.建州女真只是明朝时期众多女真部落之一,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满洲

  是建州部所属的一个小部落。随着女真各部的统一,满洲这一名称随之也逐渐显赫

  并用之称呼整个女真和其他被征服的通古斯部族或部落。

  就如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才有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原先所在的蒙古部也只

  是乞颜部之下的一个小部落。草原上还同时还存在着众多的部落。如蔑儿乞,塔塔

  尔,乃蛮,克烈等。每个大部落之下又有许多的小部落。成吉思汗通过战争征服了

  各个部落,蒙古也就成为了草原上所有部落的总称。

  当时明朝官私著述中都没有用过满洲这一名称,他们经常用的是建州或女真。朝鲜

  人也称他们为建州或女真。满人自己则或称女真,或称诸申。

  2.蒙古灭金之后,金国大量人口被屠杀,所谓几乎没有女真后裔回到白山黑水里去

  ,你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女真族群都进入汉地,或是被汉化了,依然有不少女真

  族群留在原来他们生存的地方。元朝民分四等的政策中明确说明,汉化了的契丹,

  女真也被称作汉人。注意,是[汉化了的]。这就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女真人没有进

  入汉地,也没有汉化。

  3.明女真从血缘上讲,是存留的金女真的后裔,当然,古代游牧民族或是森林渔猎

  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战争等因素而不断的迁徙,期间不断的分化重组,加入其他民

  族、部族、部落的的成分。这种血缘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至于建立清朝的女真人和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是否一回事。我请问你,建立汉朝的汉

  人和建立宋朝,建立明朝的汉人是不是一回事呢?今天的蒙古人和成吉思汗时代的

  蒙古人是不是一回事呢?

  4.“女真的金文和满族的满文根本是两种文字,可见满洲也不是女真的文化继承者。

  ”

  女真文是仿照契丹文和汉文创制的文字,满文是仿照蒙文创制的文字。当然是两种

  文字。可是语言呢?难道就一定是两种语言吗?甲骨文是不是汉人祖先的文字?

  和我们今天用的汉字一样吗?也算是两种文字吧。照你的逻辑我们也不是汉人祖先

  文化的继承者啦!

  今天内蒙的蒙古人用的是回鹘式蒙古文,新疆的蒙古人使用过托忒文,蒙古国使用

  的俄文字母(西里尔字母 )拼写的蒙古文。按照你的说法,这三个地方的蒙古人应

  该不是一个民族吧?继承的也不是同一种文化吧?

  我生活在新疆,新疆的哈萨克人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拼写的哈萨克文,而中亚哈萨

  克斯坦的哈萨克人使用的是俄文拼写的哈萨克文,那他们是不是同一个民族,继承

  的同一种文化?

  再看台湾,台湾用正体字(繁体字),我们用简体字,不严谨的说,可以算是两种

  文字吧,那台湾是不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又是不是同一个民族?

  :我没搞清楚你所说的“女真的文化”是指骑射文化还是汉文化?----女真骑兵很猛

  ,满洲骑兵也很猛,女真人汉化了,满洲人也汉化了,你到底指的是什么文化呢??

  ????????????

  再有语言,语言和文字一样,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清时期女真语和辽金时期的女

  真语肯定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新疆的蒙古人和内蒙的蒙古人说的蒙语都由不少

  的区别。

  今天的汉语和古汉语一样吗?北京话和广东话一样吗?那究竟是不是同一种语言呢

  ?是不是同一个民族呢?

  5.女真人并非游牧民族,金建国前的女真族基本上是一个深林渔猎民族,由于主要

  生活在森林地带,地理环境使他们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

  们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其生活方式是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

  环境而定:在森林中,主要是渔猎;在森林外,则是畜牧或农耕。女真人的畜牧业

  与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是作为渔猎和农耕经济补充成分的

  定居畜牧业。

  女真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早在大约于十一世纪初叶,开始定居生活,并且有了农业经

  济。海上之盟时金人曾向宋朝索要过水牛。金朝初年,女真人有“每春正击土牛”的

  习俗,金国军队头盔上带有两只牛角,这些都反映了耕牛在女真人经济生活中的重

  要性。从畜牧的品种上看,不仅有牛、羊,还大量养猪,对女真人而言,最上品的

  肉类便是猪肉。金朝初年,专门针对以女真人为主的猛安谋克实行了牛头地制度,

  可见当时女真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农业经济。

  应当说明的是,直到金朝初年,女真人的农业还处在原始的、粗放型的阶段,对农

  业经济在女真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是太高,但从特质上说它更接近于汉民族的

  农业定居生活方式。

  更有一点,女真人的冶金、建筑、木器的制作水平,在关外各民族中是比较高的。

  在与辽、宋的城池攻坚战中明显不同于只擅长野战的游牧民族。

  所谓“满洲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从明朝和建州女真的互市记录来,建州部大量

  购买耕牛和其他农业用具,说明至少建州部落的农业水平较之其他部落可能更发达

  一些。要说明的是,满洲人和金女真一样,是畜牧,而非游牧。

  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接近于汉民族的农业定居生活方式。所以女真也

  好,满洲也好,(相比游牧民族,例如蒙古、契丹)都更容易接受汉文化,汉化的

  速度也更快,程度也更深。

  (有篇文章叫《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来看看

  )

  6.还是血统或血缘的问题,古代北方民族在战争中,会掳掠大量的人口,这些被俘

  的人和北方民族一起生产生活,逐渐融合成一体。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蒙古人实际上包含着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部落和族群,

  其中有一些和成吉思汗这样的蒙古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但是他们最后都成为了蒙

  古人。

  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这三部中漠北蒙

  古(喀尔喀蒙古)的血统最纯正一些,而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则夹杂着一些中

  亚突厥人的血统,准噶尔部强大时,多次发动对中亚哈萨克人的战争,劫掠大量哈

  萨克部落人口,这些哈萨克人和蒙古人一起生活,最后都成了准噶尔人。而从伏尔

  加河下游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不可避免的带有南俄草原上其他游牧民族的血统。

  这么复杂的血统关系,究竟哪些才是蒙古人呢?

  这个问题放在女真人和汉人身上也一样,明女真和金女真在血统上肯定不会全然一

  致。有人总喜欢拿血缘来说事,那你们说今天的汉人和秦汉时期的汉人在血统上是

  一脉相承的吗?我依稀记得秦国人好像多少有点西戎血统吧,那大一统的秦帝国究

  竟不是汉人的政权呢?今天汉人身上的血统你说得清吗?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

  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

  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

  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

  上的差异。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样的民族区别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

  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

  也。”

  好了,写了这么多,其实和电影无关,只是有感而发。当然电影不错,商业影片,不用那么较真。片中那只老虎做的有点假。

  貌似我自己就很较真。

  《最终兵器:弓》影评(七):客观的说,可以看看,好谈不上,一般的商业片

  不去讨论什么历史不历史,电影就是电影,我们天朝的小兵张嘎一个小孩就能干掉一队日本兵呢,所以说大家看电影就要带着点娱乐精神来看,哪个国家的电影不说自己民族好?他敢说不好吗?天朝敢说?日本敢说?美国敢说?我看电影有几万部了,基本都是本国电影夸本国民族,尤其是东亚几个国家,非常盛行。

  好了,下面谈谈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1、一开头对男主角的身世交代毫无必要,不知道怎么搞的,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主角的身世往往是悲惨的,总是某个大官的后代,因为某种原因被灭族了,只剩下主角一个,然后主角长大后种种剧情。我不知道男主角的父亲之死和后面的剧情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导演想告诉我们,主角不是贱民,他曾经也是官宦子弟?因为古朝鲜是很看重门第的,也许是告诉观众,男主角这么牛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普通贱民?

  2、清兵攻城也不带个攻城武器?就徒手上城?你当清兵是猴子?这个拍的有点瞎编乱造,算了,前面说了,只是个电影,看个乐子。

  3、皇太子是哪来?还叫多尔衮?这些都算了,还把皇太子整死了,算是出了一口民族恶气,好吧,就算是学习天朝抗日片《地雷战》,最后把日本司令官炸死了,能接受了。

  4、最后决战一幕,又是俗套的挟持人质,这种桥段都拍烂了,所谓的坏人都是用人质做挡箭牌,然后所谓正义的一方,很果断、很决然的一枪、一箭、一刀砍死坏人,救了人质,真的拍烂了,你能不能有点创意?

  客观的说吧,算是一个商业片,韩国人爱看很正常,朝鲜这个民族是我见过的最激进的民族份子,只要是他们本民族的,他们就无条件支持,我不想评价这个是对还是错。做为外民族的我来说,这个片子很一般,当然也不能说差,看看而已,仅此罢了,不要带有偏见,如果实在看不顺眼,就想想天朝拍的抗日电影吧。

  《最终兵器:弓》影评(八):《最终兵器:弓》:一部合格的动作片

  以“丙子胡乱”为历史背景,讲述朝鲜人民如何抵抗清军入侵的悲壮情怀。既然以史为据,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丙子胡乱”,百度上的解释是:丙子之役指的是崇德元年(1636年)至崇德二年(1637年)清朝入侵朝鲜的战争。这是满族人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朝鲜的战争,韩国史书中又称之为“丙子胡乱”。至于起事缘由,我简单的总结两句,不一定准确,大家可以当成故事听之。1636年正是中国改朝换代,明清交替的年份,皇太极称帝大典,号召天下使节设宴庆典。哪成想,一直支持明朝的朝鲜使臣立而不跪,还与清朝官员发生严重争执。刚刚立帝为君的皇太极哪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满洲八旗和蒙古兵十万大军进攻朝鲜,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影片演绎的就是这段历史,但没有概括全貌只是截取其中一段。开始的一对兄妹看着父亲被害的场面,可能是皇太极的第一次对朝鲜出兵,因为之前作为明朝的从属国,朝鲜曾同明朝三次联合出兵攻打建州,从此结下梁子。在1627年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等率3万大军征朝鲜。到了1636年,朝鲜还是存有反清复明的意念,彻底激怒皇太极,亲帅大军攻之。影片回避了皇太极势如破竹的阵势,截取“多尔衮”的追杀部分桥段,如果那个保护皇子的清军武将是多尔衮的话,其实多尔衮并未战死朝鲜,是于1650年去世。至于被烧死的清朝皇太子,更是无据可查。

  既然是电影,那还是回到电影。不可否认,影片质量整的挺成功,特别是飞山跳崖,草中射箭那几段非常精彩,有肉搏和竞技的快感。话说由思密达来拍弓箭竞技也算恰如其分实至名归,毕竟在国际赛事上,人家的精湛身手有目共睹。看完影片最大感受是,“多尔衮”众将真是勇猛无敌,根本没有畏缩可言,无论刀山火海,说上就上没有半点废话。跳崖过程中,差点被思密达射死,思密达看着“多尔衮”一手爬山一手还拉着个战友,忽起恻隐之心,未下杀手。结果“多尔衮”爬上来以后大骂思密达存心羞辱,感叹草原汉子处世为人就是不同一般。就算片中整了点政治小隐喻,人物乱篡改,并没有辱华成分太多,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只会付之一笑,对于YY至极的思密达来讲也算难得。我们还是可以把此片当成一部精彩的动作大片来欣赏,毕竟思密达们能够拍出一部真正意义的历史剧不容易,只能承认人家这次又效仿对了一次题材剧,而且比《惊天战神》中的神弓要强上一百倍。

  《最终兵器:弓》影评(九):所有好故事的主题都是人性

  话说这片儿的标题和内容感觉真有点不太贴,私以为把那个“最终兵器”四个字去掉,就叫“弓”还好些,不然真要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弓箭制造者秘方传承的家族血泪故事片,和辛苦营造的历史氛围,刺激的动作场面似乎扯不上啥关系。

  剧情简单到可以不谈,对于一个英雄来说,守护自己的爱人,和守护天下的意义不相上下,这两种情感在英雄的心里交织膨胀,一旦遇到敌人的阻碍,就会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势不可挡,每当这个时刻,英雄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早已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可以判定,那只是一种本能。结论为,武器不是重点,无论弓箭还是手枪,保护了英雄希望保护的人才有意义,民族不是重点,无论家仇还是国恨,英雄最需要的都不过只是最普通的亲情与爱情,如同拼杀之后口吐鲜血死在爱人的怀中,永远比全家死光背靠红旗昂首眺望旭日的结尾给力。

  片中的弓箭手比拼的场面处理的干净利落,整体感觉也很紧凑,除了结尾的最后一箭,坏人挟持住仁慈以后废话太多,迟迟不动手,好像就等着男主慢吞吞射出最后一箭干掉自己,实在有些俗套。另外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丙子胡乱貌似也没有其他意图,争权夺利自古有之,人性之殇无一能免,抛却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纠结的历史恩怨,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守护亲情故事,强强相争,拼的是信念与意志。

  面对生死困境时人性所爆发出的勇气与牺牲,任何形而下的东西都是浮云。

  虽然对韩国电影不是非常爱,此片也算不上完美,但平心而论,我们中国像这样水平的古装电影都不多见。作为电影,首先是要把故事讲好,仅此一点,当下的中国导演和编剧都还要努力努力在努力才行。

  《最终兵器:弓》影评(十):对“俩角形”发表的影评的回应,请你不要再乱叫!

  以下先引用一段对“俩角形”影评的回复: 

  “国家软蛋那是领导人的事情,有民族就有名族情怀,有仇恨有激愤,谁还没个脾气,你写这段话就是你的立场,你不许国人侮辱阿三棒子,你就是侮辱你自己,除非你不是国人。

  “单论电影文化这方面,国人真没资格,也没脸去轻视侮辱韩国和印度。 ”

  就这就这句话看来你不配做国人,崇拜西洋东洋的还情有可原,他们汉奸做的至少是趋炎附势,你这么看得起阿三和棒子,只能是可怜。

  中国电影这么不值一提?“你拿什么来看不起拍出《三个傻瓜》和《共同警备区》这类电影的国家”我草,我只想说真牛逼,没文化真可怕,阿三和棒子一人用一部电影打败了中国电影,赶走了你的民族情怀,收留了一直汪汪叫的狗”

  以下是我的内容:

  这才是中国人应该有的态度。中国是你的祖国,你只是看到他的不好那有什么可骄傲的?!狗不嫌家贫。再说,LZ你是白痴吗,就韩国的电影也敢和中国的比?!就算是拿近几年的电影来看,韩国跟大陆的影片也觉对不是一个级别的!更别说香港了,LZ你看过《无间道》吗,韩国人就是把自己卖了也拍不出来。

  再说某些人说的某某影片不能上映,在印度就能,这是政治因素,跟电影有什么关系?!白痴!

  再说印度韩国等等外国电影,三个傻瓜我说他有没有抄袭,但是那都是外国电影的最好的,难道三个傻瓜可以代表整个印度的电影水平?!

  好莱坞也有烂片,只不过你不看而已。

  你现在是在中国,不是在外国,你就是有幸拿到绿卡你也改不了你的肤色。有些人就是愿意毫无原则得骂自己国家,就好像你不是中国人一样。

  最后再说电影,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这句话在白痴眼里是不是有点像专家说的?白痴们,说你们呢,跪下,畜生!),和西方文化迥然不同,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无间道》,美版的《无间风云》虽然得了奥斯卡,但是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因为它的剧本基本没有做改编,经典部分基本都一致,这就是文化差异,没有办法。而香港虽然被英国统治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们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这一点毋庸置疑,除非你智商有问题

  说实话,其实所谓美国的文化只有两百年,如果这能叫有文化,那也太侮辱文化这个词了。美国有的是科技,而科技毁灭艺术,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再也没有齐白石,再也没有梵高,再也没有贝多芬(好像跑题了,应该说韩国,不过韩国人不就是美国人的狗吗)。

  别的不多说了,单从电影的角度,你说韩国印度比中国好,我真是觉得LZ绝对是崇洋媚外的奇葩。

  最后的最后,这电影我其实感觉还可以,起码不像大多数韩国电影,恶心得把韩国人都描绘成天使一样美丽。从历史上说,确有其事,但是我估计就韩国人的智商看了,一定又是对中国的一片谴责。故事发生时还是古代,并未有现代文明。把影片里的清军刻画的穷凶极恶,可见导演的目的不纯,毕竟挑起观众情绪对票房有绝对的好处。

  :我对韩国人初始的仇恨源自于,某年在东北举行的比赛。好像是什么滑雪还是滑冰一类的,记不大清了,韩国获奖选手居然举旗说,还我长白山,我要是在那,捅死这群妓女的心都有。

  那个什么“俩角形”说什么民族仇恨没必要,肏***,这你都能忍?!

  一群韩国运动员能做出这种事,可见韩国那自卑的政府是如何教育他们的,他们的历史书有真的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终兵器:弓》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