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指挥官》是一部由Robert Hartel / Leesa Rumley执导,Nicholas Rowe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集:南云忠一和弗莱侧中途岛战役,航母海战。
第四集:朱可夫和曼斯坦因在库尔斯克战役的近距离坦克混战。但是红军方面损失18w人,德军仅损失5w。
朱可夫方面的准备:
1、采用挖反坦克战壕的方式围困德军虎式坦克
3、后被草原方面军40万军力的支持,但是这支部队是保护莫斯科的最后一道防线。
4、苏军的T-34坦克仅有60mm装甲,但是与虎式坦克的垂直装甲不同T-34的设计为倾斜装甲,这样的设计既减轻了装甲重量,又没有损失装甲的保护效能。
5、自制莫洛托夫燃烧瓶,汽油+橡胶+硫酸 ,加之坦克的灼热燃油,可以有效杀伤坦克。
6、极其重要的是苏军有效的补给,让损失的装备人员一天之内就能恢复战斗力。
7、伊尔-2战机的装甲使他们敢于在低空轰炸敌军坦克,
曼斯坦因错失了三个月的宝贵进攻进攻时间,为红军挖掘战壕,布下防御工事留下了时间。德军擅长打闪电战,先空袭,后推进地面部队。因方面的准备:
1、由88mm高射炮加装100MM装甲的虎视坦克可以在2000m开外有效摧毁目标。
2、歌利亚自爆车,引爆红军所布下的反坦克雷阵,开辟进攻Kursk的路线。
既然准备这么数量的优势,结果还伤亡这么多人,说明德国军队的战斗力真是不可小视,人少而精干!
《二战中的指挥官》观后感(二):等待犯错
每周日都会期待CCTV-9的联播节目。整套纪录片在一个白天播完,让纪录片屌丝的我感到充实且兴奋。 不过似乎编导不怎么会排节目,什么宠物猫宠物狗的往往占据周日的这个黄金档,播完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
吐槽到此。刚刚过去的周日还是很振奋人心地,因为看了一整套“二战中的指挥官“。
战场上谁都会犯错误,所以打仗的准则是减少自己的错误,等待敌人犯错。 科技,人才,后勤,士兵服装各种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对于二战中势均力敌的双方而言也许这就是”以奇胜“的关键。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联红军把德国拖至寒冬,此为关键。
阿拉曼战役: 希特勒???
生活中也许也一样。 当你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的等待时机,去联合同盟,去扫除障碍。等待再等待。
该片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展现了当时敌对双方的精彩较量,探究了将领们为打败敌军所思考和采取的行动及作战方案,比较了交战双方指挥官的军事策略、面对的困境以及失败的原因,再现了硝烟弥漫的现代战场上精彩的智慧交锋。 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较量令我十分印象深刻,隆美尔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位二战德军将领,他的作战理论、骑士风度都被后人所称赞。隆美尔前期的战争得利,后期面临失败的绝望在影片中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此片从战争的转折点出发,每一集给我们讲述一场重要的战役,深度解读与对比交战双方指挥官的内心世界、心理斗争以及每个策略的战略意义与双方兵力对比。此外,片中还以动画特效的方式,直观展示了战争情势、双方对垒、作战步骤等,使观众身临其境。该片还聘请了军事专家,他们以实验的方式,来比较作战双方的装备、技术以及火力。并采用了情景再现的艺术手法,由演员扮演二战中最具影响力指挥官,再现的不仅仅是指挥官们战场上的胆略,还有他们的个人性格特征,以及战略思考过程中,与心理反应变化相一致的各种细微表情,深度剖析指挥官们的战略得失与决策成败。 此外该片曾获得美国“2010年度历史缔造者奖·最佳创新影片奖”。
《二战中的指挥官》观后感(四):军事将领的较量,背后是战争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
刚看完了第一集:阿拉曼战役。刚好前段时间再度重温了经典的游戏《使命召唤2》,也玩了阿拉曼战役这一部分,现在再看这部纪录片,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
阿拉曼战役中,双方的将领都是二战中的著名将领,也是传奇将领,他们都很善于塑造自己在部队中的影响力,引领部队的士气,从而努力赢得眼前的战争。
当然,他们不仅仅是塑造个人影响力的高手,他们更是一名非凡的职业军事将领。战略、战术的较量中都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军事素养,令人敬仰。
但一场战役,或者说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将领——虽然他们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还有很多的因素对战局的发展会起着神奇的作用,例如补给、士兵素质、卫生习惯、医疗保障和救护方法,像是士兵上厕所的方式或口粮都会对战局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阿拉曼战役英军的获胜是多方面实力的较量的结果,这种较量其实不仅仅局限在战场之上,不仅仅局限在北非的沙漠之中,而是两国实力的综合较量,这是我看第一集最为深刻的体悟。
现在的国际政治也是如此,我们与日本、与美国、与邻国的较量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情缘不情缘,已经参与到了这种较量之中。
:
这部纪录片很有特点。让我们印象深刻并饶有兴趣观看的是如下这些内容:战略和战术的动画沙盘演练、对于武器、装备的独特解读,武器专家和爆破专家的实验演示,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们理解双方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理解战争的发展和影响最终胜败的各种因素。列举几个例子:
1. 英德两军在阿拉曼战役中上厕所方式对于两军士兵健康状况的影响;
3. 88毫米火炮向虎式坦克的转变;
4. 苏军T41坦克的倾斜装甲和虎式坦克垂直装甲的利弊;
6.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采用狙击手战法的原因
……
德国的失败,希特勒难辞其咎,尤其是在战争的后期,他的固执和错误的理解,让很多重要的战役都最终失败,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坚持不允许德军突围,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坚持要求前方德军等待虎式坦克数量充足后再进攻,从而错失良机。其实这也是独裁国家的制度问题,这是让多少优秀的德国将领悔恨终生并最终背弃希特勒的原因。
希特勒最大的战略失误有三个:
1. 进攻苏联,多线作战,陷入一个没有尽头的战场。
2. 与意大利这样不靠谱的国家结盟,被墨索里尼拖了后腿,消耗分散了大量精力和兵力。
3. 屠杀犹太人,树敌太多。
再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高手过招就是有观赏性:再好的战法设计也会相应的克制之道,例如对付狙击手和建筑物中的敌军,就可以采用喷火武器。近身对付虎式坦克就可以采用手制伏特加燃烧瓶。
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shanglei.net/history/generals-war.html
《二战中的指挥官》观后感(五):在战场中相距遥远,在脑海中却同下一盘棋
看了二战史之后,对其中繁杂的军事分析地图都是快速翻过,看到豆瓣中有这样子的纪录片当即把六集都下载下来,一个周末就看完了。可以对这些战役有生动直观的了解,就要这样的纪录片!
每一集都要请两个演员来扮演战役中两方的指挥将领,拍他们的面部表情,也是有创意。
每集开头都要分析两军将领,他们的性格会对战争的成败有戏剧性的影响。
最喜欢的就是这动画做的沙盘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