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之街》是一部由若松節朗执导,岸谷五朗 / 深田恭子 / 木村多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拂晓之街》影评(一):如果有人对剧情有误解,我觉得主要还是没有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
小说和电影都看过了,首先小说作者开头已经先对婚外恋表明了反对的立场。
那么直接跳到结尾处来说,女主是以上帝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们对婚外恋的贪婪和不可自拔的状态。
那么结尾处其实是以惩戒的姿态来表达自己对婚外恋的深恶痛绝,并且因为自己也参与其中同时也以抽身而退的方式惩戒了自己。对于评论中有人认为是女主自我洗白,其实这种理解就太浅显了。
可以看出女主其实对男主是有感情的,但是为什么结尾断绝来往,这可以说是女主对每个人的惩罚包括实际上同样深陷其中的自己。
要用这种惩罚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婚外恋的反对,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以此点明婚外恋对参与其中的任何人来说都是无边的地狱,无人可幸免。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姻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句看来在此片中并不成立。
渡部和秋叶的爱情是美好的,如果不考虑两个人的身份的话。但是,最终两人没有走到一起,更没有结婚。
维系两个人婚姻的不是爱情,而是羁绊。再伟大的爱情也禁不住流年的冲刷,恋爱中的山盟海誓,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深爱着渡部的秋叶最终选择了放弃,她不是不爱他,而是很爱很爱他。渡部的妻子很早就发现自己的丈夫有问题了,但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忍受,举起水果刀,放下,举起,又放下。一个人忍受着寂寞与孤独。她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丈夫和秋叶的事。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很少陪自己度过一次旅行,一次拜访,一次窝心的节日晚餐。。。她只是像往常一样忍受着,忍受下去。。。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是主人与佣人。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秋叶不揭开历史的真相,渡边是否真的会和自己的妻子离婚。谁知道呢。
还是那句话,让两个人一辈子在一起的不是爱情,而是羁绊。
什么是婚姻?婚姻就是两个人真的永远在一起,不论生老病死,不论贫富贵贱。。。不论你是否真的还爱我。。。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当初是奔着恭子而来,看着预告也被男女主间那种明知见不到光但仍在费尽心力的挣扎的残酷恋情所吸引。(话说对于看完全片而言,预告里的那音乐配得也太有蒙骗性了。。。)
但具体到电影里,感觉完全是表现的手法拿捏不到位,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既想要抓住男女主恋情的痛苦,又想要表现剧情的悬疑性,同时还要给足几位演员足够的出场镜头的感觉,这种毫无重点,或者说是以处处为重点的表现手法本身带给观众的就是一种无法聚焦的感觉。
就前半段来说,两人的陷落完全就是令人感觉太过仓促,甚至觉得好像两人还没发生什么就已经双双沦陷了。。。对于一个没有外遇经历的男子来说,这样的一步越界未免步子迈得太快和太大了吧。个人认为,其实这个地方的表现的关键还是在于前戏应该花些功夫对这位新来的公司员工的神秘感的表现,着重突出一下那种与众不同的神秘气质再夹杂一些所谓内心脆弱或者忧伤的“暗箭”,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带入感,二来还能对大部分具有怜香惜玉情结的观众造成精确打击。至少不会让恭子突然的抱腿挽留那本该让大部分男性观众心头为之一动的场景在这里感觉到突然和莫名其妙,毫无杀伤性可言,一定程度上还让人容易感觉恭子飙戏飙得太假了。。。
可能是由于前半段表现手法上顾及的太多太杂,花尽心力却好钢不在刀刃,反而让该做的前戏做得不足,以导致全剧从主基调上来说给人感觉看热闹的氛围大于对电影本身的感受。说实话,那些个恭子“首次大尺度表现”的场景对本片在氛围渲染上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实在是可惜了。。。
要说本片剧情的亮点还是存在的,至少是从这种带有人命的剧情设定上来讲,理论上是必须存在至少一个剧情上的亮点的或者说是高潮的,而这种亮点自然就是真相揭开一刻,但这种亮点,或者说是高潮来得快自然去得也快,试想当真相揭开一刻,对于前戏铺垫得不充分的电影而言,这时会变得异常脆弱,客官自然会有“什么啊?就这样完了?”的感觉。但幸好片尾木村那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后颈一凉的逆袭完全掩盖了前面那个3月31号的大包袱的光芒,出场戏份不多,台词单调,甚至连正脸都没几个的直到结尾前还以为是配角的存在完全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大作战。
当然,就个人喜好而言,觉得在雪地里那里才感觉恭子貌似完全进入了小三的角色,那段自己的自白,心头确实在本片中罕见的为之一动。至于以前的表现,感觉可能是初次尝试转型,完全感觉表演的很卖力和用心,但是细节方面的关键还是拿捏的不到位,感觉有一点点还是在自己拿手的轻喜剧里的感觉。不过小三这个角色一直是演艺界比较头疼的存在,尤其是对于不具有媚功潜质的演员而言就很吃力了,好在后面状态完全进入后加上飙泪的几个场景出人意料的拿捏稳当,完全撑起了整个角色。不过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个抱腿的场景和几个香艳镜头白白可惜了。。。
五郎大叔自然无需多言,虽然没什么亮点,加之那种在台词里出现过无数遍“温柔”一词在导演的表现手法上也诠释的牵强无力,但演技上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丈夫、父亲和爱人的感觉都演出味道出来了。木村就更不多说了,完全就是有种救主的感觉,缺了她估计本剧就更悲催了。。。总而言之,本剧的三位主演可以说是本职工作做得很到位,至于拍摄方就很不给力了。。。
其实本片最好的一个地方感觉还是三位主角定位和表现都很好地诠释了:无辜的是外遇的三方,没有谁对谁错,而苦逼的只是普通的生活,狗血的只是现实的残酷这么个主题。
最后再罗嗦一下这拍摄方。。。预告片里的配乐和剪辑带来的感觉完全在电影里感觉不出来啊。尤其是本剧好几处地方貌似还配了喜剧里惯有的插曲,完全感觉串味了。。。还有本剧的名字叫拂晓之街,那种拂晓前的朦胧美、窒息的诱惑、挣扎的缠绵以及黑夜的漫长和阵痛加之对天明的既期盼又恐惧的感觉在电影里的存在感很低啊。我想这就是造成本片不足之处的元凶。吐槽一下:最后那个所谓的点题,那个大叔对着阳光的回眸的场景看得一头雾水啊,原本该表现“天亮后,梦醒时,一切生活再次进入那种循环往复的地狱般的正轨”的无奈感觉,怎么看着像是大叔一脸怨念和苦逼啊,反而感觉不像结尾。
总结一下,如果看三位演员飙戏的话,还是可以推荐的,看剧情的话,基本感觉看热闹的感觉多一些。。。以上评价,个人主观意见较多,如有异议还请见谅~
《拂晓之街》影评(四):无解
结尾的时候,秋叶退了两步,又退了两步,最终还是走掉了。
当面说着“你是被利用的”,独自一人的时候却又说,“我尽情地笑过,肆意地心动过,用力地难过过。谢谢你。渡部桑。”
其实还是爱过的吧。或许还是爱着的吧。可是之前无法面对自己的家庭,之后无法面对别人的家庭,所以才错了,才要离开吧。
这样的感情,可以叫做爱情吗。
回到家里发现了碎掉的圣诞小人的渡部过于震惊。以为或许能用以后的时光补偿由美子,哪怕是违心的,煎熬的。可是面对的却是地狱一样的煎熬。
那么回去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结局根本没有人幸福,那么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让日子回到最初的意义是什么。
或者只是阻止对方比自己幸福。
或许不是谁都可以潇洒地离开吧。
《拂晓之街》影评(五):拂晓之街
内容:
又一部东野圭吾的社会热点小说,男主有妻有女,被公司女主主动示好,看到女主的孤独,渐渐从思想斗争变成准备抛弃家庭和女主婚外情。
女主提过自己的房子出过人命,父亲秘书被杀,她被发现晕倒在尸体旁,所以她一直是被怀疑对象,后来她母亲也自杀,但警察没有证据,眼看时效要过。
电影在平实的叙述铺垫中,藏着两个疑问,女主为何主动接近男主当小三,当年的凶手是谁。
最后,在时间过期那晚,解开谜底,女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看到遗书,知道她父亲和秘书有染,又和她姐姐有婚外情,秘书是自杀,她无法接受事实服安眠药试图自杀,但是最终只是昏过去,而后,她父亲和她姐姐到现场看到秘书尸体,女儿昏迷,他们以为自己是第一时间到现场,于是父亲在她意识不清时试图让她忘记遗书的记忆,她明白父亲竟然残酷到默认自己女儿是嫌疑犯。
看法:
女主最后告诉父亲、姐姐,其实她都知道,她不结露他们只是想让他们两痛苦,因为维持婚外情也是一种折磨,同时她也想知道婚外情有什么魔力能让父亲不维护自己的女儿,于是她主动找男主这样一个有家室的善良男人来体验婚外情,只是到最后女主渐渐也动情深陷其中,最后她告诉男主她只是利用她,但从她内心的独白,离去的泪水能看出,她也是假戏真做,动情后不愿重蹈父亲老路,骗男主让自己主动离去。
男主的老婆,全篇表现的贤妻良母,不知晓他有染,其实最后男主发觉,他老婆是知道的,只是为了家庭,维持表面的和平,夫妻的信任名存实亡!
所以在婚外情中,没有人是赢家,都是不幸的人,一朝地狱,终身地狱。
熬夜终于看完了。和圭吾向来的悬疑风格有点不同,杀人造成的悬疑只是稍稍穿插在故事中后部分,如果不是考虑主题根本有点像鸡肋。也许这是为什么豆瓣评分比较低的原因吧。但是主题还是很现实的,完全就是针对现在人们容易移情别恋随便闹离婚的现象而叙述的。整个故事主要是通过明线的仲西、暗线的丽子和仲西母亲的双双自杀这两条线构成,目的向渡部、甚至是社会上所有有搞婚外关系的男人女人道明一个道理:婚外恋只会把家庭引向毁灭,给两个人带来不幸恶果。这如地狱般甜蜜的爱,过了拂晓,还会否存续?充满暗涌的绝望和不安,交织痛苦和彷徨的隐瞒,徘徊于道德和快感的情欲……其实,错误的躁动,都是一场早该要醒来的幻梦。看到最后几乎是幕幕决绝,非常的压抑。最后一幕失落的渡部被拉回现实,走在东京繁华的黄昏街头上徘徊良久,最后镜头拉长,他也似乎重新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似乎是家庭平凡的忠诚,他的顿悟(epiphany)算是圭吾对自己向来描写道德问题的一个含蓄却正面的回应。情欲总是丰满的,而没有骨感现实做支撑的情欲,恐怕只能告别于拂晓的街。黎明过后,一切皆空。
《拂晓之街》影评(七):拂晓之后,回归现实,期待下一次的心动之旅。
电影前先看了看影评,因为这部之前没有看过原著,看后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婚外恋主题的悬疑片,两条线索有些牵强,但若是不把它归为典型的东野推理来说,也能说得过去吧。电影平铺直叙了两个多小时,一个高潮也没有,但就是这样才是生活吧。细节上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不知道是剧本的原因还是原作本是如此,但编剧就是东野自己呢。但还是在一些情节上被渡部和仲西两人打到了,似乎自己也被带入了这样一段纠结的关系当中。由于情节实在如同喝水一般已经有些撑了,时而走神地去想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是怎样。
其实,觉得近年来东野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花哨超难度的情节和推理,越来越多的是要警示、提醒日渐麻木的人们,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记得大学时代的朋友H姑娘对我说过自己是如何不知不觉进入那个当情人的圈子的故事,多少个日夜在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哭醒,看到床头那一叠厚厚的人民币,相信爱情的她傻傻的把这些钱都还了回去,自信的以为爱情便是唯一,有他便是整个世界。
成长总是伴随着刻骨的疼痛,体会到钻心的感觉时便是长大了。虽然开始就没有和他结婚的奢望,也没有拆散他家庭的想法,但占有欲是一种会吞噬人的毒品,激情褪去天长日久被冷落的日子实在是难熬。若是各自心知肚明为财为色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傻姑娘觉得自己爱他,不要钱,不要东西,只要心。最后伤的一败涂地时还笑着跟我说,自己的经历可以写一本小三教科书了。上面说到的,只是她一本经历中薄薄的几页,后面因为无法忍受国内生活就独自出国留学去了,每每看到她的照片都有一种自我放逐的流浪感,眼神中透着的那股冰冷的孤独感在我脑中久久不能退去。怎么说呢,这便是文艺女青年标签的一种么?
电影中仲西的爸爸找渡部谈话的那一段,我觉得若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比较难得见到的场面——一个由于婚外恋和导致情人和妻子双双自杀的父亲,面对女儿的恋人,一个与自己年纪几乎相当的已婚男子,此情此景两人可以心平气和的谈话,是多么不可想象的。我觉得那句话是特别戳心的,“对于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开始,早点告诉对方你的决定,都能减少双方的痛苦。”应该是过来人才有的体会吧,个中滋味旁人是无法理解的。
滑雪场那段是最戳心的,恭子留着泪的自白让我忘记了这是电影,难得让我觉得日剧里也有不那么刻板的表演。地下婚外恋情的刺激、感动和种种美感遗憾都表达出来了,不由得让人觉得惋惜呢。
结尾处那句,“我尽情地笑过,肆意地心动过,用力地难过过。” 这便是很多情人在出轨恋情结束后对自己的自白吧。
每个婚外情的结局从开始都是各自明白的,只是置身其中自动屏蔽掉了现实的东西。能够擦干眼泪明白自己的位置,是父亲,是丈夫,是母亲,是妻子,是一个无论多努力、知道对方有多爱自己也不能傻到奢望对方会为自己而离婚的情人,这时候就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过程和结局都大同小异,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故事大抵如此。回归现实重新戴上面具拥抱寂寞,默默期待着下一次的心灵邂逅。
《拂晓之街》影评(八):再生硬一点,再矫情一点
如果不是东野圭吾的招牌,我会以为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日本家庭婚恋电影,普通的温吞,普通的情节以及普通的人物。
为了推理而推理,为了悬疑而悬疑,好像就着汉堡吃拉面,纳豆伴着芝士。。。
就婚外恋来说,这也是人世间平常的一幕。越是外表憨厚老实的男人,一出轨就如同老房子着了火,不可收拾。深田恭子最后在出租车上的失声痛哭仿佛告诉我们是真爱啊——单就感情来说,不考虑是否在婚姻内,不考虑伦理道德,个中的人不都认为是真爱么?为了真爱,所以追求自由;因为真爱,所以强调自我。所谓责任,所谓担当,都是束缚。就像男主的好友说的:当初你不也是对她(男主的老婆)心动,觉得她是唯一,所以才结婚的么?→ →花心就花心,别找理由,别把自己当情圣。
男主的妻子倒是很有推理片女主的气质。一切隐忍不发,不动声色,实则了然于胸。可是?这样的隐忍何苦呢?把自己弄到内伤。那两人最后分手也只是内讧,与你无半分关系呀。如果你足够腹黑,那么这一切应该是你一手造成的,运筹帷幄。所以,你空有女主的气质,却刀锋朝向了自己。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以为隐忍能换得男人回头,哪知道出轨了的男人就是流水线上的次品,即使回头也不复从前。不如将这份心思令自己快快乐乐,报仇痛痛快快,岂不更好?!免得片中的你与片外的我同样憋气。
:深田恭子真是越来越有恶女的气质了,天使面孔魔鬼内心。
《拂晓之街》影评(九):夜明けの街で
影片在故事性上刻意薄弱化,这种薄弱化所产生的脱力感和丧失感却在看完影片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旧如影随形,令人唏嘘不已。
影片的几个外景地都对我有特别意义。横滨的みなとみらい和新泻越后都是我一直向往却没能真正去到的地方,而最后面临十字路口时所身处的新桥,则是我去东京时为数不多去到的山手线沿线景点之一(当时为了去品川,从新桥中转)。而岸谷五朗和他的那位好友的出身应该都是大阪,这又更加令我感到亲切。
本片演员的表现同样令人感到惊讶。深田近年的演技早已不再像2003年之前那般稚嫩了,而岸谷更是令人信赖,在观影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代入感几乎就是因为岸谷出神入化的演技力而得以产生。甚至连出场没有几次的木村多江的表现都令人信服。
这部非常不东野的东野作品,虽然在叙事上有些失重,铺垫到最后的酝酿令人无法产生这就是结局的感觉。不过,这虽然不是结局,但这就是生活。生活仍将继续,地狱仍然没有终点。终其一生,真正获得宽慰的似乎只有脱离了这种爱情角力的秋叶氏一个人。而渴望爱情并幻想爱情的男人,始终仍只是发梦而纵欲、逃避责任却必须肩负责任的世间游魂而已。
顺带一提,久保田立伸实在是丧失感浓厚的剧作的主题曲演绎不二人选。
《拂晓之街》影评(十):我不是很有感觉才写是怕短评写不下
大晚上看的,开始看就9点36了,鉴于我第二天要上班,2小时时长,本来没准备看完。
想找个片段断在那明天再看的,结果也没什么合适的转折点。
整个故事没什么感觉,捡有印象的写。
那个大别墅太出戏了,,,因为之前看过一个屌丝女与三个白富美的故事也是这幢屋子,,,泳池啊客厅啊小铁门和大铁门啊。。。
于是只要是在这屋子里演的我都出戏。
我觉得秋叶这个角色是富家女的设定对她的性格完全没影响。是因为演员找的深恭吗?她的确长得非常大小姐。要是说为了衬托她说的“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才能过普通生活”的理论的话,秋叶家也没什么特别的纠葛,
妹妹和姐夫好了,
【这里一段逻辑很怪。】
——何必拉秘书做幌子?秘书也是出轨,妹妹也是出轨啊?
——再说,秘书何必自杀? 如果忍不了,跟夫人坦白揭发他俩就好了。
——还有夫人自杀的原因是何?夫人不会连丈夫出轨对象没搞正确就死吧?
——我觉得两个大人完全没有把秋叶当做凶手的意思啊。啊,大概是认为他们俩的事没败露,于是秋叶憎恨秘书丽子破坏家庭,觉得秋叶有杀人动机。但秋叶第一时间看到了遗书,应该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真相,为何一直没有说出来?只要拿出这个,就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凶手,所以被误会不是秋叶自己愿意才导致这样的吗?
如果两个偷情的人想栽赃秋叶是凶手,那很简单,秋叶是第一发现者,又不拿出丽子自杀证据,很容易栽赃,使秋叶远离他们的生活,这样他们的生活相当于没有了最后的束缚。
可警察没有抓住凶手,他们也及时作证说秋叶晕倒
-----------回来再写去看猫了——
看到很萌巨萌的‘傻逼’了=v=
----------------------继续写--------
可警察没有抓住凶手,他们也及时作证说秋叶晕倒洗脱嫌疑,感觉上没有害秋叶的意思。而且,我觉得隐约他俩对秋叶是有愧疚的。
这个案子有点莫名。就说到这吧。接下来想说说秋叶本身。
本人是为什么会想经历一段婚外情呢?
如果全是因为家里发生的事而讨厌的话,应该一般会对类似的事避之不及吧。我认为秋叶很痛苦,因为她并不讨厌爸爸,也不讨厌姨妈。所以可能带着一种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心情。
另外当然也有一点受了伤害之后的报复,让他们为自己担心。同时其实也是让他们也看看,沉迷于婚外恋中的人,外人看来是多么痛苦。
我不知道秋叶是从什么时候真正感受到爱的。但温哥华那段,的确动人心弦。
我本来以为在渡部精心为她筹划了一个完美圣诞夜之后,她的离开是欲擒故纵。看出渡部为她神魂颠倒以后,像个小恶魔般让他抓不着,他将变得更痴迷。这是女人惯用的伎俩。
可秋叶竟然不是。滑雪场那段,真的让人很感动。完全不去要求,不去妄想,还要事事为对方考虑,这样的爱,不能不说是深爱。
另外也说明了秋叶的善良。她知道自己一开始动机不纯,她在尽量地减小自己给这个无辜的人带来的影响。但爱到深处,这个人已经不是‘他人’了,这个人已经无法和自己扯开联系。
于是,她在屋顶说出了3月31日我们去共度一夜吧,反正也不需要对你的家庭有所顾虑这样的话。如果说之前的忍耐加了一百分,这种话就会倒扣五十分。
但她最终还是善良。离开了他。
另外就是渡部一家了。既然已经知道,就算当时装的毫无反应,之后也会伺机爆发。我觉得名存实亡,就不要再维持表象了。表象是理想的体现,表里差的越大,你生活在其中就会越痛苦。
一日地狱,终生地狱。
我觉得开始就要做好放弃别的的准备,两手抓是不可能的,想要两手抓,说明两边都不是太爱。久了之后,一定能分出一边是想要的,一边不太想要,逐渐像累赘一样想去丢弃。
大概就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