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宇宙的奇迹》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6-14 20:1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宇宙的奇迹》经典影评集

  《宇宙奇迹》是一部由Brian Cox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的奇迹》影评(一):Life is the means by which the universe understands itself.

  因为想学英音,所以最近开始听一些BBC的新闻和录音或者剧集。

  但是看纪录片倒是第一回。

  比我想象中的有趣很多。

  Wonders of the Universe

  阐述了很多关于宇宙起源时间,熵的问题

  也一定地启发了我关于人类本身于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渺小

  最爱这一句话

  The most astonishing wonder of the universe isn't a star or a planet or a galaxy.

  It isn't a thing at all.

  It's an instant in time.

  And that time is now.

  《宇宙的奇迹》影评(二):改变思想佳作,包含了我们认识自己和宇宙的基本知识体系画面美不胜收

  这部纪录片是我在zx的大电视上看的,高清,周末下午,一口气全部看完。

  以前,我看过BBC的《冰冻星球》、《旅行到宇宙边缘》、《自然大事件》这样一些佳作。里面壮美的画面、新奇的科普知识、大自然奇妙美丽让我惊叹。然而这一部,是让我不断起鸡皮疙瘩作品

  除了寒冷快感极致震撼也能让我起鸡皮疙瘩。我被这部影片不断震撼着,被里面奇妙而深邃科学知识、宇宙和自然的胜景、人类对科学的求索精神所震撼,它带领进行了一次改变我思想,触动心灵奇异旅程

  C出品,有4集。

  第一集是“信使”,第二集是“引力”,第三集是“星尘stardust”,第四集是“时间之箭”。

  信使说的是光。解说的布莱恩教授以十分生动方式,告诉我们,光传播是有速度的,而不是瞬间的,就像声音一样。首先,他带领我们突破了“音障”,教授乘坐超音速战斗机,飞上了一万多米的高空,然后飞机以急速俯冲,此时,战斗机就突破了音速,及340米每秒,当然,在高空中,空气稀薄,音速没有那么大,可不论如何,我们已经突破了音速。

  至于人们发现光是有速度的,也是近几百年的事情。某位科学家发现木星卫星出现时间不准确,即当地球远离木星时,木卫观测到的出现时间要晚一些,离木星近时,则早一些,于是他就开始猜测光是有速度的。

  根据测量,光速为30万公里每秒,所以,像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的话,阳光传播到地球上就要花费8分多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永远是8分钟前的太阳。

  之所以把光称为信使,是因为它带给我们了关于外太空的,其他天体的信息

  在秘鲁的长基罗地区荒凉山坡上被修建了13座石质塔,它们被用来观测日出。可以通过其上日出的位置,来计量我们处在一年中的哪个月哪一天,误差不会超过5天。

  这是在2500年前,某个文明所建的。布莱恩在那里远观日出,场面壮美得不行。他说他很想在自家的花园中建一个这样的建筑——我也想。

  这是古代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伟大尝试

  由于光速是恒定的,故可以用“光年”来衡量天体与我们的距离。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光,来考察过去的宇宙,因为光芒带给我们的都是过去的信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有4.2光年,故我们当前看到的,是4.2年前的这颗星球。

  冬季夜空中,最耀眼的天狼星(视等为-1),距离我们约9亿光年,比太阳亮20多倍,直径也约为太阳的2倍。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是9年前的天狼星。

  冬季夜空中著名的参宿四(猎户座的红超巨星,这颗星在第三集中也提到过),质量为太阳近20倍,光度为太阳的12万倍,体积为太阳的325万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的位置,它将把木星也“吃进”体内),可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有约640光年,所以它的亮度反倒不如天狼星。

  来自遥远星空的光传到地球后,光谱是向红段移动的,表明宇宙时在膨胀的。

  光携带有能量辐射,并且有波长。人只能看到一定波长内的光线,即为可视光,对于波长过短或过长的光,人看不到,可也属于光,并且包含有各种信息。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自宇宙初期,宇宙大爆炸时的光,来到地面之时,它已经在空中穿越了130多亿年(宇宙年龄为137亿年)。布莱恩教授坐在沙丘顶端,用一架收音机接收它,也就是收音机中的噪音,其中有10%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们在各个方向均匀的。

  光还包含了星球的元素构成信息,因为不同元素燃烧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同时,每种元素都有它特定的吸收光谱。这在第三集中有介绍

  第一集有些短,20多分钟。

  感觉布莱恩教授挺爽的,可以坐超音速战斗机体验超音速,也可以到世界各个景点旅游。

  第二集讲的是引力。

  为了让观众切身感受引力,布莱恩教授和BBC的研究者们乘坐客机飞上了2万多米的高空,然后自由落体落下,飞机上的所有人和物体都处在了失重的状态。他们以1个重力加速度向下坠落,十分有趣。这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在局部惯性系中(以重力加速度自由下落的体系内),不存在引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物体所受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在质量越大的星球上,人们所受的重力越大。

  这种重力的模拟可以通过离心机的旋转来实现,正如电影《星际穿越》中表现的那样。布莱恩教授置身于离心机中,不断加速旋转,据说,这种体验比乘坐超音速战斗机难受10倍。

  教授不断体验了几个质量更大的星球的重力,最终达到了5倍重力时,他视线出现了模糊手臂根本抬不起来,连脸上的皮肤嘴唇都被往下来,他彷佛一下衰老了几十岁,然后他让离心机停止了旋转,他终于回复了过来。据他介绍,如果他被放在质量是地球许多倍的某一颗星球上,那么他的血液将无法达到头部,他将在一分钟内死亡。

  引力是可怕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解释不了水星的运动轨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却能完美地解释包括这在内的一切宏观的天体运动。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是可以被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弯曲的,质量越大,弯曲得越厉害,造成的引力也就越大,这也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所以,像太阳这样的庞然大物,就弯曲了周围的时空,把在它附近的,本来沿直线匀速运行行星,变成了围绕着它旋转的模式了。

  如上所证实的,在局部惯性系中,不存在引力。而在其他任何参考系中,存在引力。引力引起了时空弯曲,弯曲为有曲率的黎曼空间。实际上,引力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这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就必须用该弯曲空间的测地线方程,也即爱因斯坦给出的场方程。

  爱因斯坦考察了把时间加入在内的四维时空,并成功用引力场方程描述了弯曲时空中物体运动的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它根据的原理之一是,物体在任何空间中的运动,走的都是最短距离。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局域(一个四维空间)的几何性质表现为引力,也即时空局域的几何性质让其中运动的物体有了加速度——弯曲的时空让其中的物体沿着它弯曲而行,这还好理解,可弯曲时空的几何性质让其中的物体有了加速度,这就让我难以理解了。引力在这里是否被抛开了,还是参与了其中?

  这种烧脑的事情,就不去考虑了,毕竟我不是科学家

  另外,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键解答,来自于研究四维空间的黎曼几何,这是数学几何领域高精尖的研究成果,不得不说,数学才是科学中最深奥学科,欧几里得、高斯、黎曼等这些大数学家的脑袋,丝毫不输给爱因斯坦。

  据说欧几里得还考虑了任意高维度的欧式空间——想想都觉得头晕。

  影片中,还提到了黑洞。黑洞引力太大,连光都无法逃离,所以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在黑洞中心,有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人在进入黑洞时,会因为头与脚的重力相差太大,被拉成面条

  我最近浏览了一本书,叫《平行宇宙》,里面就猜测了黑洞可能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通道,黑洞中很可能有虫洞,人们进入黑洞,就能从虫洞中穿越到另一个宇宙。

  书中还讲到,从无可以生有,宇宙或许真的是从无产生的,只要它的正能量和负能量为零即可。

  问题是,在进入黑洞时,人体就被压死了,连身体里的原子都被压爆了,那么即便能从黑洞进入另一个宇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本影片的第四集《时间之箭》中,描述了我们宇宙的结局,一个没有时间的,熵无法再增大的,冰冷死寂黑暗空间,如果存在平行宇宙,我们又能够活着穿越过去,就可能让人类的生命永远延续下去。

  影片中还讲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布莱恩教授站在旷野中,指着一块小石头说,如果这是原子核的话,他指着远方说,那么核外电子就在一公里以外。所以,原子内部有99.999%以上的空间是虚空的,同样组成包括人类、万物、宇宙的空间,同样有99.999%以上是虚空的。所以万物挤压的空间很大。

  在一颗中子星上,由于原子间挤压得太厉害,被挤爆了,它们的原子核紧紧挨在一起,所以它们的密度大得超过想象。他拿着一块石头说,中子星上这样大小的一块石头,质量比地球上所有人类加起来的还要重。

  第三集是“星尘(stardust)”

  这一集是整部影片中最吸引人的一集。它用科学回答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

  这是所有宗教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

  这次,布莱尔教授来到了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这里有一条两岸城镇河流,印度教徒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焚烧他们亲友尸体。因为印度教徒认为,尸体这样焚化后,教徒们的身体就会重组,获得重生

  布莱恩教授说,这暗合了自然的规律

  他说,宇宙是由92种元素组成的,这是可以证明了的。

  每种元素在燃烧时,都有不同颜色的光芒,比如铜燃烧是绿色的,铁燃烧是黄色的,硒燃烧是蓝色的。人们通过观察颜色的光芒,就可以推测对应的燃烧物,但更为准确的方法是,观察元素的吸收光谱,每种元素在发光时,都吸收某些光谱,所以可以很精确地由此来判定它们的元素组成。

  通过考察来自宇宙中的所有光线,人们发现各种天体,无一不是由这92种元素中的某种或某几种组成的。

  然而在自然界中,单种元素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上不稳定

  布莱恩教授来到丛林中,把一块钠投入了一瓶水中,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他说,如果把钠投入盐酸中,那么就会生成氯化钠,即盐。

  我们的身体,还有地球上的植物主要是由碳组成的,还有锌、钾、铁等含量微小的元素,可地球本身不产生这些元素,那么这些元素是哪里来的呢?

  太阳内部温度在1000万以上,那里发生着核聚变反应,氢被聚合成了氦,从而释放巨大的能量,以供太阳燃烧,抵抗它内部巨大的引力。

  氢可以被首先聚变成氘等同位素,原子核多了一个中子,可它还是属于氢,因为它的质子不变,当它的原子核变成了2个质子和2个中子时,就变成了氦。

  太阳内部如此高温高压地方,也只能生成氦,而无法产生更重的元素,要产生更重的元素,就需要更高的温度。那么,更重的元素是在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当供恒信聚变燃烧的氢全部耗尽,只剩下氦时,恒星的引力就占了优势,恒星就开始坍缩,为了抵抗坍缩,位于核心的氦就在高温高压下,开始聚变。于是,以上聚变的过程就不断重复,锂铍硼碳等元素就陆续产生了,可如果恒星不够巨大,聚变到铁元素时,整个过程就终止了。

  产生更重的元素,需要更重的恒星,而要在太空抛出这些元素,往往需要一种特殊的,壮美的现象——超新星爆发。在一个星系的一百年时间里,平均只有1次这种爆发。在我们的银河系中,从自然科学产生至今,都没有产生过一次(最近一次在1604年)。

  布莱恩教授来到南美的一个废弃的金矿中,百年前,淘金者们沿着矿脉,寻找黄金。他手中拿着一小块黄金,告诉我们这块黄金价值几千美元。

  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是有限的,人类至今挖掘出的黄金总量,只能填满三个奥运会场大小的游泳池

  黄金稀有珍贵,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几分钟,或许只是几秒,巨大的引力让它像摩天大楼被爆破一样坍塌,它的内核由此产生了一千亿度的宇宙最高温,金以及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元素由此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千万个太阳的能量)释放出来了,强大的冲击波冲破了引力束缚,整个恒星爆炸了。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科学家们用照片捕捉到了两次河外星系的超新星爆发,一次位于蜘蛛星系,一次位于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另一个星系。照片中,两颗超新星的光芒让其星系中的其他恒星,乃至银心黯然失色。

  在我们的银河系内,近期最有可能出现超新星爆发的,是位于猎户座的参宿四,这是一颗超红巨星,前文提到过。在过去10年内,它的亮度减弱了15%,它可能在明天爆发,也可能在未来的一百万年内。它爆发一瞬间产生的能量,将超过太阳一生所产生的能量。

  由于它距离我们只有640光年,所以当它爆发时,如果是夜晚,它将会成为夜空中的最耀眼的星星,像是一轮满月,如果是白天,它将成为天空中的第二个太阳。

  远古人在岩画中,很可能就记录过一次超新星爆发。其中有一个手掌,一个月牙,和一个爆发的超新星。

  超新星爆炸后,形成星云,在星云中,新的恒星、行星正在诞生。在猎户座的星云中,这一幕正在上演。这或许就意味着死亡后的重生吧。

  第四集是“时间之箭”

  布莱恩教授站在溶解的冰川前方,看着一块冰川坠落入海面。它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他说,时间就是一些事件按顺序发生,就如冰川坠落入海一样,冰川从剥离、到崩塌、到坠入海中,就是时间之箭在向前射出。正如没有人看到过相反的一幕一样,时间之箭只能向前,而不能回头,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

  正如《星际穿越》中,女博士在巨浪星球上对男主角说的,时间可以减缓,可以被压缩,但就是不能倒退,已经发生了的就是发生了,他们在巨浪星球上待了3个小时,外界已经度过了27年,这是不可逆的了。

  为了更形象地解说,布莱恩教授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小镇,这个小镇因盛产钻石而兴起,也因钻石的枯竭而被遗弃。教授在沙漠中,用模具建了一个沙堡,如果把这个沙堡放任不管,它应该很快就会被风沙吞噬。

  布莱恩教授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荒漠中,风沙堆成一个沙堡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微乎其微,人们所见的,只是它们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沙丘。

  因为沙子要堆成沙堡,必须遵循许多堆放规则,而要堆成沙丘,只需把沙子随意堆放即可。于是称,前者比后者更有序。

  自然界总是向更无序的方向发展。衡量有序与无序的东西,科学家们称之为“熵(entropy)”。系统的越无序,则熵越大。自然界这种规律的准确描述,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即熵增原理。这也就是时间之箭只能向前的根源。

  查了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准确表述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熵增加原理的是“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

  布莱恩教授来到了一个海岸,这个海岸满是沙子,被称为“地狱之门”。古往今来,有无数船只在这里触礁搁浅,因为这里暗礁太多,即便船只成功靠岸了,也会因为海浪太大而无法回到海中,所以只能在这里等待灭亡。

  他来到了一艘巨轮的旁边,它已经锈迹斑斑,船身有不少位置已经被风化腐蚀了。它已经在这里搁浅了世纪之久,远远大于它服役的时间。这点和所有的遇难船只一样。

  宇宙的未来和这很像。天空中的恒星渐渐失去光泽,有的变为白矮星,有的变为黑矮星,有的变为脉冲星、中子星,有的则变为黑洞。

  黑矮星光芒黯淡,因为它燃烧所消耗的能源少,所以它也特别长寿,要形成它,也需要极长的时间。这世间太长,以至于宇宙诞生至今,似乎还没有形成一颗黑矮星。

  经过人类难以想象的时间以后(可能是数亿亿亿亿亿年以后),黑矮星也将熄灭,黑洞也将消失,宇宙进入了完全的黑暗之中,宇宙的温度变为绝对零度,熵不会再增加,因为宇宙不会变得更无序了,任何新的东西都不会产生,时间也走到了它的终点。这是我们宇宙的宿命,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当然,这个世界绝对不会有生命了,人类要延续下去,可能唯有穿越到其他的平行宇宙,另一个熵不那么大的宇宙。

  不过我觉得,既然这是在经历了人类无法想象的时间之后发生的,考虑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类从诞生至今,顶多几百万年的历史。

  我们的宇宙创造了智慧的人类来理解其自身,这是伟大的奇迹,如果它终究要灭亡,人类的灭亡又算什么呢。如果它不会灭亡,那它必然会让人类,或者其他的什么创造物,寻得出路,代表着它去迎接新生。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另外的版本,似乎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其他科学家的客串出解说。“时间之箭”这一集被加长了,次序被调整到了第一集。我看的应该是原来的版本吧。

  《宇宙的奇迹》影评(三):关于自己多过关于宇宙

  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都存在于宇宙中,那宇宙又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里?

  奇点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它是从哪里诞生而来的?

  是不是真的有另外的跟我们宇宙相似的平行宇宙存在?

  小时候想这些问题想到不知所措地在那里哭,现在又忽然冒出了这样的疑问,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领悟……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这种感觉好奇妙。

  巨红星、白矮星、褐矮星、黑矮星……又在脑子里理了一遍。

  终于直观地看到了脉冲星的样子。

  熵的概念原来一直记错了。

  最古老的星系群照片太震撼了!

  片里的各种星云,一次次把我迷到了……

  Destiny关于时间。

  tardust关于星的形成,宇宙的元素。

  Falling关于引力。

  Messengers关于光。

  好爱好爱这个神奇又美丽的宇宙!

  《宇宙的奇迹》影评(四):如果外星生命存在,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相遇?

  最近才开始读《三体》,感觉内心深处的宇宙情结再次燃起。

  接着又刷了BBC的《Wonders of the universe》,几乎每一集都有观点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早上开车行驶在上班的路上,抬头看见白若透明的月球,耀眼却不灼人的冬日,楼房外飞过去的一群飞鸟,再低头看看手中握紧的方向盘。不禁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奇迹。

  我们来自宇宙深处,地球中所有的元素都源于那一次开天辟地的大爆炸。

  太阳系或许源于某一次超新星爆炸后的星云,通过引力的作用慢慢形成了太阳,以及它的行星们。

  元素周期表的52个元素,越重的金属越是需要超大的恒星坍缩才能形成。

  这就要求生命的形成必须有超大恒星的坍缩爆炸,这在宇宙中也是少之又少的。

  说不定,诺大宇宙真的只有地球有这个运气,长成了现在它的样子。

  我们每夜所见的星空,源于亿万光年前那些星体发出的光芒。

  而在那些星体上,也同样只能看到地球亿万年前的样子,或许只是荒芜一片。

  就因为如此,就算宇宙中真的有其他生命存在,我们也很难发现对方。

  如果你们在的话,这亿万年间你们那里又发生了多少故事?

  除非超越光速,我们不可能相互了解吧?

  如果我们洞悉了黑洞里的秘密,知道了那连光都逃离不了的世界的奥秘,是否就能过穿梭古今,与对方相见?

  如果是这样,那么宇宙中应该还没有生命体已经掌握了光之外的奥秘,否则他们已经来找我们了。

  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存在,那是多么美丽却又凄凉的故事啊。

  我热爱宇宙,如同热爱我的生命。

  《宇宙的奇迹》影评(五):生而为人.

  以前自己的看事物的格局太小,眼界不够高。将人生维度里的生死放置在我可以触碰到的最高层次。于是被生死牵扯着,我感受着人文之上的种种宏伟、端庄以及细密情感。 我的眼界,除了生,就是死。 原谅我是个俗人。 直到我着眼于与短暂生命相怜惜的恢宏万物时,我才真正感到人的渺小。或者这样说,相比之下人类文明只是弹指的一挥间。 当我的眼界被放置到足够宽泛的境地。我会慢慢长大,我会渐渐坦开心怀去接受生命的礼赞。我会用身体去珍惜自然,触碰生命,用心去不断体会与感悟,用灵魂去感受并接受生命的礼赞。 或许未来会变差,或许会更好。但一切于我而言都只是刚刚开始。 我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过,好多新奇领域没有触及,我还未曾好好感受自然馈赠的文明。 我将去实现我个体生命的意义。这趟行程里,我将迈着文明的脚步,继而探寻更多有关文明的迹象。 生而为人应当感恩,我是茫茫星际和宇宙中造化的一分子。 生命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成年之际,对自己之前的判断是 刚刚进入蛰伏期,还没有好好的适应。 对于以后,希望不安分的心可以渐渐沉淀下来。 十八岁, 还未好好拥抱之前的岁月,你就急忙赶来。可又好在,你来了,我才会更加独立。 愿今后 所有追求无关风月声息与他人 只为真心 与感动 2017-02-02(初六)

  《宇宙的奇迹》影评(六):维纳斯的面纱

  因为这部剧,重拾了儿时的爱好,几乎一口气买了所有关于天体物理学的科普书。就我所知,浅谈几句。

  1、宇宙的大小及年龄

  我们通常所谓的宇宙,指的是客观宇宙,也就是最远(最早)的光能到达地球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因为宇宙的膨胀作用,膨胀速度已然超过光速,所以那部分“宇宙”,我们已经无法探测到了。这个宇宙,由大爆炸而起,最终大概率要归于热寂(熵增的极致,一切回归平静)。目前,就我们所知,它的半径达到了460亿光年,直径达到了920亿。(具体值大约为28 × 109秒差距(91 × 109光年)。其中而它的年龄已经有137.98±0.37 亿年。

  2、宇宙的成分

  宇宙几乎是由暗能量、暗物质与原有物质组成。其他的成分为电磁波(约占0.005-0.01%)与反物质。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在后面。

  原有物质包含了原子、恒星、星系与生命,在宇宙中只占有全部成分的4.9%(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你、我,你的爱人父母、周围的花草、自然以及群星,所有的所有,只占不到百分之五的宇宙总质量!)。

  暗物质是一种目前尚未被侦测的神秘物质型态,占宇宙全部成分的26.8%。暗能量是真空中的能量,也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在全部宇宙成分中占68.3%。

  然而,对宇宙中占比最大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我们目前几乎一无所知。

  物质、暗物质与暗能量均匀分布于宇宙3亿光年的大尺度范围中。然而,在小尺度范围中,物质会趋向集结为块状层次;大多数原子会聚集成恒星,大多数恒星会聚集成星系,而大多数星系会聚集成星系团与超星系团,最后则聚集成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可观测宇宙包含了大约300涧(3×10^23)个恒星与超过1,000亿(10^11)个星系。通常星系的规模可以小到只有1,000万个恒星(10^7 矮星系),也可以大到拥有1兆(10^12)个恒星,形成巨大的星系。银河系是本星系群的其中一个星系,其所属的超星系团为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室女座超星系团也属于这个超星系团之一)。此超星系团范围广达5亿光年,而本星系群范围则超过1,000万光年。相对地,宇宙也有广大的空无区域;已知最大的空洞范围广达180亿光年。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无论在任何一个瞭望点观察宇宙,皆具有均匀性与各向同性,且宇宙没有所谓的中心。

  来来来,看图~~

  客观宇宙的空间尺度

  《宇宙的奇迹》影评(七):语录

  01-------------------

  人类天生就爱探索答案。

  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而今,宇宙中已形成逾千亿个星系,

  日出日落,这史诗般的脉搏,教会人类标记时间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命运早已注定。

  普拉亚·奥斯蒂奥纳尔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有大量海龟产卵的海滩。

  太阳要花上两亿五千万年才能绕银河一圈。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还未绕过这个轨道的千分之一。

  没有什么能够永恒。

  时间便是将事件按顺序简单排好,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

  宇宙长河就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变化着。

  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而我们的银河系也只是可观察的宇宙范围内100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未来总是与过去有所不同。

  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

  随后的6亿年内,太阳将会爆炸,向太空中抛出大量的气体和粉尘,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星云,然后变成一个白矮星,再变成黑矮星,最终将消亡。

  宇宙最终将逐渐消亡。

  像比邻星一类的恒星,将会是宇宙中最后存留的恒星。

  随着生星时代的终结,哪怕再昏暗的一道微光都将消失于宇宙中。

  到那时,宇宙将有100兆年的历史。

  黑矮星的密度比太阳大100万倍。

  黑矮星消失后,不会残留哪怕一粒原子。

  我们曾经繁荣的宇宙,将只剩下光的微粒以及黑洞。

  再经过一段长得无法想像的时间之后,甚至连黑洞都将消失,宇宙将变成一片纯粹的光海,温度渐渐趋于一致,并降至绝对零度。

  每一颗恒星的灭亡,都可能预示着宇宙中某种其他生命的灭亡。

  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那个瞬间,就是现在。

  生命就是宇宙理解自己的方法。

  在我看来,人类真正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有能力、有欲望去了解和探索这个美丽的宇宙。

  02-------------------

  说到底,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宇宙的故事便是我们的故事。

  在印度教教义中,万物尽须毁灭,然后才能重生。

  星云是恒星的孕育场,许多新星在此浴火重生。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来自生物的尸体。

  我们身体中的每个原子都曾经属于其他事物,比如一棵古树、一只恐龙,或是一块岩石。

  在自然界中罕有单质形式存在,那是因为元素们都太活泼了。

  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92种元素构成。(93种之后是人造元素)

  每个元素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焰色反应颜色。

  太阳的每种元素不仅发出一种固定的光,它还会吸收某种固定的光。

  当你将两个质子黏到一块时,其中一个质子就变成了中子。

  正是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构建元素这个过程就叫做“核聚变”,它能用最简单的材料构建出多种多样的大千世界。

  只有在太阳这类恒星上,元素才会重新组装。这是宇宙中唯一一个不仅够热、而且密度够大的能让原子融合起来的地方。

  为了让人类生存,恒星就必须毁灭自己。

  事实上,恒星只是天空中的“昙花一现”。

  在恒星数百万年的生命中,它制造出了所有的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了地球上99%的物质。

  恒星的向心聚爆只会形成最初的26种元素。

  人类历史上挖掘出来的所有黄金只能填满三个奥运会规格大小的游泳池。

  当冲击波与恒星外层相撞,就产生了宇宙中最高的温度——1000亿度。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为强力的爆炸。

  在每个星系中,平均每100年才出现1颗超新星。

  地球上的第一个氨基酸,这个生命最为基本的组成元件,也许是在太空深处形成,然后由陨石带到地球。

  03-------------------

  引力是最基本的自然力量,它建立起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它创造了形状和秩序,它的鬼斧神工在宇宙中比比皆是。

  仅仅通过下落,我就挣脱了引力的束缚。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你便能理解引力。

  地球的质量使它能够产生地心引力。引力十分强烈,足以改变整颗行星的面貌。

  银河系和仙女星系将在30亿年后融为一体。

  引力是世上最微弱的自然力。

  引力和质量成正比。星球的质量越大,其引力就越强。

  当中子星旋转时,质子的喷发物以近乎光速的速度从两极点冲出。

  如果宇宙中的物质都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本身所占的99.9999%的空间却是空无一物的,那么宇宙的大部分其实皆是虚无。

  引力并非如同一个巨大的磁铁一样把我们向地球中心吸。在某种意义上,引力根本就不是一种力。

  引力是恒星、行星及星系对其周围空间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太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个被称作时空的结构。这种结构会被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巨大质量所扭曲。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在扭曲宇宙,是构成宇宙自身的物质扭曲了空间。

  黑洞是时空扭曲最极端的例子。

  在我们所知的宇宙范围内,黑洞或许就是最凶险的地方了。

  越靠近黑洞,空间被吸入的速度就越快。在叫做“视界线”的特殊位置,空间以光速被黑洞吞噬。

  一旦你进入了黑洞中心,我们的物理定律将全部失效,空间和时间将被无限扭曲,而黑洞中心将变得无限致密,那里被称为“奇点”。

  引力是宇宙万物最伟大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因为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一个可以横跨浩瀚的宇宙空间、聚万千物质于一体、生卫星、辟恒星、创星系的力。

  但引力同时也是毁灭者,对于宇宙中绝大多数大质量物体,质量巨大的恒星以及星系的中心,引力最终会压碎物质,使其消失殆尽。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并非完美,它还不是描述宇宙结构和形状的终极版本。

  04-------------------

  通过光,我们得以放眼整部宇宙史。

  我们不再为太阳建神庙,取而代之,我们建造机器,它们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宇宙中万物都有速度限制,即使是无形的声波和光波。而这些速度限制才是真正的物理障碍。

  光每秒传播299792458米。

  光速是宇宙的极限速度。正是光将时间和空间编织成一个整体。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光年不只是个距离尺度,还是一个时间尺度。

  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实是8分钟前的太阳。

  当达到观测宇宙可视范围的边际时,哈勃望远镜看到边际的每个星系都发着红光。

  当光从遥远的恒星或星系发射出来后,它的波长并不一定保持不变,它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拉伸。当光被拉伸时,它的波长就会变长,向光谱的红端靠近,变成红光。

  可见光只是宇宙所有光中的很小一部分,在可见光之外,我们的世界被不可见光照耀着。

  热量只不过是光的一种形式,它事实上就是红外线。

  当我们在调收音机时,我们是在收听光的另一种形式——无线电波。

  我们看不见远古的光,是因为随着宇宙的膨胀,光波被拉长,从而变成无线电波和微波。

  这第一束光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简称“CMB”,它充斥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眼睛的出现引发了寒武纪的进化大爆炸。

  皮卡虫可能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祖先。

  了解宇宙的过程就像一部侦探小说,而细碎的证据通过穿越了无垠宇宙的光线传递给我们。

  《宇宙的奇迹》影评(八):恒星的一生

  为了有趣生动而讲了很多和主题相关的事,就显得略啰嗦。

  恒星在聚变放能时从最简单的氢、氦、碳、氧一直聚变到氖、镁、硅、铁,最后小如太阳的恒星核心坍缩成白矮星,外壳变成巨星乃至星云;稍大的恒星铁核坍缩成中子星,外层爆发成星云,比铁重的元素在此时形成;更大的恒星成为黑洞。

  至于为什么聚变到铁停止,是因为比铁轻的元素聚变放能,比铁重的裂变放能。放能的时候恒星内核可以对抗巨大的重力不坍缩,到了铁时没了能量来源, 恒星会突然坍缩,恒星物质接近光速砸向内核,此过程会有“反弹效应”,恒星物质反旋向上,从而产生超新星爆炸 。爆炸后,内核成为中子星,外壳成为星云,星云可能会聚集成新的恒星或者行星。所以说,太阳系是超新星爆炸后的残骸,人类本身也是超新星残骸。

  想起来高中时候因为看了相关的书籍,于是在一篇周记中像这样阐述了恒星的一生,看得语文老师一脸懵逼2333。

  《宇宙的奇迹》影评(九):笔记

  C 《宇宙的奇迹》wonders of the universe

  第一集:destiny 天地宿命

  宇宙开端

  宇宙137亿年历史

  时间

  1 秘鲁西北海岸长基罗“十三塔”

  地球一年:365+1/4天

  约到宇宙深处 时间的周期就越长

  海王星的一年是6万个地球日

  2莫雷诺冰川 - 阿根廷,已有一万年历史

  othing ever stays the same

  arrows of time 时间的箭头

  3 潮汐

  潮汐使海洋在地球的表面被来回拉动,海水与海底不断摩擦,摩擦延缓了地球的转动,导致地球自转越来越慢,地球上的每天都在变长,每天延长70微秒。

  月球牵引着地球上的海水,地球也同样吸引月球,潮汐在地球上引起海水的涨落,海水的重力变化影响着地球引力,进而影响月球轨道,月球在轨道上加速转动,越转越远。

  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还没有人类

  五十亿年前,宇宙中还没有地球。

  4 恒星爆炸 散发出 伽马射线

  Hour by hour day by day, everything is inching closely to disorder, distruction and decay. Nothing can escape the relentless march of the time.

  太阳已经46亿年了,但正在消逝,五十亿年后太阳会燃烧殆尽。太阳快消逝的时候,外层会膨胀,会变成 红巨星。会变的很大,占据整个地球地平面,地球生命会灭亡。太阳最后变成白矮星。

  5 纳米比亚 骷髅海岸

  第二集:星辰疑云

  人类的构成物质

  不同元素被燃烧时所表现出来的颜色不一样,根据他们发出来的光线可以判断这个恒星的组成元素。

  比邻星是除太阳之外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质子proton是各种元素组成的基础。各种元素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质子数。

  大部分元素只有一个质子。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氢。原子atom中心有一个质子,就形成了氢。为其他种类的原子奠定了基础。2个质子遇到时,其中一个质子就变成中子neutron,中子是构成宇宙的另一种基础材料。把更多的质子和中子聚在一起,通过核聚变过程,就可以创造出宇宙中的所有元素。

  氦: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只要把氢原子hydrogen聚合在一起,就能创造出宇宙中的一切。

  核聚变是要把2个质子聚合在一起,但并不容易。因为他们都带正电,一般情况是会排斥的,需要很大的能量把它们聚合在一起。

  恒星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聚变反应。

  当恒星内部的氢元素燃柴殆尽时,恒星就开始消亡。

  恒星坍塌第二阶段,氦核开始聚合,产生两种生命必须的2大重要元素:碳和氧气。

  会继续进行剧变,时间更短温度更高,会产生更多的元素。

  超新星爆发时才会产生一些重金属元素 如金元素。

  银河系的猎户座的参宿四是最有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恒星。上一次银河系发生超新星爆炸是1604年。一般情况下每百年就会发生一次超新星爆炸。

  爆炸后会产生星云(星云中有很多氢和氦元素)。星云是恒星诞生的地方。气体和尘埃在其自重下向内坍塌,创造出了新的恒星。新的恒星和星球就会从星云中产生。

  猎户座星云是一大奇观。

  大量元素在恒星中心产生,并在恒星陨落时被抛向太空。

  从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分析其成分,发现了很多生命必须的物质在陨石上都有。让我们猜测,陨石有可能也坠落到其他星球,带来产生生命的可能性。

  第三集:坠落

  引力

  爱因斯坦:时空扭曲理论

  主要思想:宇宙万物均沿直线运动,行进在这一扭曲的宇宙时空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行星轨道,其实只是行星坠入了被大质量的恒星扭曲后的时空。

  认识引力的一种方法:就是宇宙中的万物都在坠落,地球正在落入太阳创造的峡谷,太阳系正在落入由银河系创造的时空峡谷当中。

  广义相对论。

  黑洞是引力的极端表现形式。有些黑洞是恒星灭亡的产物。

  第四集

  光速

  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过去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八分钟前的太阳。

  不同颜色其实是不同波长的光

  被拉伸的波:CMB,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看到网上有下面这段,但是我在影片中没有注意说了下面这段,但看着蛮好的。

  The most astonishing wonder of the universe isn't a star or a planet or a galaxy.

  It isn't a thing at all.

  It's an instant in time.

  And that time is now.

  《宇宙的奇迹》影评(十):Episode 1 Destiny

  quot;In 1977, a space probe called Voyager 1 was launched on a grand tour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it visited the great gas giant planets - Jupiter and Saturn - and made some wonderful discoveries before heading off towards interstellar space. 13 years later, after its mission was almost over, it turned around and took one last picture of its home solar system. This is that picture. And the beautiful thing about his picture is this single pixel of light suspended against the blackness of space, because that pixel, that point, is Planet Earth - the most distant picture of our planet ever taken - 6 billion kilometer away.

  And whilst I suppose it has very limited scientific value. For me, this tiny point of light is the most powerful and profound demonstration of perhaps the most human of qualities. Our unique ability to reflect on the universe’s existence and our place within it. Just as we, and all life on Earth, stand on this tiny speck adrift in infinite space, so life in the universe will only exist for a fleeting bright instance in time. Because life, just like the stars and planets and the galaxies, is just a temporary structure on the long road from order to disorder.

  ut that doesn’t make us insignificant, because we are the cosmos made conscious, and life is the means by which the universe understand itself. And for me, our true significance lies in our ability and our desire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is beautiful universe."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宇宙的奇迹》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