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中少女:燃烧》是一部由工藤进执导,林原惠美 / 八岛智人 / 东地宏树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来是冲着波川,不对,浪川大辅来的。
波川的出场在第二部,于是咬咬牙就把第一部也下下来看了。
冲方丁,Mardock Scramble,都特别不熟悉,对庞大又细腻过头的世界观总觉得有点微微的排斥,而且还是个坑,下了一定的决心才开始看。
然后就开始看了。看完后一二部之后又花了一些时间重温。不重温的话脑海里就剩几个画面,或说,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印象。
穿小礼服,拿着小杯子的金色老鼠。长相是生物实验室里最常见的那种。
女孩手上的老鼠弯下身子鞠了个躬。声音低沉但不魅惑,善解人意但并不很温柔。
血泊裏的老鼠变成会淌血的枪,整个视野都被染得腥红。
老鼠等女孩睡着,替她把灯关上。
女孩与老鼠,女孩与老鼠。
童话里这样的男主多的去了。但童话和爱情,和生死是两回事,和命运,误解,残酷,有用性,无用性,滥用,伤害,泪水,救赎都无关。
巴洛特和乌夫库克的故事没有一个童话式的开头。剥去残酷之后是更深重的残酷,女孩自身的黑暗深处,金色的老鼠成了她小小的火炉,捧在手心里,裹在身上,告诉她为什么要生存下去。老鼠的痛苦一点也不比女孩要少,也是追问生存意义的那种痛,有用性可以等同于爱,等同于信任,等同于守护,等同于任何一个被需要的理由。然而对于将生存意义建立在自身有用性上的人来说,与此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就是背叛。在不知生命意义为何的情况下,他们生命的意义成了对方。多么知足,多么圆满,这般相逢,如同世界唯一仅有的奇迹。
自觉不应该把Mardock Scramble当成少女漫来观赏。那些太沉重的东西或者毫无意义的猎奇物大脑就擅自滤去了,留下就是巴洛特和老鼠的浪漫,以及命运的随机性。
--------------------------------
. 后来仔细研究了前篇的剧透,似乎就明白乌夫库克为什么选择了巴洛特而没有选择鲍伊德。
极度需要证明自己有用性的乌夫库克。
谁能成为谁的救赎呢?
.PS. 波川海豚的惊人发言就不点评了。好吧其实并不是特别惊人,只是对波川这个不下海的家伙来说……
《壳中少女:燃烧》影评(二):空洞的浮华,反女权英雄主义的奇葩
工藤进浓墨重彩的映像风格已经达到审美疲劳的地步了,太多为了表现而表现的CG颜色反而令整个反乌托邦世界显得像是电脑合成下的色彩模型。
乐园里生活的人展现出一种彻底解放后的纯爱,外面的世界就是各种禁抑下的变态扭曲,芭洛特要去外面寻找记忆,而外面的人则要来这里消除记忆,实则又是反乌托邦那种围城的命题。
芭洛特过度赤裸的无知,另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显得虚幻不足而又丑陋有余,高档包厢里的高官之女为这个故事又增添了一份阴郁,赌场里的转盘师铃音算是个为这部动画过于式微的女性力量的一个补给,但也是跳不出男权主导的社会框架,这也是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的主要原因,也许其他脸谱化的角色还有继续深入刻画的空间。
未来人机生物学的设定有点故弄玄虚(虽然是这个动画的买点,切中各种死宅的偏好),但是相比EVA与ghost in the shell这类杰出的前辈还是太嫩了点,这一集像个过度,希望下一集会做得完整一些。
《壳中少女:燃烧》影评(三):【観賞感】マルドゥック・スクランブル 燃焼
第二部作品相对缓和很多
却依然拖着剩余的部分活着
他们到底是痛苦还是幸福?
像极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白死不活却急功近利
当接近或达到他们想要的状态的时候
侵入他们世界
让他们再次体验到痛苦的时候
反而会让人再次兴奋起来
能感受到疼痛才知道自己活着
只追求伊甸园的话就是追求死亡
后半部进入另一个场景
也想是另一个世界
这里充满了现实
尤其是那几句
“女性在就应该有女性的样子”
期待下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