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杨善洲》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0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杨善洲》观后感10篇

  《杨善洲》是一部由董玲执导,李雪健 / 奚美娟 / 陶虹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杨善洲》观后感(一):好干部

  充分骗取眼泪的一部影片

  诚然,此处的“骗”字显得不合时宜,在我看来,也许很多人第一印象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都是开头那一句吧,但是实话实说,这部电影所表现英雄主义实实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又如此匮乏

  看过李雪健老师在某讲坛上的演讲,当时《杨善洲》上映时票房之差令人咋舌,而同期的《变形金刚》却红的一塌糊涂,说是上映第一天就破了某某记录。同样是英雄主义,这样的结局让这位朴实的老师着实难受了一把。我不想去自吹自擂,但我确实一部美国的英雄主义片子都没有看过,什么《变形金刚》、《超人》、《蝙蝠侠》等等,我无意去褒贬大众意识,只是想说,给国产电影一点支持,以及给兢兢业业为国奋斗人们一丝尊敬

  反正我看完是热泪盈眶,且不言是否又是煽情的老套剧情,那么韩国的车祸兄妹却也有人看的津津有味,美国的变身救世那般有吸引力

  有些浮躁,现在的观众。

  国内是电影特效不行情节不够新颖主题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套,但《杨善洲》这一部在我看来是一部上乘之作,拍的可圈可点,在加上是真人真事,真真是值得一看。

  《杨善洲》观后感(二):杨善洲

  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工作了40年的老书记退休之后,没有进城安享晚年,凭着一句“不靠天不靠地,自己龙王”的豪言壮志上山造林一干又是20年,把不毛山变成了价值数亿元的“绿色银行”。2010年当地遭遇大旱,在翠绿大山护佑下的人们未受大旱影响,从而杨善洲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震动中央名留青史

  从《焦裕禄》到《赵树理》再到《杨善洲》,一晃20几年过去,李雪健在不断塑造这些人间中坚的同时,自己也要成为人神话。就像《大鱼》中所演绎的那样,不断重复一个故事最终自己也会成为故事追求精神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一种精神,塑造影片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从而人影合一不分彼此,这就是好演员最高境界吧!

  可是,片中所述的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在远古没有高科技时代却会令人敬畏,但在如今航空卫星满天飞的现代化社会中还在演绎此种精神,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讽刺!但尽管讽刺,还是同样倍受感动。真希望在影片的最后能够加上一段逝者影像,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也好。

  最后还要呼吁一下,希望那些挖空心思导演编剧们能够多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因为有些道理理念需要我们凭空去捏造,只要还原现实就会成为最大看点,因为能够打动人心桥段永远都会是真情实感。就算担心政策所制,那就正好尽情的发挥一下“捏造”的才能吧!

  《杨善洲》观后感(三):一个人感动一时,一个神感动一世

  我想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回顾一下体会:1.做领导。 在剧中这个领导真是好领导,一心为属下,不仅工作为下属着想,还得想到下属的个人生活,这些还要做的毫无痕迹,不声张,事成后一鸣惊人。2.做父亲。父亲在公是铁面无私女儿痛苦折磨怨恨也不改初衷,不动一丝原则;在私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最好。3.作丈夫。生前在世真不是好丈夫好依靠,成名了,死后到可以跟着一起流芳百世,所以好多嫁大佬女人生前都有相似不幸婚姻。4.做人。真讲良心,为百姓乡亲谋得都是长久利益切身利益。5.最后谈一下电影整体感觉非常朴实感人,那种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画面真的挺让人羡慕的,我也好想有这样的机会,能一起心无旁骛的干一件事情,只为事情而吆喝。6.想谈谈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今天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时势造英雄,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大环境,大条件,心怀民生人才会成为英雄

  《杨善洲》观后感(四):榜样力量

  学校组织安排我们全体学员在9月15号晚上进学习和观看由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杨善洲》,在观看这部电影过程中,我数次被杨善洲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而感动落泪。

  一次是他由于自己事务繁忙而不能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为了弥补心里的愧疚,他买了当时质量最好的布给女儿做嫁妆,但是却因为他没有亲自到场而让女儿开始与他有了隔阂,甚至女婿一家也对他颇有微词,但他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绝不动摇。甚至在女儿要求他能通融,把自己工作调动一下时,他面对女儿坚持原则,说“学校的孩子不能没有她”,让她继续留在原来的地方,继续与家里人、与孩子两地分居的生活,但是面对下属周波,为了不耽误周波谈婚论嫁,他直接联系,给周波安排了在林业局的工作,他这种对他人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杨善洲在退休后,放弃上级组织给他安排的舒适安逸新生活,并且就在家里人认为他终于可以有时间呆在家里陪陪年老的母亲,帮帮上了年纪妻子时,他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去了大亮山植树造林,这一呆,就是十七年。在他最后走的那一刻,把自己心心念念的大亮山交给了国家,让自己最信任的下属继续留守,直到最后一刻都不辱使命

  杨善洲的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只见过自己的岳父岳母三次,平时家里的忙他也没有帮上,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劳。并且电影中,杨善洲与妻子的感情也很值得我们敬佩,杨善洲生病住院,在妻子看望结束,回家的时候,他站在窗台上远望妻子离去背影,他在跟后辈交代后事的时候说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撒在自己工作开始的地方,一份撒在自己工作结束的地方,还有一份留给自己的妻子,等到妻子百年之后,能够跟妻子以这样的方式在一起。

  正是杨善洲这种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格,使他获得了无数人的爱戴和敬仰,在他生病住院是,大家都在医院楼下看望他,但是他却说大家很忙,不要耽误时间,都回去吧。

  通过这次观看电影,感动颇深,作为一名初入职位职员,更应该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在其位谋其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善洲》观后感(五):【同样的一百分钟,你要怎么拍?同样的一百年,你要怎么活?】

  老戏骨的高明在于,即使是最平淡场景、最平实话语,偏是硬生生能直直透过荧幕投放到人心里。

  ——一如最后两次杨亚洲和妻子的对话:谁是伴你一生的人?一生有你,此生无憾。

  What can you do for a lifetime?

  开始事业何时都不晚,再次得到证明。一定有办法,看你有多想。看看健力宝前老总就知道。

  当杨善洲们自发植树的时候,所谓gov在哪里?当树苗植成以后,gov又是怎样承包土地给APP?

  对于有关“洗脑”的言论,我只能说,人不要被自己那有限眼界圈死了。我身边就有一个杨亚洲式的人物。小时候邻居老爷爷多年一直省吃俭用,多次把存款捐给学校,建图书馆教学楼。身边的女儿们都大不理解,多年老死不相往来。多年后,老爷爷还住在那里,我在另外的城市通过电视一次又一次看到他日渐憔悴身影,真真是伤心气愤。老爷爷行为真真是给了某些人不止一记响亮耳光!gov又在哪里?不是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坑坑洼洼操场简陋破旧教室又是怎说?学校在哪里?其他老师在哪里?虽说教清寒,但每人一点点还是没有太大难度吧?到头来教学楼、图书馆要依仗员工一己之力。最要说的,是老人的女儿们。有钱天天上门蹭,听说不给了倒是躲得远远的,真有能耐,这是中的哪个病毒了?把父亲的养育之恩、做人的孝顺之道清空的一干二净

  没那感受,没那经历的,不强求去看,但不要用有限的眼光看低别人好吗?!!

  《杨善洲》观后感(六):一个纯粹的人

  我不知道那些所谓叫嚣洗脑的人,在看这样一部电影时是怎样一种心态,也许是现在的人怀疑精神自由盛行,利己主义高涨,所以在遇到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下意识的只能去诋毁。

  一个看别人是什么样人的人,他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大家还记得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吗?

  杨善洲,一个纯粹的人!

  是不是宣传片,要表达什么意思,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是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前人说的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当然是个宣传片,但是宣扬真善美有错吗?那些叫嚣着洗脑的人,难道你们喜欢假恶丑么?

  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

  《杨善洲》观后感(七):如果不是在中国

  如果不是发生在中国,我想这部电影,还是会感动到许多人的。

  单位组织的,所以就去看了。因为知道是主旋律电影,所以内心其实还有少许反感的。可是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出来。不是为电影,是为杨善洲。

  回来在网上搜索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人把他评为烂片。我想我可以理解。就像真心理解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反感一样

  因为剧情和国家的大背景差别太大太大,让人忍不住对它嗤之以鼻

  可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有杨善洲的存在,让我尤为的心疼心酸

  不知道各位领导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

  一个普通的地委书记,为了地方的人民有水吃有粮食吃,勤勤恳恳,创造了滇西粮仓。退休了,又放弃休养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义务植树造林。自己的女儿与丈夫一直分居两地,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调回来,他却从来没有走过后门。独独破了一次例,还是为了别人家孩子的幸福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体会,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嚎啕大哭跪在地上求自己盖个章时,拒绝的话说出口时内心是有多痛。我只是在看到杨善洲送二欢回学校,一路跟在女儿后面小跑,那单薄尴尬的背影,心里突然就酸了。他的心里有多苦,可能谁也理解不了。

  我也想说,拍这样的片子如果为了歌功颂德的话,我也觉得恶心,简直是种侮辱。现在的领导,有几个在为人民谋福利。先别说奖励的钱你一分不要,就是不属于你的钱,你也得想方设法往自己兜里揣。公车先不说私用交费,就是让你免费公车私用,恐怕你还得对公车的舒适度挑挑拣拣。就更别提什么走后门绿灯了,能有几个跟杨善洲这样,大雨瓢泼,依然坚持自己披着蓑衣冒雨步行回家的。没有几个。

  所以,当你们看到这部影片出来之后,大家都在后面骂骂咧咧的时候,你们不要委屈要命想想现实跟电影有多大的差距,想想中国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们比杨善洲还要两袖清风。我们不要求你们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只要求你们不害老百姓,敢问你们又有几个能做到。

  只用电影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领导们什么时候能清醒清醒,知道自己还有课良心。别整天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干些偷鸡摸狗伤天害理的事。不要求你们和杨善洲那么伟大,至少你们堂堂正正的做人,被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于,你们连装现在都不屑于装了。

  虽然主旋律让我觉得确实很恶心,但不能埋没了人民对杨善洲的敬爱,确实在很多艰苦的地方,存在着像杨善洲一样朴实的人,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奋斗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求国家和人民的回报。这些人真的值得我们去尊重,值得爱戴,及时现在的社会让我们心寒让我们失望,但我们还要真心的对这些人说一句,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付出

  电影还是推荐去看的。李雪健老师真的很努力表演。个人觉得李雪健老师也是电影艺术圈里为数不多的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电影的学者之一。大家为了尊敬杨善洲和李雪健老师,还是看看吧。毕竟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

  《杨善洲》观后感(八):如果我是二欢

  ——《杨善洲》影评

  两袖清风,清廉履职,绿了荒山,苍了白发,大公无私,一生为民。这是站在为国、为党、为民的角度上得出来对杨善洲的评价

  我们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立场上来看待他,真的很难以想象,杨善洲真要是出现在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那该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像现在一样敬爱他、仰望他吗?

  杨善洲身上聚集了太多共产党典型性的优秀品德,或许有人看了电影听了事迹查了资料后会像网上的那些评论那样质疑,杨善洲的事迹都是真实的吗?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完全的“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杨善洲形象吗?

  暂不论答案是否会与网上的一片谩骂声苟同,只请允许一个大胆假设,假设生活中有那么一个和我们有着最亲近血缘关系,最密切情感关系的人。我相信,如果我们家中,有一个人是杨善洲,我们对他的肯定不止是感动中国,肯定不止是崇高的敬仰。

  如果杨善洲是我的爸爸,我就是他的二女儿二欢,我肯定会恨他,从我一记事开始。我无法理解一个父亲抛家弃子于不闻不顾:为了事业错过自己女儿的婚礼,仅仅派人送去两匹布匹和一个脸盆;女儿和丈夫分居两地,爸爸的一个电话便能永久工作生活在一起,却遭到了他的拒绝;爸爸生平第一次给开的后门并不是为了家里的圆满和睦而是为了一起上山种树小伙的婚姻幸福;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过地委领导,退休后却要为了大亮山放弃晚年家人团聚,还一身破装不顾流言蜚语上街去捡果核;他取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万元中10万元捐赠给中学,6万元捐赠给大亮山,只留下其中的五分之一给妈妈孤独养老;一辈子没想过去照顾家中老人,只被自己的岳父岳母见过三次,其中一次还是在办公路上岳父正好隔街望到……

  爸爸有太多缺点,在家庭角色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我会像二欢一样,对阿妈说,“阿妈,你还不如嫁给一个农民呢”。我会像二欢一样,当父亲走上门前拒绝来访,他把树种完在家门前也无法开口提起原谅。

  直到那一刻,我联想起了如今家喻户晓、为我们所熟知的优秀党员人大代表柏万青阿姨。在一期访谈节目中她提到,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家中打进太多的求救电话,故意切断过电话线,目的只是为让妻子能在一个安静和平的环境中吃上一顿顺利的早餐。柏万青说她心里总觉得亏欠太多,总觉得自己奉献的不够。

  父爱是无言的。所以杨善洲把二欢的行李一提一句话都没说跟着就送下了山,老大远放弃坐轿车的特权背着个箩筐来到二欢门口见不到人还默默的把树给种上。作为女儿,虽然恨他恨到骨子里却依然爱他,爱这个只讲理不谈情的、重视大家大爱的简单父亲。

  如果我是二欢,最后我也会在姥姥的病床前告诉她,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我是二欢,我也会把带着父亲精神的嫁妆继续传承下去。如果我是二欢,我将理解父亲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他志在造福百姓,他心向未来。他清廉,自上任时起;他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杨善洲》观后感(九):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11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变形金刚》也在上映,作为主演的李雪健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八个放映室就安排了一个,就俩观众,其中一个还是我老婆,他说的心酸,我听得也心酸。这部电影,哭的难受死,大众对于主旋律电影总是带有固定的排斥思维,这部电影如果是国外引进的,完全会得到另一个评价,会认为是个人魅力,是一个大写的人,而非肤浅的认为是党员事迹宣传片。杨善洲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处于哪个位置,到哪里都一样是高贵的人格。一部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所带来的价值观的洗礼是不可估量的,会感染人,温暖人,启迪人,甚至改变人,杨善洲的境界达不到,最起码可以成为善良的温暖的不损他利己能担起职业责任的人,明白水于干旱地方的可贵,明白绿树青山的难得,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可对青天。

  《杨善洲》观后感(十):无关其他

  一部主旋律的影片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看它,真的是被感动到了

  不管现实是什么样的,先让我们不现实一会儿吧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看电影的时候,不管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暂且沉浸其中吧,不然我们还有什么好相信呢

  其实,真真实实感到我们的是那些小事而已,无关什么歌功颂德,无关什么丰功伟绩

  即使,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一个人的原型,我们还是会为这样的人,这样的细节,流下眼泪

  一个父亲的无奈,女儿不愿意给自己开门,不愿意见自己,就默默在女儿的门口种下一棵树,离开时略带颠簸背影,让人心酸

  一个丈夫的亏欠,对妻子,他可能一辈子都没说过甜言蜜语,都没有说过我爱你,弥留之际,有的只是简单的一个挥手,简单的一个告别

  抛开现实不说,他是个好干部,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不为自己的女儿开后门,一心为家乡着想,十几年来的心血全都奉献出去,对奖励也有所取舍。

  可能,现在的人缺少的是这种奉献精神吧,谁都做不到,内心真正的善良,做什么事,都有它的特定目的,都带着令人作呕的功利心,哎~~

  希望这样的人,多一些,真的再多一些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杨善洲》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