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千锤百炼》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04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千锤百炼》观后感精选10篇

  《千锤百炼》是一部由张侨勇执导,齐漠祥 / 何宗礼 / 缪云飞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运动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千锤百炼》观后感(一):穷人要干点什么太难了

  《千锤百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

  它似乎更应该出现在《体育人间》,而不是《纪录编辑室》这样的栏目中。

  我原本准备了些说辞,是有关于《体育人间》节目的看法的。可惜我的记忆出了差错,我发现自己准备评论的这部纪录片与《体育人间》并无关联

  然而我还是不甘放弃

  记得不知是哪儿读到的某人的一句话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忽视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澎湃汹涌。我看《体育人间》的态度恰恰相反,对有关名角——比如那些奥运选手的剧集,我几乎不看,没兴趣,觉得看不到活泼泼的东西,看不到生机在里头。那些籍籍无名的民间人士的体育人生,才是我关注的。与后者那五彩斑斓生活想比,奥运冠军形象刻板单调言谈无味;也许站上舞台那一刻他们流光溢彩,但在纪录片里面却不是,在这里他们显得缺乏个性。是体制压抑所致抑或天性使然?我更相信是前者。

  《千锤百炼》的主人公也是籍籍无名。他叫齐谟祥,曾是中国早期的一代拳击手,打过职业赛;他来自体制,又离开体制,但他并未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他依旧默默无闻

  片子里的齐谟祥已是一名教练,在故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境内的各支乡村学校里找寻拳击苗子,男生女生都找。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拳击是一种穷人的运动。有人会反驳,说梅威瑟躺在钱堆里。那我换个说法,拳击是一项只有穷人才会愿意参与的运动,我说的是比较正式的参与。如今在上海,业余性质的拳击训练班廖若晨星,可见拳击运动在这个大都市的日渐式微。与之相比,其它各种花里胡哨的运动技击项目倒显得热热闹闹;再看看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拳手,无论邹市明或熊朝忠,无不来自偏远省份贫瘠地区;而片子里,齐谟祥和他那个长发胡子同伴在招生时用来吸引学员的说辞便是,练好了以后有前途,就可以走出大山,告别父母那样一辈子靠种烤烟谋食的穷困生涯;他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家里做什么的?

  确实,就像片中何在省队的教练对他说的,拳击是种很苦的项目,大概惟有看不到多少前途的真正的穷人,才会想通过这来改变命运

  然而能改变吗?

  齐谟祥也是个穷人。看得出来。一套大约是山寨货的曼联外套队服,一顶帽檐破损的棒球帽,一辆自行车,穷男人的一切标志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他差不多四十了,至今还没女人

  齐谟祥的徒弟们都是穷人家出身。他两个比较器重的学生,廖与何,家庭条件尤其困难,而且,两家家长不怎么愿意自己的孩子打拳,父亲们欲言又止的神情母亲们的沉默眼泪原因简单,打拳没前途,看看齐谟祥吧,就知道了。

  《千锤百炼》不同于很多别的纪录片,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编导通篇用自己一套话语体系绑架整个内容,几乎不会发生在它身上。它几乎没有旁白。

  它有点像电影,像剧情片。它讲体育,讲拳击,却也不是《洛奇》那种梦想成真煽情。《千锤百炼》里的几个主人公并未逆袭成功,都失败了;齐谟祥渴望有生之年再打一场拳赛,为此不惜以年届四十且已退役五年,靠着简陋的恢复训练,试图挑战级别金腰带得主,一名日本拳手。最后他输了,只撑了三个回合。

  廖与何,后来似乎也都放弃了拳击。廖身体好,有拼劲,属于比赛型选手,然而存在明显技术缺陷,他性格有些好高骛远,一心通过打职业比赛挣钱出名,便自作主张退出省队,打算去外地打职业赛,结果他的想法遭到了母亲的强烈质疑。原本就不支持他打拳,痛惜他放弃学业的母亲,用叹息和眼泪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对儿子前途的担忧,她没有责怪,可她那淡淡的哀怨却有着铅一般沉重。儿子流泪了。他明白了,一个贫穷家庭出身的人是不该轻易拥有怀揣梦想奢侈。于是他当了一名工地上的打工者,希望以此辛苦搬砖得来的钱去学习开挖掘机的技术。

  何的性格原就更为软弱一些,面对家庭的困难,以及本身的不自信,让他时常动摇,教练每每找他谈话,鼓励他,让他放下包袱。他的技术不错。但由于性格局限,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在一次比赛失利后,也放弃了拳击。

  穷人要干点什么事太难了。有人说,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息,是因为他们有试错的机会,有重头再来的可能。而穷人没有。齐谟祥对那些穷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拳击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也许他更想说的是这才是唯一能改变你们命运的机会。然而那些穷孩子的父母不这么想,他们付不起试错成本,看不出打拳搞体育会有什么前途;廖之所以强烈希望打职业,是希望通过金钱回报来说服家人,为此他都来不及等自己羽翼丰满;而何始终在进退失据、犹豫徘徊的心理困境挣扎,终于沉沦放弃。

  齐谟祥依旧每日和同伴一起,孜孜不倦地在山区学校寻觅能够延续梦想的新苗。

  《千锤百炼》观后感(二):特稿和诗行

  看片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可爱学妹,晚上开会时她一看到我来了,笑着说她睡了两个小时。我说,其实我等这个片子等了有一阵儿了。这是实话

  缘起当然是林珊珊的<小城拳击队>,整个过程我不是很在状态。把纪录片当故事片来做,其实先例不少。但是一部纪录片真正像故事片一样拥有较广的受众,好像只有海豚湾这样的作品。而海豚湾的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是付出生命代价去打动人心的作品。其实在我看来,特稿比影片更加打动人。或许是因为文字潜藏的力量,把结尾的悲剧气氛推到了一定的高潮。而在影片,尤其是纪录片中,导演一旦作出这样的推动,敏感的观众就能察觉到那种生硬与刻意。比如最近宁浩导演的作品<无人区>,结尾据说是后来被迫加上去的,我觉得就很没有意思。芭蕾舞小女孩和柔光教室固然美好,但太"正能量"了,我们其实不需要这么明显的东西。结束在没有尽头的公路上,那一切就足够好了。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是应该"明示观点"还是"寓观点于材料中"。专题片一般是明示观点,它就像高音喇叭,像新闻联播一样,声嘶力竭,完全宣传机器。而纪录片,重要的则是将导演的情感隐藏在画面背后,让观众自己去发掘,自己去想象,甚至可以说"你想是怎样就是怎样"。这一点,和电影是一样的。

  我这样的人,不喜欢大声说话不喜欢压倒一切,虽然某些情况下很热血,很可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很讨厌。而张侨勇导演恰好不是大声说话的人,这一点深得我心。

  可以煽情,但不去煽情。可以热血,但不加励志

  这就是我的评价,还原生活本身的残酷无奈,而不是甩着手帕让人掬一把同情的泪花儿。纪录片就应该有这样淡然的气质。因为生活本来就比影像精彩,也比影像残酷地多。

  ,欢迎喂食。

  《千锤百炼》观后感(三):大坝上的奔跑

  在豆瓣厮混这么久还没有写过一篇影评,让我决定写下这些的原因是主创见面会快结束的时候制片人韩轶姐说的一段话,她说,纪录片在国内院线上映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请告诉我们,告诉你的朋友们,我们没有两三百万的宣传费,每个人微信微博上告诉十个朋友就是在给艺术片一条出路,让今后的纪录片上院线成为越来越多的可能。于是我写了。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在回来的路上突然想起一首歌,万晓利的【大坝上的奔跑】,他唱:你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再摔倒你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再摔倒你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再摔倒你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顿时觉得跟片子要传达的东西很像。

  故事其实就是讲四川会理拳击队里教练和两个学生的故事。后来学生一个迫于生计选择了放弃,去了工地,一个选择了继续。而教练后来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全亚洲的拳击比赛,三局连败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弃权,败在日本参赛者的手下。还有诸多偶尔闪现的面孔,都是淳朴的为着荣誉为着拳击梦想而刻苦训练着的小姑娘小伙子

  无论如何,这是个略微有些伤感的故事,人们因为贫穷走上了这条以身体为代价的残忍道路,艰辛多年在物质上却依旧一无所有

  我记得片子里大胡子教练去寺庙里为大家祈福,方丈说,这是个残酷的运动。大胡子反驳说,这不是一项野蛮人的运动,这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精神

  就像韩轶姐后来说的,拳击就像是人生,当拳头落在你身上时,没有人会替你挨拳,你只有不断地爬起来不断地反击,才能免于挨打。

  我在微信里发了一条说说同学问我,好看么?

  该怎么定义好看与不好看呢?这又不是电影,没有炫酷的技法没有激动人心的剧情,只是很普通平静地在用镜头叙述着几个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你要我在一部搞笑无厘头以笑料来取悦观众的影片和这部影片里选择什么好看的话,我肯定会选这部。喜剧展现的是比你愚蠢的人的人生,这有什么好看的。

  我后来在想,如果这是一部电影的话,结局常理应该是齐漠祥被打倒无数下快要不行了的时候又重新焕发斗志,最后赢得了比赛,光圈环绕挂着金腰带台下一片喝彩。

  然而片子里的结局是,齐漠祥双手搭在拳击台上,难受地喘着粗气表情狰狞然后选择了放弃,最终日本选手挂上了金腰带挥舞着双手,在中国人的主场赢得了这场比赛。这就是生活

  我们在见面会上得知,齐其实当时在参赛前脑部是受了伤的,但没有办法,背负了太多不得不参加,后来结束后凌晨五点他被摄制组送进了医院。而如今几位主角的生活貌似是,另一位弟子也放弃了拳击生涯,齐教练也依旧没有女朋友哈哈哈哈哈。你看,生活所展现的往往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最后还是用【大坝上的奔跑】来结尾——默默默默默默默默祈祷,他和她和她的平安。

  祝愿片中所有的人们都平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字比较乱,见谅。)

  2013/12/08

  呆呆妹儿

  《千锤百炼》观后感(四):千锤百炼不一定出的了深山

  千锤百炼出深山?大多数人都死在路上,因为我们都怕粉身碎骨

  先说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大学读英语,研究生戏剧影视文学,专攻电视纪录片,却在做独立纪录片展映活动。按照他们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的朋友爱电影,爱看书,爱音乐,爱到处跑,还爱北京(似乎文青的毛病都沾上了,但我知道这不是为了装逼热爱)。说是一定要去北京,为此和在一起三年的男友分手宿舍哭三天,因为男友在别的地方工作了。近期,她给我说有一个想法在脑海里打转:毕业后去北京兜转个四五年然后流浪世界,不要小孩。因为小孩是唯一的期盼坚定地仿佛就是这样了。我说那父母呢,收入呢,男人呢。她觉得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难以找到一个同梦的人。这个梦无关名无关利无关成功,只与生活相关,我想无论真伪文青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而真正能落实、坚持的人能有几个。

  再说片子

  据主创人员说,片子跟拍了6个男孩,只是其中的两个比较典型,他们与主角齐哥3个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道路:1.失利后去中学带校队 ,后为了不留有遗憾复出2.赢得了省金牌却忍受不了省训练队的苦和家人的深深忧虑而选择在练了5年的情况下去了工地 3.在省训练队坚持下来却无缘赢得最后的比赛。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失败了,虽然在拳击训练中,教练不停地强调拳击靠的是毅力、坚持。是一种艺术。谈不上残酷,只能说现实,虽然说现实多数情况下是残酷的。但是每个人都千锤百炼了吗?千锤百炼也不会粉身碎骨浑不怕吧。或许肤浅的我没看见他们的粉身碎骨,只是放到自身来说,我的话也很难坚持。这就是悲凉

  小哥相当拳王,因为他看到了光辉的东西。往往我们看表面总是看见的光辉,而不曾体味深处的艰难、痛苦迷茫。关于未来闭口不谈了吧。

  看见短评说人物不够立体,如果是剧情片我们当然有立场来这样评判。但是这是纪录片,纪录片是记录还不是塑造,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波澜壮阔经历和人生转折点。他给你的是真实,无论立体与否,无论感动与否,你就知道他是真实发生在某些地反。还有短评说不够感动,我想这样的拳击手遭遇虽然已经很惨,但是比起中国其他更边缘题材的片子也能过日子了吧。而且片子着重拍出剧情片的观影效果会让更多的人聚集在声画上而少谈了其主题,或者说主题因为声画的原因被淡化了。再者,片子拍出来不是为了煽情,也不是为了诉苦。感动不感动完全不能作为评片标准

  再者纪录片

  有人定义《千锤百炼》是商业纪录片。据主创人员说,一开始投拍也是几个朋友感兴趣而已,走的也不是商业片的流程,只是后来上映了。上映了又怎么了呢,是不是上映了加上作品的观影效果相对较强就是商业的呢。纪录片本不应该是地下的。朋友定义商业纪录片是以盈利为目的,那这片还真不是,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罢了。纪录片可以上院线不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吗?

  昨天微博上有人贴出自己观影华语十佳,有《残废科幻》、《生活而已2》,便有人吐槽:用台破DV,灯光也不打,完了家用电脑上捣鼓,没钱校色做混音,字幕都吐得掉渣,长度堪比懒婆娘裹脚,再去几个和自己一样卑微的独立影展,台下坐着几个和自己一样矮矬穷的观众还好意思和《一代宗师》、《毒战》比。

  魏晓波回复:开玩笑归开玩笑,我还是要说一下一些基本的纪录片常识。自弗拉哈迪开始,大多数伟大的纪录片作品都是家庭作坊式,大多数伟大的纪录片导演活的都不宽裕,小川绅介死后都没留下什么。王兵最宏大的作品铁西区的制作方式就是下图蓝字部分。纪录片的魅力也正在此。独立影展和观众也没那么差。你只看到名利

  我认为《千锤百炼》拍出了剧情片的观影效果也很棒,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拍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但不能拿剧情片的标准衡量纪录片,尤在中国,也不是容不得说,只是宽容一点。再者《残废科幻》的亮点不在其记录的内容,而是其中超现实部分技术的使用,创新的形式,玩片子能够玩得不一样也能算牛逼了吧。商业片和艺术片总归不一样,最大的源头在于受众了吧。没有受众,没有投资,没有投资,谈何技术。虽然形式及内容也在理,批评需要有,但是宽容也是种慰藉吧。

  《千锤百炼》观后感(五):无题

  13年12月21日,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影片结束后,放映厅里一片沉默。

  接下来与主创团队交流,终于还是有人问了:你如何面对你自己的失败和两个孩子的失败?

  齐教练说是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孩子们的坚持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之后在厅外交流,我仍然很想追问:几乎所有的体育竞技项目,光环都笼罩在金牌和冠军身上。从这个角度讲,其他所有的选手都是失败者。如果说前三名还有奖牌,那其他人在为什么而拼搏?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是为了“超越自我”?如果是因为对运动的热爱,那到底为什么热爱?会不会只是多巴胺、肾上腺素带来的快感?

  但是走到这个拳手面前,我注意到他比我矮几乎大半个头。学过一点散打,我知道这点差距是致命的。个子高等于手臂长,想要击中那个日本拳手,他就必须先完全冲进对方的攻击圈……

  我终究没有开口,一个人离开了。一路上甚至还想着要不要折返回去。

  但我想他不大可能给我满意的答案。我想关于我这十几年学业、职场、家庭、事业,乃至整个人生的成败,我也不应该奢望别人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后来我走到了三岔路口,张望着几个方向的红灯绿灯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这个电影的名字——

  千锤百炼

  《千锤百炼》观后感(六):不仅仅是拳击

  坐在冷冷清清的3号厅里,这一次的观影显得与众不同,和那些海报铺天,天花乱坠的贺岁片相比,《千锤百炼》显得绵软无力,形单影只。不过还是要感谢影院给纪录片生存的空间,对于眼下的中国纪录片而言,这点空间和当年红军翻雪山找到的树根有异曲同工之效。

  《千锤百炼》讲述了四川会理一个拳击教练和他两个徒弟的故事。主人公齐漠祥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六战五胜的成绩。只是,迫于现实,这条路他没能继续走下去。和选秀节目上动辄把“生命”“信仰”挂在嘴边的人不同,说拳击是齐漠祥的信仰绝不为过。走下拳击台,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家乡的拳击事业上,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

  何宗礼和缪云飞是他的得意弟子,两人都梦想着通过拳击改变生活,进而改变父辈们在烤烟地里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命运轨迹。理想是丰满的,无奈,现实却残酷得多。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后,何、缪二人都入选了省队,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缪云飞并没有选择在省队继续走下去,他向往的是职业拳击赛场,那里有热血沸腾的观众,有丰厚可观的奖金,有最纯粹的拳击艺术。当这样一个华丽的梦想遭遇一位期许孩子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民母亲,后果可想而知。我们没法苛责这位母亲,毕竟现实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和挂在家里的拳击海报产生太多交集,高考仍然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缪云飞和工友们在工地干活,背后是璀璨夺目的烟花。冰冷冷的现实面前,拳击运动员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

  何宗礼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的拳击比赛,无奈在和天津选手的对阵中败下阵来。如果以机场里的那些成功学书籍作为参照,他是一个失败者。只是书中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财富,正如片中教练坦言,“没有比拳击更艰苦的工作了”,通过拳击运动所收获的毅力、血性、坚持和不服输的劲头是他最宝贵的财富,金钱无法衡量。

  阔别职业赛场5年后,齐漠祥决定复出再打一场比赛,实现金腰带的梦想。这场比赛——WBC次羽量级拳王争霸赛——就在他的家乡会理县举行,对手将是来自日本的比他年轻将近20岁的松本章宏。此役,“凉山之鹰”完败,3个回合被对手3次重拳击倒,输得彻底。可是每一次,齐漠祥都拼尽全力,迅速站起。在教练抛出毛巾(拳击比赛中意为认输)的那一刻,齐漠祥是孤单的,没有人能替他分担,在职业拳击运动员屈指可数的中国,齐漠祥也是孤单的,没有人和他并肩战斗。但是他并不孤独!台下那些质朴的凉山孩子正在为他鼓掌,为他欢呼。我们无法揣测孩子们看到教练倒下时的心情,却可以肯定拳击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

  如果不是《千锤百炼》,我绝对不会相信,在大凉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在简陋的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刻苦练拳,在镜头面前,他们是如此可爱,那般单纯。他们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舒适的训练场,却也在一次次的出拳中向命运发起挑战,和生活进行抗争。拳击没有许诺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却给了他们梦想并为之奋斗的权利。

  齐漠祥的拳击道路还会走下去,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孩子从大凉山走出,正如《走出大凉山》歌中唱的“走的时候有一些抱歉,走的日子有一些挂牵,走的心情难免有一些忧伤,走的路上我会装得不孤单,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家,回到我心爱的大凉山,也许那时的我还是一无所有的模样,可我会告诉你支格阿尔(彝族传说中的英雄)就在你面前。”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面对大凉山时,都不会再有遗憾。

  《千锤百炼》观后感(七):残酷——生活本来的样子

  很感谢损友大艺推荐这部纪录片《千锤百炼》。

  求职季的原本觉得压力太大,脆弱不堪,受不了一丝丝的打击和失败。

  拳击,不是打架,是一种越挫越勇的品质。成功不止胜利一种形式,怀揣梦想,说做就做,即使未能如愿,还用其他方式继续延续自己的梦想,生命周而复始。

  感谢纪录片总是向我们展示生活本来的样子,尽管残酷,无奈,却是那么的真实。

  可是尽管残酷,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

  片中的得过省冠军的小哥去工地,和大叔们一起挖地,十几个人睡在一间房子。

  还有一个小哥据说去做了保镖

  曾经他们的父亲母亲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一个小哥说我要当拳王,父母亲们也对他们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岁月流逝,生活残忍的一面渐渐地暴露了出来

  他们不得不面临着选择

  这那么像我们的大学生活

  四年或七年 何不怀揣着许多美好的幻想

  一到毕业季,生活那残忍的一面便开始露出端倪

  结果他们选择了各自的人生

  那个要当拳王的小哥,不甘心走业余的路线,要去走职业路线,要当拳王,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后来去做了农民工

  另一个没那么激情的小哥 安安稳稳留下来训练,但前途也不见得多光辉,据说后来齐教练托朋友给他介绍了份保镖的工作,月薪3000

  这就是生活,如娄烨所说,生活中美好的时刻太少,他觉得余虹和周伟在颐和园泛舟的样子最美,所以影片叫 颐和园

  接受残忍,在面对残忍的时候就不会痛不欲生

  曾经是个爱纪录片的少女

  可年纪愈大 却越来越不忍接受纪录片的真实

  可是人生 原本就是纪录片 不是粉饰的剧情片

  所以 还是接受 纪录片 还原对纪录片的喜爱

  这样在面临挫折的时候 就不会接受不了残酷的真相 痛不欲生

  (MS 写了很多自己的心路历程,太不专业的影评了)

  《千锤百炼》观后感(八):故事片一般的纪录片

  12月17日我在南京参加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千锤百炼》超前点映暨主创见面会。看完整部电影,观众都会有错觉: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拳击的纪录片,还是...故事片?他有开始,有跌宕起伏的情结,以及有些失落又有希望的结局。制片人韩轶解释道:这是导演刻意的,通过这部电影,除了希望了解并关注中国拳击以外,还希望传递正能量——成功不止胜利一种形式。齐漠祥虽然离开职业拳坛很久了,但他依然怀揣梦想,希望重新参加职业比赛,夺取金腰带称号。虽然年近四十,齐漠祥仍然坚持重新开始努力恢复训练。但是在会理举办的WBC拳王争霸赛上,他还是输给了对手,还是一个日本选手。但是这不代表结束,齐漠祥他还是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坚持走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这也是一种成功。这也是导演想要传递给我们的。

  国内好的纪录片不多,所以关注的人也不多,其实纪录片的影响可能也会很大。例如以下两部纪录片,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004年的《Super Size Me(大号的我)》上映后,麦当劳取消了超大份装的可乐和薯条(虽然麦当劳不承认和该片上映有关); 2010年的《Inside Job(监守自盗)》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真相——是美国政府纵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而导致众多美国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被洗劫一空。相比之下,国内的电影,我觉得过于娱乐化,太注重于讲好故事,似乎太少揭示本质、提出质疑。什么时候能在国内看到类似的纪录片:逻辑思维清晰、条理清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中提出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却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

  《千锤百炼》观后感(九):在艰难的人生中看电影

  在艰难的人生中看电影

  文/卢杰

  有一位好友曾向我吐槽,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什么我们不去看更多的娱乐片?

  是的,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我们每日都要挤在沙丁鱼罐头似的地铁里穿梭城市的东南西北,为了三五千元忍受着心中的不甘从事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工作,在心底里大多有关金钱与人性的斗争中得胜的往往是前者。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似乎越来越向曾经讨厌过的那种人靠近。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那为什么还要苦大仇深地看电影,而不是嘻嘻哈哈地度过两小时。

  当时,我的答案是,正因我们如此艰难地活着,正因生活致使我们越发失去了人生的乐趣,使生命的意义似乎渐渐概括成了“金钱”二字。我们才要看更多,有关“人”的电影。

  电影是娱乐工业,让人感到愉快是它天生的使命。只是,某些电影只能带给我们表层的愉悦,而另一些电影则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洗礼。

  在寻常观众的印象中,纪录片似乎是沉闷,无趣,简单等词语的代表。但看了《千锤百炼》这部纪录片后,我相信会有许多观众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片讲述的是四川会理县一个拳击教练和他的两个年轻徒弟的故事。

  齐漠祥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退役后一直在会理挑选适合拳击运动的孩子。在他的调教下,何宗礼和缪云飞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被选入省队。而年近四十的齐漠祥也开始努力恢复训练,准备参加在会理举办的WBC拳王争霸赛,打算一圆自己金腰带的梦想。

  这绝不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觉得欢乐的电影,因为它真实得让人难过,生活与梦想之间的碰撞,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人物身上。

  为了生活,拥有良好天赋的缪云飞被迫到工地打工,他尚未成年,他仍旧青春,可现实却不得不让他梦碎于泥沙砖石之中。原本应该去训练,去打拳击的一双大手,却要终日在推车、和泥等繁重的工作中徘徊,在铁铲、大锤身上使劲。

  为了梦想,年近四十的齐默祥恢复训练,打算与年仅二十岁的日本拳手一较高下。尽管齐默祥拥有丰富的经验,可岁月从不留情,让这位中国职业拳击第一人倒在数千名家乡父老面前。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坚持拳击的梦想,他仍未娶妻,连女朋友都没有。当他被抬下擂台的那一刻,辛酸与谁道?

  在影片《千锤百炼》中,没有故意设计的剧情,没有多次演练的桥段,它是一部纪录片。从它的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真实,就是人物的生活本貌。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趣、单调、贫乏,以至于经常在网上寻找心灵鸡汤的段子来进行自我抚慰?

  但在导演张侨勇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将这三个平凡人的生活拍摄得如此扣人心弦、让人血脉贲张。有许多人认为,它在叙事方面比时下许多国产电影要好多了。

  可能有人认为,打拳击的不算是平凡人。但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并不仅仅因为这是拳击,这可能带来金钱、名誉等等,而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梦想。

  谁没有梦想呢?

  在此,为大家补充一点背景资料。在影片《千锤百炼》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之前,齐漠翔在会理二中的拳击教学完全是义务劳动,没有编制,也没有工资,直到2013年1月,在县体育局的协调下,他才获得了一个教师的身份。

  在好莱坞中,体育励志片一直都是观众们热爱的电影类型。而《千锤百炼》比它们更加难得的是,作为一部纪录片,没有人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情。缪云飞将会继续训练,还是外出打工,是成为进厂打工,还是到工地盖房子?齐默祥是一直地训练孩子,还是让心中梦想的火花燃烧起来,他会在擂台上击倒对手,还是被对手击倒?

  这一切一切,不到最后,没有谁会知道结果。

  在一个小县城里,被视作英雄的齐默祥输给了远道而来的日本人。别人看他会用什么样的目光?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的所有,同样属于主人公的生活部分。

  只爱看嬉闹电影的观众们,有多久没有审视一下自己的梦想了?它们或许能让你坐在电影院中的两个小时不那么难过,但却对日后的生活毫无意义。而《千锤百炼》却让人看到,一个坚持梦想的人,会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充满激情。如果你也看了本片,那么,试着寻回你的梦想,寻回你的激情。

  已发表于《文艺风赏·闪电宫》

  《千锤百炼》观后感(十):《千锤百炼》:我是风中落叶,看我如何飞翔

  到影院去看载誉金马奖的纪录片《千锤百炼》时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心情时而振奋向上,时而顾影垂怜想放声大哭,转而又被尴尬地笑声所替代。由于有朋友参与过这部影片的制作,因此对一年前就对影片有所关注,对内容也有过多种猜想:幸运的是,影片的质量超出我的猜想,自然而成的内容也超出我心理预先设定的任何一条轨道。

  影片讲述的是一种体育运动——“拳击”。最让我好奇的是,在影片表面过后,隐约可以看到很多影片“没说”的故事。由此可见,整部影片应该是按照严格的工业流程拍摄了大量难以想象的素材,这些素材在画面构图、情感把控、声音质量上都竭尽全力做到最佳,最终成品只取其中的一些简单片段,由吉光片羽自然而然汇聚成流动如云块的河流。时而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时而清风和煦万里无云,舍掉了不少残酷,留下了更多温暖。

  如果把这些素材丢给国内普通的纪录片导演,也许能剪辑出数十种丰富的故事情调。而这些情调应该可以照应各种国内外获奖文艺片的主题——悲惨苦情版;反思体制版;县城小武版;孔雀立春版;反思社会版;歌颂祖国版等等。

  可是影片并没有这样做,如果一味去照应过去的样式,那可能也太不上创作与突破。那些重拳之所以一拳拳几种人心,是因为影片有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深入其中而入乎其外,如云漂泊,如落叶腾飞,抚摸万千交汇的道路与人生。

  忧愁上身

  影片拍摄地会理,四川一个封闭的小县城,一群中学生被选拔参加拳击项目的培训。这个小县城曾出过上百个省拳击冠军,而教练齐漠祥似乎也曾在国内拳击界承载过多种荣誉。“如果入选了国家队,你就是国家的人了。”当一群群少男少女抱着改变命运的企图加入拳击队,生命真的会因此发生变化么?

  记得贾樟柯曾写过一篇《忧愁上身》,讲述“十八岁前的日子清晰可见,之后的大片岁月却还是一整张白纸。我被深不见底的未来吓倒,在搓麻将声中用被子拼命捂住自己,黑暗中我悄悄哭了。”在蔽塞的小县城,有多少这样的青少年忧郁远方迷茫未来呢?走不出去,可能会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也可能背起行囊辗转一个个工地,同灰尘、酸臭的工棚、冷漠的城市打交道,满身腱子肉,看似坚强,身心俱毁。

  齐教练的两个徒弟也希望凭借拳头改变命运。训练时一拳拳都是鲜血,是疼痛,是呐喊,也是希望。看着那一沉重嘶喊的拳头声,好想痛哭一场。就好像回到数年前,我站在半成的水泥楼顶,看着压抑的夜里小县城飞扬的灰尘,寥落的冬日群星,放声痛哭一样。

  拳击队有男孩,也有女孩。主人公得过省青年赛的冠军,只要有希望,有汗水,似乎一切都还充实。溢出眼角的泪水转而又被幸福替代。即便是比赛落败夜晚繁华都市的夜空,也还有一丝丝慰藉。

  影片放映结束后我又见到了两个男主角,相比拍摄的时候,他们显然又被生活考验了数次,变得成熟而让人心酸。他们过的并不好,都离开了拳击道路。一个替代自己生病的父亲去了工地,另一个战绩平平转而离开。我在想,即便他们真的走上职业拳击道路,那些吃不饱饭的青春是否能打得过被牛肉黄油培养出来的国际对手。那些为青春前途的奋斗是否牵挂太多年迈父母的泪水,和拳击不忍承受的追求?

  挺住就是一切

  三十多岁的教练齐漠祥显然老了一些,肌肉有些发灰,当国际拳击比赛在那个小县城会理举行后,他决定再战一次。这个没有编制的教练,一群孩子心中的偶像,挑战那日本年轻雄壮的冠军小伙。他没日没夜训练,给学生反复强调着,“拳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坚持的精神”。当自己的徒弟一个个离开,最后站上拳台的却是学生们的师傅。

  徒弟的离开也充满生活的无奈。一个本想到昆明发展职业拳击,却因为家庭变故而走上工地。

  生活毕竟不是电影,齐漠祥在那个万众期待的家乡输给了日本人。新的拳击选手选拔转而又有了新的开始,一切都没变,但是输的一场,也许在改变着老齐的生活。

  映后交流中才知道老齐之前因为训练造成脑震荡,那场比赛之后是摄制组将他送入医院。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大概是因为有足够素材的缘故,影片的剪辑简直一流,可以看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剧情电影,但这里面的故事却都那么真实,少了造作与刻意,带来心底的波澜便更加澎湃。

  还记得上次去影院看纪录片还是两年前,当时看雅克贝汉的《海洋》,主要是之前对他的作品《鸟的迁徙》有深刻的印象。像张艺谋一样,在精致的画面背后讲述一个简单而温情的故事。当时去看《千锤百炼》纯粹抱着给参与影片拍摄的师兄捧场的心态。曾经数次给打着获奖旗号的烂片捧过场,但真没发过违心的言。但这次不得不感叹,金马奖就是金马奖,质量品味都有保证。

  然后,我想到了一首诗,那是里尔克关于命运与战斗的诗,分享给诸位:

  命运是怎样地,在诗中一去永不复返,

  它是怎样地,在诗中成为模糊的影象?

  所有发生过的事物,总是先于我们的判断,

  我们无从追赶,难以辨认。

  不要胆怯,如果有死者与你擦肩而过,

  同他们,平静地对视吧。

  无数人的忧伤,使你与众不同。

  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本人为上述言语负责,用字用词揭发于心,掌控于度,不会胡乱吹捧哈。确实非常值得进影院看的电影,可以为自己展开一种新的视角的感觉。这片子比很多国产故事片好看,一点都不闷。另外,写这篇文章确实也是支持一下这部影片,制片人映后也说只能这样靠口碑自发宣传,木有宣传费用啊,纪录片不容易,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如果再不支持,以后真的不知道是否还能看到更好的纪录片了。 新浪微博@崔久成童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千锤百炼》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