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是一部由黄军执导,陈烨 / 周骏 / 蒲乐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片很真实,也很残酷,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妈妈、舅舅、舅妈、表姐等等的一家人。片中描述了很多关于父母抚养孩子,孩子赡养父母的社会道德,其实,这对我这个刚刚走过人生的四分之一的人来说(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这样深刻的人性思考太过繁重而刺骨,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即使有时这样的粉身碎骨的付出得到回报。但是人又不是机器,可以将爱平均的划分,对每个孩子可以公平对待,因为爱是没有公平不公平的,它是一种自私的荷尔蒙产物,而正是因为人性的特殊,在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才会找到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相互取暖。这样难以平衡的关怀中成长,造成了长大后的差异,不得不说这是必然存在的真实情况。我很幸运,我有一对爱我的双亲,我的母亲对我不会很溺爱,父亲对我总是很宽容,虽然我没有兄弟姐妹,但是也能深深的体会到这种差别对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种下什么,片中的了李东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父母的冷落而不赡养父母,这是人性善的表现。
老实说我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分数如此之低。我觉得如果抱着欣赏大片和文艺片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那分数高不了。可这确实真实的中国家庭的写实。
父亲的偏袒自有他的道理,因为李春是优秀的。而且,电影的结尾把中国家庭的真实问题抛给了观众,我想应该是导演和编辑也无法想象出一个完满的结局。而且,家庭生活中的问题,本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不会像英雄大片那样,把坏蛋boss干掉就结束,也无法想偶像片那样,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可生活是要继续下去的,片中的问题和矛盾都是在别的影片结尾以后才会遇到的。而且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遇到这种问题,拷问的不仅是个人的良心,更是社会的良心。李春的不孝是谁造成的呢?李春所提出来的养老问题又是谁造成的呢?李东的潦倒又是谁造成的呢?父亲的偏心是谁造成的呢。也许大家都是牺牲品。
看这样的电影,就像把自己和周围身边人的生活照镜子一样,非常真实。也许,这也正是大家评分如此低的原因。就像相处多年的夫妻的絮絮叨叨远比不上年轻漂亮帅气的情人的甜言蜜语。每个人都不能免俗来喜欢这些,只希望能在听完这些之后,回头看看自己的爱人,道一声:谢谢。这也正是我要对此片所说的。
《双胞胎》观后感(三):中国式家庭
无意中找到了这部电影,以为只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动画短剧,因为他被放进了动画电影的类别中。其实是演绎中国式家庭哺育培养下一代的生活作。
最近家里不太平,看到电影里的胞兄胞弟对待父母的不同方式,不同培养态度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我突然懂得,被捧着和倾注了心血的,往往是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而不被重视自小散养的,往往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承担责任。
此影片是许多中国家庭的映射,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想法,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无法转移。你无法改变对方的看法,能改变的唯有自己。无欲则刚,对方最害怕的,就是没有欲望和没有恐惧的无懈可击。所以,善良的对待身边的人,凡事给自己留有余地,对于无法改变的事一笑而过,对能改善的结果倾心付出。这就是生活教会我的。
《双胞胎》观后感(四):人性的两面
无意间在中央电影频道看到了这部电影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结尾。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压抑的电影,看时总觉得自己胸中有一口郁气难平,在片中你似乎看到了那种人善被人欺,祸害遗千年的不幸。但现实中不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无奈吗?
其实这你对双胞胎体现了人性中的对立,无私与自私,绝对的利己和毫无保留的奉献。电影用嘴极端的方式通过兄弟两人讲这两种特质表现出来。相信很多人看后都会对哥哥咬牙切齿,有怒弟弟从不反抗。但其实这两种处事方式无所谓对错善恶,我平时何尝不会表现出片中哥哥的某些特质,只是将所有一切加注到一个人的身上才会显得如此的可恶,而弟弟的逆来顺受我们平时又何尝没有。
很多人不满意这个结局,感觉没有善恶有报,但我倒觉得这样的结局非常好,导演既没有去迎合观众去让哥哥走上道德的审判席去一疏胸中怨气,也没有可以的去制造一个悲剧来控诉现实的不公。特别是弟弟最后的那一句“你真的当我不懂啊”让人深思。
《双胞胎》观后感(五):一部值得所有中国家庭观看的电影
看完《双胞胎》,觉得他们家族除了大姐,都有些思维不正常,莫名的偏执,可能都是遗传他母亲的性格。父母毫无缘由的偏爱双胞胎中的一个,二姐固执的离家出走,三姐没有过多交代,李东看似孝顺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心理依赖和对自己亲生孩子的不负责,李春的不孝顺严格说来也不全是父母溺爱的错,而是莫名其妙的偏执不妥协——但是他的家庭成长史不足以成全他如此的行为,应该有其他原因未可知。父母的付出会变成一种习惯,因为付出了所以总是希望得到,当得不到的时候就幻想他的错失是因为种种原因以求得心理安慰——因为太多的付出和期望李春早已是父亲生活的精神寄托。
倒是读书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是大姐一个是李春——一个是市文科状元,一个复读七次考上了研究生。我始终期待影片最后的觉醒,可最后谁都没有觉醒——恰恰因为如此才显得影片如此真实。这是一部值得所有中国家庭走进影院观看的片子。
《双胞胎》观后感(六):值得一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看了不会让你觉得轻松。
我看了后面的一部分,前面的看剧情介绍。当看到大姐李华说要告到李春单位时,父亲躺在病床上坚决反对。李华在电话里说:“这对李东不公平。”此时镜头显示李东默默地坐在一边,没有言语。而父亲仍坚持不能告到李春单位,这样李春就完了。
后来父亲要去李春家,又是大姐安排了一切,尽管李春拒绝见面和接待,为完成父亲的心愿,李华编造谎言去圆父亲的心愿。却不想在小区偶遇李春一家三口。此时的大姐终于忍不住跟上门打了李春。
我想说什么呢?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李东的孝道以及李春的不孝和他的种种歪理,可能最开始的感受就是:恨不得冲上去将李春痛打一顿,以泄心头不平!可静下来反思,这个父亲的做为才是最关键的。他瘫痪以后,24小时照顾他的是他从小就亏待的儿子李东,不知对这个儿子他心里可有愧疚?父亲不愿意大女儿李华去告李春,哪怕大姐给他陈述种种,哪怕大姐一再说这对李东不公平,他仍然以死相威胁不准去告李春!他享受着李东对他的照顾,却不想想做些什么可以为李东分担这种负担。换句话说,他从小亏待的儿子,到老了,他仍然在亏待着。他以死威胁李华不准去告李春,其实是表明他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不想承认他一直以来就做错了。他倾尽心力培养的优秀儿子,他满怀期望光宗耀祖能让他老有所依的儿子,最后却对他充满怨言,冷漠地对待他,甚至拒绝承担赡养照顾他的责任,这让他情何以堪?李华一旦起诉李春,不仅让李春失去前程(父亲的说词)其实深层里,是让父亲这几十年的面子都失去了。让大家知道了,会对他说:这就是你教养出来的好儿子!这个父亲他如何愿意面对自己这样的错误?所以他宁愿继续亏待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东,宁愿这些事只是他们家自己人知道就行。所谓“家丑不外扬”嘛。顾虑的何止是李春的前程,父亲是不想让自己下不了台啊!
只是可怜了李东!李东才是最能弃父亲于不顾的人,可他没有这样做,哪怕在父亲病床前听到父亲为了维护李春而不顾他的压力,他仍然一言不发,继续照顾。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