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招魂2》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9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招魂2》观后感10篇

  《招魂2》是一部由温子仁执导,帕特里克·威尔森 / 维拉·法米加 / 麦迪逊·沃尔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恐怖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招魂2》观后感(一):好片子,但是也有缺陷

  客观来说,片子是好片子,秉持了老温一直以来的水准,也把国内恐怖片甩了好几个北上广。

  但是缺陷也有。比如那个3D效果做出来的火柴人。。。。一下子把气氛破坏的干干净净。。。

  搞的我尴尬症都犯了,以为这片子要拐去迪士尼。。。

  有些人说最后的驱魔太潦草,其实是因为我们的习惯。。

  看过的好多林正英电影都要打半天才能把僵尸收了,你想象一下,林正英冲着僵尸喊了一句,然后僵尸自己就死了,是不是尴尬的让你要死要活。。。。

  西式的恐怖跟中国的固然有差异,我们也必须去接受这种差异,这样才能真正的去品鉴西式恐怖片。。

  小女孩演技确实不错,能那么发神经一样。确实很不容易。。。。我必须点个赞。

  《招魂2》观后感(二):中国拍恐怖片导演看了这片好好学学行吗?

  中国拍恐怖片导演看了这片好好学学行吗?国产烂片越来越多。我也不是专爱恐怖片一种类型,只是看了国产电影和国产恐怖片实在看不下去,那些新晋导演能不能不要拍那么低俗模仿人家的电影,自己有点创新行不行?自己好好做一部电影,有自己的故事主题也不要去用人家用过的配乐能做到嘛?

  恐怖片不是说你取个傻不拉几恐怖的名字就恐怖了,不是因为有张血腥漏骨的海报就恐怖,也不是场面血腥而恐怖,懂电影的都知道里面血腥场面都是化妆道具有什么恐怖的?真正的恐怖片就是像这样的,要在气氛和配乐上,配乐和气氛很重要,要不然人家电影院搞那么多声道干嘛。

  哎呀不想说了,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的看点,进电影院就是要看画面漂亮,音效震撼的电影。

  《招魂2》观后感(三):普普通素质平平

  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到恐怖的不是片子本身,而是我一看豆瓣已经刷到了8.0的评分!

  几乎所有人都在惊呼赞叹这部片子多么惊吓,温子仁大师的恐怖多么娴熟,可为什么看得我如坐针毡

  算了,我还是先说说我看到的这部片子的亮点吧。

  场景年代的还原做得很用心,没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恐怖片死忠,整个大学时代主攻了无数恐怖片,这源于我小时候记忆

  小时候我们家的地方台每天晚上都会放鬼片,那时候天真无邪,从不敢一个人看,这个邪恶的地方台基本把香港鬼片放完了,我也都只有在家人都在的时候才敢拿出来看。然而人就是贱,明明害怕还是会故意找刺激,既然邪恶的地方台晚上放,那我白天看光碟总行了吧。我们小伙伴自己买了著名国产鬼片《山村老尸》的光碟,阳光明媚的早上十点,窗门大开,终于鼓起勇气放进VCD,本以为找到了阳光的靠山,可是当电梯人头从顶上掉下来的时候,三个血气方刚小伙子还是惊叫仓皇地抱在了一起,手里的布娃娃都掉了。这部片子的确给我童年造成了莫大的阴影

  幸运的是,人是会成长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十分神奇应对恐惧方法,后来对所有怕看恐怖片的同学我都会教给他们,无论你刚看多惊悚骇人的场面,只要打开新闻,听主持人叨两句什么国家主席xxx近日访问尼日利亚,双方经济贸易达成双边共识等等等,整个人就彻底解脱了,脑中会盘旋我特么刚才看的什么片,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咦?还有我为什么尿裤子了?如果你非说没用,你看的新闻联播都闪屏出现恐怖的人影,那我就真没办法了,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鬼。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鬼,这成为了我后来从专看鬼片转向了血腥惊悚。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我其实完全不会纠结这点,不相信有鬼的存在不会让我觉得鬼片都是瞎扯淡,我还不相信有魔兽呢。绝大部分人看鬼片寻求的是影片氛围带来的刺激,如果看完你都不敢上厕所,那就说明这个鬼片很成功了。但其实这部片子过程中我至少去黑漆漆的厕所撒了四泡尿,夏天到了,要多喝水。

  作为电锯惊魂的忠实粉丝很早以前注意到了温子仁,再到后来反复学习经典之作《死寂》,都表现出了这个导演的恐怖片功力。我觉得他的最大优点除了恐怖气氛的营造,在于片子中能有一些令人惊喜结构设计,电锯惊魂系列中的诸多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死寂的经典的结尾,让这个片子瞬间升华了几个段位。这部招魂也有类似的设计,鬼老头两句断断续续的话组成了一句这种,这一类的巧妙设计会让观众有个视野的刷新,会产生‘卧槽这么吊’这种赞叹,虽然这部招魂里这个设计很扯淡且鸡肋,但不妨碍本来就很欣赏温子仁的观众跪倒膜拜。

  前年看的《招魂》第一部,我就是冲着‘恐怖大师温子仁最新力作’去的,可是万万没想到那是一部很让我失望的片子,作为一部讲招恶灵的片子,剧情和创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比起《灵异第六感》和之前的《死寂》,简直是小孩大人区别。不过毕竟是大神温的作品制作和气氛还是达到了一定水准,不然温吹也不会那么捧第一部。

  可是几天前当我知道又拍了部《招魂2》,我当时就一脸竖线。这还没完,当我知道北美周票房这片还高过了魔兽成了第一,我就真的不能忍了。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美国人情怀一点不虚中国人啊,只是中国人只会在《百鸟朝凤》这种片上玩,没有内涵的鬼片可入不了法眼,美国人可不管这套,导演牛逼是大师,周围朋友都在看我能不跟上步伐?不过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小期待的,北美那么高的票房肯定是有原因的吧,这片一定有不可名状的亮点!但两个小时候后还是证明我错了。

  说说片子本身吧,影片前整整一百分钟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全称尿点,无聊透顶。那些说超级恐怖吓死宝宝的我就纳闷了,你们这辈子是真没看过别的鬼片吗?老套的小朋友受迫害、椅子飞、电视闪,鬼时隐时现演员表演基本靠吼等等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这一点在我前十分钟确定了故事发生在这家人房子里后我就已经拍脑门叹气预见到了,本以为温大师能弄出点新花样的,但终究还是难逃窠臼,因为这种小朋友和房子搞事的片子简直太多了。影片在一百分钟时的转折后,开始能看,这取决于一些前面所说一些小设计产生的惊喜,不过显然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影片让人懊恼和没逻辑的地方实在太多,这个恶灵什么来头?为什么知道名字骂他两句就纸一样地挂了?这恶灵最开始不是在女主家里搞事的么?怎么后来又来小朋友家来搞事了?男女主和恶灵什么过节了就要杀人老公?这恶灵搞鬼老头也就算了为啥又要搞小朋友一家?虽然通过女主的一些台词,看得出来这个恶灵是貌似在西方鬼界还是个有头有脸的存在,不过就算知道这个,依旧很扯。鬼片的氛围都是很严肃的,对逻辑的要求完全不虚于悬疑推理片,这恶灵莫名的存在实在是如鲠在喉,不是什么恐怖的气氛、画面和音乐能弥补的。说到恐怖气氛,有一点我实在不能理解,片中有两处文艺风格的配乐让我出戏十万八千里,实在怀疑温神这逼装的必要性。

  剧情方面没什么说的,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说点题外话吧,关于为什么知道恶灵的名字臭骂两句他就挂了?我相信这是国外驱魔文化的一个设定。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点很扯,而是,既然大家相信有鬼,那世界各种文化都有鬼,为什么对付鬼的方法不一样?

  西方的鬼要用十字架圣经,为什么亚洲的鬼用照妖镜,木剑呢?周星驰的鬼还能用保鲜膜?我曾试过自圆其说,鬼怕什么,取决于你相信什么,你相信圣经,相信照妖镜,那这些道具就会给你力量。可是那我为什么不干脆不相信有鬼的存在呢?那我不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所以说人有时候真的很莫名其妙

  最后总结下,摆在温子仁面前有速度激情和招魂,温子仁选择了后者,证明他的确热爱恐怖片,以往的作品也证明了他的恐怖片实力。可是招魂系列的确是让我十分失望,我想对大多数看多了鬼片的观众无疑就是块鸡肋,没什么亮点可寻。看得出来今后还会有第三部或者更多,我认为这部片子在恐怖片历史上一定会留下名字,但仅限于名字,和闪灵、灵异第六感、小岛惊魂、死寂这些更不在一个档次,注定遗憾之作。

  送上一副对联,上下联:电锯死寂扬名立万,招魂一二食之无味,横批:换个片看。

  《招魂2》观后感(四):《厲陰宅2》:父權社會的真愛頌歌

  倘若說恐怖片承載著人類文化的恐怖記憶,是一種集體夢魘(Shared Dreams)的話,那麼它訴諸的無疑是公眾共同關切並深感恐懼與焦慮的命題,譬如死亡。死亡野蠻地撕裂我們習以為常的現狀,阻絕生命的連續,揭露出存在的相對脆弱本質。這種虛無之感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從家庭、社會以至於國家,都有可能遭受衝擊,甚或崩解、消失。因此電影學者Paul Wells曾論:「如果現存的社會與歷史架構是用來維護人類努力目的秩序,它們也會限制生命本身的處境與條件,以及有限和無盡所暗示的承諾,這些架構的瓦解成了恐怖文本的核心。」

  在溫子仁執導的續集電影《厲陰宅2》裡,隨處可見秩序的瓦解。影片伊始,艾德(Patrick Wilson飾)與羅琳(Vera Farmiga飾)夫婦前往紐約長島處裡一棟因滅門血案而鬧鬼的凶宅,凶手宣稱是受到惡靈的指使才會痛下殺手,槍殺父母兄弟姊妹共6人。凶手的惡行固然使得多條生命就此消逝,但更為重要的是,他摧毀了一個中產家庭的完美圖式。溫子仁以著名的「阿米提維爾(Amityville)鬼屋」作開場,來銜接構成電影的主要事件「恩菲爾德騷靈事件」(Enfield Poltergeist)確實別有用心,因為兩者都源自於不完整的家庭。

  1977年,珮姬.哈吉森(Frances O'Connor飾)帶著四名子女住進恩菲爾德小鎮的屋子裡,過著十分拮据日子,就連吃塊餅乾都成了奢侈享受。至於哈吉森家的男主人,自始至終從未出現過,觀眾僅能從珮姬口中得知他早已另組家庭,對他們幾乎是不聞不問。父親的缺位讓珮姬必須身兼父職,她自嘲自己是個「50分的母親」,言下之意,她就算想成為「父親」,充其量只能是「50分的父親」。是故女兒珍妮(Madison Wolfe飾)才會透過通靈板向靈體求助,詢問父親何時能回來,顯見她對完整父親的渴望

  或許是愈發抬頭的女權意識讓逐漸瓦解的傳統父權社會感到威脅,近年來的歐美電影頻頻重塑「父親」形象,《即刻救援》(Taken,2008)及其系列電影裡的父親布萊恩即為一例。值得留意的是,這類電影裡總是著重於父女關係,企圖藉由父親拯救女兒的戲碼加重「父親」英雄般的權威性,並重現王子公主的男強女弱刻板圖式。探究其原因,大概就像推動男性運動的學者羅勃.布萊(Robert Bly)所認為:「缺乏父親的教導,是女人憤恨父權傳統的起源。」若要消除所謂的厭男傾向(這當然是對女權運動的過分曲解),「父親」價值的重建自然成為最直接也最簡便的方法。這也是《厲陰宅2》的核心主題。

  從劇情脈絡來看,不難推斷哈吉森家的靈異現象是源自於珍妮。她原想藉著通靈板尋找父親,卻無意間召來前屋主比爾(Bob Adrian飾)的靈魂,更使得全家人生活從此雞犬不寧。在一次又一次通靈溝通後,觀眾慢慢發現比爾並非懷抱惡意,他只不過是想回家探望親人。耐人尋味的是,比爾在得知親人早已搬離之後,並未進一步探詢其下落,反而繼續留在屋裡,糾纏著珍妮等人,不肯離去。看似費解的設定,直到故事末尾的翻轉才讓人恍然大悟:原來比爾一直在暗中保護著珍妮及其家人。換言之,比爾正是珍妮所召喚來的「父親」。不僅如此,就連靈學研究學會派來的莫里斯(Simon McBurney飾),也同樣彌補了「父親」的缺位。剛經歷喪女之痛的莫里斯,一方面透過幫助珍妮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心理,一方面也重新完整了自己的「父親」角色

  不過,最為親暱的父女之情還是顯露於艾德和珍妮之間。結束「阿米提維爾鬼屋」的案件時,身心俱疲的羅琳希望兩人能暫時休息一陣子,不要再涉入危險的驅魔行動之中。艾德原先答應了羅琳的要求,但在見到珍妮遭受的苦難之後,仍舊是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甚至幾度有喪命的可能。艾德除了展現「父親」英雄般的權威之外,也有他慈祥和藹的一面。片中,艾德拿起吉他,為哈吉森一家自彈自唱貓王(Elvis Presley)的名曲〈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輕鬆逗趣的演唱不但逗樂珍妮等人,更增添許多溫馨氛圍。此時此刻,一幅和樂融融的全家福幻象彷彿掩蓋過哈吉森家所面臨的災厄困境,幾近崩解的家庭秩序好似獲得重建。可是,幻象畢竟是虛假的,就像哈吉森家的靈異事件被指為造假。

  事實上,電影所根據的原型故事曾備受質疑。有一說指出,由於遭逢經濟困難,哈吉森一家遂偽造鬧鬼事件,以博取社會大眾的關注,並進一步將自身經驗撰寫成書,獲取利益。無論實情如何,哈吉森家的境遇無疑反映出當時社會福利制度的缺陷與不足。此外,代表國家律法的警察在親眼目睹靈異現象後,也隨即從事件中脫離,不再協助他們。總歸來看,哈吉森家還是被拋棄於社會體制之外。綜觀恐怖片裡的受害者,他們通常是女性或兒童,是父權社會底下的弱勢、被動者,故而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呈現出的社會往往是一片反烏托邦的虛無景象,如同恩菲爾德小鎮的陰鬱沉悶、毫無生氣。

  《厲陰宅2》讓社會架構逐步瓦解的同時,又不斷透過重塑「父親」形象來重建父權社會的秩序,最後更不忘展現長久以來被異性戀父權所制宰的真愛神話。溫子仁曾在訪談中表示:「我一直很想偷偷拍部愛情故事電影,而我想我的作法是把它偽裝成一部恐怖片。」於是《厲陰宅2》不同於他過往所創作的恐怖片,明顯增加了愛情的份量。片中,艾德和羅琳不約而同向珍妮述說自己的愛情故事,明白指出對方是最適合自己的靈魂伴侶。艾德和羅琳的關係也確如他們所言,總能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尤其是羅琳,經常站在一旁默默看著艾德,如同傳統的好妻子,是艾德背後最偉大的支撐力量,足以克服一切困難(羅琳:「這次你無法單打獨鬥。」)。

  艾德和羅琳的相親相愛如同一首父權社會的真愛頌歌,不僅完整了父母的形象,也補足了哈吉森家的缺陷,重新肯定婚家的價值。

  《招魂2》观后感(五):花边:The Crooked Man是个什么鬼?

  重看《招魂2》,相比浓墨重彩的恶魔 Valak(a.k.a 修女 or 玛丽莲·曼森)以及装神弄鬼的鬼屋老头,从小儿子万花筒中实体化的 The Crooked Man 着实给我带来崭新的惊艳,之前 TS 版乌漆麻黑的真是错过了不少细节。

  电影里首次亮相的 The Crooked Man

  《招魂2》观后感(六):爱后余生

  你好哇~孙雨蓝。

  见字好。阴雨绵绵,细雨滴答滴答地落在窗外的屋顶,才与你分别的我心里依然全是你。想着你的一颦一笑,想着你的眉头攒起,想着你的点绛朱唇和你的香葱玉指,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人,很拥挤,你身边肯定也有很多追求者,里面也一定有可以结婚安定的对象,我们至今没有结婚的原因只是不愿意妥协,可以结婚的人很多可以相爱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可能遇到。直到我遇见了你,就如同电影里那一对驱魔夫妻一样,在人潮汹涌之中,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彼此可以相信可以依托可以为之不顾一切以命相搏的人,那真是这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了。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的固执得到了回报,我不在彷徨我不在迷失,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了我想遇见的你,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

  昨天我牵起了你的手,虽然说是因为害怕。可是大家心照不宣,你也应该知道,我只是想牵你的手。握着你的手的我,感觉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感受着你温凉的体温,感受着你情绪的起伏,我彷佛有了对抗全世界的勇气,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有力量我就能直视这世界的阴霾,就能无惧未来的昏暗,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没有倒下去的理由,我必须是你也只能是你的最坚实的那一堵墙,为你遮风避雨,为你舍生忘死。

  你说过可能我要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就会爱上我。我时常幻想,在恐怖阴森的幻想世界里,当我们面对恶魔面对邪恶的侵袭,我为了保护你,舍生取义的故事。每一次在幻想中的我都能把现实中的我感动,我觉得我一定会这么做而且也必须这样做。虽然幻想中的我总是死的很悲壮,但是我却在一次次悲壮中感受到了我的升华。保护你,爱护你,让你好好活下去。这就是我的所求。

  告诉你一个秘密,前世的你是一棵长在悬崖边的杜鹃花,而我就是你旁边的那颗大石头。从前世到今生,我不求长生,不求自在,只求你平平安安。仅,此而已。

  《招魂2》观后感(七):鬼你这么任性真的好么!摔桌子!

  在恐怖片这个平均水准比较低的类型片中,我们的洗剪吹好朋友温子仁(称呼洗剪吹是因为他头发很杀马特)一直都是高出及格线很多的优才生,在一片番茄酱的血浆惊悚片中简直就是一道清流。

  从出道的《电锯惊魂》开始,到《死寂》、《潜伏》等,他对于惊悚镜头下的留白的“静音”时间和逐步积累的镜头情绪把握的非常好,甚至有要登堂入室奉为大师的节奏。

  《招魂2》就是今年温子仁的一张对自己来说很工整的答卷,真实事件改编、宗教元素交织、复古的恐怖桥段,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投资很少的本片还超越了在中国大赚特赚的《魔兽》,成为当周的票房冠军。

  回到电影本身,如果大家看过《招魂》的话,应该知道招魂的主角是一对很出名的驱魔夫妇,首先第一部分是英国的一个房子闹鬼,鬼先来热身了一下,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主战场已经出现,敌方已经入驻。

  然后回到驱魔夫妇本身,驱魔夫妇由通灵的模范夫妻档组成,而主要通灵者是其中的女主,其中女主从生下来就具备的通灵能力就是一个恶魔给与她的能力,而要恶魔主要目的摧毁她的信仰,但是对于一对超级喜欢秀恩爱的夫妻来说,摧毁她信仰的最好办法就是弄死她老公。

  最后就是,这对夫妇受邀请到英国和鬼斗法,而其中的鬼啊恶魔啊夫妇的战斗互动,我就不细说了,不得不说温子仁在玩“鬼套路”这方面,有继承有发扬。

  举例子:

  1:像旧我这样的的老鬼片影迷,看一部鬼片的时候基本上,一句对白一个镜头过来,我就知道接下来要来什么传统梗了,很多套路是互通的,镜子啊,门啊,灯啊,床底啊,水龙头这些物品梗啊,很多惊吓点是一致的。

  2:而情节梗来说,孤独的孩子易中邪,死人的房子最招鬼。老套路是孩子或者弱势女性容易中邪然后说出去也不信,鬼往往是针对一个人来玩的,但是本片的鬼不按套路出牌,警察上门检查的时候,说你们家没鬼啊,下一秒,鬼就啪啪啪的给你打脸,甚至电视采访小女孩,主持人说你上个身来看看,然后鬼就上小女孩身了…… 鬼你这么任性真的好么!摔桌子!

  3:接下来是视觉梗,我感觉这部分我要截图才可以,不过我建议大家最后看下我丢的预告片的最后部分吧。

  比如一个长镜头,镜头会跟着主角的视觉让你有代入感,女主照镜子的时候看到镜子里有人,然后回头,镜头也跟着主角的回头而移动,结果镜头要到后面是空白的。然后女主再看镜子,镜子里有有人!然后女主再次回头,镜头跟着回头还是空白!当镜头移动到这里2遍运动轨迹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镜子里是有鬼的,但是在女主身后是没鬼的这个设定了,当第三次镜头再转回来的时候,我们满心以为的“恐怖惊吓点”应该是在第三次回头的时候,想不到不按套路出牌的惊吓就来了,而前面2次回头的留白镜头,就相当于一次“恐怖情绪”的累积,温子仁对这套方法的掌握简直炉火纯青。

  包括片中的鱼眼上帝视角,以及个人第一视角,都很好的让观看者把自己代入到剧中。

  超级推荐拷问Janet的那段戏,男主在前景中面向镜头,背景是虚化的小女孩/鬼魂,还有自己书房,魔鬼画像那一段,惊吓指数好高。

  当然本片还是有缺点的:

  1是前后段落比较割裂,对于观众来说,他们要理解一个鬼万里迢迢去弄一家人,动机很怪。

  2是一个铺垫了一个多小时的大boss本该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驱魔大战,却被一句“被你知道名字我就死了”的梗玩死了。

  3是恶魔太像曼森了,会出戏。

  不过依旧是那句话,温子仁出品的恐怖片依然是流水线的欧美恐怖片中的一股清流,值得信赖。当然如果你挖掘本片的真实改编的背景,其实可以挖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本片改编的真实故事比电影还有意思的,是教派里记录最详细的驱魔事件。

  而温子仁加进去的大BOSS恶魔的来源和里面驼背人的故事背景,也很有料可以挖哦,但是我估计你们也对这个没多感兴趣,所以我就不说了。

  剧长2个小时,惊吓指数不错。

  高温夏日很适合来撸一发。

  《招魂2》观后感(八):是不是她们家太穷了没钱搬家

  是不是这家人太穷了都没钱搬走?这屋子有鬼大不了不住就是了嘛,宁愿死在里面也不愿搬家?应该找链家帮她重新租个房子嘛,哈哈。

  这类型的片总是看得我很着急,丫的个门都撞不开?就算敲碎了一块玻璃被沙发挡住,沙发移不开?再不济旁边不还有几个窗户嘛,继续砸丫的啊,那屋里哪有这么多沙发挡不是?非要跑后门地下室去,跑地下室也就算了,另外一个怂货拿着看起来很锋利的斧头砸门都砸老半天我也是服,都特么砸了一半能进人了还特么在砸,不是先救人要紧吗?肯定是怕死不敢进,假装砸门很卖力。最无语的是修女鬼,我就想问问她的杀人动机是啥?要那小妞干哈?真是莫名其妙的,还特么弄一死老头当傀儡,死了都不得安宁,一点都不懂尊老爱幼。话说这鬼也太差劲了吧,好像很牛逼的样子,怎么被诅咒两句就挂了,曾经还傻逼呵呵告诉神婆自己的名字?为啥啊这是?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虽然本来就是死鬼了。

  《招魂2》观后感(九):没有血腥的经典恐怖电影

  原事件的历史资料我也认真看了一遍,其实电影还是比较符合的。驱魔者的添加有点像之前看过的有部美剧。整片恐怖气氛营造的还是很到位的,有几个场景着实吓人,比如电视吼叫,鬼摇床,恶灵托梦等。套路和第一部基本一致。

  不过恐怖程度还是有点欠缺,比如警察调查那段,感觉警察就随变就放弃了,原历史资料里面,警察是被关进黑屋里面吓破了胆才放弃的

  最后的驱魔者打败恶灵也有点假,恶灵既然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驱魔者呢,第一部好歹是寄生不太成功不能发挥全力还可以解释,这部恶灵感觉弱爆了。

  还有就是恶灵的产生已经为什么驱魔者会提前告知到恶灵都没有交待,最后的结尾有点仓促。

  总的说来还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恐怖片,虽然没人挂也甚至没出血但是却让人一直担惊受怕一个多小时,导演功力不可谓不深厚,值得一看。

  第一部第二部基本没什么关联,不必在意顺序。

  《招魂2》观后感(十):(含剧透,慎点)讲故事能力up的温子仁吓人功夫确实倒退了

  片子确实比一般的恐怖片吓人,但是比起招魂1还是差远了。招魂1里面有许多吓人的细节比如被扯脚,身上出现的淤青,回头看见吊着的脚,晒衣服时飞起来的床单,无形的恐怖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细思恐极汗毛乍起的快感。但是这一部从最开始就出现了这个不怎么吓人的修女形象,就没有制造出特别大的恐怖效果,黄眼睛,水蛭一样多齿的嘴巴,视觉上第一次还算冲击,后面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只能说在影院里配合音效忽然跳出来会吓人一跳,但是不会让人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老爷爷就更不恐怖了,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而且一看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就是一个为别人操心,每天琢磨着如何帮助这家人的老好人。所以说,作为一个恐怖片,在电影院观看就是被挠心的配乐和忽然闪现出现在你面前这种老套的方式吓一下,没什么新意。

  但是,温子仁讲故事的能力确实提升。这个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受摧残一家人的明线,一条是Warren被摧残的线。这里值得一说的是,Warren被摧残不仅仅是被恶魔困扰,也被唯物论者攻击。而后,攻击Warren的人又来质疑伦敦闹鬼的一家。两家人同时被现实和超现实的力量折磨着。结合我之前看豆瓣影评评论区里有人因为片子里那家人是不是骗子有没有超自然存在这种事对骂,我觉得温子仁借ed之口想表达的是,不管你对别人所相信的事情是否支持都应该尊重别人的信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应该像是对付学校里的bully一样团结起来帮助别人战胜恐惧,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是骗子。当然,维基百科说这事是当时有名的造假的恐怖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我挺讨厌这种非要跳出来再带着大家看一遍旧新闻,力证这是骗局的人的,就跟拆穿魔术一样的道理,观影是看表演和效果,都知道是特技,真不用再跳出来bb了

  继续说回温子仁,故事开始到中间我朋友都一直在问我,“所以,刚开始那件事跟后面这个老头作妖有什么关系?”我说可能是想像上一部一样,从annabelle开始,一个片子讲两个独立的驱魔故事。但是这部讲的是两个关联的驱魔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故事),第一个anyvill(?)使得Warren名声大震但是又饱受媒体困扰,而且恶魔也没有解决,第二个是解决恶魔,大团圆结局。这一部讲的其实还是比较有深度的故事,让人深思的不是恐怖的点,而是人与人三观不同而产生的摩擦。片子里的ed在电视节目里和一个教授对峙,一言不合就发飙了。因为经历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并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服自己,一个逻辑的圈。就如同讨论上帝的存在,有人说上帝又看不见,凭什么说他存在,有人就会反驳你看不见,不代表他不存在。所以,这种碰撞的结果与其说是说服力,不如说是传播力量的体现。掌握了媒体,能快速传播的人,就有能力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该剧透了的我都说完了,最后我要说的是

  看这种电影千万不要满场的时候去!!!!总会有破坏气氛的人,气的我都想骂人了(观影结束的时候确实有人开骂了)!!每次有字就会大声读出来,时不时来句“F***”"so what"。。哎。。老美的素质真就那么回事,不过没有他老人家,我可能也就怕的没空想那么多了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招魂2》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