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是一部由大森贵弘执导,神谷浩史 / 井上和彦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影评(一):曾几何时
每次孤僻发作,就会想起夏目,再重温一次。
夏目自小与常人不同,能够看见常人看不见的妖怪。他的与众不同,使他在人类世界中被视作异类,常常受人排挤。
长大了的夏目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不同,即使面对疼爱他的养父母,他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秘密。努力与常人一样地生活着,是他所认为最大的幸福。但是夏目啊,在“虚幻之光”那一集里,得知长大之后可能失去看见妖怪这个能力的时候,你是恐慌不安的吧。失去这个能力,不仅意味着失去许多妖怪朋友,也失去了与众不同的深深隐藏的自己。
大概,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吧。年少的我们总有些不沾染世俗的愿望追求,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秘密。可是,随着年龄渐长,在各种人际交往,与世俗观念的摩擦中,我们渐渐地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不同,追求着众人认同的幸福安稳。那时候的一腔执着热血,桀骜不驯,只在看着电影小说的某一瞬间被触发,翻滚着让我们怀疑眼下的生活是否真是自己所热爱的。
我向来佩服能够将梦想付诸现实的人,他们敢于让别人看见自己的与众不同,勇于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即便有时饱受怀疑,即便饱受磨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影评(二):孤独患者
这个看着对孤独患者即使慰藉也是利刃。慰藉是因为世间还是有温暖的像可以捧在手心的阳光一般的情感,但同时也是利刃,因为我永远都不会遇到这样的感情,即使希望,也是绝望。
那里总是美好,而现实总是凄凉。可能是因为天生手脚冰凉的缘故,所以我总是渴望更多的温暖,总是贪恋更多。
其实我早就想写一篇影评,但一直没写出来,我的文笔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吧,所以这一篇也算不上什么影评,不过是在经历今天得事情之后的感叹罢了,不想看的人到这里里可以停止了,也谢谢你能看到这里。
说说今天的事吧,其实也没什么,可能别人觉得无所谓,但是我敏感啊。我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每次你不想说的话题我都不会问,别人问了我也会帮忙岔开话题,但是为什么到我的时候你却偏要问我吗?我一直想办法岔开,你却一直想办法要问,我该怎么办呢?
我是又矫情又敏感,易感到孤独却又不善于交际,有点神经质又精神分裂。
我想要一个人,却又等不到一个人。
《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影评(三):自有觅处
熟悉的声优,熟悉的BGM,进入无以复加的温暖世界,即便是下雪的冬日。
这一集OVA一贯保持了《夏目友人帐》对孤独中踽踽独行的个体的怜悯与思考。
迷茫,健忘。片中的妖怪辛勤寻找却又碌碌无功,因为它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你可能只清楚地记得那是“很温暖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呢?当夏目看到那个盒子说“哦,是回忆”的时候,我估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都觉得豁然开朗,但如果是这样,这集的亮点就大大降低了。
不得不说后面的设置确实有点出乎我意料。
答案,往往不是外界,而是源于内心。当妖怪看到它要寻找的东西一直在它心中的时候,辨证的意味就出来。答案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条件适合的地点,适合的土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它就会发芽。而片中对这个“种子”界定是:自己。
当妖怪找到最全然,最真实的自己时,它已走到生命的终点了。宛如日本的樱花一样,带有强烈的宿命悲情色彩。似乎人不走完最后一刻,都无法看清自己。
接受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最初的面貌以及最终的面貌,并坦然地消失的命运——渺小的个体的最终的归宿。妖怪与夏目最后的触摸亦已成空。
所以这集OVA也在探讨一个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难题与使命:发现自己,似乎片中也通过妖怪走向死亡而使赋予这个议题终极的意义。这样的命题似乎带有哲学的玩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