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师 续章》是一部由长滨博史执导,中野裕斗 / 土井美加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 / 悬疑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虫师 续章》影评(一):虫师2
总是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 1光酒 2啼唱的贝和因为事故离群索居的父女 质朴善良满满 不论是父女还是村民 3失去妹妹又中了雪虫的时 有种伤心仿佛让人失去一切知觉 四周散发着冷气 幸而还有温暖的妙 4弱小的人会渴望力量 强大的人则会忘记恐惧的滋味 5因为不可得的爱情什么的将自己整得失了魂魄 甚至觉得哪怕自己消失也没有什么 真是太傻了 最后突然萌上银古真是笑死了 银古真是个呀撒西的人啊 带水镜往深山里去 6木灵和换头续命的女人 最后樱花树又盛放 是预示着又有无辜的人做了她的身躯么?7催雨之虫 追上了逃水 遂被虫附身 从此雨水如影随形 简直就是悲哀的魔咒 银古却说这都不是谁的错 只是不幸降临 虽然是虫师 能做的却并不多 好像还是蛮自然流 靠嘴遁化解心结 8尽告知的义务 但不干涉 决定权在当事人手中 借幼体为宿主 将母体体液化为乳汁 夺取母体养分直至死亡 自然界的虫真是多样啊 希望这个年轻人最后是服下了药 10冬眠的山 太可爱了 山主还有被坑了光酒的银古 对自然的敬畏 11少年的银古招虫体质 被坑到怀疑人生 遇到了师傅 学会了抽烟避虫 见证了山主的更迭 开始四海为家
《虫师 续章》影评(二):在喧嚣浮躁的城市里虫师的世界是一方洗涤尘世的净土
快10年了一直在期望,但没想到还能再次看到,当年那些追过虫师的同学,现在想必大多已经在读大学或是已经工作了。在这不知不觉的快10年的时光里,大家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虫师再次动画大概是对逝去的和等待的时间的一个极大的安慰吧。
虫师以淡淡的叙事手法时而讲述一个柔美的故事,时而讲述一个个悲伤或残酷的故事,然而却在不觉间又总能被抚慰感到宁静释然。犹如一杯茶,入口虽苦,但却清香悠久。亦如一首虚无缥缈的挽歌,虽忧伤却美丽,其余韵悠远,绕梁三日而不绝。
在喧嚣浮躁的城市里,虫师的世界是一方洗涤尘世的的净土,在青翠朦胧山水中,在光怪陆离的景象里,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尘世。
“虫”有时虽不为人知,但有时并不可怕,它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它只不过是回应了内心的期望。
虫师有里着朴素的辩证法,它在讲述人与虫的关系,也是告诉现在的人们如何与自然与其它生命相处。
有人说虫师有禅的意境,那大概就是弘忍大师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吧。
虽然在说虫,但最终说的还是人。“虫”非虫,亦是虫,当它进入了内心时便不再是虫。
【第一话】荒野之宴
禄助没有喝到光酒是个遗憾,但他记得父亲酒的味道。世事总不尽如人意,但有失必有得。
当看到禄助在受到挫折时仰望满天起舞的虫,我觉得我也能继续走下去。
【第二话】啼鸣之贝
啼鸣之贝自己啼鸣,但夺去了人的语言,然而却又预警了灾祸,让人们免去了牺牲。虫是朋友,是敌人。
从海里来的鸟,最终还要回到海里去。那白色的鸟犹如无瑕的雪漫天飞舞,美得难以言表。
红色的潮仿佛鲜血,极美而极残酷。人们虽经历难以忘怀的悲痛,但还是要抹去眼泪,藏起悲痛,鼓起勇气走下去。
【第三话】
然而只要靠在一起,哪怕是仅存的一点余温,也能让两人继续活下去。
【第四话】抚摸黑夜的手
【第五话】
【第六话】花惑
【第八话】
要成为怎样的人,是你自己的选择。
《虫师 续章》影评(三):凄冷之续篇
是2012年夏天看的《虫师》第一季,看了第一集,就被其中的人文情怀和背景音乐所吸引了,给人的是美的享受呀!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淡雅,瑰丽,奇幻,宁静,温暖,最终有一种悠远的古典美和内心的充盈,形成与现代文明节奏的鲜明对比,令人无限向往那个时代,这种意境犹如川端笔下的《雪国》。后来,苦苦寻觅同样水准的作品,找了很多动漫,从人文内涵来看,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的。
遗憾只有二十多集,后得知,2014年四月会出续集,欣喜若狂。经过漫长等待,神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看了前五集,发现虽然画风没变,背景音乐的水准也不失之前。但是,越看越觉得悲凉,甚至有点凄绝,有一种近似变态的美,但是这种美不像是第一部作品中有一种美好的味道,让人心中生寒。想来是,作者心境有变或者为了隐喻或者讽刺什么,在此也不敢过多揣测。不论怎样,依然是热爱虫师,虽然觉得稍较之前一部稍有差别。
在B站首页刷开 开始看第一集的时候,真的是眼角划泪。这七年好像在发生了很多事,但确又在虫师熟悉的气氛中感觉什么都没变。
我一直把夏目跟银古分得很开。觉得夏目是一眼看过去就是很亚撒西的人。因为自己不大同于常人的成长过程,所以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或者人与妖怪,人与猫的羁绊囧。虽然每种生物感觉难过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是心境大概都是想通的。就像台词讲过的,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夏目对他们理解,所以对他们温柔。
再看银古,我已经不记得第一季的剧情了,却能记住我刚看虫师的时候对银古的感受。用中线嗓音跟别人讲他们处境的不好和处理办法,秉承着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和语气。很少产生跟人之间或者跟虫之间的羁绊,一副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游走于世间的懒散样子。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大概在向观众表达 别把一切想得太美好,这些仅仅只是巧合罢了。看得太透,他所表达出来的空虚和无力就越明显。人类与虫同处在同一个大自然的体系中,却又各自遵循着本来的道路生存着。
有着天生招虫的体质,以致于银古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地待下去。我一直都抓不准银古对虫的看法或者感受。直到第五话,从13分20秒开始, 银古说:
在那里很寂寞吧
不过 有比那里更寂寞的地方
是和虫一样
它们虽和虫一样没有心
但却有不少会为了一点光亮而想拼命爬出那里
那里就是那么寂寞的地方。
这段话看得我虎躯一震,这不正是银古自己的价值观么!像是在讲别的东西,也像是在讲虫,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第一季交待银古的身世的时候好像是因为银虫,他的命运就注定是栖息在永暗最底部(记不清了…感觉好像是这样…)。银古的价值观联系到哲学里面,跟存在主义类似。存在主义由海德格尔提出,萨特发扬光大。百度词条原话是,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同样运用于虫,银古应该没有纠结于虫的本质,因为存在先于本质。银古一直在强调虫的本体是很虚妄的东西,说明虫存在的本身没有意义。但是在第五话中他说水镜拥有流动着血液的身体,仅仅如此就是一种强大的表现。抛开水镜的无意义,水镜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找到更高浓度的矿物质水。
反观银古自己,他一直把人类或者自己跟虫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平等地看待虫和他人。既然虫的本质是无意义的,那等同地讲,人类的本质也是没有意义的。第一季给我的感觉,银古的悲观来自于人对终有一死的惨淡的结局的体念或者是他对自己命运最后终点的体会。世间万物默默地按照被设定的轨道运转着,然后一起迎来相同的结局。但是这个毫不妨碍在这个过程中,银古做出自身的努力而活得精彩。以职业的角度评价,银古把虫师这份职业做得非常棒。
而在第五话的最后面,银古在原点找到了水镜。
“跟我来”
“我带你到深山的水池去”
“虽然不能赋予你实体”
因为银古对虫理解,所以他也对虫温柔。
“不要摆出那么寂寞的样子嘛”
这样子亲近的话,他轻松地对虫说出了口。
《虫师 续章》影评(五):【第五集】“我欲求着我的消失”
* 第一,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段文本。①“万物从不定物质出发开始生成,并且必然通过回归这种不定物质完成消亡;因为,万物本身是不公正的,要在时间顺序中经受彼此的惩罚和赎罪。”
* 深不可测的文本。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虫师 续章》影评(六):【该停得停,但也要不断前行】----致《虫师▪续章》
若是有人给我100元让我四月别追虫师认真学习我一定收下,然后夜里再偷偷看,就像2009年夏日的那个午夜一样。
若是有人投我100万让我四月别追虫师专心创业我也一定收下,然后夜里再偷偷看,如同2014年春季的某个凌晨一般。
《绿之座》虽是青翠欲滴,但看着也困得不行,勉强撑到最后,闭眼便睡到天亮了。对剧情虽是记得清晰,却也没什么特别感受,不过睡得格外精神,反倒灵机一动,有了每夜入睡前看上一集,权作催眠的念头。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若说到第五夜看完《旅之沼》还能有些困意,第六夜观毕《朝颜夕逝》便只剩了唏嘘。
二十六集,二十六夜,二十六感,酒还未尽,绿已不再。正感叹日漫居然能达到这般水准,不曾意识到,宅未入,却已出。
虽是惦记了五年,但更懊恼的是续章来得如此之快,毕竟自己还曾颇为认真地做过白日梦:以后有了闲钱就去投资第二季来着。有着这样的心态,等待于我而言便算不上习惯,更像一个约定了。对制作组的约定,对漆原先生约定,对银古的约定。是的,自己甚至感觉不到是漆原友纪在控制银古这个角色,他已然活在画卷中。
而关于这部作品着实没什么可大说特说:单元剧,人情戏,看完叹口气。眼眶湿不了,不过咽喉倒是有些梗得慌,总不是滋味。虽说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有些人好的就是这口,所谓的哀而不伤,能当成槟榔在嘴里嚼上好几年。
尽管没怎么喝过,但我也知道即便是茶也是会上瘾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样的状况最是危险。我是这样的人么?不敢肯定,但也不敢否认。
从当初对角色性格魅力的羡慕不已,妄图以此为鉴,雕琢自己的性情,到现在越发觉得这份平常背后的独特,唯恐邯郸学步,不如还是欣赏,做自己来得轻松实在。说得虽是好听,但出尔反尔也不过如此,还是时时自省的为好。毕竟这份于山野中历练出来的温润,或许只能是自己求之而不得的东西。否则也不必感到羡慕了。
从容而来,平静而去,挥一挥衣袖,藏住手中的绿盏。虫师这份营生,总归得讨生活,怎能不带走一文报酬。
而即使认为自己走的是最适宜的路,也难免受到他人对目的的质疑,平稳的话语仍能表明坚定的立场,也是对迷惘于途的虹郎最好的指引。
原野的风,拂不去的是淡幽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而银古宽厚的话语,却能令风也徘徊:纵使老了也罢,待你腿好了,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毫无疑问我是向往着旅行的,但看了《虫师》之后,却又觉得难以旅到那样自然的景致,更行不出那般从容的心境,结果对旅行的向往反而变淡了许多,这副作用还真是让自己有些哭笑不得。结果便就只能宅着畅想了,所谓身未动,心已远,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感觉。
但无论如何,身体或者心灵,至少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这话我是非常赞同的。而若是要自己来诠释的话,或许是“该停得停,但也要不断前行”这样略显直白的句子。
说实话,对着老友给出溢美之词泛滥的评价,确实是矫情......不过也有害臊,其实更希望学着化野,泡杯暖茶露着脚丫,骂骂咧咧地说话,认认真真地追寻的好。啧啧,明明感知不到却又这般执着,这种家伙,不是把理想主义贯彻到极致,就是绝对的天真烂漫。
原是想在续章播出的前的第十天鼓捣些许文字,不过拖延症使然,磨到今日,还请见谅。
在吧里混了许久,实际上对于续章要上演的漫画情节,除了为出vomic曾翻来覆去折腾过的《碧水》,《冬之底》,《镜渊》三篇以外,再没能把情节记得大概清楚的篇章了。颇为惭愧,但也庆幸:这样去品续章,也算保留了新鲜感。
四月伊始,春光恣肆,正值漫步之时,银古桑,这一年的行程,就托你去达成,由我们来见证。
《虫师 续章》影评(七):所谓光河,那是虫之舞,最透亮的生命。
等了近九年的虫师,是这样回归的——从冷番到热番,从无人所知到众人口中的有生之年系列,在春季强档新番里,它依然不急不缓,悠然得讲着一个淡淡的故事,归来。在B站看弹幕,屏幕一下子被刷满,想着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等了这漫长的岁月,就忍不住鼻子开始发酸。
涉足动漫十年有余,可自我看完《虫师》之后,它便稳稳坐牢了我心中最爱的地位。依然能回想起当年初看此动漫的情景,被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意所震慑,从而一头扎入了草木繁荣,绿意盎然,遍野是虫的世界。《虫师》的美,在于它建立了新的世界观,框架起一个完全不存在,又能让你感觉伸手可触的世界。“不存在”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虫”,没有任何依据来证明,而“伸手可触”是因为,这些生命,好像曾在脑海里出现又消失,或者小时候曾“不小心”就遇到过。虫的世界,存在与不存在,让这部片子,美好又强大,没有同类与之相比。
很多人都爱把《夏目友人帐》和《虫师》相提并论,但我却认为,这两部作品并不属于一个范畴。《夏目》很温暖,看完以后内心暖暖的,特别治愈,但《虫师》不然,很多人反应看完后觉得很冷,感觉内心空空的。那是自然的,夏目的暖在于羁绊,在夏目与娘口三三之间,在夏目与众妖怪、小伙伴之间,而《虫师》,该怎么说呢,它的主基调是什么,是银古一个人永无止境得走在村落与森林之间?是银古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种的虫,碰到了奇奇怪怪与虫相关之事,有些可解,有些无解?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虫,银古呢,只是一个和虫相伴的虫师,他这一辈子因为虫而被需要,又因为虫,终身无法安定。怎么看都是一个寂寞惆怅到无与伦比的故事呢。
可我却因为这样的故事,无数次在夜里,看着此片,慢慢得将自己放空,而去想,如果真的有生命的本源,追溯时光的上游,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生灵呢?
《虫师》一点都不治愈,它甚至会让我觉得有些伤怀,它最大的作用在于,一个人看片子的时候,可以全身心得沉浸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然后回味起来,又莫名得有神奇而又安定的力量。这种感觉,就好似一个人穿越茫茫人海,遇到了稀奇古怪的人,见证了喜怒哀乐,然后依旧不停得走,不停得走,走在时光苍茫的路上,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雨雪风霜,永不停歇,没有止境。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我们所有人都和银古一样,以同样又不一样的步伐走着呢。
也正因为此,我才如此热爱《虫师》。因为《夏目》可以暖一时,《虫师》却可以记一世。
回想九年前,我在贪婪大陆用50K的速度下载《虫师》,而现在却可以睁开眼直接上B站刷高清带字幕的序章,这时光的流逝,也是飞快。序章第一集就以酒做题,并提到了光酒和光河,把整个世界观铺开,而又暗合了第一季的第一二集,真让人感觉是良心作。
翻了一下曾经写下的第一季前两集的简评:
第一话。绿の座。
整个故事的开端,银古在这里悠然出场,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将到哪里去。第一次知道有“虫师”这样的职业,以及他们能看到一个与之不同的世界——虫。能画出生命体“虫”的少年和守护其旁不愿离去的奶奶,光酒之杯渗透了整个森林的绿意,喝下去后能抵达永久。森林是苍翠的,时光是流逝的,银古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
第二话。睑之光。
青墙石屋,被夺取光明的少女,一个人静守黑暗。虫是眼底未知的迷。
透过第二层眼脸,浩瀚的光河旁,有个背坐着的青年,轻声呼唤“不要再接近这条河流了”,少女混沌而迷茫得想去捕捉光亮,却不知光河并不是人类能触及的。这是一条接近生命本源之河,靠得越近,伤得越深。
少女终究失去了眼睛,但同时银古又用“虫”制造了眼睛。因虫而失,因虫而得。幸而她曾见过光河,那是虫之舞,最透亮的生命。
光酒和光河,前者自天地之初就存在,甘甜香醇,喝了让人回味无穷,它能使接近它的土地充满绿意,生机勃勃,远离它的贫瘠干枯,即所谓的生命之水;后者是人之肉眼所不能触及的,它是虫最本身的形态之集,接近生命本源。他们仅存在于虫师的世界里,独一无二,又透露着神秘与无法比拟的气质。总会让人也忍不住去想,如果真的能,喝一口光酒,该是如何的滋味呀。
对于这样前后呼应又展开其强大世界观的序章,配合着无与伦比的OST,怎能让人不期待下面更精彩的展开呢!不过漆原友纪本身作品的底子在那,还有全部制作人员的强势回归,我在这里只需要安心等待每周一集,便已足够。
========================================================
第一话。野末の宴。
父亲曾在不经意间以杯换酒,喝下了记忆里最美的味道。
他用自己酿的“光酒”,参加了虫师们的聚会,并发现了父亲曾经的杯盏,却在不经意间暴露。可到底光酒是什么,他不知道。
他只是努力得去酿酒,希望自己满意,让父亲惊喜,可那闪闪发光的酒啊,却让他贪念,因为只要喝下,他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有漫天萤火飞舞,耀眼酌亮的光芒,而这神奇的世界,似在提醒着他,酿酒之路,还远未到极限呢。
第二话。啭る贝。
我从未离开过大海,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都在海边。海边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把贝壳放在耳边能听到浪花的声音,这是真的呢。所以当看到美奈静静躺着,把贝壳放在耳边,听大海的声音时,这一幕无条件触动了我。
每个人被虫师打动的点都不一样,看完这一话以后,有人被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原谅所感动,有人被赤潮来临时的无可奈何所触动,这大概就是虫师的魅力吧。它的叙述平平淡淡,而生活也是这样平平淡淡的,哀而不伤,这四个字真的很适合虫师呢。
大概看片子之时,大家都以为所谓的大风暴来临,就是海啸吧,能把所有的一切都吞噬,汹涌澎湃。但不是呢,只是赤潮,却是赤潮。把一切都吞噬,却如此安静,不动声色。这种不在表面,而在底下暗涌的无奈,就和故事中“救了自己的老婆,只能放弃救好基友的老婆”一样的无奈吧,可这个故事,没有谁对谁错呢。
最后一个场景,群鸟飞起的刹那,一切都可以被原谅和忘怀了吧。
《虫师 续章》影评(八):残阳如血(有剧透)
昨天晚上,闲来无事,打开电脑,便看了《虫师 续章》的第十一到第十三话,感触颇深,今天就写写自己对《残红》一话的所思所想吧。
其实,我更倾向于将此话的名字译作残阳,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语言中,残红的意思应是落花,而非夕阳与晚霞。总之,故事开头的海边落日的场景很美,霞光越艳丽,于我的感觉越伤感,果然,故事的的确确就像残阳给人的感觉一样,是带血的美丽。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御影因为某种原因被禁锢于“大祸时”之中,为了从黑暗中逃脱,她在夕阳下踩了小茜的影子,从此,御影重新获得了实体并且失去了从前的记忆,而小茜却变成了孤零零的影子,被囚禁于黑暗之中。在小茜失踪时意外出现的女孩御影在村庄中被是魔鬼的孩子。村民们,包括小茜最好的朋友阳吉都不喜欢她,隐隐中总觉得是这个女孩夺走了小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村民最终接受了小茜,再后来,阳吉娶了御影,再后来,两人相伴着白头偕老。小茜的位置被御影取代,也可以说,御影夺走了属于小茜的幸福……但是,因为银古的介入,阳吉知道了事情的全部,御影也偷偷听见了自己的过去。年迈的御影为自己曾经的行为忏悔不已,想要离开村庄,但阳吉最终宽恕了御影,两人继续互相扶持着,直到御影去世。故事到这里很符合我的期待,我也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虽然这一切对小茜是多么的不公平,但往者不可谏,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御影也曾是受害者,她曾经那么做只是为了生存,她也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更重要的是,当御影取代了小茜,御影,小茜的父亲,阳吉,还有其他人都过得很幸福,我们可以同情小茜,怀念小茜,期待小茜像御影一样踩了别人的影子,在另一个地方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和逝者生活在一起,我们只能宽恕。我是这样想的,阳吉是这样想的,应该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想的,我甚至觉得这样的宽恕很伟大,很仁慈。但结尾却出乎我的意料。
又是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阳吉在御影的墓前插上一株鲜花,正在这时,一个影子渐渐出现了,阳吉忽然发现,这正是小茜的影子!几十年来,小茜始终没有去踩别人的影子,而是一直囚禁于黑暗之中,承受着比死亡还要痛苦的寂寞与孤独。阳吉跪倒在地,失声痛哭,这时我也流下了泪水……相比于小茜,我们所谓的宽容与仁慈,却显得多么的自私。我们不是受害者,却做出了宽容的决定,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人性的伟大,还只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我们选择了宽容,小茜似乎也选择了宽容,但这两种宽容是不一样的,小茜的宽容是以牺牲自己为前提的。小茜成全的不仅是御影与阳吉,还有无数的人。阳吉曾经还期待小茜像御影一样踩了别人的影子,在另一个地方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这么想无非是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但事实上,这意味着将会有无数的人的生活被偷走,大祸时之祸将永不停息!但是,因为小茜的牺牲,大祸时之祸在这里停止了,有无数的人被拯救了。
我从不想抨击什么,我觉得阳吉,御影还有我们的做法或是想法并没有错,因为这是人性的本能,反而小茜的做法不符合人性,因为这样一种牺牲所体现的是“神性”。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种牺牲意味着怎样的承受——永永远远被禁锢在黑暗中,没有终结。我觉得只有神才会做出这样的牺牲来救赎世人,就像耶稣所象征的一样。
在小茜准备离开的时候,年迈的阳吉追了上去,踩了小茜的影子,之后在灿烂的霞光里,小茜回来了,还是那时小女孩的模样。其实,小茜真正的心意是无从知晓的,我愿意把小茜的行为理解为给阳吉一个弥补的机会。最终,阳吉选择了牺牲。我的心里很纠结。我希望阳吉可以获得安详的生活,又不愿意大祸时再次降临的某个无辜之人的头顶。
结局虽然不完美,但很感动。在故事,人的形象很美,神的形象也很美。人的爱情很美,神的救赎也很美。我尤其觉得,神的救赎不仅仅是拯救,而是感召人,使人拥有一些神性,哪怕一点点也好。我觉得阳吉最后的牺牲也是小茜救赎的一部分,或许以后,阳吉也会成为神吧。
《虫师 续章》影评(九):【续章 观感】雪之下&抚摸黑夜之手
近来事杂,更文也只好见机行事了,而旅途困乏,磨点文字倒也能助长精神。
老是有人吐槽续章的女声op,自己也觉得奇怪,泛泛听来,也算是挺不错的一首歌,到底哪里触了听众的逆鳞?于是想探讨个究竟,便戴着耳机反复对比听了一会:
the sore feet song确实有着抓耳的旋律,主调子也就那几个音符,翻来覆去重复了许多遍,顿时让人有沿着正弦函数跟着它翻过千山万水看遍世间百态的感觉。
hiver的前奏也是吉他,只不过稍嫌黯淡,不够清亮也不够长。音符的衔接也不似正弦函数了,前边略显压抑,中间略一转折,后便扬了一会情绪,倒是有正切函数的感觉,我说怎么观众们会吐槽,敢情不只是旋律问题,和数学思维也有联系,不过这不是tan的过错,或许监督只是没有找到cos罢了。
雪之下,好故事,不必存在合理亦或不合理的解释,不必存在让人觉得信服或是不信服的理由,尽是写意,留白,毫无匠气,这才是幻想应该有的氛围,与此相比,日蚀之翳虽显得严谨,但也便显得拘束了。
但第一遍追的生肉,半懂不懂差点睡了过去,幸好有着jojo党在弹幕上聒噪才没一头栽在键盘上,也算切身体会到其无奈的地方了~而第二天重温熟肉,银妙党的名字梗又老是让人出戏,最后还有刷幼驯染的胜利和妹控的,最让人无奈的是,刷的这些还都能看得懂意思╮(╯_╰)╭于是发了个推荐A站的帖,也有避免大家遭罪的含义。
鹿吃草,熊捕鱼,雀衔果,鸦食肉。所谓一物降一物,所行之事,终获代价,虽然有宿命论的体现,不过伏笔埋藏之深,确实也令人意外。
哥哥虽然被腐酒所惑,但在弟弟带着畏惧感的话语下,却也意识到了自己所言的“不想再回到与老爸相处时,那种随时可能会被猎杀的生活”对于弟弟而言其实会成为残酷现实的循环罢了,由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而自己却未意识到,这样的事在生活中也不少。
“人们总是畏惧着黑暗中的幻影,只有异形的生灵,在黑暗中,舞动嬉戏”
“如果黑夜中,真的存在着异形之王,应该是那副模样吧”
这是银古最后的旁白。那副模样指的是失去了心徘徊在黑暗中兄弟俩的父亲的身影,真正的成为异形之王,栖息于黑暗之中,追逐危险的杀猎,失去了人的资格。
-----lujiao2010
已然习惯于搬运工角色的我其实相比对影片的抒情与发掘其中的内涵,嬉笑嘲弄或许才是本意呀:
相比OP,中野裕斗不在节奏的对白更值得吐槽...从特别篇起其实就显现了端倪的,续章前几集的台词并无太多连续的独白,虽然也略有些违和感,但也勉强能够刻意忽略过去。但这集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的情绪,开场便是一连串的独白,棒读听得我是各种出戏,生硬的感觉油然而生:眼前顿时浮现出“对着话筒盯着剧本掐着节奏嗯嗯啊啊地发声”的场景,不过好在内山(辰哥)的配音还是很有画面感,各种到位,顿时把节奏给拉了回来。之后内山的表演也甚是精彩,与中野的对手戏,挑明了说,其实不是一个档次的配音。
总之于我而言权且也就只好这样慢慢适应了,不过诸位若是听着觉得没有差异,我还很羡慕的说~
与前章的柔角同样位于第三集的雪之下,再加上抚摸黑夜之手对应着枕边小径的昏黄色调,已经可以想象得出下一话,镜渊中如旅の沼一般的墨绿。不过再继续棒读,不知是否连阿花的配音都会略胜一筹呢,嘻嘻嘻。
诸位若是无谓剧透,可以先行品味一番:
http://tieba.baidu.com/p/2286805929
《虫师 续章》影评(十):白发少年
不记得九年前,是怎么看的虫师第一集了,但是那个印象还记得,就像那句说烂的话,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久别重逢。
或许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有点点慵懒,窗外有河水流过水堤的潺潺声,家里进门没两步右手边的房间角落里,我佝在那上网,某动漫论坛的各种帖子展现在面前,看一部什么好呢,唔,不起眼的地方,有部片名叫《虫师》的,第一次看到,没有听说过,没有谁推荐过,不知道任何消息,然后就那样点进去了,看了第一集,那就是开始。
当时身边的朋友,看海贼王的、火影的、死神的,各种热血。九年前的我,应该也是热血少年啊,心中有火,手里执剑,背后的爱人要保护,你们何以堪战?
偏偏一遇到《虫师》,好像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后面的事情,就是当其他的番剧都觉得没有意思了,每周的期待就成了,周日又可以看到银古叔了。
心中依然有火,但是火苗不再乱蹿,不再是熊熊烈焰,颜色转蓝,暗地里稳稳燃着。每次看完一集,整个浮躁的人都静下来了。
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平静的,好像经历完了整个世界后,慢慢来讲,不慌不忙的,不要急,没有什么大不了。又有好多奇想的事物,各种各样的虫,各种各样的器具、细节,就好像银谷那个虫的世界,原原本本就是有的,闭上第二层眼睑,黑暗降临,然后看到光河流淌去视野的尽头。
安静的对白,小孩儿的、男人的、女人的,安静的旁白,心里想的、老妇人口中的,偶尔一丝诙谐,几粒盐似的调调味。大量的一个人的旅程,背着大木箱子,走过崇山峻岭,湖海山河,跟每个遇到的人若即若离。
有人贴标签,说这一部治愈剧。嗯,帮半虫半人的奶奶攒好破碎的酒杯,帮头上长角的熊孩子取掉犄角。但是其实也不是,又有那么些故事是黑暗的、人性之恶的,甚至有恐怖的。那天晚上的一夜桥,梦入现实的枕头,和从眼睛里掉出来的眼球。贴标签归类这种事情,本身就是浮躁的。
没有分分钟就上演的激烈冲突,没有虫和人你死我活的简单粗暴,也没有来不来就哭到天昏地暗的生离死别,更多的,好像就是对自然的敬畏。
增田俊郎的配乐才是出彩的很,九年前,我还能带上耳机循环每集的插曲和配乐,然后若有感慨地为每一首配乐写一首诗发到当时某个关于mushishi的BBS里,想想也是蛮拼的。回头看,那个才上高一的毛头少年,带着耳塞,若有所思假老练的样子,思前想后,在键盘上,输进一些莫名其妙的字。后来论坛关了,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写过什么。
九年前银古一出场,叼着烟,吸了一口,然后吐出烟来,烟像蜂群一样飞去缠住了森罗的奶奶廉子。九年后,看到白发少年流落在各方,收留他的那个人,教给他特制烟的制作方法。
依稀记得到现在这三十多集里面,有三集讲到小时候的银谷,怎么样会有一头白发,怎么样缺了一只眼睛,怎么样犯错,怎么样走上虫师的道路,每集,都还是有些许让人动容的地方。
至此,还是希望银谷叔的故事还能这样淡淡走下去,还能继续看到他遇到不同人的,看那些关于执念还是放下,或又是放不下的故事。
毕竟天地这么大,希望每处都是你的栖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