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美金交易员》是一部由Anthony Philipson执导,安德鲁·林肯 / 勒克斯·范·德尔登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抗压能力。不是逃避、转移目标或用言语虚张声势显示自己能行。
2、责任感。接受正确的策略下依然会有亏损。无论多恶劣的情况都能努力完成手头工作。
以上这四条放在哪都是好员工好家人的标准。工作和生活都需要这样的品质。
本片让我最感谢的地方,是让我意识到市场和生活的原理完全是一体、可以互相借鉴运用的。
1、生活和市场的策略一样,首先要预测,才能谈赌涨跌,再能谈看到信号进行止损盈利。没有预测的赌,就只能让自己跟着市场走而无法做出动作。如果仓位不好,最终只会眼睁睁地看着结果变坏而不出手平仓。市场不会因我们的期待而变好。
2、拥有一些员工、工作、事物,和持仓是一样的。手头的仓位,情况不好时,不是祈祷它不要变得好起来,而是预见到只会变差时止损。
3、评价是否继续持仓,不是看某一时刻的表现如何。跌了会修复性反弹,人也会做假动作告诉你我很好。人受到当下市场/生活变动引起情绪、决定的变动是难免的,但最终事实会告诉你,逻辑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的。
4、市场/生活出现任何变动,自己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徒劳无功的。慢慢会有市场/生活告诉你,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只是要一个解释/理由/借口,能让变动显得更体面一些。
5、市场/生活都需要常识。
《百万美金交易员》影评(二):短评太长
Totally understand Sam's intention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rather than just starting every day with Anton's words " go ahead, let's make some money now", Emile's persistence on social rules and good qualities of human beings. Also It's normal to see Cleo-a professional vet-behave like a overly-emotional young lady. But I do appreciate Ohi's more-than-expected maturity, Mike's cool head, and Caroline's calmness all the more. Good to see the conflicts inside myself through the film... time to digest and think more.
《百万美金交易员》影评(三):不只是trade
trade一般都指短线交易,靠股票波动来赚钱,股票一般持有很短一段时间。
首先,最早被淘汰的Simon,一个有着三十多年it工作经验的IBM退休码农,他不适合,他失败的原因是他脑子里有太多定式和成见,这让他无法接受新的方法论去处理与程序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他们固化的大脑让他们就像鼻子失灵的猎犬,无法从波动的市场中嗅出不一样的味道。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精确结果的人,那么你可能不太适合trader。
其次,被淘汰的是Cleo-a,一个曾经是兽医,后来家族企业上班的千金小姐,她很年轻,是个聪明漂亮的金发女郎,片中的男性都待她不错,即使是冷血的老板也会因为害怕她哭泣而考虑要不要手下留情。是的,这个妹子太爱哭了,她不适合,她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不够聪明不够努力,相反她很聪明也很有知识和潜力,她的问题在于她的心理素质太差,完美主义,无法承受损失,就像弗洛姆书里写过,一个完美主义的人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往往会逃避竞争,cleo很明显,她被输钱的恐惧支配,根本无法交易,就好比一个士兵,还没上战场就被吓得屁滚尿流,这样的士兵肯定是输掉战争的。trade也一样,生活更是这样,一个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人,他就会裹足不前,被生活各种punch,打得鼻青脸肿,然后被炒。
接着被淘汰的是Emile,他是一个拳击解说员,他很聪明,显然比他所在的阶层要更聪明,所以他想通过尝试交易员来拓展一下自己的可能性。是的,他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他的交易做的不错,排在了前几名,但是他的问题就在于他的阶级,第一,他没习惯金钱的世界里,所谓的精英混蛋们的相处方式。在平民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很友善也不装逼的,但在金融世界里,冰冷的命令可以让体系运转得更高效。Emile比起金钱,更看重友谊,这导致他非常讨厌自己的顶头上司,情绪的偏见让他有了一些错误的判断,比如上司想矫正他的过度交易,他却认为是在针对他,这就是平民阶层人们的正常思考方式:人们以感情来做判断,并不看重事物运转的规则。第二,还是感情用事,他因为cleo的无助,多次试图去帮助她,投入了不少感情,最后当cleo被开掉之后,他对妹子的感情和对上司的愤怒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主动放弃了这个成为交易员的机会。也许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义气的举动,但从他个人发展来看,他过于质朴的感情会阻碍他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也阻碍他阶级上升(当然他可能并不在乎)。
同时被淘汰的是小商店老板,他没什么可说的,一个才智不够又很贪心的人,只适合在股市做韭菜,做不了trader。
跟着一起离开的还有环保爱好者sam,他也是很聪明的人,他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不适合做trader的原因是他的道德水准过高,他所遵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他自己只做有限的股票,并鄙视组里为了逐利而做武器股票的mike,mike是个优秀的交易员,但是他说mike品质不够好,也许在他的价值体系里,炒股赚钱这事本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不劳作不产出,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不符合他内心的价值观,那么这个工作是不适合他的。
八个人最终只留下三个,这三个人,理性、专注、遵守规则、专业,甚至还有点热爱这种波动的刺激,他们享受在数字和曲线中找到规律,通过融入自己的个人特色,建立自己的一套交易规则,从一定程度来说,他们去掉自己身上人性的一部分,变成了机器的特质,发现利益,then get it,so simple。
我天天在b站看别人在raft盖房我也不知道他为啥给我推荐这个
私募聚聚Lord of the darkness拿了100万刀出来做一个社会实验,通过一些考核他从1000人里面挑了8个
AN INVESTOR IN FUCKING PEOPLE!成本就是运营成本+潜在的亏损可能,如果一个人拿的位置长期来看最后盈利了但是短期亏损但是没被扫出场 他可能在亏了多少?5% 10%的情况下就被透明办公室男孩勒令平仓了,如果他能拿出来研究报告这个底线能到多少?基金总体跑输多少会出现份额持有人恐慌赎回?如果这是他自己的钱他说不定就扛住了呢?然而这不是他自己的钱╮(╯▽╰)╭
退休的IBM码工
30年从事非常客观的,有章可循的工作,已经退休了只是出于改善生活的目的参加活动,有统计学基础,所以在开始是风险偏好最高的,做了第一笔的交易,拿的位置也比较重,多年的中产生活会觉得这个世界很柔软
利物浦男孩
中期进行了我本人一个业余爱好者看起来非常???的选择,买入自己喜欢的品牌e.g. nike adidas blackberry,卖出讨厌的
动机是想改善生活,但是他肯定很久以前就很不喜欢citybois那个总体的asshole形象= =
家族企业女青年
极端风险厌恶,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工作,大不了改行啊就= =哭啥 别人给你配资炒了1个月股你也没付出什么,大概和上面相反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高端的职业所以呆了很久
根据纪录片的评价是真的在做研究,结束后继续读了经济学位,一直做基本面分析
企业家女
有些人是天生心理素质好,昨天看到几个人说在说心理素质好是以前吃过太多屎的补偿(我同意)
退役男军官
唯一一个给镜头在3秒内做出了32*32的参加人员(我的做法是2^5*2^5=1024有没有人要我(。
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挺nice的人=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斩别人的仓很淡定 喷了
牙买加背包男孩
铁liberal,全球变暖√,THC√,削减国防开支√,希望世界和平
morals morals morals
总体来说我觉得底线是合规往上一点点= =毕竟我morality is shabbby
商店老板
我好害怕他他看起来特别狠= =+++特别alpha male 震荡市流动性又差你如果像赌大小一样做短线你大概率肯定是会结果不好的啊 何必呢 感觉就是你chasing fame and fortune的大学男同学 看和你有类似信息源的undergraduates入场了你还在他们后入场 我不想评价。。
总体来说我觉得他们就是在给交易所,券商,蓬勃打工。。。如果有盈余就给投资人吃大头自己吃小头,没赶上好年景而已,如果挣了很多钱估计大家真的都被雇走去干这个了(他们就算跑赢了同期私募也没被雇),然后5年后或者10年后或者1个月后可能会出现这次的结果
然后缺少必要的培训吧= =就把人放出去了我觉得那个家族企业女孩肯定有阴影了
短期能说明的事情很有限,如果他们碰上了特别好的大环境,如果他们碰巧都做对了,长期的结果可能更坏,他们辞掉了全职工作然后失去了新的工作 对不对!!!
如果不是频繁交易造成的亏损能赔很多其实很厉害的 这种类似猜大小的情况下是多么好的一个反向指标啊
纪录片一直强调做双向做双向做双向他是不是觉得这个词很酷。。。干什么都是有成本的,而且你重仓某个位置最基本的理由是你认为这个事大概率会发生!!!!做双向的唯一理由是你认为相关的2个品种会按照你认为的相关关系和方向跑下去,但是纪录片里面这种人肉+没有自己消息源的情况下你能压对一边就不容易了= =
总体来说没有人受雇可能是本人潜在的自我选择(跑赢LOTD是因为后者仓位重),更大的可能是挣得不够多到弥补短期的不确定性和背景短板使这个人看起来可能t是统计意义上的“可投资的”,如果这些人搞了个大新闻绝壁各种overhype已经出道了
《百万美金交易员》影评(五):四个小感受
其一,真人秀彰显的多是personality:冷静+纪律+果断+承认错误,和这四点冲突的人最后都离开了(拳击教练、兽医、程序员)。
其二,关于道德冲突(环境专家的离开),只能说既然在其位就谋其职,专注于是什么动机让你想坐在这里,不要想太多别的。如果不是真人秀而是一份讨生活的正式工作,if you are not in then you are out.
其三,最后的三个赢家,仅有personality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分析和generate trading idea(杂货店店主的离开),片中强调了build portfolio, 至于怎么build以及除此之外的方法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积累,不要期待真人秀提供答案。
其四,supervisor安东,一个绝对理性和有经验的ex-trader+一个有empathy的管理者,在正确的时候切换两个身份,还有颜,貌似还有身材,很好;大老板,和安东比,从minimize lose的角度裁人,会让人误认为没有empathy,但毕竟是自己的钱,无可厚非。
《百万美金交易员》影评(六):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world
只能说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世界,能走到同一个世界的也不一定是同一类人。
金钱的世界大概就是这么残酷的吧,大老板真的是利益至上,他们的眼里只是利益。
这部纪录片可能真的展现了交易员那种冷酷,专注的态度。虽然知道也许有时候真的很没人情味、很残忍、很粗鲁。但是也能看见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我是不喜欢克里欧的表现,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埃米尔,他们都是比较感性的人,比较遵循内心的情感走向。情绪控制真的好重要,不能陷入负面情绪。
我真心佩服卡罗林,深藏功与名。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不动声色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镇定从容,当真是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啊。
找工作果然还是得看性格,合适自己的才是对的。很多事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真的对或者错,想清楚了,做了就不要后悔。
也晓得了一些道理:
1.遵守游戏规则。
2.专注自己的工作。
3.冷静思考。
4.克制欲望。
5.情绪控制。
6.不轻易受他人影响。
片中出现过的一句话:在我眼前消失,我不要任何分心的东西,我在集中精力。
想起一句话: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2016-7-15 2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