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雄狮》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4-23 21:5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雄狮》经典影评集

  《雄狮》是一部由加斯·戴维斯执导,戴夫·帕特尔 / 鲁妮·玛拉 / 大卫·文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雄狮》影评(一):家,一个温暖幸福归宿

  这部根据《漫漫回家路》的电影,从头至尾无比彰显着两个主题——追寻和母爱

  一、追寻

  男主角Saroo出生在一个印度名不见经传山村贫穷是这个山村最为显著特征。而Saroo的家庭在这并不富庶的山村里显得更为破落,母亲以捡石头维持家计,不到5岁的Saroo便跟着哥哥古杜爬上火车去偷煤,去换取牛奶……那一段又一段和哥哥跑过的铁轨,是Saroo追寻哥哥脚印贫穷却甜蜜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他们偷过无数次的火车,最终也在火车站失散。他趴在窗户上像外求救的木讷眼神空洞的看着一切飞驰而过的景色,当Saroo迫不及待的冲出火车时,他已到达了1600公里之外的加尔各答。他一次次像他人寻求帮助,却又一次次的被冷漠以待。

  在陌生地方,陌生的夜晚,陌生的桥底,好不容易得到了来自同样流浪儿童给予的一丝丝温暖,却在寂静的夜晚,被一群毫无人性的人贩子所扼杀,Saroo又开始了无止尽的奔跑……

  他面前的道路是那么那么漫长,终于遇到了一个和蔼可亲妇女,她给Saroo做吃的,又给他汽水喝,那最鲜明色彩像是黎明的曙光,可现实却又一次次打击着Saroo幼小心灵天使其实是恶魔,他只能无穷无尽的奔跑,只为找到回家的路,直到遇见了远在澳大利亚的养父母

  遇到养父母后,Saroo过上了安稳而优渥的生活,一盘糖耳朵勾起了Saroo的寻梦之旅。他一次次的利用计算时速在谷歌上排查自己当初走失的车站,可以说即不复杂也不曲折,但却周而复始重复着,即使身边的朋友都说可能穷尽一生都未必能找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才能支撑他不停的追寻希望而又绝望的梦。

  二、母爱

  这部影片里有两位伟大的母亲——Saroo的生母和养母。

  aroo的生母一人独自抚养着孩子,却从来不怨天怨地,对世界温柔以待。而一夜之间痛失两个儿子,我无法想象悲痛程度,而Saroo失踪25年,母亲却从未更换过住址,那是一种穿透时间的大爱……

  而另一个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母爱便是Saroo的养母。当她可以生育却选择领养像Saroo一样有着悲惨命运的儿童。从她第一天遇到Saroo起,她一直是微笑着的,那个笑容让人如沐春风,说是世界上最甜美微笑都不为过。孩子是最懂得感恩的,所以当养父母收养的第二个孩子存在精神问题时,Saroo看见养母哭,深深的给她一个拥抱直击人心……

  这是世上最难的一场修行。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孤寂灵魂,无人察觉,不过,在心的彼岸,总有一抹温柔触动你。“虽然找到了她,但你们在我心里从未改变。”

  aroo的寻亲之旅,更多的是一种救赎,一种自我解脱,所以,无论路上多少风雨,也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雄狮》影评(二):[Last Film I Watched] Lion (2016)

  Title: Lion

  Year: 2016

  Country: Australia, USA, UK

  Language: English, Bengali, Hindi

  Genre: Biography, Drama

  Director: Garth Davis

  Writer: Luke Davies

  ased on the book A LONG WAY HOME by Saroo Brierley

  Music:

  Volker Bertelmann

  Dustin O’Halloran

  Cinematography: Greig Fraser

  Cast:

  unny Pawar

  Dev Patel

  icole Kidman

  Rooney Mara

  Abhishek Bharate

  riyanka Bose

  David Wenham

  Divian Ladwa

  Tannishtha Chatterjee

  awazuddin Siddiqui

  Deepti Naval

  Menik Gooneratne

  Rating: 7.1/10

  A heartening and incredible true story about an Indian man Saroo, in 1986, at the age of 5 (Pawar), he inadvertently hopped on an empty train in the night which later streaked for 3 days to Calcutta, thousands miles away from where he comes from. Failed to express the right name of his hometown, Saroo strays on the street, and had narrow escapes from human traffickers and unscrupulous people with an insidious agenda. Eventually he is put into a cramped orphanage and the next year, he would adopted by an Australian couple Sue (Kidman) and John (Wenham) living in the ethereal Tasmania island. This is the first half of LION, a feature debut from Australian filmmaker Garth Davis, which has charmed with six Oscar nominations including BEST PICTURE.

  The second half, jumps bluntly to 20 years later, Saroo (played by a unkempt and burly Patel), battles the flitting fragments of his vague past, decides to dredge up his memory lane and look for his family in India, thanks to Google Earth (a miracle actually actualized by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era), he fortuitously retread his voyage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 final reunion comes 25 years after, some are still there waiting for him and some has been long gone. That is a tearjerker in full swing, yet, this reviewer is dry-eyed. How come?

  unny Pawar, a boy wonder in his first film role, carries on the first half with astounding mettle and age-defying gravitas, glints with street-smart when he sniffs something iffy, and runs like (literally) his life depends on it, Saroo’s urchin days are so perilous, but what emits from his expressive eyes is the undimmed conviction of going back home. Although, accountably, it seems that in order to adhere to Saroo’s memoir, the film stays firmly from Saroo’s 5-year-older angle, which leaves certain lacunae in the process, a glaring one is why Saroo has the potluck to be chosen out of others in the same plight, which could have been tapped into since that is the more pressing issue viewers are interested in.

  Unfortunately, the film takes a downward spiral when Saroo’s journey abruptly relayed to adulthood, don’t get me wrong, Dev Patel has done an amazing job to keep Saroo’s emotional outpourings simmering and unfolding, but the vigor and rhythm percolating the first half start to fizzle out (even the camera lumbers against a drabber palette), when danger and hunger is superseded by civilization and comfort. So as if to create a narrative momentum of conflict, Lucy (Mara), Saroo’s girlfriend appears timely to be the devil’s advocate in a pretty lame way, not just because 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contentious for a man setting up his mind to look for his lost family if he can find some clue, what else can his girlfriend to do apart from supporting his decision? But also, their romantic involvement is so tenuously orchestrated, chemistry is awkwardly wanting, might just as well being wholly jettisoned. The inaction of the second part drags too long because there are name stars in it, Nicole Kidman de-glamorizes herself in an affecting transmutation into a caring mother with a philanthropic devotion, notwithstanding, padding it out is a default manoeuvre, but there are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instance, Mantosh (Ladwa), Saroo’s damaged adopted brother, whose own unrevealed jeremiad would have been better mined to give the second half a thrust.

  As a populist crowd-pleaser, LION - its title refers to Saroo’s mispronounced real name Sheru, which means lion in Hindi, is a bespoke Oscar-player in its build-in configuration, but a lesser succès d’estime to be fairly entitled as “one of the year;s best”, even by the Hollywood yardstick.

  referential points: Danny Boyle’s SLUMDOG MILLIONAIRE (2008), 8.1/10

  《雄狮》影评(三):不是今年奥斯卡最好的电影 但一定是最有人性的一部

  (前方剧透预警)

  我承认,在今年的所有提名影片里,《雄狮》可能不是剧情上最出彩的一部,但是,它一定是最能温暖人心那部。

  IMDB 8.0分,烂番茄86%的新鲜度,不仅拿下了6项奥斯卡提名(跟《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多),而且,也都是重磅奖项:最佳电影、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改编剧本。

  这么看来,至少不是那么糟糕吧?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印度版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年幼的小萨罗(Saroo)在火车站与哥哥走失,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苦难之后,终于被来自澳大利亚的布莱利尔夫妇收养。然而,成年后的萨罗在一次聚会上被唤起了乡愁,决心寻亲的他最终通过谷歌地球找到了家乡,与亲生母亲团圆。

  是的,剧情极为简单,但正是这样简单的剧情,在“寻亲”这样普世的母题之下,才让这部电影在影像上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而真实故事的加持,更让电影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导演加斯·戴维斯(Garth Davis)和摄影指导格雷格·弗来瑟(Greig Fraser)镜头下,整个故事显得无比细腻,动人。

  电影的开场,是一组美到令人窒息的俯拍空镜:从有着悬崖峭壁的碧蓝海岸线,穿过各式各样的民居和房屋,最终定格在了荒凉贫瘠的黄色山丘沟壑上。然后,饰演童年萨罗的小演员,在一个满是金黄色蝴蝶的山谷里,登场。

  《雄狮》影评(四):关于雄狮的一点不成熟想法

  走失孩童千里寻亲的题材,很容易拍成煽情狗血八点档的故事,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几乎拍成了一部略带文艺气息的“伪纪录片”。前半部分,在克制平实的镜头下是旧时贫穷落后的印度,勇敢机敏单纯的小男主。他如辛巴般,在逃离苦难的路上如履薄冰,但又从未放弃希望。小演员没有多少大哭大笑的表情,对微表情和眼神的控制却很到位,让人能透过屏幕感受到他的仓皇和不知所措,他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后半部分,虚实镜头相互结合,空镜头增多,强调男主内心的焦灼和彷徨。全片的镜头风格偏向写实,演员表现克制内敛, 磅礴大气的配乐则对角色内心强烈的情感渲染得十分到位。这是影片非常明显的两个优点,拿到提名不足为奇。但是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控有点问题,导致影片略显拖沓,以致于情绪铺垫过长,到认亲的高潮戏时要宣泄却后劲不足,有点不够爽。片尾的点题很精彩,加上对真实事件的回顾,让人恍然大悟又尤为感动,拉回了一点分数。

  另外,对片中养母的经历和想法想说几句。苏的童年经历直接导致了她选择不生育而去领养需要帮助的有色人种,这点真的很 圣母(非贬义)。而这个美好善良,忘我奉献的伟大决定却是由痛苦的经历产生的,痛苦的经历又是她父亲一手造成的,因此不得不说孩童幼年的经历,特别是父母对 ta 的影响有可能长达一生。幸好苏和萨罗在童年遭遇不幸后仍然愿意怀抱美好,这是他们不幸中的大幸。也希望,现实生活中的萨罗们,在历经各种苦难后,仍能笑着接受别人的善意。

  《雄狮》影评(五):一块糖耳朵引发的故事

  如果没看这部电影,根本无法去体会这个世界上真有这么穷这么落后的地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几岁的小孩,本应该在父母怀抱幸福成长,却早早地懂得替父母分忧,十分倔强地要求跟哥哥一起去赚钱来为家庭付出微薄的力量。但孩子终究只是个孩子,车站半夜醒来空无一人的车站令他恐慌,在找哥哥无果之后疲惫地睡在一辆火车上。醒来时,火车却早已驶离故乡,去了一个根本不知道何处的远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开始了流浪生涯,遇到许多不同的人,有的冷漠,有的不怀好意,后来被一个好心人送到收容所,所幸,最后被一对好心的澳大利亚夫妇收养,从此生活不再颠沛流离。二十多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故乡和亲人。影片没有刻意去煽情,但多次戳中泪点。特别是最后得知他的哥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离开人世,更是忍不住老泪众横了。

  《雄狮》影评(六):思乡能撕裂人心,你需要Lion般的勇气

  文/满囤儿

  据说获得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提名的《Lion》(译名:雄狮)即将引进内地。这部作品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Saroo(Dev Patel 饰)因童年回忆而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并演变成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而这份痛苦,则需要狮子般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

  《雄狮》影评(七):少见的真情感

  误坐火车走失几经辗转被澳大利亚人收养,成年后通过查找80年代印度火车的速度估算乘坐的时间,用谷歌地图找到家乡,这个在它2012年刚刚成为新闻的时候,我就记得这个故事,如今居然成了一部电影。

  很多人在评论里打预防针,说这个电影后劲不足,可是我觉得并非如此,《雄狮》在前半部分充分的描绘萨罗的的童年的生活环境与走失的过程,可以说为主人公心心念念寻找故乡打下了充分的情感基础,也让后面的回忆杀能够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同时weiw主人公借助支离破碎的回忆寻找故乡提供了事实依据。这让故事的情节与人物的动机一气呵成,基本上也算是流畅。

  这个电影在16年奥斯卡颁奖季也算是比较热门的片子,其实从电影本身来讲,拍的不算多么高明,但是电影出彩在它成功的传递给了观众真挚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对身世的追问,对亲人的人眷恋,即便它只是童年破碎记忆的过客,但对人一直拥有深远的影响,电影后半部分镜头的闪回,各种回忆杀与现实相交织,都在真切的让观众与主角情感共鸣,体会到在电影院极少体会得到的情感触动,而不仅仅是感动。真实故事的真情实感,胜过一切套路和技巧。

  但是这部电影其他方面表现很平庸,演技啊什么说的过去,但是一般般没什么亮点,除了主角以外所有人物行为的动机都是谜…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且加了一些无效人物…不过好在无效人物无效情节比较少,总体上电影的主线也算是干净清楚。

  结尾看到字幕“萨罗的哥哥在萨罗乘坐火车走失的当晚就被火车撞死在站台上了”,觉得自己的心猛得一抽,回想起萨罗家乡车站的那座雨水塔,那站台昏黄的灯光,想想萨罗哥哥古杜安静的尸体,还有误坐火车无助的萨罗,即便现实与电影都是以母子团圆的喜剧收尾,也高兴不起来,只觉得莫名恍然悲戚。

  《雄狮》影评(八):它不是奥斯卡提名最好的电影,却是最有人性的一部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代有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如今放在那些路痴最贴切不过了。

  路痴的日常就是出门溜狗,回家靠狗——

  要是哪天狗狗忘了撒尿,那一人一狗就只能蹲在路边哭了……

  《雄狮》影评(九):这才是国内应大力引进的题材影片

  最近把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按照自己期待的顺序看了一下,当然这个顺序很大程度上受到话题热度的影响,也因此直到上周才选了一个安静的下午观看了《雄狮》。

  因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喜欢剧透的人,所以在观影前都会很谨慎地避开四处的剧情介绍和预告,期待每次被未知吸引的喜悦。而《雄狮》绝对称得上最近看过的影片中让我最快速沉浸的一部。

  这部电影改编自萨罗·布莱尔利的传记体小说《漫漫寻家路》,我很喜欢传记体电影,喜欢影片结尾时闪现的一张张真实主人公的照片,总是喜于看到照片中经历了奇幻人生的主人公最真实的笑容,这些瞬间是电影可以记录却无法复制的。也总觉得照片出现的那一刻,影片才算完整表达了对生命的敬意。

  雄狮在哪?

  影片没有沿用小说原来《A Long Way Home》的标题,而是选择《Lion》这个名字的原因在结尾处做了揭示。

  Lion(雄狮)是主人公萨罗印地语名字的含义。

  使用人名直接做电影名称是传记体电影惯用的一种手法,但与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名人传记类电影不同,雄狮选择人物名称做标题,显然不是为了直接借助主人公的影响力,而这个隐喻性的名字一方面预示了男孩的形象,一方面也规避了观众对他的陌生。

  萨罗到完成寻亲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念错自己的名字,退回到文化本身,我们不难理解到这个美好寓意的名字包含着家人对他的期许和祝愿。在他的成长经历中,这个被祝福的名字冥冥中也赋予了萨罗雄狮般的力量。

  狮子究竟隐喻着什么呢?

  中国最早是没有狮子存在的,相应的也没有狮文化的起源。据记载,狮子最早在东汉时期由西域传入,随着佛教的发展,我们才开始在自己的文化中衍生出千奇百怪的石狮子文化。

  而当年来自西域的亚洲狮,如今作为濒危物种仅以百位的数量存活于印度。因此可以感受到亚洲狮在印度国家文明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徽图案还是宗教文化,都能找到狮子的形象。在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可以发现,狮子是力量与无畏的象征,如《略出经》中所说:“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狮子所代表的勇敢与伟大,也正是孕育于佛教发源地的印度。

  影片中男孩唯一一次与狮子形象接触,也是发生在寺庙中,萨罗在经历了惶恐一夜后,望着庙中的狮子,获得了短暂的平静。雄狮般的力量集中的表现在影片的童年部分,小萨罗有韧劲、有信念,面对走失加尔各答后的种种困难,一个5岁的孩子顽强的在城市丛林中生存了下来。一个人在开动两天的列车上从容应对自己的饥饿、在擦肩接踵的火车站爬上柱子熟悉形势、独立前往售票口寻问归家列车信息...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一个5岁孩子的能力范围。更不用说之后应对各种危机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他被过早抛向了世界,也提前学会了适应了世界。

  而且在影片的童年部分,男孩从未落过眼泪,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信念扎扎实实地存在于他对母亲的回忆中,“谁是妈妈的好孩子”,萨罗独自躺在小山洞里的时候一直回忆自己帮妈妈干重活时被夸赞“好孩子”的画面。他丢不掉回家的念头,因为他放不下在乎的家人,也坚信家人不会放弃对他的寻找。

  萨罗在接受澳洲夫妇收养前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真的有去找我的妈妈吗?”他不愿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关联,这在成人后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同时这也是一个5岁孩子能够勇敢面对陌生世界的原因,是渴望分担家庭压力的强烈诉求赋予了他寻家路上雄狮般的力量。

  脱离现实的内心挣扎

  成人戏的部分叙事结构有些松散脱节,萨罗到达澳洲后习惯了新的生活,在板球运动中支持澳大利亚队,介绍自己的出生地为加尔各答,接受着自己澳洲人的身份,开始用当下生活遮蔽往过。直到在一次印度裔聚会中看到童年与哥哥去集市时最想买又无法负担的糖耳朵,才再次受到回忆的冲击,想到自己的哥哥,想到了这个也许正在为自己的走失而承受了一生痛苦的人。

  之后的剧情开始陷入了萨罗无限的内心戏中,大部分时刻是萨罗的涣散和幻觉,利用交叉剪辑,把哥哥与母亲投射到萨罗的现实生活当中。

  成人戏中有两场剧情冲突强烈的戏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鲁妮让男友focus在现实时的争吵;一次在家庭聚餐中的兄弟争吵。其他部分家人和伴侣角色几乎也一同淹没在了男主的内心戏当中,角色本身没有太多表现力。

  而整个忧怆挣扎戏其实也是在表现萨罗的初心所在,依旧如同当年流浪街边的小萨罗一样,珍惜情感,在乎家中受难的亲人,又不愿伤害现在的家人。

  后来萨罗向母亲说明自己网络寻亲的事实时表示了抱歉,说道:你不只领养了我们,还领养了我们的过去。他没有偏离过自己的内心,大概才是导演极力想要在成人戏中表达的吧。(一定不是所谓的白人圣母散发光芒、谷歌地图科技力量...对吧)

  不过也不要把成人戏和儿童戏做对比时比的那么糟糕,至少作为影片不太重要的爱情戏,鲁妮玛拉还是贡献了德芙广告般可爱丝滑的街头舞蹈片段啊,搭配片中欢快的印度音乐,绝对算得上五星级粉丝福利。

  流浪儿童保护

  影片片尾回归主题简单介绍了印度走失儿童的情况,呼吁大家加入流浪儿童保护行动。我想这才是影片值得被提名、被推荐的最重要原因。

  印度每年有8万儿童走失,光是首都新德里平均每天就有5个儿童走失,一半以下为8岁儿童。非法领养儿童在印度是一项非常繁荣的产业,而比非法买卖更恐怖的还有儿童性侵和器官买卖。

  在走失加尔各答的部分,导演其实对走失儿童会遇到的恐怖遭遇都做出了描述,只是隐去了对这些行为的直白刻画,更多的从孩子看到的角度去诠释了每一个未知的可骇瞬间。比如站在地下道中追逐流浪儿童的男人惊悚的面容、贩卖儿童的男人对萨罗肢体的打量、收容所里望着新来的孩子在二楼冷漠抽烟的管理者、被要求“天亮之前带回来”的男孩的挣扎...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带来的触动是不同的,让人更容易察觉到环境的阴森。

  《雄狮》反映的印度流浪儿童的情况真实震撼,我想这部影片无论在电影专业角度有多不完美,都不能否认它在流浪儿童保护推广工作上的重要性。这可不是一部普世情怀的感人影片,这是一部值得被混乱社会注意的教育片啊。

  (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曾经有趣】)

  《雄狮》影评(十):雄狮影评:爱与亲情

  雄狮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开头由一个呼喊引入,为这个影名埋下伏笔,两个小男孩爬上危险的火车偷煤,火车经过山洞画面让人为之紧张担忧,也向我们展示了故事北京,因为家里的贫困,哥哥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但由于主人公的执着与任性,让这个故事从此开始,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经历了流浪,逃跑等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最终到了福利社。但是男主人公是幸运的,能碰上这么有爱的父母,将他扶养长大,有着很好的生活环境,交了一个女朋友,一切看起来如此和谐,但是一个糖耳朵却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从此主人公踏上了寻亲之路,为了这个,他暂时放弃了爱情,放弃了亲情,一遍又一遍的寻找,直至找到,令人为之动容……这部电影完全向我们展示了男主人公在血缘至亲和养父养母之间的感情……让我们感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雄狮》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