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 第六季》是一部由大卫·埃文斯执导,休·博内威利 / 米歇尔·道克瑞 / 劳拉·卡尔迈克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一):Mary,一个大写加粗的bitch
以前我是mary的脑残粉,随时准备着向周围人安利。室友说看了第一集就受不了mary我还劝解说你再多看几集,她是个很可爱可敬的大小姐啊。然而!今天!第8集!狠狠地打了我的脸!!!想把之前的安利都收回来!!!mary对edith的伤害简直令人发指不可原谅!!! 先捋一捋这两姐妹的斯比历程。 【第一季】 edith从obrien那儿知道mary可能有黑料,然后把小厨娘daisy叫上来循循善诱知道了mary房里居然死了男人。然而,她什么都没做, 直到在走廊里听到mary毫不留情充满鄙夷的嘲笑,于是写了一封爆料信给报社。mary知道这件事后什么态度?立马到准备向edith求婚的sir anthony面前撒谎说edith嘲笑sir anthony太老。第一次搅黄edith的婚事。 整个过程就是: mary嘲笑edith——edith爆料——mary报复 【第六季】 mary把男朋友赶走,情绪十分差劲。对tom解释的原因是男朋友没钱没地位会lower down herself,对granny解释的原因是不想再成为car crash widow。向tom证实自己的猜测,确定marigold的身世。第二天早餐,得知男朋友离开,mary心情不好。edith男朋友说有事要宣布。大家都猜到是什么事。edith阻拦说现在不是好时机。mary反问为什么不是好时机(我觉得她就是死要面子不想让人知道她的脆弱)。edith说你男朋友抛弃你了,而我要结婚。然后!bitch就来爆料了。mary说出marigold的身世,(可能)第二次搅黄edith的婚事。 整个过程就是: mary知道身世之谜——男朋友真的离开了好伤心好难过还要硬撑着——edith要嫁入豪门了——mary爆料 看到有人拿之前edith爆过mary的料来为mary辩护,呵呵,lady mary从不吃亏的人第一时间就报复回去了好么。。还有说edith故意跟mary炫耀的,请问你们哪里看出了炫耀!edith在阻拦男朋友宣布分明是不想给mary雪上加霜! 从第一季到第六季,mary对edith的态度从来都是鄙夷不屑。即便和平共处,也是语带讥讽。我承认她有很多很迷人的点,比如以传承庄园为己任,对anna好得不得了,第二季和表哥在一起时的局促不安希冀。但是!所有这些加分点在第8集都化为虚有!再也不爱她了。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二):唐顿庄园有感
去年寒假(那时候我还是有寒假的),剧荒的我不小心想起来有个剧叫唐顿庄园,靠着名声我就试了下,谁知一下不可收拾,三姐妹的坎坷道路,庄园的起伏状况,佣人的情感生活,还有那恋恋不忘,早早领便当的马修。论礼节,英国贵族的礼节是我最向往的,无可挑剔。我觉得自己默默地受到唐顿庄园中那礼节气质的影响(真不是自恋)。
含着激动的心情将圣诞特辑看完,唐顿庄园的大结局,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遗憾。那时看第六季预告时,我还以为庄园要倒闭了;看到管家关门,我以为要离开了。看第六季的时候我都各种怕怕,求编剧大大不要乱来。特辑中,那个第一季就让我反感的巴罗在最后也改变了自己,接手庄园管家之位,'certainly,my lady'那一刻我不禁打湿眼球。
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唐顿庄园也就结束了。每个喜欢的剧结束的那种心疼又虐着我。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三):最后一季的几点感觉
奶奶和大表哥她妈一直为医院的事情撕逼,too much略显无聊啊,可以简洁一点处理。比较有感触的是见解不同并没有影响日常的交往,奶奶落败会自己出去旅行调节情绪,不像国内剧撕逼那么low。
对mary的恋情无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总把他俩往一起推呢,哪里看出来是天生一对了,我都觉得他们的婚姻会有问题,亨利不像是适合屯里生活的,起码再谈谈恋爱磨合一下啊,整个剧感觉大家都想让他们赶紧结婚,尤其是tom,急的不行,这是什么诡异的立场呢?感觉编剧下不下去了。
姐妹俩的冲突是重头戏。mary本来就自私的女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喜欢掌控,不给别人留空间,一直也都是家里人默许的(惯的),不过她坚强、主动、聪明有魅力,我一直是她的铁粉。edith比较倒霉,身为中间的孩子,资质各方面也比较一般,不符合英国上流社会的评判标准,赶上找丈夫的时候又打仗了,所以成了老姑娘。我不是很喜欢edith的性格,太软弱,遇到点事情就跟没见过世面的章鱼婶一样麻爪,或者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心里素质,那处事能力还比不如一个唐顿的下人,太对不起贵族出身和自己掌握的资源。最后一季看到她被编辑欺负责骂,真是一万个白眼,明明你是老板好吧。。。奇了一个大葩。。。后来炒了编辑,跟男友说希望在伦敦发展自己的新生活,因为唐顿已经是mary的了,不想跟她搅和,心里欢呼,觉得编剧终于让她成熟、强大到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了。结果最后编剧又让她edith化了,不敢告诉男友私生女,婚事黄了。有时候不能全怪运气,见识胆量坚强这些特质她就是没有啊,自己都不考虑就算现在不讲顺利结婚,以后被mary戳破怎么办嘛,mary又不是傻瓜,也不是宽厚的人,她自己以前还去告发过人家,很可能被报复的啊。。。她总是做一些自己承受不了结果的事情,当初勾引有老婆的农夫是这样,后来怀孕生孩子是这样,去告密也是这样,完全凭一时的冲动,不考虑周全,像小朋友一样。
最后姐妹的和解,也用不着的,既然在伦敦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天地,用不着违心和解,就算是亲姐妹,相处不来就不要硬坳啊,保持距离对大家多好,都自在。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四):And then make peace with yourself
还记得《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个每天对别人讲自己是贵族的男人吗
但是那又如何呢
时代更迭 我们只能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不然又能怎样呢
不是基督徒 但是还是想学着 尽量不要直呼my god
再见 唐顿 再见
hope to see you again
终于追完第六季大结局,happy ending皆大欢喜。《唐顿庄园》以贵族日渐没落的英国为大背景,以伯爵三个女儿的爱情婚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大家族里上上下下从老爷小姐到管家仆妇普通又不普通的故事。
唐顿庄园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早已不复当日的辉煌,但人性总是相通的,那样的故事不管是发生在百年以前还是当下,都会引起你的共鸣。
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又大,除爱情、亲情和友情外,其中更涉及战争、生死、女权、甚至同性恋,纷繁的情节之下,一个个人物被描摹得呼之欲出,生动丰满。
三个女人一台戏,美丽嚣张的大女儿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强悍的表象下其实是颗柔软的心,三女儿活泼奔放,其实是最勇敢而不循规蹈矩的那一个,老二在每个家庭里好像都差不多,是最容易被忽略忽视的那一个,但往往给你带来惊喜。戏里有故事女人可远不止三个,老夫人绝对是神来之笔,犀利固执有时还有点儿小任性,相较伯爵夫人一贯的优雅妥帖,一张一驰相得益彰。
一台大戏有女人当然也少不了男人,但说实话从伯爵到三个女儿的丈夫都没给我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倒是两位管家更个性鲜明一些,一个忠诚得近乎苛刻,另一个好像是他的反面,油滑奸诈,但有时又不免心生同情。其实生活中除了光鲜靓丽的高富帅白富美,更多的不是善恶交织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吗?
总而言之情节丰富,画面优美,对白精彩,英音也挺带感的,是一部不错的家庭剧。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六季迎来了一个超级大的happy ending,很久没看到这么大团圆的结局了,每个人真的是庄园上上下下的每一个人都有了最好的安排,我很俗我就喜欢这种大团圆,我们的内心里都希望生活就应该这样的不是吗。
这部剧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无论仆人厨娘管家遇到多大的困难,唐顿的主人们总会竭尽全力帮忙,人在困难的时候有人拉一把,而且还是你觉得不可能的高高在上的主人,就会把仅有的忠诚托盘交出,这也是唐顿没有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唐顿善于挖掘人性的善良,给每个人救赎的机会,其实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不是吗,庄园每个人都有不太光彩的过去,上至Grantham伯爵、夫人,甚至整部剧的灵魂人物老夫人,下到楼下的仆人,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是他们有机会救赎自己,Lady Mary和Edith斗了六季终于和好了,Edith赶回来参加Mary的婚礼说的那段话真的很感动,一度以为和幸福无关的Edith会孤独终老,还是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迎来了一场盛世婚礼,伯爵差点出轨迷途知返,就连讨厌了五季的Thomas,也重新做人,最后的最后还是当上了唐顿的管家。
看唐顿真的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耳朵会怀孕的英音,英伦的古风华服,帽子大写加粗的“伦敦韵味”,大气复古的庄园,就连繁锁的餐桌礼仪都很有看头,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夫人和Isobel斗的情景,每集都在期待老夫人上场杀个片甲不留,说真的,老夫人就是块宝,是整部剧的灵魂之笔,很多耐人寻味的金典台词,太喜欢她了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七):唐顿庄园和大观园
中国其实也很擅长大家族的叙事,从主任到仆人,红楼梦基本上也是如此,当然这里缺少一个贵公子,只有一个父亲,而红楼梦里的主角就是一个公子。总的来说,红楼梦是情感的,虽然里面也有人情世故,但更多的是情感,而人情世故,完全没有原则,是为自己服务的。而这里充满了人情世故,基本上没有任何感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是,人情世故体现的确实贵族的体面的道德和礼节,那不是恶,也不是善,那只是体面和规矩,适合自己阶层的行为举止而已。当然,也许这个贵族是个特例,里面也有很多乖张的人,但是美好还是这个庄园的主基调。巴罗先生虽然是同性恋,比较怪癖,知识分子的清高,但还算有人性,其他的仆人,也有些小脾气,但还好。几个大小姐,最多也就是冲动而已,没什么邪恶的本性,或者说没有突出,漫画化,而是显得很平正。有冲动和邪恶,但也有道歉和忏悔,一切都没有走向极端,而他们的目标是达成某些社会组织的具体的目标,比如医院被合并,比如组织一次参观,比如打官司,比如结婚,找的如意郎君。这里的爱情是最乏味的,没有任何感情投入,亲吻之后没有下一步。说到底,这不是一部权谋,也不是一部爱情戏,这是一部正当的政治剧,大家发表意见,表达情绪,达成目标,如此而已。
英国人,美国人,都存在。这里也有时代的变迁,一个贵族的变迁,可惜写的还是不够好。看不到时代变迁带给她们的深层次的东西。这毕竟不是浪漫主义的角色。塑造的人物也不是让人特别有感觉。当然都是有个性的,但是缺少怪癖,人们都比较正常,而我是喜欢怪癖的人的。这里的人更多的是一种自尊心和克制,一种传统的美德,忠诚。
有很多故事,一套缠一套,但是确实都是琐事,琐事里体现他们的性格和整个庄园的运作机制,这是非情节剧的特色,生活的琐碎,但是也是很有危险的。这部剧刚开始非常好,后来就不够精彩完美了。因为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结婚恋爱,你结婚了,然后我结婚,我离婚了,然后你离婚,反反复复,缺少新意。
我还是喜欢他们的台词,文学似乎就在他们口边,喜欢引用但是不显得掉书袋,这就是一种时尚,中国的士大夫也喜欢这样。中国古代毕竟也是一种贤德统治,有邪恶,贵族会堕落,文人会腐化,但至少他们还有过那么辉煌的文化,魏晋风度,唐诗宋词,那是一种完美的文人统治。魏晋之前可能还是贵族为多,但是隋唐之后,平民居多,到明代最盛,清朝多了个满族,实在是不自在,无论如何,元朝和清朝也许是最不平等的,明朝没有天花板,大家还能往上走,明朝的八股文倒是还在,明朝主要是奴隶当权,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这都是黄金时代。然后开始转型了,转向内在,内在的辉煌。但是口头的优雅文学毕竟还是在抵制小说戏剧,后者则不断地附庸风雅。
无论如何,他们的谈话方式是吸引人的。那也是一个比较纯粹干净的世界,没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东西。挺好!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八):恢弘的背景,具体的人性
看完《唐顿庄园》已经有几个月了,到现在才写影评,实在是因为自己太懒了,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剧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即使时隔多月,当时观剧的心情仍未褪去。
其实很久前在国外工作时,曾经看过《唐顿庄园》的开头,可当时在那种花花世界中,英国也只是两小时飞机的行程,这部剧对我的吸引没有身边触手可及的异域风情来得强烈,因此也就只是看了个开头,随后就被搁置一边,直到回了国,某个偶然的机会,突然想起这部被称为英国史上最昂贵的电视剧,于是又兴起了看剧的念头,结果这一看,就被深深地迷住了,也因此感叹自己当初离英国那么近,竟白白浪费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也许人性就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错过了才想起当时的美好,就像剧里的大小姐玛丽。刚开始看时,对玛丽的第一印象是冷漠,修饰精致的脸庞上,却是坚硬的线条和冰冷的眼神。当二小姐伊迪丝为在泰坦尼克号中遇难的帕特里克难过落泪时,她却抬起高傲的下巴,带着调侃的语气说了一句,我的未婚夫死了,该难过的应该是我才对吧。这不合常理和人情的反应,让我觉得很是诧异,直到往后看,知道她和伊迪丝的各种矛盾,以及看到隐藏在她高傲背后的脆弱,才慢慢理解了她的心情。
不能否认,米歇尔对玛丽这个人物的表现拿捏很到位,对假想敌的冷漠,对贴身女仆和男管家的关心,遭遇丑闻攻击时的惊慌,作为家族继承人遗孀的坚定,最后和姐妹一笑泯恩仇的释怀,都完美地糅合到一个人物身上,毫不生硬,当然,也跟编剧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虽然知道是电视剧,但感觉就像真实的生活一样,编的不着痕迹。
因为是英剧,演员的颜值并不是特别出众,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剧的吸引力,反而更衬托出了真实。不管从人物刻画,服装道具,故事情节,都设计得很流畅,各种主题的表现也有张有弛,并没有因此显得杂乱和堆积。描写贵族生活时,有上流社会室内沙龙和室外活动,有华丽的服装和气派的阵容,人物谈话也往往围绕民生财经,家族兴衰等,20世纪初的英国,贵族阶层已经日渐式微,像唐顿庄园这样的大家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克劳利一家对内要适应社会变革,寻找家族出路,对外要体恤平民,为民众发声,唐顿庄园里的贵族,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是有教养,有担当,有胸怀,尤其喜欢罗伯特和马修,这两人一个是地主老爷,一个是随性少爷,但都经过战争的洗礼,也有经国谋略,对外是谦谦君子,对待自己的家人更是宽厚体贴,简直是理想伴侣的不二人选。
对罗伯特来说,如果马修最终与玛丽不能结为夫妻,他的心里也早已把他当儿子来看待了。而说到马修对格兰瑟姆家产的继承,又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大气。虽然一开始因为马修出身贫寒,大家都带着些许疑问和不屑,但当大家与马修亲密接触后,看到他的人品及涵养一点也不比真正的贵族相差毫分,也就爽快地接受了他,甚至在中间出现波折,马修可能失去继承的资格,又面临被玛丽抛弃,竟连一开始反对他们的老夫人也跑去劝玛丽不要错失良缘。看到这里,我真被这一家所谓贵族其实就是一个温暖大家庭给感动了,有理又有情,这不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吗?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贵族家庭,要打个问号的,但我还是深深被剧里的正能量给感染了,看的时候总觉得世界很美好,坏心情也会慢慢被治愈。可惜马修太早离开,而且还是安排在圣诞特辑里,玛丽千辛万苦生出了小宝宝,在本应该举杯同贺的日子里,却传来马修出车祸的消息。也许是编剧那时心情不好,也许是想让大家懂得生活并不完美的道理,还有可能是为了惩罚玛丽之前太作,总之,马修这个全剧最帅的人没了,后面在玛丽生命中出现的其他男人,总觉得都比不上了。
换句话说,马修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成功。但是,在这部恢宏制作中,又不单止塑造出了一个马修这样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角色。因为讲的是一个庄园的故事,主角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在这庄园里,分了楼上楼下,楼上的是贵族,楼下的是仆人,还有从楼下变成楼上的汤姆。可贵的是,编剧并没有偏向描写贵族生活的奢华和人物的浮夸,也没有带有倾向性地描述仆人生活,而是花了不同的笔墨,将大家揉到一起,平等看待,使看剧的人觉得,这真是一群有意思的人,而忽略了大家的社会地位,金钱关系,只看到在人的角色里,不管贵族还是平民,都有人性的闪光点,也有生活赋予的哀愁,平凡而感动。每个人刚开始接触,似乎都有明显的特质,但又不是一言两语能够概括,需要随着故事发展,慢慢品味,细细揣摩,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的内心感受,从而觉得每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其实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而最让人欣赏的,还有楼上楼下之间的互动,楼上的不高高在上,而是将楼下的人当成家庭中的一员,体恤有加,当楼下的人做错事时,又能够赏罚分明,并且留出后路,不穷追猛打。之前看玛丽总是很不喜欢,后来看到她对安娜并不拿捏作态,而是当成家人般倾诉心事,又在知道安娜无法生育时带她去看医生,于是对她好感倍增,总觉得这样的人,应该坏不到哪去。而二小姐虽然容易小女人般嫉妒,但是却真诚地渴望得到爱,也愿意付出爱,当看到她对待毁了容的继承人,竟也还抱有当初的情怀,我的确被震撼了,这人的内心该有多么浪漫和单纯,才能不计较表面的残缺,这一点玛丽是远远比不上的,美中不足的是,她在知道玛丽一夜偷欢的秘密后,竟然写信给大使馆,将玛丽置于舆论的中心,这在当时那种年代,该是一件多么置人死地的事件,我一直觉得编剧对于这个剧情欠缺思考,在伊迪丝的人物刻画上显得非常突兀,幸好之后的剧情中,伊迪丝再也没有这么丑陋的举动,也许编剧是为了突出伊迪丝前后为人的对比,说明她的日渐成熟吧。至于三小姐西比尔,则是全剧拥有最美好心灵和进步思想的人了。她勇敢热情,为女权运动雄辩滔滔,当遇上倾心的汤姆时,又不顾阶级约束,努力争取爱的权利,而看到楼下女仆在学习打字和速记,希望能够当上秘书时,西比尔又想法帮他创造面试的机会和推荐,最终女仆当成了秘书,若干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重访唐顿庄园,被汤姆认出,忆起已经逝去的西比尔,知道了她曾经提供过的帮助,大家除了怀念,更有一种欣慰,这就是帮助别人的力量,让逝去的人,也能有一种精神留存在这人世,供后人时时缅怀。
还有珂拉,贝茨,安娜,休斯,卡森,伊莎贝尔,黛西,托马斯。。。尽管身份地位各不同,但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看他们生动演绎每一天的生活,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迎来一个个开心的时刻,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跟着他们思考,开心,难过,紧张,忧愁,种种情绪凝聚在心头,竟觉得这样一帮人并不是来自遥远的上世纪20年代,而是生活在与你相同的时空里,你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感叹于他们对于人情世俗的把握如此恰如其分, 更能时时感受到他们在平淡生活中不时迸发出的英式幽默火花。而说到这,最大的代表人物绝对属于奥维莱特老夫人。
老夫人乍看骄傲又强势,是属于在显赫家庭中长大,吃穿不愁,进退有度,有主见,有想法,又在家族中掌有权势的人,这样的人老了原本应该变得很无趣,很古板,不通人情,或者垂垂老矣,缺乏生命力,可是剧里的老夫人,大概是骨子里天生有英式幽默基因,虽然年华老去,皮肤起皱,走路蹒跚,但是眼神犀利,动作优雅,气场强大,仍像年轻时一样争强好胜,关键时刻又能够包容一切,自嘲取乐,她是克劳利家族的精神顶梁柱,家里每个人的大小事,总少不了老夫人奔波的身影,一听到有什么麻烦事,她就拄着拐杖急急跑来出谋划策或安慰,当玛丽和土耳其大使馆专员的丑事曝光后,作为传统且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大家都深感震惊,而老夫人在震惊之余,还说了一句,玛丽是家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大家接受了玛丽,可见老夫人有大智慧,能快速抓住事情的本质。而在花展比赛那一幕,一开始老夫人总是自得于每年比赛都拿冠军,并不承认自己是因为权位才得到这个荣誉。当看到大家都在赞叹莫斯利的爸爸养的花也很漂亮,而且也很希望他也很得奖时,她拿着获奖名单,看着上面写的自己名字,念出来的却是莫得利先生,而且带着优雅开心的微笑,那一刻大家都鼓起了掌,而罗伯特和妻子更是热烈,因为他知道老夫人这个小花招,为她的大度和公正而开心,看到这一幕时我也特别感动,一味的要强会让人的面目变得模糊,而适时的低头,友好的笑容,却会将一个美好的灵魂清晰的刻画在大家心里,经久不衰。太喜欢这样的一个老夫人了,强势,精明,狡黠,包容,大气,仁慈。。。各种好的坏的词语都无法完全形容这么一个可爱的角色。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我觉得唐顿庄园堪比红楼梦,短短的一篇文章不足以承载,里面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真实而具体,值得一看再看。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九):Goodbye Downton
大表哥下线就弃了 意外得知最后大小姐配了马修古迪 于是把第六季刷了 温暖的最终季 还好没有错过~喜欢TOM在劝Mary接受Henry时候说的:Being hurt is part of being alive,but there is no reason to give up on the man who is right for you.❤️完美大结局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mary有了第二个宝宝 二小姐翻身嫁给侯爵 就连Tom似乎也要与女编辑发生一段故事 唐顿会变得更好 只是最后画面定在下雪的庄园时候 我又想起了大表哥求婚的那个雪夜……可能以后圣诞节除了真爱至上 又多了唐顿的圣诞特别篇给我刷吧
《唐顿庄园 第六季》观后感(十):曾经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结束了,最好的唐顿庄园依然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反映,时光飞逝,唐顿庄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好在老爷开明起来,还有Mary和Tom携手共进的结果,卡森也不在年轻,但是他终于和休斯太太走在了一起,虽然他还是那么守着礼教和规矩,丝毫不应时代变迁而妥协,幸好有休斯太太那么善解人意还不时为他解围,相扶到老,彼此扶持的感觉真的很温馨很美好。
总是挫折的安娜和贝茨总算是不再忍受牢狱之灾,他们真的是太坎坷了,虽然贝茨在后面出现较少,但是安娜真的一直忠心耿耿还那么温婉善良,即使巴罗她也一样不另眼相待,高傲的Mary在她面前也得卸下龟甲,安娜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再觉得和贝茨有所遗憾和不完美。
Edith真的是老姑娘苦尽甘来,虽然她最初两季就像她自己说的有时候真的很bitch,但是她真的运气不好,总是被Mary压着,爱人还那么一去不复返,天人两隔,亲身女儿都那么久能相认,还得感谢老妇人和姑妈果断分析出手,当然罗伯特作为一个父亲的爱也是感人至深,即使再不符合礼教,但也是她的女儿和外孙。管理杂志社真的看出来Edith还是才女也不是自怨自怜的女人,当然最后的归宿虽有坎坷,但是她那么勇敢面对和极其诚实,伯蒂又回到她身边,当然Mary和姑妈奉献了不少。Edith和Mary冰释前嫌那一段真的看哭了,大表哥,syble,老妇人,爸爸妈妈,真的都是她们共有的记忆,即使斗的再多,再看不顺眼对方,但是血浓于水,一起成长,彼此都渗透到对方的生命里是毫无疑问的,她们终于试图去爱对方多一些。
巴罗的自杀让人看到真的没有人是孤岛,总是有感情的,当然后面几季,巴罗也没那么讨厌和那么反面了,他开始想帮助安迪,想要和别人相处的好,他离开真的让大家很难过,大家也衷心祝福他,索性最后又回来了。
Tom从美国回来感觉又加入到拯救各种的节奏,虽然他胖了很多,但是他依然把唐顿视为自己的家,无私的奉献,帮助Mary以及他未来的丈夫,撮合他们走在一起,为Edith对Mary极度生气,大家当然都爱他,善良有担当的男人啊。
马修的母亲终于跨越层层阻碍和默顿公爵在一起了,可恶的儿媳妇也是怕怕,但是在生死面前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所幸默顿还不是恶性贫血。当然还得夸老夫人在中间起的作用。
老夫人还是那么可爱,虽然知道医院未来不属于她了,但是还是有点儿下不来台,索性出走了,不过她一回来就帮助Mary认清了爱和其他,还帮助了马修的母亲,她总是能给你很多惊喜。她的贴身女仆登克尔还有管家的斗智斗勇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莫斯利讲课那段也是催泪,老实人总算是有了值得期待的事情,还好他还没有完全错过,夫人贴身女仆和他的友谊也是纯朴而真挚,两个善良的人,她也走出了那个男人对她的束缚。
Daisy和Andy也算是错过又重逢,梅森和帕特默太太有戏了。老爷也明白Cora的心,至始至终豆瓣不会失去她。
Eidth的婚礼是那么美,Mary也找到真爱有了小baby,Tom和塔尔伯的车行也要开了,新的一年又即将到来,纵然风雨,唐顿庄园都坚强挺了过来。无论如何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