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创意在中国》是一部由贺欣浩 Onicek He执导,Andrew Robertson / 李东生 Dongsheng Li / Normandy Mad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业创意在中国》影评(一):【什么才是优秀的商业创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商业一直被冠以“中国制造”的深深烙印。现代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似乎早就跟“创造”失去了关联。中国有着过人的发展速度,但抄袭山寨成风,低劣品质和品牌一直是我们的痛楚。但这就是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了吗?一定不是。
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本土年轻一代企业家和广告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中国创意”这个标签逐渐显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速度背后的创新、学习和突破。
什么是商业创意?
我理解的商业创意应该包含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广告公关、渠道等一系列围绕商业的创新。
什么是优秀的商业创意?除了满足可以“高效赚钱”这个标准外,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第一、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是【有原创精神】的。不是抄袭剽窃的,不是山寨的,而是有独创性和开拓性的。
第二,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是【让人愉悦】的。首先,要让你的员工收获愉悦:因为有了创意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广告、公关等等环节,让你的管理层和你的员工以及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在工作时感受到愉悦感,而不是让他们感受到这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已。然后,再让你的消费者收获愉悦:不是肤浅地取悦于你的消费者,而是为你的消费者着想,为设身处地的他们解决问题。
第三、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是【有品质感】的。是更好的,表里如一的。从各个环节彰显出的品质感才让消费者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愉悦。品质感才是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得以长久生存的根本。
第四、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首先,在商业信息铺天盖地和高度渗透的今天,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广告、公关,越来越承载着是一种文化、审美、价值观输出的功能和意义。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代表和创造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应该符合并略高于你的目标受众的口味,而不是一味迎合既有的低端流行文化和互联网屌丝文化。其次,过去的商业创意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等的基础上,而今天的商业创意应该建立在最大限度地让消费者获益的基础上,减少中间环节,真正让消费者收获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优秀的商业创意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应该代表最先进的人文思想和会社意识形态,应该致力于让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远见卓识,精于长久之道,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眼前利益。
最后,中国创意需要走出去。尽管与欧美相比,中国创意的成就和影响力还差得很远,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些许进步,需要适时肯定和嘉奖自己,尤其是嘉奖那些坚守创造的人,更要将这些改变传递给西方世界,告诉他们,中国不只有制造和速度,还有很多看重创意的广告人和企业家在战斗。
这个纪录片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人带着优秀的商业创意走向世界舞台。
《商业创意在中国》影评(二):那些正在实现的中国梦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75分钟的片长头皮确实有些发麻,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看足10分钟。
可是纪录片的开头就非常吸引我。
Made in China是个世界通晓的标签,在以前它代表了性价比(廉价)、与价格相匹配的做工(粗糙)、紧跟潮流的造型(山寨)。而现在,这个标签逐渐扭转为一种无形而强有力的竞争力,并且这股力量正在细润无声的增强。
越来越多像我这样身处在创意产业中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和商业创意之间的关系,从片中一开始出现的新品牌黄太吉,到之后陆续记录的大品牌联想华为、腾讯,从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的小米,到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博纳蓝色光标,更多具有中国创意特色的品牌与企业正在世界大舞台的镁光灯下接受所有人的注视与评价。
很多人以为,我们正在实现中国梦。对,没错,但绝对不是因为速度。
中国的速度的确是快到无法想象,但它仍旧只是表象,更不是代表廉价和抄袭。在这个“快”的背后,是无数创意人的日夜努力,那些不断涌现滋长的idea正是创造能量和商业价值的源泉。这,才是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
而在未来,国际化也会逐渐被多元化所替代,国家的创意依靠文化来传递,文化和商业创意之间的关系才越来越紧密,越来越相辅相成。当我们输出更多奶油般的文化,这个蛋糕才能更漂亮、更美味。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只知道中国的速度、市场趋势,以及创意的传播,而现在我开始关注这些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这可能也是创意人走向多元化的一个必经之路。
《商业创意在中国》影评(三):刚看以为是政府投资的主旋律电影,点进去之后才发现
就像我标题所写,在豆瓣上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这肯定是政府投资的主旋律电影,点进去之后才发现,导演的角度和视野非常国际化。作为一个在外企工作十年的中国人,我们和这些老外老板们的视角是非常不同的。中国文化含蓄而内在,老外外向而直接。他们对于中国的一些表面的东西可以理解,但没有办法看到内在。
老外会看什么?数字,数字还是数字。通过一系列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完整的拼接在老外面前一幅中国商业创意发展的宏伟蓝图。从历史,规模,人数,收入,增长率。这完全是老外的思考模式。老外非常简单,不喜欢你告诉他怎么怎么样,而是喜欢你告诉他事实,他来推断怎么怎么样。
电影中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中国的文化要走出去,首先是要发展中国的企业,就像韩流文化是在现代汽车和三星手机全球化之后,《来自星星的你》才会引爆亚洲。
最后的彩蛋很赞,是一个非常棒的亮点!无论如何,我看完这个电影也是接受了一次洗礼,让我对于中国商业创意有了一个宏观全面的了解,向所有的朋友推荐这部有价值的纪录片。
《商业创意在中国》影评(四):当我们谈论创意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开门见山,片子不错,至少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人肯为广告狗们拍一部纪录片就是件可歌可泣的壮举。
作为,广告狗的一员,自然要摇尾巴表示肯定。
其实,不只是在看片子时有这个问题,做了这行,就一只有这个疑问:
创意,创意,创意,究竟TMD什么是创意?
不知道,行业内或者行业外的人是不是有人这样反思过?
还记得刚开始对广告感兴趣时,一个热血青年是这样说的:“发现文字的另一个用武之地,艺术的又一片激情天空!”
于是,热血在他的血管里沸腾,创造欲使他无法按纳,一头狮子在他的心头咆哮:我要做创意!
一头公牛在他的肺里大喊:我要做广告!!
于是,又一个广告狗诞生了……
在我看来,其实:
为了追求创意而去创意,这个行业浮燥的根源。
把广告当成崇高的理想,把写几句卖汽水的文案当成艺术,把能不能弄出些花里胡俏的句子、图案、小故事当成一个人能力的衡量标准,这些思维形式把这个行业给搅浑了,也把一大茬子优秀青年给毁了。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惑,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好好想想了:
究竟什么是创意?
当我们谈论创意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你看~写了这多字,
其实我也没说明白创意到底是个啥这算不算一个影评的创意?
还是创意根本就说不清道不白?
如果你这的对这个领域感兴趣,那就去吧。
因为,这是最好的行业,也是最坏的行业。
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
《商业创意在中国》影评(五):创意正在改变中国
《商业创意在中国》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梳理众多品牌在创意领域思想进程的纪录片。很意外也很惊喜能看到这部影片的点映场。究竟中国品牌走过这30年里,特别是这快速增长的10年间,我们中国的企业付出了哪些,又收获了什么,本片通过讲述企业核心人物一一展现给观众。
在老外眼中,中国的创意是从模仿抄袭开始的,不可否认,在大环境中,品牌的成长需要过程与经历沉淀,如今,我们的国有品牌代表,在创意创新领域均有高度竞争意识,注重领域学习、创新与突破,中国品牌正在以奔跑的速度,踏着以“中国速度”地脚步全力向前冲着。
纪录片通过对联想、华为、小米、微信、蓝色光标、博纳影业等新生代优秀中国企业的互动交流展示;同时也回顾了向宝洁、WPP、BBDO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哪些海外品牌如何在中国土地获得商业创意的成功。
什么是商业创意?商业创意就是让消费者不但使用你的产品,还对你的品牌创意有认知。本片力求以国际化的视角,解除外界对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误区,让世人了解中国不只有“中国速度”,更有不断滋长的创意与创造能量。
本片建议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观看,是比较生动地教材。也建议广告圈中人事观看,沉浸下来,看看我们的成绩。
(另附不足之处小建议,纪录片讲述上有些平淡,创意展现上,短短几分钟的品牌讲述力度还是不够,结合实例,数据才能生动有趣哈)